一种压主轴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4252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主轴工装,包括:工装设备包括底板、下夹具体、中夹具体、上夹具体、压轴和弹力装置;下夹具体、中夹具体和上夹具体均为环状结构;下夹具体设置于底板的上端面的中部;弹力装置也设置于底板的上端面,并且弹力装置设置于下夹具体的内部;中夹具体的下端设置于下夹具体的上端;上夹具体的下端设置于中夹具体的上端;上夹具体的上端连接压轴的下端;并且压轴的上部连接压床的动力输出端;装配体设置于工装设备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压主轴工装,结构简单,通过压床的压轴对工装的各部件进行挤压,用力均匀,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A Tool for Pressing Spin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主轴工装
本技术涉及工装夹具的
,尤其涉及压主轴的工装的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工艺生产中,在转子的中间插入主轴大多通过手动用工具强行穿插进去,其缺点是没有工装夹具夹持,手动过程中容易受力不均匀,致使主轴在安装过程中产生磨损,影响在工作中的正常使用。本技术的一种压主轴工装,结构简单,通过压床的压轴对工装的各部件进行挤压,用力均匀,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主轴工装,结构简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压主轴工装,其中,包括:工装设备,所述工装设备包括底板、下夹具体、中夹具体、上夹具体、压轴和弹力装置;所述下夹具体、所述中夹具体和所述上夹具体均为环状结构;所述下夹具体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上端面的中部;所述弹力装置也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上端面,并且所述弹力装置设置于所述下夹具体的内部;所述中夹具体的下端设置于所述下夹具体的上端;所述上夹具体的下端设置于所述中夹具体的上端;所述上夹具体的上端连接所述压轴的下端;并且所述压轴的上部连接压床的动力输出端;装配体,所述装配体设置于所述工装设备的内部。上述一种压主轴工装,其中,所述下夹具体的上端面沿所述下夹具体的轴向开设一个第一盲孔;所述第一盲孔的底部开设一个第一通孔;所述下夹具体的下端面开设一个第二盲孔,并且所述第二盲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贯通;所述下夹具体的上端面设置有一个环状凸台。上述一种压主轴工装,其中,所述中夹具体的下端面开设有一个沿其轴向的第三盲孔;所述中夹具体的上端面开设有一个沿其轴向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三盲孔相贯通;所述中夹具体的下端面还开设有一个沿其轴向的环状凹槽;所述环状凹槽与所述第三盲孔相贯通,并且所述环状凹槽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盲孔的直径。上述一种压主轴工装,其中,所述上夹具体的下端面沿所述上夹具体的轴向开设一个第四盲孔;一个第三通孔位于所述第四盲孔的上方的一侧;并且所述第四盲孔与所述第三通孔相贯通。上述一种压主轴工装,其中,所述弹力装置包括:支柱、压块和弹簧;所述支柱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上;并且所述支柱设置于所述第二盲孔内;所述弹簧套于所述支柱上;所述压块套于所述弹簧上;并且所述压块的下部也位于所述第二盲孔内。上述一种压主轴工装,其中,所述装配体包括:主轴和转子;所述主轴的外壁套有一个所述转子;两个定位通孔从所述转子的上端面贯穿至所述转子的下端面,并且两个定位通孔沿所述转子的轴线相对称;所述主轴设置在所述上夹具体、所述中夹具体和所述下夹具体内,并且所述主轴的下端抵于所述弹力装置上,所述主轴的上端抵于所述上夹具体的所述第四盲孔的上壁;所述主轴的上端设置有一根定位销;同时所述定位销设置于所述第三通孔内。上述一种压主轴工装,其中,包括:两根所述定位销;两根所述定位销的下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盲孔的底部的两侧;两根所述定位销的上端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定位通孔内。用以上技术方案,能够达到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压主轴工装,结构简单,通过压床的压轴对工装的各部件进行挤压,用力均匀,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压主轴工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压主轴工装的下夹具体的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压主轴工装的中夹具体的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压主轴工装的上夹具体的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的一种压主轴工装的弹力装置的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的一种压主轴工装的装配体的剖面图。附图中:1、工装设备;11、底板;12、下夹具体;121、定位销;122、第一盲孔;123、第一通孔;124、第二盲孔;125、环状凸台;13、中夹具体;131、第二通孔;132、第三盲孔;133、环状凹槽;14、上夹具体;141、第三通孔;142、第四盲孔;15、压轴;16、弹力装置;161、支柱;162、弹簧;163、压块;2、装配体;21、主轴;211、定位销;212、限位槽;22、转子;221、定位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压主轴工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压主轴工装的下夹具体的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压主轴工装的中夹具体的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压主轴工装的上夹具体的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的一种压主轴工装的弹力装置的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的一种压主轴工装的装配体的剖面图。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在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其中,包括:工装设备1,工装设备1包括底板11、下夹具体12、中夹具体13、上夹具体14、压轴15和弹力装置16;下夹具体12、中夹具体13和上夹具体14均为环状结构;下夹具体12设置于底板11的上端面的中部;弹力装置16也设置于底板11的上端面,并且弹力装置16设置于下夹具体12的内部;中夹具体13的下端设置于下夹具体12的上端;上夹具体14的下端设置于中夹具体13的上端;上夹具体14的上端连接压轴15的下端;并且压轴15的上部连接压床的动力输出端。装配体2,装配体2设置于工装设备1的内部。以上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所示:下夹具体12的上端面沿下夹具体12的轴向开设一个第一盲孔122;第一盲孔122的底部开设一个第一通孔123;下夹具体12的下端面开设一个第二盲孔124,并且第二盲孔124与第一通孔123相贯通;下夹具体12的上端面设置有一个环状凸台125。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所示:中夹具体13的下端面开设有一个沿其轴向的第三盲孔132;中夹具体13的上端面开设有一个沿其轴向的第二通孔131,第二通孔131与第三盲孔132相贯通;中夹具体13的下端面还开设有一个沿其轴向的环状凹槽133;环状凹槽133与第三盲孔132相贯通,并且环状凹槽133的直径大于第三盲孔132的直径。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所示:上夹具体14的下端面沿上夹具体14的轴向开设一个第四盲孔142;一个第三通孔141位于第四盲孔142的上方的一侧;并且第四盲孔142与第三通孔141相贯通。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弹力装置16包括:支柱161、压块163和弹簧162;支柱161垂直设置于底板11上;并且支柱161设置于第二盲孔124内;弹簧162套于支柱161上;压块163套于弹簧162上;并且压块163的下部也位于第二盲孔124内。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和图6所示:装配体2包括:主轴21和转子22;主轴21的外壁套有一个转子22;两个定位通孔221从转子22的上端面贯穿至转子22的下端面,并且两个定位通孔221沿转子22的轴线相对称;主轴21设置在上夹具体14、中夹具体13和下夹具体12内,并且主轴21的下端抵于弹力装置16上,主轴21的上端抵于上夹具体14的第四盲孔142的上壁;主轴21的上端设置有一根定位销211;同时定位销211设置于第三通孔141内,同时在主轴21的侧壁开设一个限位槽212,其目的是为了用于限位主轴21和转子22,防止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主轴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装设备,所述工装设备包括底板、下夹具体、中夹具体、上夹具体、压轴和弹力装置;所述下夹具体、所述中夹具体和所述上夹具体均为环状结构;所述下夹具体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上端面的中部;所述弹力装置也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上端面,并且所述弹力装置设置于所述下夹具体的内部;所述中夹具体的下端设置于所述下夹具体的上端;所述上夹具体的下端设置于所述中夹具体的上端;所述上夹具体的上端连接所述压轴的下端;并且所述压轴的上部连接压床的动力输出端;装配体,所述装配体设置于所述工装设备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主轴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装设备,所述工装设备包括底板、下夹具体、中夹具体、上夹具体、压轴和弹力装置;所述下夹具体、所述中夹具体和所述上夹具体均为环状结构;所述下夹具体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上端面的中部;所述弹力装置也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上端面,并且所述弹力装置设置于所述下夹具体的内部;所述中夹具体的下端设置于所述下夹具体的上端;所述上夹具体的下端设置于所述中夹具体的上端;所述上夹具体的上端连接所述压轴的下端;并且所述压轴的上部连接压床的动力输出端;装配体,所述装配体设置于所述工装设备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压主轴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具体的上端面沿所述下夹具体的轴向开设一第一盲孔;所述第一盲孔的底部开设一第一通孔;所述下夹具体的下端面开设一第二盲孔,并且所述第二盲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贯通;所述下夹具体的上端面设置有一环状凸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压主轴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夹具体的下端面开设有一沿其轴向的第三盲孔;所述中夹具体的上端面开设有一沿其轴向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三盲孔相贯通;所述中夹具体的下端面还开设有一沿其轴向的环状凹槽;所述环状凹槽与所述第三盲孔相贯通,并且所述环状凹槽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桂楠郭龙赵春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汇博新电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