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及伟专利>正文

食用植物油专用软质包装膜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042467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食用植物油的专用包装材料,尤其是不含增塑剂的软质包装膜,以及制备方法。本包装膜为100层以上同种食药级无增塑剂成分的PP薄膜由粘合剂粘合而成;所述的粘合剂为天然动植物类粘合剂,其浓度为重量百分比30‑40%,溶剂为5‑30%食品级酒精;专用软质包装膜的厚度为50‑500μm。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食用植物油专用软质包装膜还可采用以上述包装膜为内层,再加上面层和中间层构成的食用植物油专用软质包装膜。本发明专利技术是采用“无油千层煎饼”的构造原理,彻底改变了塑料制造业的传统制造理论。用不添加增塑剂的方案彻底杜绝了采用传统塑料制品不可回避的增塑剂成分转移缺陷。

Soft packaging film for edible vegetable oil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食用植物油专用软质包装膜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食用植物油的专用包装材料,尤其是不含增塑剂的软质包装膜,以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的食用植物油包装一直沿用瓶罐、杯碗、缸桶等硬质容器。存在包装易损、填充系数低、在储存过程中与环境“氧”成分产生:氧化酸败、“哈喇”变质问题。近年推广独立“PET”塑料瓶装和充氮保鲜食用油技术,虽妥善解决了包装易损、瓶中残留“氧”对食用油脂的氧化酸败等难题,但制造材料仅限于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化学式:-OCH2-CH2OCOC6H4CO-英文名: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硬质塑料。目前食用植物油的包装容器,即使采用金属、PET、玻璃、陶瓷等材质制造,由于材料特性和制造工艺限制,在桶盖或罐口及密封区域依然采用含有增塑剂成分的塑料制造。搬运摇晃和倾倒使用过程中材料的增塑剂成分必然溶入接触的食用植物油,回流污染。感染程度随接触次数呈几何递增,是食用植物油无法规避的制造材料导致的增塑剂成分超标缺陷。在塑料原料中添加增塑剂成分是塑料业的必须遵守的惯例。增塑剂能改善塑料的柔软与可塑性,结构越复杂、越柔软的制品添加的增塑剂越多…。如无增塑剂成分在常温条件下塑料必然出现由于材质收缩不均匀导致的纵横龟裂、粉末化堆积、表层逐步剥离等问题,导致塑料丧失成型性和应用价值。增塑剂是是一种环境荷尔蒙,其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长期摄取会造成免疫力及生殖力下降,对心血管疾病危害风险最大,对肝脏和泌尿系统也有很大伤害,会导致肝癌。而且被毒害之后,还会透过基因遗传给下一代。目前允许使用的无毒无害增塑剂仅有由食用大豆油制备的“环氧大豆油”(商品名称:CPCizerB-22D英文名称:epoxidizedsoybeanoil化学式:C57H106O10),价格异常昂贵,现仅应用于血液制剂等医疗品特种包装。食用植物油采用塑料材料包装后,如何防止塑料中增塑剂成分向被包装的食用植物油内“转移”,是全球尚未攻克的技术难题,也是全球至今未能采用软质塑料材料包装食用植物油的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含增塑剂的食用植物油专用软质包装膜。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这种食用植物油专用软质包装膜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食用植物油专用软质包装膜为100层以上同种食药级无增塑剂成分的PP薄膜由粘合剂粘合而成;所述的粘合剂为天然动植物类粘合剂,其浓度为重量百分比30-40%,溶剂为5-30%食品级酒精;专用软质包装膜的厚度为50-500μm。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食用植物油专用软质包装膜还可采用以上述包装膜为内层,再加上面层和中间层构成的食用植物油专用软质包装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食用植物油专用软质包装膜为内层、中间层和面层堆叠粘合而成;其中面层为三层以上的无增塑剂成分的塑料薄膜粘合而成;中间层为常规的金属铝箔或超薄不锈钢薄膜;内层为100层以上同种食药级无增塑剂成分的PP薄膜粘合而成;所述的粘合剂为天然动植物类粘合剂,其浓度为重量百分比30-40%,溶剂为5-30%食品级酒精;其厚度为内层50-500μm、中间层5-1000μm、面层8-60μm。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面层从外至内依次为保护层、中间层和基层。所采用的材料为无增塑剂成分的PET。面层的所有层数均必须采用无增塑剂成分塑料,其的目的是避免增塑剂层析扩散污染。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中间层为常规的金属铝箔或超薄不锈钢薄膜,可以增加基层+尼龙网/布层+基层或者增加基层+纸张层+基层,以提高整个囊膜的强度。所述的超薄不锈钢薄膜可以是304(06Cr19Ni10)、316(00Cr17Ni14Mo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内层为安全无毒的食药级无增塑剂成分的PP,主要为GCPP或RCPP中的一种。所述的内层是与储存的食用油直接接触层,是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技术层。只能用同种材料加粘合剂叠加碾压而成,所用材料中以耐油性、耐温性较佳的RCPP为最佳方案。所述的PP为聚丙烯,经流延挤塑工艺生产的非取向(未拉伸)PP薄膜称为:CPP薄膜。CPP薄膜中按用途不同可分为:GCPP(通用CPP)、MCPP(镀铝级CPP)和RCPP(蒸煮级CPP)三种薄膜。本专利技术所述粘合剂为天然动植物类粘合剂,如皮胶、骨胶、虫胶、酪素胶、白蛋白胶、鱼鳔胶等动物粘合剂和糯米/玉米淀粉、氧化淀粉胶、桃胶、松脂、柏树汁等植物粘合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厚度是根据最后的包装容器的大小来确定的,作为5-20ml容量的包装容器,其膜厚度为内层50-120μm、中间层5-12μm、面层8-15μm;20-100ml容量的包装容器,膜厚度为内层100-200μm、中间层12-18μm、面层15-20μm;100-5000ml容量的包装容器,膜厚度为内层200-300μm、中间层18-200μm、面层20-40μm;5000-25000ml容量的包装容器,膜厚度为内层300-500μm、中间层200-1000μm、面层40-60μm。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食用植物油专用软质包装膜也可称为“零塑膜”,突出的特点是不含有增塑剂,其构造类似于“洋葱”或“煎饼”,是一种由金属和非金属、无增塑剂成分塑料叠加而成的堆叠构造仿生包装薄膜材料。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食用植物油专用软质包装膜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一、面层:将无增塑剂成分的PET按保护层+印刷层+基层顺序叠加,中间匀涂抹分布粘合剂于结合膜层表面,再进入覆膜机,用常规方法将三层单一的薄膜复合压制为一体,收卷为面层软质复膜卷;二、中间层:用常规方法制作,收卷为中间层复膜卷;三、内层:选用同种食药级无增塑剂成分的PP薄膜,进入覆膜机中在粘接面采用涂布机胶辊均匀涂布上胶,用覆膜机的烘干段将PP薄膜预升温至50~70℃,使涂布的粘合剂烘干至最适应的粘接条件,再用压辊在15~25MPa压力与70~90℃压温下,将PP薄膜进行粘接,收卷;将收卷的薄膜再次送入覆膜机,在烘干段预热至90~100℃后,再在110~120℃辊压温度和10~35MPa压辊压力下,对薄膜进行无粘接剂热碾;以此类推,直到PP薄膜的叠加粘合的层数达到100层以上,收卷为内层软质复膜卷;四、将步骤一、二、三制作好的面层、中间层、内层在粘接面均匀涂布上胶,在低于内层复合薄膜软化点温度30-40℃条件下碾压为一体,收卷。步骤三是特定于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无增塑剂成分塑料薄膜的特性,而创造的复膜方法。也可称为间歇式干式熔挤叠加复膜方法,与现有工艺完全不同。是一种专用于本专利技术的同质薄膜材料、复合热熔塑料、无增塑剂成分、单组份水/醇类溶剂、天然动植物粘合剂等特定条件创造的叠加复膜新工艺。通过利用现有成熟覆膜机组的大幅度降速、改变操作参数,达到放弃常规的双组份合成粘合剂,使用传统古老单组份天然动植物水/醇溶粘合剂的目的。采用重复“熔挤”覆膜方法克服了单组份天然动植物粘合剂存在的粘合不牢靠固的缺陷。用减缓速度、降低生产效率的方案,克服了采用单组份粘合剂后水/醇溶剂挥发缓慢的缺点。用预粘、收卷、暂存、重复粘合的间歇生产方法,克服了采用单组分天然动植物粘合剂后的不易固化、稀释剂难于挥发等缺陷。用预粘合叠加膜在软化温度下,膜层非固态微熔的高粘度粘稠膏酱状物(类似微融的沥青)具有的非牛顿流体特性与固化粘合剂形成的类细胞构造,强行施加物理挤压力,挤爆类细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用植物油专用软质包装膜,其特征在于为100层以上同种食药级无增塑剂成分的PP薄膜由粘合剂粘合而成;所述的粘合剂为天然动植物类粘合剂,其浓度为重量百分比30‑40%,溶剂为5‑30%食品级酒精;专用软质包装膜的厚度为50‑500μ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植物油专用软质包装膜,其特征在于为100层以上同种食药级无增塑剂成分的PP薄膜由粘合剂粘合而成;所述的粘合剂为天然动植物类粘合剂,其浓度为重量百分比30-40%,溶剂为5-30%食品级酒精;专用软质包装膜的厚度为50-500μm。2.一种食用植物油专用软质包装膜,其特征在于为内层、中间层和面层堆叠粘合而成;其中面层为三层以上的无增塑剂成分的塑料薄膜粘合而成;中间层为常规的金属铝箔或超薄不锈钢薄膜;内层为100层以上同种食药级无增塑剂成分的PP薄膜粘合而成;所述的粘合剂为天然动植物类粘合剂,其浓度为重量百分比30-40%,溶剂为5-30%食品级酒精;其厚度为内层50-500μm、中间层5-1000μm、面层8-60μm。3.如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食用植物油专用软质包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增塑剂成分的PP薄膜为GCPP或RCPP中的一种。4.如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食用植物油专用软质包装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天然动植物类粘合剂为皮胶、骨胶、虫胶、酪素胶、白蛋白胶、鱼鳔胶、糯米/玉米淀粉、氧化淀粉胶、桃胶、松脂、柏树汁中的一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植物油专用软质包装膜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选用同种食药级无增塑剂成分的PP薄膜,进入覆膜机中在粘接面采用涂布机胶辊均匀涂布上胶,用覆膜机的烘干段将PP薄膜预升温至50~70℃,使涂布的粘合剂烘干至最适应的粘接条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及伟李业平王希陈传锐
申请(专利权)人:王及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