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提取物、含其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203711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7 1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月季提取物、含其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月季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提取月季花得提取液,其中,溶剂为50~90%乙醇水溶液,月季花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6~15),提取温度为50~70℃;(2)过滤提取液,得滤液;(3)大孔树脂吸附滤液后洗脱,得洗脱液;(4)浓缩洗脱液后干燥,即得。取材方便,制备方法简单,制得的月季提取物以及含其制品可用于治疗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疾病,应用前景广阔。

Extract of Rose, Products Containing Rose,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月季提取物、含其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月季提取物、含其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马拉色菌是人类及温血动物皮肤上的常驻菌群,属于嗜脂性担子菌纲酵母属。早在上世纪几十年代之前,人们已经在温血动物皮肤上发现了三种马拉色菌,它们分别为:糠秕马拉色菌、厚皮马拉色菌和合轴马拉色菌。而后在人们的研究中,发现马拉色菌共有7种,即除上述3种外还有球形马拉色菌、钝形马拉色菌、限制性马拉色菌和斯洛菲马拉色菌。马拉色菌主要生长在人类的表皮角质层中,是一种嗜脂性的菌群,主要以皮肤表面的三酰基甘油和游离的脂肪酸为营养,而影响三酰基甘油和游离脂肪酸分泌较少而降低。马拉色菌以酵母相和菌丝相生长,在正常人皮肤上以酵母相生长,7种马拉色菌种糠秕马拉色菌可单独以氨基酸为中介生长,其他六种则无此特性。马拉色菌属于条件性致病菌,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尤其是皮肤病。因此,近几年对它的致病因素有了越来越广泛的研究。大量研究表明,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疾病是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疾病的发生于该菌的密度,菌种及代谢产物均有密切关系。大量研究表明,马拉色菌可以引起头皮屑、脂溢性皮炎、特应性皮炎和银屑病等。头皮屑通常是肉眼难以观察的鳞屑,其存在形式通常是角质化单细胞形成,但当一定量的角质化单细胞黏附在一起时,临床上就可以观察到片状的白色鳞屑。Behrman是第一个研究头皮屑的学者,他总结了大量的资料,按临床表现将头皮屑分为两型:单纯糠疹型和脂溢性糠疹型。单纯糠疹型为出现在正常头皮上的灰白疏松干燥的头屑;脂溢性糠疹型则表现为鳞屑多,且油腻易黏附,可形成蜡样痂皮,并伴有少量的黏性渗出。正常头皮的角质层包含了完全角质化并相互紧贴的25-30层角质化细胞,而头皮屑的头皮角质层里通常少于10层角质化细胞,而且这些角质化细胞经常角化功能不全,排列不齐,细胞间有缝隙。头皮屑的产生过程很可能始于一个不连续的,真皮乳头区的毛细血管扩张。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迁移进入乳头区、表皮,造成表皮间细胞水肿,部分细胞坏死形成小水疱,随后颗粒层消失,出现角化不全。不久以后,水肿减轻,炎症细胞逐渐消失。表皮自行修复,角质层表面形成鳞屑。与头皮屑病因相关的最重要的微生物是马拉色菌,已有大量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的相关学说。正常的头皮上分布着多种微生物,密度大约是103-105/mm2,其中包括葡萄球菌、丙酸杆菌和马拉色菌。马拉色菌在体内外营养条件不同的情况下,表现为酵母相或菌丝相,其生长有严格的脂质需求。马拉色菌在分子水平上的不同亚型可以引起临床和病理上不同的炎症反应和多种疾病,而且菌丝相和某些酵母相都可以致病。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人通过试验支出,治疗头皮屑使用真菌抑制剂的疗效明显优于细菌抑制剂。近来有许多报道,口服或外用酮康唑、和吡硫锌等抗真菌药物可以有效的治疗头皮屑过多。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发生在皮脂溢出基础上的慢性皮肤炎症。临床上以头面部及上背部黄红色斑片伴油腻性鳞屑及结痂为特征米并伴有明显的炎症反应。皮肤表面皮脂增多及化学成分的改变,是存在于皮肤的正常菌群大量异常增殖,侵犯皮肤从而引起发病。自1874年Malassez首次提出马拉色菌与脂溢性皮炎的发病有关,马拉色菌与脂溢性皮炎关系一直存在争议。Heng等人证实,皮损的消退与马拉色菌含量下降成正相关。抗真菌药用于治疗脂溢性皮炎后,马拉色菌数量明显减少,皮损得到改善,这给马拉色菌与脂溢性皮炎的关系提供了有力证据。Pechere等人研究发现,马拉色菌的致病性并不取决于其在皮肤上的密度,而是由马拉色菌亚型决定的。Tajima等人运用PCR技术分析显示,患者皮肤上的主要菌种是球形马拉色菌和限制性马拉色菌;并且,脂溢性皮炎与限制性马拉色菌的特定亚型有关。特应性皮炎以瘙痒、红斑、脱屑,皮肤肥厚为主要特征。好发于婴幼儿、年轻人及青春期后女性,尤其在面颈部多见。遗传因素在其中也起重要作用。国内外一些文献表明,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中IgE水平升高。大量研究表明,特应性皮炎患者马拉色菌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为20%-100%,马拉色菌为特应性皮炎的病因之一。可考虑加用抗真菌药,但临床应用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银屑病主要表现为炎性红色丘疹,纳米粒至绿豆大小,后逐渐融合为棕红色斑丘疹及斑块,边界清楚,周围炎性浸润,表面覆盖多层干燥的银白色鳞屑。国外曾报道以灭活的生存的糠枇孢子菌做斑贴实验,在人和兔体表都能引起银屑病样皮损。也有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血清中存在一种抗糠枇马拉色菌抗体,而糠枇马拉色菌的可溶性成分(蛋白质)对银屑病患者的多形核中性粒细胞具备明显的趋化作用,提示糠枇马拉色菌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同形反应。月季(RosachinensisJacq.)为蔷薇科植物,其干燥花是我国的传统中药材。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发现月季提取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活血等药理作用。但目前,尚未见月季提取物可以抑制马拉色菌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月季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月季提取物可以抑制马拉色菌。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月季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提取月季花得提取液,其中,溶剂为50~90%乙醇水溶液,月季花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6~15),提取温度为50~70℃;(2)过滤提取液,得滤液;(3)大孔树脂吸附滤液后洗脱,得洗脱液;(4)浓缩洗脱液后干燥,即得。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月季花为蔷薇科植物月季(RosachinensisJacq.)的干燥花。所述50~90%乙醇水溶液表示乙醇水溶液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50~90%,其他以此类推。步骤(1)中,所述溶剂较佳地为60~80%乙醇水溶液,更佳地为70%乙醇水溶液。步骤(1)中,所述月季花与溶剂的质量比较佳地为1:(8~12),更佳地为1:10。步骤(1)中,所述提取温度较佳地为55~65℃,更佳地为60℃。步骤(1)中,所述提取的时间可为1~3h,较佳地为2h。步骤(1)中,所述提取可采用本领域常规提取方法,较佳地为煎煮或循环渗滤,更佳地为循环渗滤。步骤(2)中,所述过滤可采用本领域常规的过滤方法,较佳地采用80~200目筛网,更佳地为100目。步骤(2)中较佳地还包括将所述滤液絮凝沉淀后再次过滤。所述絮凝沉淀的较佳的操作方法为:向所述滤液中加入絮凝剂,搅拌后静置。其中,所述絮凝剂可为本领域常用絮凝剂,例如壳聚糖、聚丙烯酰胺或明矾,较佳地为壳聚糖。所述絮凝剂的添加量可为0.01~10%,较佳地为0.01~0.05%,或者0.05~0.1%,或者0.1~0.5%,或者0.5~1%,或者1~5%,或者5~10%,所述百分比为所述絮凝剂占所述滤液的质量百分比。所述搅拌的温度较佳地为30~50℃,更佳地为45℃。所述搅拌的时间较佳地为5~30min,更佳地为10min。所述静置的时间较佳地为10~60min,更佳地为30min。步骤(3)中,所述大孔树脂可为本领域常规型号的大孔树脂,较佳地为非极性大孔树脂或弱极性大孔树脂,例如HP20大孔树脂、D101大孔树脂或AB-8大孔树脂。所述HP20大孔树脂可购自天津南开大学树脂科技有限公司,所述D101大孔树脂可购自上海华震科技有限公司,所述AB-8大孔树脂可购自日本三菱公司。步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月季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提取月季花得提取液,其中,溶剂为50~90%乙醇水溶液,月季花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6~15),提取温度为50~70℃;(2)过滤提取液,得滤液;(3)大孔树脂吸附滤液后洗脱,得洗脱液;(4)浓缩洗脱液后干燥,即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月季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提取月季花得提取液,其中,溶剂为50~90%乙醇水溶液,月季花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6~15),提取温度为50~70℃;(2)过滤提取液,得滤液;(3)大孔树脂吸附滤液后洗脱,得洗脱液;(4)浓缩洗脱液后干燥,即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月季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溶剂为60~80%乙醇水溶液,较佳地为70%乙醇水溶液;和/或,所述月季花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8~12),较佳地为1:1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月季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提取温度为55~65℃,较佳地为60℃;和/或,所述提取的时间为1~3h,较佳地为2h;和/或,所述提取为煎煮或循环渗滤,较佳地为循环渗滤。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月季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过滤采用80~200目筛网,较佳地为100目;和/或,步骤(2)中还包括将所述滤液絮凝沉淀后再次过滤;所述絮凝沉淀的较佳的操作方法为:向所述滤液中加入絮凝剂,搅拌后静置;其中,所述絮凝剂较佳地为壳聚糖、聚丙烯酰胺或明矾;所述絮凝剂的添加量较佳地为0.01~10%,更佳地为0.01~0.05%,或者0.05~0.1%,或者0.1~0.5%,或者0.5~1%,或者1~5%,或者5~10%,所述百分比为所述絮凝剂占所述滤液的质量百分比;所述搅拌的温度较佳地为30~50℃,更佳地为45℃;所述搅拌的时间较佳地为5~30min,更佳地为10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春涛金敏蓉郑木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晟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