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3386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一个静止支架(12)和一个转动的辊套(14)的压辊(10),该辊套通过至少一个可压向辊套(14)的内周面(16)的、至少部分为流体动力学润滑的支承元件(18)支承在支架(12)上,支承元件(18)的支承面(20)具有至少一列沿辊轴方向延伸的,由多个彼此分隔开的、至少部分不依赖作用于支承元件(18)的压力腔供油的供油点(22)组成的供油点列。所述供油点(22)分别包含有一个节流孔(26)。(*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一个静止支架和一个转动的辊套的压辊。这种形式的压辊以其所谓的加长的挤压区而尤其装设在挤压装置中,这类挤压装置例如可应用在成批压制,也可用于校准和平整机。当使用这类压辊时,在工作期间,也就是说在辊套转动时,尽管至少为一定程度上的流体动力学润滑,但仍会出现很大的摩擦,从而引起辊套磨损,并且必须通过采用更高的驱动功率来加以补偿。虽然有人建议,为减小驱动功率,在辊套进入挤压区之前,在挤压区的进口区域内,向辊套内周面喷射附加润滑油,也有人建议,为减小摩擦损失,在支承元件的支承面上,在进入侧边缘区域内,开设一条在整个挤压区宽度上延伸的槽,由此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摩擦损失,然而辊套,经挤压区输送的毡带,要挤压的板材或诸如此类的东西,或者例如由对辊构成的对辊面具有不均匀性,尤其表现为凸点,更确切地说是不平度,因此必须对此考虑到,即在某些地点,压力非常之高,以至仅有少量的,或根本没有润滑油送到挤压区那儿或存留在那儿,在有关地点还会产生将槽缝处的润滑油刮掉的现象。在由DE 40 40 392A1所公开的一种具有一个静止支架和一个转动的辊套的压辊中,该辊套通过至少一个可压向辊套内周面的,起码在一定程度上为流体动力学润滑的支承元件支承在支架上,该支承元件具有一个朝向辊套内周面的、在辊套转动方向上延伸的支承面,该支承面具有多个供油点,通过这些供油点向支承面和辊套内周面之间的区域输送新鲜的润滑油,在此,新鲜润滑油的输送至少部分不依赖作用于支承元件的压力腔来实现。在一个在支承元件的支承面内形成的,基本上沿整个挤压区宽度延伸的凹处内,设有多个沟槽,各润滑介质通道与它们相通,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凹处设有三道沟槽,其中两个沿辊轴方向前后排列。采用这样一种布置,虽然在开动挤压装置时可实现辊套的流体静力学支承,而在正常运转速度下能够实现对辊套的流体动力学支承,然而即使此处也不能排除下列情况的可能性,即由于不均匀性,不但在辊套处,在经挤压区输送的毡带上,而且在尤其通过对辊或与带状轧制产品形成的对辊面上,或与带状轧制产品的各点处出现很高的挤压压力,在这些地方供油减少或甚至中断。此外,在支承元件流体动力学润滑的压辊中,辊套的流体动力学支承使得润滑介质从进入侧到排出侧剧烈升温。润滑介质薄膜升温的程度此外还与其压力分布、此处尤其与其梯度和最大值以及机器速度有关,不断地升温会使润滑油的粘度降低,使其液力承载能力降低,或者在一定的情况下甚至导致润滑油的分解,而且随着机器速度的增大,对流过润滑狭缝,附着在辊套上的热油膜进行冷却及更新更加困难,问题主要是,在入口输入的润滑油并没有足够的量被一起带动并进入润滑间隙,另外,这还归因于前述的在支承元件和对辊之间输送的元件的厚度不均。很大的厚度差别也经常导致在支承元件和对辊之间,也就是在加深的凹处之内,产生楔形,并因而造成损坏,还应当注意的是,在产生流体动力学润滑的润滑间隙内,在局部压力梯度与局部粘度的比例为最大负值的地方,润滑油膜的厚度最小,在通常的挤压区中,这个位置位于挤压区出口区域,此处在压力下降时为一负值。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一个静止支架和一个转动辊套的压辊,使得即使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始终保证新鲜的、冷却的润滑油的最佳供应,并且确保在支承元件的支承面上具有尽可能均匀的温度分布。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通过采用一种具有一个静止支架和一个转动辊套的压辊,该辊套通过至少一个可压向辊套的内周面的、至少部分为流体动力学润滑的支承元件支承在支架上,该支承元件具有一个朝向辊套的内周面的,在辊套的转动方向上延长的支承面,该支承面具有许多个供油点,通过这些供油点向支承面和辊套的内周面之间的区域输送新鲜的润滑油,其中新鲜润滑油的输送至少部分不依赖作用于支承元件的压力腔来实现,其特点在于,支承面具有至少一列沿辊轴方向延伸的、由多个彼此分隔开的、至少部分不依赖于压力腔供油的供油点组成的供油点列,这些供油点分别包含有一个孔,在其区域内实现节流。其中,供油点最好分别由支承面的一个局部凹处和一个与其相通的节流孔构成,并且在凹处之间设有间隔,其表面至少基本上同其余的支承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基于这种结构可以实现当由于在辊套处,在通过挤压区输送的毡带或此类东西上,在要处理的板材、尤其纸板上、或者在例如通过对辊形成的对辊面上的不均匀性而局部地出现很高的挤压压力时,本身就可以保证均匀地供给新鲜、冷却的润滑油,因此,尤其在那些例如纸带碎片和皱折或者要处理的纤维板增厚的地方,在经过挤压区时,可以确保不间断地供给新鲜、冷却的润滑油,当润滑油的横向流动由于间隔而实际上被隔断时,通过具有节流作用的孔可以确保当局部、尤其是在边缘区域出现低载荷时,也就是出现间隙开口时,润滑油不会过度漏出,并因而确保在存在过载的挤压点不会没有润滑油供给,由于各供油点列中的大量供油点相互分隔以及供油至少部分不依赖作用于支承元件的压力腔并因而可产生足够高的压力,使得局部出现的不均匀性毫无问题地得以补偿,因此实际上不可能出现下述情况,即局部出现的不均匀性短时或长时间地减小或中断新鲜、冷却的润滑油的供应,首先在所涉及的危险的,挤压负荷高的点,润滑油的供应得以充分的保证,因而也获得了所力求的尽可能均匀的温度分布。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压辊因而尤其具有也可用于下述挤压设备中的优点,在这类设备中,必须考虑使纸带碎片或纸带皱折或加厚的纤维材料均匀地通过挤压区,同样的难题也始终出现在板材厚度时断时续的产品带的边缘上。最好为各供油点列至少配置一条在支承元件内的分配通道,利用它向许多个供油点一起供应新鲜的润滑油,也可以在辊轴方向上前后排列地设置多个分配通道,至少部分供油孔能够独自与分配通道相连和/或至少部分供油孔组合成组且分组地与分配通道相连。为使所输送的新鲜润滑油的压力和/或供应量的数值能够关于各个孔和/或孔组分开调整,预先设置一些中间调节装置,因而可以采用最简单的方法,使压辊根据需要适应不同的驱动条件。各供油点列的供油可完全不依赖作用于支承元件的压力腔或者也部分地利用压力腔来实现,在采用为支承元件提供挤压力的压力腔内的润滑油和附加输入的润滑油进行组合润滑时,如果附加供油中断,经压力腔供给的油也始终能够实现良好的应急润滑,这种润滑方式能够应用于所有不依赖于产生管线压力(例如长活塞、活塞组、压力断面调节装置、带柔性压紧板的压力断面调节装置等等)形式的支承元件。新鲜润滑油沿一列供油点输送可有利地不依赖作用于支承元件的压力腔和通过作用于支承元件的压力腔交替进行。也可以想象,设置至少一列由多个彼此分隔开的、至少部分不依赖于压力腔供油的供油点组成的供油点列,另外再设置至少一列与之平行的、由多个相互之间无依赖关系的、经压力腔供油的供油点组成的供油点列。在这种情况下,可在辊套的运转方向上,交替地分别设置一种形式的一列(供油点)和另外一种形式的与之平行的一列(供油点),由多个彼此分隔开的、至少部分不依赖于压力腔供油的供油点组成的不同的列最好应彼此分开地供应新鲜润滑油。当一列至少部分不依赖于压力腔供油的供油点的压力值和/或其它列至少部分不依赖于压力腔供油的供油点的压力值可以分别调节时,那么就尤其具有了实现对不同的工作条件最佳匹配的可能性,对于不同压力分布的可变调节,支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一个静止支架(12)和一个转动辊套(14)的压辊,该辊套通过至少一个可压向辊套(14)的内周面(16)的、至少部分为流体动力学润滑的支承元件(18)支承在支架(12)上,该支承元件具有一个朝向辊套(14)的内周面(16)的,在辊套(14)的转动方向(LW)上延长的支承面(20),该支承面具有许多个供油点(22),通过这些供油点向支承面(20)和辊套(14)的内周面(16)之间的区域输送新鲜的润滑油,其中新鲜润滑油的输送至少部分不依赖作用于支承元件(18)的压力腔(19)来实现,其特征在于,支承面(20)具有至少一列沿辊轴方向延伸的、由多个彼此分隔开的、至少部分不依赖于压力腔(19)供油的供油点(22)组成的供油点列(R↓[i]),这些供油点分别包含有一个孔(26),在其区域内实现节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基姆亨斯勒约瑟夫米尔纳尔克里斯琴斯蒂格卡尔斯坦纳沃尔夫冈舒沃尔克乌尔里克威兰
申请(专利权)人:沃依特舒茨尔制纸机械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