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和车辆,其中电池包包括:电池模组、柔性电路板和固定支架。所述电池模组具有低压插件线端;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上,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平直段和弯曲段,所述弯曲段连接在所述平直段与所述低压插件线端之间;所述固定支架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上,所述柔性电路板适于与所述固定支架固定,其中,位于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起始端之间的柔性电路板的部分为所述平直段,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低压插件线端之间的柔性电路板的另一部分为所述弯曲段。该电池包内的柔性电路板通过自身的部分弯曲以实现与低压插件线端的连接,避免单独加装低压连接插件所带来的成本增加以及占用空间变大。
Battery packs and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包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包和车辆。
技术介绍
现有动力电池包内FPC(柔性电路板)与控制板的连接方式为:通过转接插件实现FPC与控制板的连接,但在采用此种连接方式时FPC只能水平或垂直与控制板进行连接。由于使用了两套低压插件,增加了FPC的设计成本,且限制了控制板的设置方向,增加了电池包的设计难度,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内的柔性电路板通过自身的部分弯曲以实现与低压插件线端的连接,避免单独加装低压连接插件所带来的成本增加以及占用空间变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池包,包括: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具有低压插件线端;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上,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平直段和弯曲段,所述弯曲段连接在所述平直段与所述低压插件线端之间;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上,所述柔性电路板适于与所述固定支架固定,其中,位于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起始端之间的柔性电路板的部分为所述平直段,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低压插件线端之间的柔性电路板的另一部分为所述弯曲段。进一步,所述电池模组具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的一端,所述低压插件线端位于所述控制板的外侧表面上,所述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控制板的上表面上。进一步,所述平直段与所述弯曲段之间设置有贯穿所述柔性电路板厚度的多个电路板定位孔,所述电路板定位孔适于与所述固定支架上的定位柱定位配合。进一步,所述定位柱为多个,多个所述定位柱间隔开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的上表面上,多个所述固定柱与多个所述电路板定位孔一一对应。进一步,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固定支架胶接固定。进一步,所述低压插件线端位于所述电池模组的一端端面上,所述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电池模组的上表面且临近所述电池模组的所述一端端面。进一步,所述固定支架为PP支架。进一步,所述电池模组具有用于限位平直段的平直段限位槽。进一步,所述弯曲段具有减薄部分。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电池包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电池包,该电池包内的柔性电路板通过自身的部分弯曲以实现与低压插件线端的连接,避免单独加装低压连接插件所带来的成本增加以及占用空间变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池包,该车辆的整体制造成本更低。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低压插件线端,2-柔性电路板,21-平直段,22-弯曲段,3-固定支架,12-控制板,23-电路板定位孔,31-定位柱。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可以包括:电池模组、柔性电路板2和固定支架3。如图1所示,电池模组具有低压插件线端11。低压插件线端11用于输出电池模组的低压信号。其中,柔性电路板2设置在电池模组上,柔性电路板2包括:平直段21和弯曲段22,弯曲段22连接在平直段21与低压插件线端11之间。由此,实现了柔性电路板2与低压插件线端11的连接,以便于柔性电路板2能够输出低压信号。进一步,由于柔性电路板2与电池模组的连接形式一般是通过增加一组低压插件进行转接来实现的,且此种方式柔性电路板2只能水平或垂直与电池模组连接,并且由于使用了两套低压插件,因此增加了柔性电路板2的设计成本,且限制了布置方向,增加了电池包的设计难度。为解决此问题,本技术实施例在电池模组上设置了固定支架3,而柔性电路板2适于与固定支架3固定,其中,位于固定支架3与柔性电路板2的起始端之间的柔性电路板2的部分为平直段21,固定支架3与低压插件线端11之间的柔性电路板2的另一部分为弯曲段22。换言之,通过弯曲段22的弯曲以改变柔性电路板2的连接方向,进而实现了与低压插件线端11的连接,避免单独加装一组低压插件。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该电池包内的柔性电路板2通过自身的部分弯曲以实现与低压插件线端11的连接,避免单独加装低压连接插件所带来的成本增加以及占用空间变大。如图1所示,电池模组具有控制板12,控制板12设置在电池模组的一端,低压插件线端11位于控制板12的外侧表面上,固定支架3固定在控制板12的上表面上。其中,控制板12用于控制电流及电信号的输出。由于在传统电池包内,柔性电路板2的连接形式限制了控制板12的布置方向,导致电池包内部空间布置不均,较为复杂,但通过在控制板12上设置固定支架3,可对柔性电路板2进行固定,并且可为弯曲段22的弯曲提供支撑点,以使弯曲能够顺利进行,并通过弯曲段22的弯曲实现柔性电路板2连接方向的改变以便于与控制板12上的低压插件线端11连接,因此,控制板12的布置位置不受限制,可贴合设置在电池模组的一端,以减少占用电池包内部的空间,提升电池包内部空间利用率。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平直段21与弯曲段22之间设置有贯穿柔性电路板2厚度的多个电路板定位孔23,电路板定位孔23适于与固定支架3上的定位柱31定位配合。由此将柔性电路板2定位在固定支架3上,并且定位柱31还为弯曲段22的弯曲提供了支撑点。进一步,定位柱31为多个,多个定位柱31间隔开设置在固定支架3的上表面上,多个固定柱与多个电路板定位孔23一一对应。以便于能够更好的将柔性电路板2定位在固定支架3上,并且设置多个定位柱31可避免柔性电路板2因受力而转动,避免造成柔性电路板2与低压插件线端11连接不稳的情况。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柔性电路板2与固定支架3胶接固定。即柔性电路板2的下表面与固定支架3的上表面胶接固定,由此可避免加装不必要的固定件而增加电池包的重量,并且采用胶接固定的方式可避免柔性电路板2与金属固定件发生导电进而与周边件发生电连接导致的电池包短路现象,以提升电池包的安全性能。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低压插件线端11位于电池模组的一端端面上,固定支架3固定在电池模组的上表面且临近电池模组的一端端面。由此,也可实现柔性电路板2的弯曲以及与低压插件线端11的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固定支架3为PP支架。由此,可在固定支架3强度足够的情况下有效的降低固定支架3的重量,实现电池包轻量化的目的,并且还可避免柔性电路板2与固定支架3发生电连接而造成电池包短路的现象。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电池模组具有用于限位平直段21的平直段限位槽。平直段21设置在平直段限位槽内以限制柔性电路板2的设置方向及限制柔性电路板2的自由度,避免平直段21发生转动的情况。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弯曲段22具有减薄部分。设置减薄部分更便于弯曲段22的弯曲,并且在弯曲段22弯曲时能够使柔性电路板2与固定支架3的连接处受力更小,避免由于受力过大而使柔性电路板2与固定支架3之间的胶接固定失效。根据本技术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电池包。对于车辆的其它构造例如变速器、制动系统、转向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具有低压插件线端(11);柔性电路板(2),所述柔性电路板(2)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上,所述柔性电路板(2)包括:平直段(21)和弯曲段(22),所述弯曲段(22)连接在所述平直段(21)与所述低压插件线端(11)之间;固定支架(3),所述固定支架(3)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上,所述柔性电路板(2)适于与所述固定支架(3)固定,其中,位于所述固定支架(3)与所述柔性电路板(2)的起始端之间的柔性电路板(2)的部分为所述平直段(21),所述固定支架(3)与所述低压插件线端(11)之间的柔性电路板(2)的另一部分为所述弯曲段(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具有低压插件线端(11);柔性电路板(2),所述柔性电路板(2)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上,所述柔性电路板(2)包括:平直段(21)和弯曲段(22),所述弯曲段(22)连接在所述平直段(21)与所述低压插件线端(11)之间;固定支架(3),所述固定支架(3)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上,所述柔性电路板(2)适于与所述固定支架(3)固定,其中,位于所述固定支架(3)与所述柔性电路板(2)的起始端之间的柔性电路板(2)的部分为所述平直段(21),所述固定支架(3)与所述低压插件线端(11)之间的柔性电路板(2)的另一部分为所述弯曲段(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具有控制板(12),所述控制板(12)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的一端,所述低压插件线端(11)位于所述控制板(12)的外侧表面上,所述固定支架(3)固定在所述控制板(12)的上表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直段(21)与所述弯曲段(22)之间设置有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巧然,孙海健,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