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3254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所述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第一阻水膜(1)、第一封装层(2)、太阳能电池片(3)、第二封装层(4)、第二阻水膜(5)、第三封装层(7)和第三阻水膜(8)依次层叠,以及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3)连接并向外引出的引线(6),所述引线(6)的一端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3)电连接,另一端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封装层(4)、所述第二阻水膜(5)、所述第三封装层(7)和所述第三阻水膜(8)向外引出,该组件通过延长正负极引线在组件内部的长度,解决目前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易被水汽沿正负极引线侵入导致太阳能芯片受损的问题,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的阻水性能,延长其寿命。

A Flexible Solar Cell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生产制造、工作生活中对于能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能源的清洁性的要求在现代能源的开发、使用中已是重中之重。基于此,太阳能电池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现有技术中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常采用阻水膜/POE(Polyolefinelastomer,聚烯烃弹性体)/CELL(即经过串联或并联后的太阳能电池片)/POE/阻水膜的封装结构,常用的太阳能电池芯片为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芯片易受水汽的侵蚀,现有技术中的正负极引线的引出结构中,水汽容易沿正负极引线渗入组件内部损坏芯片,减少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因为水汽易沿正负极引线入侵导致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寿命短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所述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阻水膜1、第一封装层2、太阳能电池片3、第二封装层4、第二阻水膜5、第三封装层7和第三阻水膜8,以及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3连接并向外引出的引线6。所述引线6的一端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3电连接,另一端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封装层4、所述第二阻水膜5、所述第三封装层7和所述第三阻水膜8向外引出。所述引线6在所述第二阻水膜上5的引出位置,与所述引线6在所述第三阻水膜上8的引入位置,在水平轴线上相隔第一预设距离。可选地,所述引线6包括:第一引线61和第二引线62,所述第一引线61和所述第二引线62的粗细完全相同,所述第一引线61和第二引线62相隔第二预设距离。所述第一引线61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片3的正极,所述第二引线62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片3的负极;或者所述第一引线61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片3的负极,所述第二引线62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片3的正极。可选地,所述引线6在所述第三封装层7中按照预设的方式排列,具体的,包括以直线的形式排列。可选地,所述引线6在所述第三封装层7中按照预设的方式排列,具体的,包括以弧形曲线的形式排列。可选地,所述引线6在所述第三封装层7中按照预设的方式排列,具体的,包括以矩形波形曲线的形式排列。可选地,所述太阳能电池片3的受光面与所述第一封装层2接触。所述太阳能电池片3的背光面与所述第二封装层4接触。可选地,所述第一阻水膜1、第一封装层2、第二封装层4和第二阻水膜5的面积大小相同。所述太阳能电池片3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阻水膜1、第一封装层2、第二封装层4或第二阻水膜5的面积。可选地,所述第三封装层7和第三阻水膜8的面积不大于所述第一阻水膜1、第一封装层2、第二封装层4或第二阻水膜5的面积。可选地,所述第一封装层2、第二封装层4、第三封装层7为粘接胶膜层,采用的材料为聚烯烃弹性体或EVA。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所述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阻水膜1、第一封装层2、太阳能电池片3、第二封装层4、第二阻水膜5、第三封装层7和第三阻水膜8,以及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3连接并向外引出的引线6;所述引线6的一端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3电连接,另一端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封装层4、所述第二阻水膜5在所述第三封装层7内以预设的方式排列后,从所述第三封装层7的侧面向外引出。本技术中,第一阻水膜1、第一封装层2、太阳能电池片3、第二封装层4、第二阻水膜5、第三封装层7和第三阻水膜8,以及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3连接并向外引出的引线6依次层叠;所述引线6的一端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3电连接,另一端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封装层4、所述第二阻水膜5、所述第三封装层7和所述第三阻水膜8向外引出,该组件通过延长正负极引线在组件内部的长度,解决目前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易被水汽沿正负极引线侵入导致太阳能芯片受损的问题,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的阻水性能,延长其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A-A竖直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B-B竖直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正负极引线直线排列C-C水平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正负极引线弧形曲线排列C-C水平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正负极引线矩形波形曲线排列C-C水平剖面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另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曲面形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正负极引线从组件侧面引出的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正负极引线从组件侧面引出的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的A-A竖直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的正负极引线从组件侧面引出的另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的正负极引线采用多种预设排列方式的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的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为方便封装的第三封装层分层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参照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结构包括:第一阻水膜1、第一封装层2、太阳能电池片3、第二封装层4、第二阻水膜5、第三封装层7和第三阻水膜8,以及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3连接并向外引出的引线6。本技术实施例中,在现有技术光伏领域的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上新增加了一层封装层,一层阻水膜,在这种情况下,大大加强了组件的阻水性能,有效延长了组件的使用寿命,出于防水、抗晒、抗冻或抗撞击等目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电池组件的具体使用环境适当的对新增的封装层或阻水膜的数量进行调整,以保证组件适应更复杂、更恶劣的使用环境。所述引线6的一端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3电连接,另一端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封装层4、所述第二阻水膜5、所述第三封装层7和所述第三阻水膜8向外引出。本技术实施例中,引线6一端与太阳能电池片3电连接,另一端通过多层封装层与阻水膜引出组件外,在这种情况下,引线6暴露在组件外的一端以及与太阳能电池片3电连接的一端间的距离足够长,大大增强了水汽入侵的难度,提高了组件的阻水能力。所述引线6在所述第二阻水膜上5的引出位置,与所述引线6在所述第三阻水膜上8的引入位置,在水平轴线上相隔第一预设距离。本技术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延长引线6在组件内部的长度,可以通过设置引线6在第二阻水膜上5的引出位置与其在第三阻水膜上8的引入位置,在水平轴线上相隔第一预设距离的方式,即引线6在引出第二阻水膜上5,引入第三封装层7后,并不直接引出,而是在第三封装层7延伸一段预设距离后,再引出第三封装层7,之后从相同的位置再引入第三阻水膜8,在考虑工艺复杂度与成本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对预设距离的长度做具体的调整。本技术中,第一阻水膜1、第一封装层2、太阳能电池片3、第二封装层4、第二阻水膜5、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阻水膜(1)、第一封装层(2)、太阳能电池片(3)、第二封装层(4)、第二阻水膜(5)、第三封装层(7)和第三阻水膜(8),以及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3)连接并向外引出的引线(6);所述引线(6)的一端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3)电连接,另一端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封装层(4)、所述第二阻水膜(5)、所述第三封装层(7)和所述第三阻水膜(8)向外引出;所述引线(6)在所述第二阻水膜(5) 上的引出位置,与所述引线(6)在所述第三阻水膜(8) 上的引入位置,在水平轴线上相隔第一预设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阻水膜(1)、第一封装层(2)、太阳能电池片(3)、第二封装层(4)、第二阻水膜(5)、第三封装层(7)和第三阻水膜(8),以及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3)连接并向外引出的引线(6);所述引线(6)的一端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3)电连接,另一端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封装层(4)、所述第二阻水膜(5)、所述第三封装层(7)和所述第三阻水膜(8)向外引出;所述引线(6)在所述第二阻水膜(5)上的引出位置,与所述引线(6)在所述第三阻水膜(8)上的引入位置,在水平轴线上相隔第一预设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6)包括:第一引线(61)和第二引线(62),所述第一引线(61)和所述第二引线(62)的直径完全相同,所述第一引线(61)和第二引线(62)相隔第二预设距离;所述第一引线(61)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片(3)的正极,所述第二引线(62)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片(3)的负极;或者所述第一引线(61)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片(3)的负极,所述第二引线(62)连接所述太阳能电池片(3)的正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6)在所述第三封装层(7)中按照预设的方式排列,具体的,包括以直线的形式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6)在所述第三封装层(7)中按照预设的方式排列,具体的,包括以弧形曲线的形式排列。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仕其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汉能薄膜太阳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