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油轴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2817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含油轴承装置,包括:一端侧设有开口部、并在另一端侧设有闭塞部的有底袋状的轴承保持构件;沿着该轴承保持构件的内周壁面嵌插的含油轴承构件;以及在所述含油轴承构件的轴承孔内隔有润滑油并可相对回转地插通的轴构件,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排气通路,该排气通路经形成于所述轴承保持构件的闭塞部侧的内部空间连通于所述含油轴承构件的轴承孔,并从其连通部延伸至所述轴承保持构件的开口部侧的外部空间, 在所述排气通路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可破断所述润滑油的油膜的通路宽度A的油膜破裂室,在该油膜破裂室中,通过将所述润滑油的油膜破断使所述润滑油从所述轴承保持构件的开口部向外部流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相对回转地对插通于含油轴承构件的轴构件进行支持的含油轴承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来讲,含油轴承装置已被广泛使用于电机等的各种回转驱动装置,但在该含油轴承装置中,例如附图说明图18所示,通过在轴承保持构件(轴承座)1的内部侧嵌插状地保持着由烧结材料等形成的含油轴承构件2,同时在所述含油轴承构件2的轴承孔内隔有润滑油并可相对回转地插通轴构件3而沿径向支承该轴构件3。又,在设置于所述轴承保持构件1的图示下端侧的开口部安装有圆板状的推力支承板4而形成闭塞部,由此将所述轴承保持构件1构成有底袋状。并且,通过使所述轴构件3与安装于所述推力支承板4内部侧表面的推力轴承板5抵接而将该轴构件3可回转地沿轴向支承。但是,在将轴构件3插通于这种含油轴承构件2的轴承孔内时,随着该轴构件3的插通,充满于所述含油轴承构件2的轴承孔内的空气从含油轴承构件2的图示下端侧被赶出到轴承保持构件(轴承座)1的内部侧,若保持不变的话,则因从该含油轴承构件2侧被赶出的空气的作用而可能将所述轴承保持构件1内的润滑油上推至开口部侧而流出。为此,以往是在推力支承板4上形成贯通状的小径孔6,用于将来自所述含油轴承构件2的空气向轴承保持构件1的外部侧放出,或者在所述含油轴承构件2的外周面和轴承保持构件1的内周面凹设轴向延伸的槽来进行排气。然而,在设置上述的空气排出用的小径孔6和槽时,例如图19所示,存在于含油轴承构件2周围的润滑油有时会通过这些小径孔6和槽漏出外部。这种润滑油漏出外部的现象也会因轴构件3插通后的温度变化等的气泡扩大而发生,往往会将轴承装置的周边弄脏。特别是由于预先向轴承保持构件1的内部注入适量的补充油而使润滑油的量增加,因此,在想要实现上述的轴构件3插通作业和轴构件3初始回转动作的平滑化以及想要实现轴承长寿命化的含油轴承装置中,由上述补充油而增量的部分容易发生润滑油的漏出外部的现象。这种润滑油漏出外部的现象特别对驱动环境清净性要求高的装置例如多角棱镜驱动装置、硬盘装置等成为致命性的污染原因,对整个装置而言也是一个重大的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置结构简单、可良好地防止润滑油漏出外部的含油轴承装置。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1技术方案的含油轴承装置的结构为,设置有排气通路,该排气通路经形成于轴承保持构件的闭塞部侧的内部空间连通于含油轴承构件的轴承孔,并从其连通部延伸至所述轴承保持构件的开口部侧的外部空间,在所述排气通路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可破断所述润滑油的油膜的通路宽度A的油膜破裂室,在该油膜破裂室中,通过将所述润滑油的油膜破断使该润滑油从轴承保持构件的开口部向外部流出。采用具有这种结构的第1技术方案的含油轴承装置,即使在将轴构件插通于所述含油轴承构件的轴承孔内时将空气从含油轴承构件压出、或者因轴构件插通后的温度变化等引起的润滑油内的气泡扩大,当该气泡流入油膜破裂室时,也可通过在油膜破裂室内将划分该气泡的油膜破断而使气泡消失,结果是可良好地防止润滑油漏出外部。又,在本专利技术第2技术方案的含油轴承装置中,由于将上述第1技术方案中的油膜破裂室设置成将含油轴承构件外周侧围在环状中的形态,因此,无论在周围的哪一部位均能极其良好地发挥气泡的破断作用。又,在本专利技术第3技术方案的含油轴承装置中,由于上述第1技术方案中的排气通路只设置在轴承保持构件和含油轴承构件的一方侧、或设置成双方的构件切开,因此,可确保形成油膜破裂室时的自由度。又,由于本专利技术第4技术方案的含油轴承装置就是上述第1技术方案中的形成于轴承保持构件的闭塞部侧的内部空间,将与所述油膜破裂室的连接部分的间隙B和与所述含油轴承构件端面间的间隙C设定为比所述油膜破裂室21的通路宽度A小(B、C<A),因此,轴承保持构件的内部空间的毛细管力大于油膜破裂室侧,可将油膜破裂室破断气泡后的润滑油良好地引入轴承保持构件的内部空间侧。又,在本专利技术第5技术方案的含油轴承装置中,由于上述第1技术方案中润滑油的粘度设定为VG20(20cst/40℃)以下,并且,油膜破裂室的通路宽度A设定在1mm以上,因此,在这些条件下,可良好地发挥气泡的破裂作用。又,本专利技术第6技术方案的含油轴承装置的制造方法是,设置有排气通路,该排气通路经形成于轴承保持构件的闭塞部侧的内部空间与含油轴承构件的轴承孔连通,并从其连通部延伸至所述轴承保持构件的开口部侧的外部空间,同时,在所述排气通路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可破断润滑油的油膜的通路宽度A的油膜破裂室,通过在该油膜破裂室中将被存在于所述轴承保持构件的闭塞部侧上形成的内部空间中的润滑油内的气泡压出至所述排气通路侧的润滑油的油膜破断,使润滑油从轴承保持构件的开口部向外部流出。即,采用具有这种结构的第6技术方案的含油轴承装置的制造方法,即使在将轴构件插通于所述含油轴承构件的轴承孔内时从含油轴承构件将空气压出、或者因轴构件插通后的温度变化等引起的润滑油内的气泡扩大,当该气泡流入油膜破裂室时,也可通过在油膜破裂室内使划分该气泡的油膜破断而使气泡消失,结果是可良好地防止润滑油漏出外部。综上所述,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的含油轴承装置及技术方案6的含油轴承装置的制造方法为在从含油轴承构件的轴承孔侧至轴承保持构件的开口部侧的外部空间延伸的排气通路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可破断润滑油的油膜的通路宽度A的油膜破裂室,在该油膜破裂室中通过将所述润滑油的油膜破断使该润滑油从轴承保持构件的开口部向外部流出。即使在将轴构件插通于所述含油轴承构件的轴承孔内时从含油轴承部将空气压出、或者因轴构件插通后的温度变化等引起的润滑油内的气泡扩大,也可在油膜破裂室内将划分该气泡的油膜破断,因此,可用简单的结构良好地防止润滑油漏出外部,可获得低成本且高可靠性的含油轴承装置。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为表示适用本专利技术一例的多角棱镜驱动用电机整体结构的纵剖面说明图。图2为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含油轴承装置结构的纵剖面说明图。图3为图2所示的含油轴承装置的平面说明图。图4为表示图2和图3所示的含油轴承装置中的轴的即将要插通之前的状态的纵剖面说明图。图5为表示图2和图3所示的含油轴承装置中的轴的刚插通之后的状态的纵剖面说明图。图6为表示图2和图3所示的含油轴承装置中的轴的插通之后气泡破裂的状态的纵剖面说明图。图7为表示油膜破裂室的通路宽度A与由其确保的润滑油的量之间关系的线图。图8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含油轴承装置结构的纵剖面说明图。图9为图8所示的含油轴承装置的平面说明图。图10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含油轴承装置结构的纵剖面说明图。图11为图10所示的含油轴承装置的平面说明图。图12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含油轴承装置结构的纵剖面说明图。图13为图12所示的含油轴承装置的平面说明图。图14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含油轴承装置结构的纵剖面说明图。图15为图14所示的含油轴承装置的平面说明图。图16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含油轴承装置结构的纵剖面说明图。图17为图16所示的含油轴承装置的平面说明图。图18为表示一般的含油轴承装置结构的纵剖面说明图。图19为表示图18所示的含油轴承装置的漏油状态的纵剖面说明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首先,对适用于本专利技术的光偏向装置所用的多角棱镜驱动装置的结构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泷泽道明野川明子黑泽博德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