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旧混凝土界面梁、板构件交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2813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旧混凝土界面梁、板构件交接结构,包括既有梁式构件、传力梁和新建板式构件,传力梁连接在新建板式构件的端部上并与之一体浇筑而成,传力梁外侧面固定于既有梁式构件新旧混凝土粘结面上,新旧混凝土粘结面做凿毛处理,且传力梁与既有梁式构件之间设有界面钢筋,界面钢筋一端锚入传力梁,另一端穿过新旧混凝土粘结面植入既有梁式构件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既有梁式构件和新建板式构件之间设置传力梁,增大了新旧混凝土界面的粘结面积,显著提高了新旧混凝土界面的机械咬合力、范德华力等交界面作用力,改善了新旧混凝土界面传力效果,确保施工质量,施工方便。传力梁和既有梁式构件之间设有界面钢筋,提高了界面抗剪承载力。

A New and Old Concrete Interface Beam-slab Component Join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旧混凝土界面梁、板构件交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旧混凝土界面梁、板构件交接结构。
技术介绍
混凝土结构是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最常见的结构形式。混凝土加固从上世纪50年代逐渐开展,合适的加固技术和做法保证了既有建筑结构安全,同时也使其使用寿命延长。在混凝土加固做法中,新、旧混凝土交接处理是最常见的加固做法之一。常见于在既有混凝土柱上加设新梁、新板;在既有混凝土墙上加设新梁、新板;在既有混凝土梁上加设新梁、新板等等。如图1、2所示,常规的新旧混凝土粘结面处理为凿毛处理,即在既有梁式构件1的新旧混凝土粘结面2上凿毛4,新建板式构件3在新旧混凝土粘结面2上与既有梁式构件1交接,新建板式构件3的横向钢筋通过植筋孔5植入既有梁式构件1中,虽然通过凿毛和植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旧混凝土咬合度,但是,随着工程经验不断积累,这种单一凿毛处理新旧混凝土界面的做法存在着以下缺陷:⑴目前,在工程上对大多数新旧混凝土粘结面凿毛深度以及凿毛率并无明确规定,以致实际施工时凿毛质量参差不齐,给加固质量带来了不安全因素。⑵从近年来研究新旧混凝土粘结机理得知,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的粘结强度远低于新旧混凝土各自本体强度,约为现浇完整构件的0.4倍,因此,当新旧混凝土界面受荷载过大时,容易发生直剪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成本低、可改善新旧混凝土界面传力效果、确保施工质量的新旧混凝土界面梁、板构件交接结构。本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旧混凝土界面梁、板构件交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既有梁式构件、传力梁和新建板式构件,所述传力梁连接在新建板式构件的端部上并与之一体浇筑而成,所述传力梁的外侧面固定于所述既有梁式构件的新旧混凝土粘结面上,所述新旧混凝土粘结面做凿毛处理,且所述传力梁与既有梁式构件之间设有界面钢筋,所述界面钢筋的一端锚入传力梁,另一端则穿过新旧混凝土粘结面植入既有梁式构件中。本技术在既有梁式构件和新建板式构件之间设置传力梁,增大了新旧混凝土界面的粘结面积,显著提高了新旧混凝土界面的机械咬合力、范德华力等交界面作用力,改善了新旧混凝土界面的传力效果,可确保施工质量,而且施工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实现。在传力梁和既有梁式构件之间设有界面钢筋,并可以根据计算要求增加新旧混凝土界面的界面钢筋数量,较大地提高了界面的抗剪承载力。另外,由于本技术采用传力梁,使得界面钢筋与梁面钢筋易于错开,有效保证了植筋质量,使得施工质量可控。本技术新建板式构件的边界可根据设计需求,选取固接、铰接,增加了设计的灵活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传力梁的宽度大于或等于200mm,传力梁的宽度根据新建板式构件的受力要求而定,应满足新建板式构件面筋锚固要求。传力梁的高度根据界面受力要求而定,传力梁的高度大于新建板式构件厚度的2倍,且大于或等于300mm。本技术所述传力梁的截面抗剪承载力按以下公式计算:V=cAc+μ(Avfy+Pc)…………………….………….(1)V≥K1fcAc,V=K1fcAc………………………………..(2)V≥K2Ac,V=K2Ac………………………………….(3)其中:Ac—新旧混凝土粘结面面积;c—粗糙度系数,整体试件取2.80Mpa,水平板凿毛试件取1.96Mpa,其他凿毛试件取1.68Mpa,无凿毛试件取0.525Mpa;Av—植入钢筋面积;μ—摩擦系数,整体试件取1.4,水平板凿毛试件取1.0,其他凿毛试件取1.0,无凿毛试件取0.6;fy—钢筋屈服(或设计)强度;Pc—水平应力;fc—新旧混凝土平均抗压强度;K1—混凝土截面抗剪承载能力系数,整体试件取0.25,水平板凿毛试件取0.3,其他凿毛试件取0.25,无凿毛试件取0.2;K2—混凝土极限抗剪强度系数,整体试件取10.5,水平板凿毛试件取12.6,其他凿毛试件取10.5,无凿毛试件取5.6。作为本技术推荐的实施方式,所述传力梁的配筋率大于或等于0.15%,箍筋大于或等于C6@200mm(符号C指三级钢,下同)。为了保证传力梁有效传递界面力,新建板式构件的钢筋与传力梁连接需要满足设计锚固要求;传力梁与既有混凝土构件交界面需设界面钢筋,其钢筋面积需满足界面受力(弯、剪)要求,大于或等于C10@200mmx200mm;界面钢筋锚入传力梁中需满足受拉锚固要求,界面钢筋植入既有混凝土构件中需满足钢筋抗拔力要求。为了提高新旧混凝土粘结面的机械咬合力,对新旧混凝土粘结面进行凿毛处理,其深度为6~10mm,凿毛率大于90%,凿毛率=粘结面凿去部分面积/粘结面总面积×10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新建板式构件和传力梁的混凝土等级比既有梁式构件的混凝土等级至少大一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显著的效果:⑴本技术在既有梁式构件和新建板式构件之间设置传力梁,增大了新旧混凝土界面的粘结面积,显著提高了新旧混凝土界面的机械咬合力、范德华力等交界面作用力,改善了新旧混凝土界面的传力效果,可确保施工质量,而且施工方便。⑵本技术在传力梁和既有梁式构件之间设有界面钢筋,并可以根据计算要求增加新旧混凝土界面的界面钢筋数量,较大地提高了界面的抗剪承载力。⑶由于本技术采用传力梁,使得界面钢筋与梁面钢筋易于错开,有效保证了植筋质量,使得施工质量可控。⑷本技术新建板式构件的边界可根据设计需求,选取固接、铰接,增加了设计的灵活性。⑸本技术结构简单、施工成本低、施工方便,适于广泛推广和适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是现有既有梁式构件与新建板式构件交接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既有梁式构件与新建板式构件交接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是沿图3中A-A线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3~5所示,是本技术一种新旧混凝土界面梁、板构件交接结构,它包括既有梁式构件6、传力梁7和新建板式构件8,传力梁7的钢筋与新建板式构件8的钢筋绑扎在一起并一体浇筑而成传力梁7和新建板式构件8,传力梁7的外侧面固定于既有梁式构件6的新旧混凝土粘结面9上,新旧混凝土粘结面9做凿毛处理,深度为6~10mm,凿毛率大于90%。且传力梁7与既有梁式构件6之间设有界面钢筋10,界面钢筋10的一端锚入传力梁7,另一端则穿过新旧混凝土粘结面9上的植筋孔11锚入既有梁式构件6中。传力梁的宽度根据新建板式构件的受力要求而定,应满足新建板式构件面筋锚固要求。传力梁7的宽度大于或等于200mm,传力梁的高度根据界面受力要求而定,传力梁的高度大于新建板式构件厚度的2倍,且大于或等于300mm。传力梁的截面抗剪承载力按以下公式计算:V=cAc+μ(Avfy+Pc)…………………….………….(1)V≥K1fcAc,V=K1fcAc………………………………..(2)V≥K2Ac,V=K2Ac………………………………….(3)其中:Ac—新旧混凝土粘结面面积;c—粗糙度系数,整体试件取2.80Mpa,水平板凿毛试件取1.96Mpa,其他凿毛试件取1.68Mpa,无凿毛试件取0.525Mpa;Av—植入钢筋面积;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旧混凝土界面梁、板构件交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既有梁式构件、传力梁和新建板式构件,所述传力梁连接在新建板式构件的端部上并与之一体浇筑而成,所述传力梁的外侧面固定于所述既有梁式构件的新旧混凝土粘结面上,所述新旧混凝土粘结面做凿毛处理,且所述传力梁与既有梁式构件之间设有界面钢筋,所述界面钢筋的一端锚入传力梁,另一端则穿过新旧混凝土粘结面植入既有梁式构件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旧混凝土界面梁、板构件交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既有梁式构件、传力梁和新建板式构件,所述传力梁连接在新建板式构件的端部上并与之一体浇筑而成,所述传力梁的外侧面固定于所述既有梁式构件的新旧混凝土粘结面上,所述新旧混凝土粘结面做凿毛处理,且所述传力梁与既有梁式构件之间设有界面钢筋,所述界面钢筋的一端锚入传力梁,另一端则穿过新旧混凝土粘结面植入既有梁式构件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旧混凝土界面梁、板构件交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梁的宽度大于或等于200mm,所述传力梁的高度大于所述新建板式构件厚度的2倍,且大于或等于300mm。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辉辉郭达文刘斯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