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2715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路基结构,属于路基技术领域,该陡坡路基结构包括坡体和路基,还包括支挡结构、加固结构和挡土板,支挡结构包括连接板、加固桩和支撑桩,加固桩位于路基外侧且下端固定在坡体内,支撑桩固定在坡体内,连接板一端与支撑桩顶部固定,另一端与加固桩中部固定,挡土板位于路基外侧和加固桩内侧之间,挡土板固定在加固桩上;坡体上开挖有用于与路基结合的台阶,加固结构包括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插入到坡体内且与台阶垂直,第二加强筋下端固定在坡体内,上端与第一加强筋固定,第一加强筋水平设置且填埋在路基内,解决了路基与山坡结合往往不够稳定的问题,提高了路基与坡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A Subgrad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路基结构
本技术涉及路基
,特别涉及一种路基结构。
技术介绍
地面横坡陡于1∶2.5地段的路堤称为陡坡路基。从路基稳定性需要考虑,陡坡路基一般应“宁挖勿填”或“多挖少填”;在陡峭山坡上,尤其是沿溪路线,为减少石方的开挖数量,避免大量废方阻塞溪流,有时又需要少挖多填。因此,填挖结合的路基,在选定路线和线形设计时,应予以统一安排,进行路线的平、纵、横三者综合设计,权衡利弊,择优而定。修建高速路时,陡坡路基的工程量最小,是路基横断面设计时应当首先考虑的一种断面形式。如若处理得当,路基稳定可靠,这种形式是比较经济的。但由于开挖部分路基为原状土,而填方部分为扰动土,这两部分密实程度不相同,因此填方部分与山坡结合处往往不够稳定,使得路基在填挖交界面处容易出现纵向裂缝、填方沿基底滑动等病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路基结构,其解决了路基与山坡结合往往不够稳定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路基结构,包括坡体和设置在所述坡体上的路基,还包括支挡结构、加固结构和挡土板,所述支挡结构包括连接板、加固桩和支撑桩,所述加固桩位于所述路基外侧且下端固定在所述坡体内,所述支撑桩位于所述加固桩外侧且固定在所述坡体内,所述连接板一端与所述支撑桩顶部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加固桩中部固定,所述挡土板位于所述路基外侧和所述加固桩内侧之间,所述挡土板固定在所述加固桩上;所述坡体上开挖有用于与所述路基结合的台阶,所述加固结构包括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竖直插入到坡体内且与所述台阶垂直,所述第二加强筋下端固定在所述坡体内,上端与所述第一加强筋固定,所述第一加强筋水平设置且填埋在所述路基内。采用上述结构,加固桩和支撑桩的设置,提高了路基与坡体的连接强度,防止路基沉降,向下坍陷和移位,台阶、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的设置,使得路基与坡体连接紧密,防止填挖交界面处出现纵向裂缝现象,提高了路基的稳定性和坚固性。进一步优化为:所述路基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面层、混凝土层和填筑层,所述第一加强筋预埋在所述混凝土层内,所述第二加强筋向上依次穿过所述填筑层和所述混凝土层并与所述第一加强筋焊接。采用上述结构,使得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紧密连接,提高了路基和坡体的连接强度。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坡体与所述路基结合处设置有多个台阶,每个所述台阶处都设置有第二加强筋。采用上述结构,增大了坡体与路基的纵向和横向接触面积,降低了路基横向沉降的可能,提高了路基与坡体的连接强度。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坡体上开挖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位于所述路基上方。采用上述结构,防止坡体的水沿着坡面向下流到路基上,减少路基积水,提高路基的整体稳定性。进一步优化为:所述路基在靠近所述排水沟一侧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向下延伸至所述排水沟一侧。采用上述结构,使得路基面上的水沿着斜面向下流入到排水沟中,减少路基积水量,提高路基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加固桩和支撑桩的设置,提高了路基与坡体的连接强度,防止路基沉降,向下坍陷和移位,台阶、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的设置,使得路基与坡体连接紧密,防止填挖交界面处出现纵向裂缝现象,提高了路基的稳定性和坚固性。坡体和路基面上的水可通过排水沟向外排放,减少路基积水量,提高路基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陡坡路基的结构。图中,1、坡体;2、路基;21、面层;22、混凝土层;23、填筑层;3、排水沟;4、斜面;5、挡土板;6、支挡结构;61、连接板;62、加固桩;63、支撑桩;7、台阶;8、加固结构;81、第一加强筋;82、第二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路基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坡体1、设置在坡体1上的路基2、支挡结构6、加固结构8和挡土板5。支挡结构6包括连接板61、加固桩62和支撑桩63,加固桩62位于路基2外侧且下端固定在坡体1内,支撑桩63位于加固桩62外侧且固定在坡体1内。连接板61一端与支撑桩63顶部固定,另一端与加固桩62中部固定,挡土板5位于路基2外侧和加固桩62内侧之间,挡土板5固定在加固桩62上。坡体1上开挖有用于与路基2结合的台阶7,加固结构8包括第一加强筋81和第二加强筋82,第二加强筋82竖直插入到坡体1内且与台阶7垂直。第二加强筋82下端固定在坡体1内,上端与第一加强筋81固定,第一加强筋81水平设置且填埋在路基2内。参照图1,坡体1与路基2结合处设置有多个台阶7,每个台阶7处都设置有一个第二加强筋82与之对应,多个第二加强筋82为等间距排列。路基2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面层21、混凝土层22和填筑层23,第一加强筋81预埋在混凝土层22内,第二加强筋82向上依次穿过填筑层23和混凝土层22并与第一加强筋81焊接。坡体1上开挖有排水沟3,排水沟3位于路基2上方,路基2在靠近排水沟3一侧设置有斜面4,斜面4向下延伸至排水沟3一侧。加固桩62和支撑桩63的设置,提高了路基2与坡体1的连接强度,防止路基2沉降,向下坍陷和移位,台阶7、第一加强筋81和第二加强筋82的设置,使得路基2与坡体1连接紧密,防止填挖交界面处出现纵向裂缝现象。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路基结构,包括坡体(1)和设置在所述坡体(1)上的路基(2),其特征是:还包括支挡结构(6)、加固结构(8)和挡土板(5),所述支挡结构(6)包括连接板(61)、加固桩(62)和支撑桩(63),所述加固桩(62)位于所述路基(2)外侧且下端固定在所述坡体(1)内,所述支撑桩(63)位于所述加固桩(62)外侧且固定在所述坡体(1)内,所述连接板(61)一端与所述支撑桩(63)顶部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加固桩(62)中部固定,所述挡土板(5)位于所述路基(2)外侧和所述加固桩(62)内侧之间,所述挡土板(5)固定在所述加固桩(62)上;所述坡体(1)上开挖有用于与所述路基(2)结合的台阶(7),所述加固结构(8)包括第一加强筋(81)和第二加强筋(82),所述第二加强筋(82)竖直插入到坡体(1)内且与所述台阶(7)垂直,所述第二加强筋(82)下端固定在所述坡体(1)内,上端与所述第一加强筋(81)固定,所述第一加强筋(81)水平设置且填埋在所述路基(2)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基结构,包括坡体(1)和设置在所述坡体(1)上的路基(2),其特征是:还包括支挡结构(6)、加固结构(8)和挡土板(5),所述支挡结构(6)包括连接板(61)、加固桩(62)和支撑桩(63),所述加固桩(62)位于所述路基(2)外侧且下端固定在所述坡体(1)内,所述支撑桩(63)位于所述加固桩(62)外侧且固定在所述坡体(1)内,所述连接板(61)一端与所述支撑桩(63)顶部固定,另一端与所述加固桩(62)中部固定,所述挡土板(5)位于所述路基(2)外侧和所述加固桩(62)内侧之间,所述挡土板(5)固定在所述加固桩(62)上;所述坡体(1)上开挖有用于与所述路基(2)结合的台阶(7),所述加固结构(8)包括第一加强筋(81)和第二加强筋(82),所述第二加强筋(82)竖直插入到坡体(1)内且与所述台阶(7)垂直,所述第二加强筋(82)下端固定在所述坡体(1)内,上端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立科
申请(专利权)人:邵阳恒昌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