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微污染物处理用一体化澄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2601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微污染物处理用一体化澄清机,包括基座、排污口和驱动电机,所述基座的左侧设置有进水口,且基座的左侧内部开设有微絮凝池,并且微絮凝池的内部设置有折板层,所述排污口开设在微絮凝池的下表面,且微絮凝池的下端内部设置有活动盘,并且活动盘的外表面开设有孔槽,所述基座的右侧内部开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二转轴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盘,且连接盘的内表面开设有进料槽。该河道微污染物处理用一体化澄清机,将微絮凝装置与石墨烯微滤网过滤组合为了一体化的结构,提高了整体装置的过滤精度,使过滤出来的清水更纯净,同时一体化结构的设置节约了占地面积,并节省了成本。

An Integrated Clarifier for the Treatment of Micro-pollutants in Riv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微污染物处理用一体化澄清机
本技术涉及河道微污染物处理
,具体为一种河道微污染物处理用一体化澄清机。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环境污染控制相对滞后,不少水体负荷了超量氮、磷和其他有机污染等营养物,致使河道、湖泊环境不断恶化,水质恶化,水污染在中国已是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所以治理河道与湖泊已成当务之急。而在对河道微污染物进行处理时一般需要使用到澄清机,现有的河道微污染物处理用澄清机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体积较大,能耗多,处理效果还不够好,且现有的澄清机过滤效果不够完善,无法对杂质凝絮后的污水进行过滤工作,并且现有的澄清机在投放絮凝剂时,无法方便的控制絮凝剂的投放量,易造成浪费的情况。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澄清机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微污染物处理用一体化澄清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体积较大,能耗多,过滤效果不够完善,无法对杂质凝絮后的污水进行过滤工作,无法方便的控制絮凝剂的投放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道微污染物处理用一体化澄清机,包括基座、排污口和驱动电机,所述基座的左侧设置有进水口,且基座的左侧内部开设有微絮凝池,并且微絮凝池的内部设置有折板层,所述排污口开设在微絮凝池的下表面,且微絮凝池的下端内部设置有活动盘,并且活动盘的外表面开设有孔槽,所述基座的右侧内部开设有容置槽,且基座的右侧设置有出水口,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基座的右侧上端,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块,且活动块的外表面开设有微滤网,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设置有传送带,且传送带的左侧设置有第二转轴,并且第二转轴与基座相连接,所述基座的上端开设有投料口,所述第二转轴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盘,且连接盘的内表面开设有进料槽。优选的,所述折板层和活动盘为转动连接,且折板层为梯形状结构。优选的,所述活动块关于第一转轴的中心点对称设置有4个,且活动块通过第一转轴与基座构成可转动结构,并且活动块的中端内表面与容置槽的内表面相贴合。优选的,所述微滤网为石墨烯材质,且微滤网为长条状结构,并且微滤网在活动块外表面等间距设置有3个。优选的,所述连接盘为圆形结构,且连接盘通过第二转轴与传送带构成可转动结构。优选的,所述进料槽为漏斗状结构,且进料槽上端的宽度大于投料口的宽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河道微污染物处理用一体化澄清机;1.将微絮凝装置与石墨烯微滤网过滤组合为了一体化的结构,提高了整体装置的过滤精度,使过滤出来的清水更纯净,同时一体化的结构设置节约了占地面积,并节省了成本;2.设置有石墨烯材质的微滤网,通过不断转动的活动块使微滤网的过滤效果更好,有效的抑制了生物膜的形成从而让污水的反冲洗更彻底,节省了频繁清洗微滤网的麻烦,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效率;3.设置有通过传送带转动连接盘,连接盘可通过传送带的带动,不断的使其表面的进料槽与投料口进行对接,进而使絮凝剂规律的排放至微絮凝池内,有效的避免了絮凝剂投放时出现的浪费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活动盘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活动块俯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连接盘俯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工作流程示意图。图中:1、基座;2、进水口;3、微絮凝池;4、折板层;5、排污口;6、活动盘;7、孔槽;8、容置槽;9、出水口;10、驱动电机;11、第一转轴;12、活动块;13、微滤网;14、传送带;15、第二转轴;16、投料口;17、连接盘;18、进料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河道微污染物处理用一体化澄清机,包括基座1、进水口2、微絮凝池3、折板层4、排污口5、活动盘6、孔槽7、容置槽8、出水口9、驱动电机10、第一转轴11、活动块12、微滤网13、传送带14、第二转轴15、投料口16、连接盘17和进料槽18,基座1的左侧设置有进水口2,且基座1的左侧内部开设有微絮凝池3,并且微絮凝池3的内部设置有折板层4,折板层4和活动盘6为转动连接,且折板层4为梯形状结构,梯形状的折板层4让微絮凝池3内无需动力搅拌,便可确保悬浮物在短时间内被聚合沉积在折板层4的底部;排污口5开设在微絮凝池3的下表面,且微絮凝池3的下端内部设置有活动盘6,并且活动盘6的外表面开设有孔槽7,基座1的右侧内部开设有容置槽8,且基座1的右侧设置有出水口9,驱动电机10设置在基座1的右侧上端,且驱动电机10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转轴11,第一转轴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块12,活动块12关于第一转轴11的中心点对称设置有4个,且活动块12通过第一转轴11与基座1构成可转动结构,并且活动块12的中端内表面与容置槽8的内表面相贴合,4个活动块12可让其表面的微滤网13随着第一转轴11的不断转动,稳定的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活动块12的外表面开设有微滤网13,微滤网13为石墨烯材质,且微滤网13为长条状结构,并且微滤网13在活动块12外表面等间距设置有3个,石墨烯材质的微滤网13能有效抑制微生物在微滤网13表面生长,使其反冲洗更加容易,水通量能被长期保持,并使微滤网13的使用寿命增加,维护成本降低;第一转轴11的外表面设置有传送带14,且传送带14的左侧设置有第二转轴15,并且第二转轴15与基座1相连接,基座1的上端开设有投料口16,第二转轴15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盘17,且连接盘17的内表面开设有进料槽18,进料槽18为漏斗状结构,且进料槽18上端的宽度大于投料口16的宽度,连接盘17为圆形结构,且连接盘17通过第二转轴15与传送带14构成可转动结构,连接盘17可通过传送带14的带动,不断的使其表面的进料槽18与投料口16进行对接,进而使絮凝剂规律的排放至微絮凝池3内,避免絮凝剂的浪费。工作原理:根据图1和图3-6,首先将驱动电机10接通电源,接着将该一体化澄清机与外界的压力泵对接,此时河道污水将会通过进水口2抽入基座1内,随着驱动电机10的转动,第一转轴11将会通过传送带14带动连接盘17进行规律性的圆周转动,每当连接盘17表面的漏斗状进料槽18与投料口16对接时,事先存放的絮凝剂将会被规律的排放至微絮凝池3内,当进料槽18与投料口16处于错位状态时,絮凝剂将会停止排放,有效的避免了絮凝剂的浪费现象出现,接着在微絮凝池3内通过絮凝剂所聚合的悬浮物,将会沉积到折板层4的底部,而初次净化的污水将会进入容置槽8内,容置槽8内的4个等角度分布的活动块12将会通过第一转轴11的带动,不断的通过其表面的3个石墨烯材质的微滤网13对进入的污水进行精过滤,最后经过澄清处理后的水将会出水口9被排出;根据图1和图2,待澄清工作结束后,使用者将该装置断开电源,接着手持活动盘6的下端顺时针转动,使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微污染物处理用一体化澄清机,包括基座(1)、排污口(5)和驱动电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左侧设置有进水口(2),且基座(1)的左侧内部开设有微絮凝池(3),并且微絮凝池(3)的内部设置有折板层(4),所述排污口(5)开设在微絮凝池(3)的下表面,且微絮凝池(3)的下端内部设置有活动盘(6),并且活动盘(6)的外表面开设有孔槽(7),所述基座(1)的右侧内部开设有容置槽(8),且基座(1)的右侧设置有出水口(9),所述驱动电机(10)设置在基座(1)的右侧上端,且驱动电机(10)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转轴(11),所述第一转轴(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块(12),且活动块(12)的外表面开设有微滤网(13),所述第一转轴(11)的外表面设置有传送带(14),且传送带(14)的左侧设置有第二转轴(15),并且第二转轴(15)与基座(1)相连接,所述基座(1)的上端开设有投料口(16),所述第二转轴(15)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盘(17),且连接盘(17)的内表面开设有进料槽(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微污染物处理用一体化澄清机,包括基座(1)、排污口(5)和驱动电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左侧设置有进水口(2),且基座(1)的左侧内部开设有微絮凝池(3),并且微絮凝池(3)的内部设置有折板层(4),所述排污口(5)开设在微絮凝池(3)的下表面,且微絮凝池(3)的下端内部设置有活动盘(6),并且活动盘(6)的外表面开设有孔槽(7),所述基座(1)的右侧内部开设有容置槽(8),且基座(1)的右侧设置有出水口(9),所述驱动电机(10)设置在基座(1)的右侧上端,且驱动电机(10)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转轴(11),所述第一转轴(1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块(12),且活动块(12)的外表面开设有微滤网(13),所述第一转轴(11)的外表面设置有传送带(14),且传送带(14)的左侧设置有第二转轴(15),并且第二转轴(15)与基座(1)相连接,所述基座(1)的上端开设有投料口(16),所述第二转轴(15)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盘(17),且连接盘(17)的内表面开设有进料槽(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立新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德洛菲特过滤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