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件及具有该散热件的电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24350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1:55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外壳、插座连接器及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外侧的散热件,所述外壳包括上壁、一对侧壁及后壁,所述上壁、一对侧壁及后壁围成一收容空间,所述插座连接器位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后端,所述散热件一体成型,其包括覆盖所述上壁的水平部及覆盖所述后壁的竖直部。

Heat sink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the heat si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件及具有该散热件的电连接器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热件及具有该散热件的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散热件及具有该散热件的电连接器组件的散热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QSFP-DD规范修订版0.1公开了具有八个电通道的QSFP-DD1×1模组。所述QSFP的八个电通道的每一个都以25Gbit/s或50Gbit/s的速度运行,所以所述QSFP-DD模组可以支持200Gbit/s或400Gbit/s以太网应用。所述QSFP-DD模组包括电插座,所述电插座包括绝缘壳体及收容在所述绝缘壳体中的四排电性端子。所述电性端子的每一个包括焊接部分。顶部两排电性端子的两排焊接部分在纵向方向上偏移底部两排电性端子的两排焊接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另一种具有0.5mm间距的设计,其与QSFP具有类似的界面。传统的QSFP-DD2×1壳体配备有顶部散热件和后部散热件,它们彼此独立且相互分开,因此其散热能力没有被充分利用。尽管前述的连接器组件都配备有散热件以移除热量,但额外的散热件可以获得更好的热量传递。所以,需要一种QSFP具有新的布置,其具有相对容易的可制造性和良好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具有较高的散热性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外壳、插座连接器及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外侧的散热件,所述外壳包括上壁、一对侧壁及后壁,所述上壁、一对侧壁及后壁围成一收容空间,所述插座连接器位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后端,所述散热件一体成型,其包括覆盖所述上壁的水平部及覆盖所述后壁的竖直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提高了电连接器组件的散热性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件,其具有较高的散热性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散热件,其用于一电连接器组件,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上壁及后壁,所述散热件一体成型,其包括覆盖所述上壁的水平部及覆盖所述后壁的竖直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使散热件具有较高的散热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符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分解图。图4是图2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分解图。图5是图3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进一步的分解图。图6是图4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进一步的分解图。图7是图5所示的导热管和周围相关元件的分解图。图8是图7所示的导热管和周围相关元件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图9是图1所示的部分电连接器组件的分解图,以展示散热件和导热管如何一起工作。图10是图9所示的部分电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以展示散热件和导热管如何一起工作。图11是图9所示的部分电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组装图,以展示散热件和导热管如何一起工作。图12是图10所示的部分电连接器组件的侧视图,以展示散热件和导热管如何一起工作。图13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散热件的正视图。图14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剖视图,以展示导热组件和散热件如何相对于其余元件工作。图15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视角的剖视图,以展示插座连接器中的端子模块如何与外壳中的两个端口连通。图16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图17是图16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座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18是图16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座连接器的又一视角的立体图。图19是图16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座连接器的分解图。图20是图17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座连接器的分解图。图21是图19所示的插座连接器的进一步的分解图。图22是图20所示的插座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进一步的分解图。图23是图16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座连接器的端子模块的分解图。图24是图23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座连接器的端子模块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图25是图16所示的插座连接器的剖视图。图26是图16所示的电连接器组件的插座连接器的端子模块的接地部的分解图。图27是与上插头模组和下插头模组配合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图28是符合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所述电连接器组件与上插头模组和下插头模组配合。【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7所示,为符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插座连接器900,其包括收容插座连接器200的外壳100,所述外壳100在本实施例中为金属外壳。所述外壳100和插座连接器200均安装在电路板500上。L形整体式散热件300设置在外壳100上以覆盖外壳100的上侧和后侧。导热组件设置在外壳100的中间层,且固持于插座连接器200内并以紧密的方式延伸穿过散热件300。详细说明如下。所述外壳100包括主要部分110及与主要部分110组装在一起的次要部分130。所述主要部分110包括上壁112,一对侧壁114及后壁116,所述上壁112,侧壁114及后壁116形成一空间115以收容插座连接器200和两个相应的上插头模组601及下插头模组602(如图27所示)。若干安装脚118从主要部分110的底部边缘向下延伸以安装在电路板500上。所述上壁112包括开口120。框架型垫圈122设置在外壳100的前端。如图16-26所示,所述插座连接器200与先前申请的CN109273932A中的插座连接器类似,其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220内的端子模块210。所述端子模块210包括若干在横向方向上相互堆叠的端子模组212,其中,每个端子模组212包括一对信号模组213和接地模组215。每个信号模组213包括若干嵌入绝缘体216内的信号端子214。每个信号端子214包括前连接部218和后安装部219。每个接地模组215包括固定在绝缘体211上的接地端子217,所述接地端子217包括前连接部207和后安装部209。所述绝缘本体220包括主体部22及与主体部22组装在一起的底部224。所述主体部22包括一对在竖直方向上的对接腔226,相应的所述前连接部218,207延伸至对接腔226中。若干接地片228设置在绝缘本体220上并与相应的弹片229以交叉的方式插入端子模块210以连接接地端子217。所述散热件300呈L型结构,所述L型结构包括位于外壳100上壁112的水平部310或第一部分及位于外壳100后壁116的竖直部320或第二部分。所述散热件300包括若干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散热片330。为将平行的散热片330固定在一起,所述水平部310包括位于上壁112上并进一步向后延伸且终止于散热件300后边缘的水平板312。类似的,竖直部320包括连接平行的散热片330的横杆322及一对位于两侧的通孔324。第一下凸部314形成于水平板312下方,通过外壳100的开口120向下延伸以连接相应的上插头模组601,所述上插头模组601收容于外壳100的空间115的上端口以散发上插头模组产生的热量。所述水平部310包括若干槽316,所述槽316收容可拆卸的卡持部318以将散热件300紧固在外壳100上。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片330从水平部310的前边缘沿前后方向向竖直部320的后边缘延伸,所述竖直部320与横杆322一体成型,不仅将散热片330固持在一起,还提供一对通孔324以收容相应的导热管(稍后说明)。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外壳、插座连接器及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外侧的散热件,所述外壳包括上壁、一对侧壁及后壁,所述上壁、一对侧壁及后壁围成一收容空间,所述插座连接器位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一体成型,其包括覆盖所述上壁的水平部及覆盖所述后壁的竖直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2.26 US 62/635508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外壳、插座连接器及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外侧的散热件,所述外壳包括上壁、一对侧壁及后壁,所述上壁、一对侧壁及后壁围成一收容空间,所述插座连接器位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一体成型,其包括覆盖所述上壁的水平部及覆盖所述后壁的竖直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呈一倒置的L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部和竖直部通过不同的机械结构与所述外壳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导热组件,所述导热组件包括导热块及一对位于所述导热块相反两侧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热管,所述导热块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竖直方向上将收容空间划分为上端口和下端口,所述上端口用于收容一上插头模组,所述下端口用于收容一下插头模组,所述导热管延伸穿过所述后壁并连接所述竖直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特伦斯·F·李托周志贤赵欣杨安仁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