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导轨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1636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一种线性导轨循环装置,该循环装置主要是关于滚动元未负荷区回流转向部分的组件。循环装置呈J形,其间设有一回流通道供滚动元转向回流,而回流通道中设有两列相对的凹槽;其中循环装置是以凹槽为接合面切分为外回流半管及内回流半管两部分。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须许多配件各别组装可减少配件组装时间,且使滚动元可稳定滚动于回流通道中不受循环装置的结构切分线组合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线性导轨循环装置,其线性导轨一般为提供精密控制的线性传动,广泛使用于机械手臂、产业机械、机械业、自动化设备、量测机器及电子设备上。
技术介绍
线性导轨装置,主要的作动原理为利用滚动元在滑轨与滑块之间的滚动造成两者间的相对运动,而滚动元为完成无限行程的运动,所以必须设计一循环系统的路径让滚动元完成循环动作。然而滚动元循环系统的构成一般设计为独立零件组合方式如日本专利特开2002-54633号公报,其三种构形的滚动元保持器11、12、13与回流通道14及回流转向器(由15a和15b组成)各为独立分开的零组件,该零组件皆非与滑块本体4为一体构成,乃是与滑块本体4组合成滑块运动件,其缺点为零组件太多会由于零组件配合的断差产生滚动元在循环时不正常的跳动,进而导致运转不顺与噪音的情形,并且零组件太多亦会使其组装较不方便且费时费工。其次另一种滚动元循环系统如美国专利US4662763所示;其滚动元的循环系统,主要是由两个J形的对切半管体所构成,此种设计使滚珠的未负荷区回流部分为一体式可减少配合的断差,但其必须在滑块上作配合的设计且此管体必须另外加装定位的隔板,故组装较困难;而在管体中并无容纳润滑油脂流动的空间,故润滑不易;并且由于管体的拆分为延着水平切分为两半,当滚珠由负荷的珠槽进入管体时,管体受滚珠冲击力量的角度与水平拆分位置的角度差距不大,造成组合管体容易分开。再者如日本专利JP3349238的设计;其滚动元的循环系统,主要是由四片具有球保持器凹槽的半圆形的U形管构成,且其组合半体的拆分方向与球保持器凹槽部正交,这种设计的主要缺点在于滚动元受负荷的力量角度与拆分线重合,造成滚动元在组合管体中运动时易受组合状态影响而产生不稳定滚动,并且组合管体在滚动元运动时受到滚动元冲击,亦有裂开的疑虑。综上所述,线性导轨循环系统实有待改良精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一种线性导轨循环装置,该线性导轨包含有轨条及滑块。轨条是一长形构件,其上设有数条滚动沟;而滑块则套合于轨条上,滑块上设有对应于轨条滚动沟的负荷滚动沟、回流通孔及循环装置,循环装置为非负荷侧回流通路。由负荷滚动沟与循环装置形成完整循环路径,使滚动元滚动于其中,让滑块可相对于上述的轨条沿轨条的长轴方向移动。首先本专利技术的循环装置呈J形,一端设置于滑块的回流通孔中另一端则连接负荷滚动沟,循环装置中设有一回流通道供滚动元非负荷侧的循环;为方便制造将循环装置设计为拆分组合方式的结构。其次为扩大本专利技术循环装置的应用范围,并增加其功能,于回流通道中设有两列相对的凹槽可容具滚动元的滚动模块的连接部通过亦或可使润滑油脂通过,而有效在回流通道的任何位置对滚动元产生润滑的效果。再者本专利技术考量滚动元于循环装置回流通道中的滚动状态,将循环装置组合结构的切分线设计是以凹槽为接合面切分为外回流半管及内回流半管两部分,使滚动元可稳定滚动于回流通道中不受循环装置的结构切分线组合的影响。另外为了方便组装定位,本专利技术循环装置于回流通孔内的一端设有定位销及定位槽,使两循环装置在回流通孔内组合时得着定位;亦可于内回流半管与滑块负荷滚动沟配合的一端设有定位凸缘,使循环装置更稳固准确嵌合于滑块上。为达成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线性导轨循环装置,该线性导轨包含有轨条,是一长形构件,其上设有数条滚动沟;滑块,套合于上述轨条上,其上设有对应于上述轨条的滚动沟的负荷滚动沟、回流通孔及循环装置,循环装置为非负荷侧回流通路,使负荷滚动沟与循环装置形成滚动元的完整循环路径,让滑块可相对于上述的轨条沿轨条的长轴方向移动;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循环装置呈J形,一端设置于上述滑块的回流通孔中另一端则连接上述负荷滚动沟,其间设有一回流通道供滚动元转向回流,而该回流通道中设有两列相对的凹槽;其中上述循环装置是以上述凹槽为接合面切分为外回流半管及内回流半管两部分。凹槽设于外回流半管,使外回流半管的外表面超过180度圆周。凹槽设于内回流半管,使内回流半管的外表面超过180度圆周。凹槽分别设于外回流半管及内回流半管,由外回流半管及内回流半管共同组合成一完整的凹槽。外回流半管及内回流半管外表面设有凸肋。内回流半管与上述滑块负荷滚动沟配合的一端设有定位凸缘,使循环装置更稳固准确嵌合于滑块上。循环装置在上述滑块的回流通孔内的一端设有定位销及定位槽,使两循环装置在回流通孔内组合时得着定位。滚动元可为球体,滚动元可为圆柱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无须许多配件各别组装可减少配件组装时间,且使滚动元可稳定滚动于回流通道中不受循环装置的结构切分线组合的影响的效果。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说明及图式,然而此实施方式及图式仅供说明及参考用,而非用以对本专利技术做任何限制。附图说明图1A是滚动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1B是另一滚动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线性导轨的滑块组合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2的循环装置示意图;图4A是图3的右侧端视图;图4B是图3的另一种型态右侧端视图; 图5是图2的两循环装置爆炸图;图6是图5的外回流半管细部图;图7是图5的内回流半管细部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滑块与循环装置组合部分剖面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循环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右侧视图;图11A是本专利技术回流通道的第一种凹槽各种组合型态配合图;图11B是本专利技术回流通道的第二种凹槽各种组合型态配合图;图11C是本专利技术回流通道的第三种凹槽各种组合型态配合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 滑块 11 负荷滚动沟12 回流通孔 20 循环装置21 外回流管 211 凹面212 凸肋 213 定位销214 定位槽215 滚动凹部216 凹入部217 组装配合面22 内回流管 221 滚动凹部222 定位销223 组装配合面224 定位槽225 定位凸缘226 凸肋 227 凹面23 回流通道 231 回流部232 转向部233 凹槽30 滚动元31 滚动模块311 间隔部312 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图1A、B皆为具滚动元30相互牵引连接作用的滚动模块31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滚动模块31的间隔部311可保持滚动元30运行的|定位置,滚动模块31的连接部312可连接相邻的滚动元30。其中图1A为球形滚动元保持模块,其滚动元30为一球体;而图1B为圆柱形滚动元保持模块,其滚动元30为一圆柱体。图2是本专利技术线性导轨的滑块组合立体示意图;其中滑块10设有负荷滚动沟11使滚动元30于其中滚动,让滑块10可与滑轨(未绘出)相互移动;且滑块10两侧设有回流通孔12,而本专利技术的循环装置20设置于滚动元30循环滚动的无负荷区段,即插入回流通孔12中并连接至负荷滚动沟11,使滚动元30可完成循环。图3是图2的循环装置示意图;图4A、图4B皆是为图3的右侧端视图;其中的循环装置20是由外回流管21及内回流管22组合而成,其内具有一回流通道23,其构型乃配合滚动元的形状。图4A是配合滚动元呈球体时的设计,回流通道23在右侧端视图中呈圆形;而图4B是为配合滚动元呈圆柱体时的设计,回流通道23在右侧端视图中呈矩形。而回流通道23包含直线的回流部231及曲线的转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性导轨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线性导轨包含有:轨条,是一长形构件,其上设有数条滚动沟;滑块,套合于上述轨条上,其上设有对应于上述轨条的滚动沟的负荷滚动沟、回流通孔及循环装置,循环装置为非负荷侧回流通路,使负荷滚动沟与循 环装置形成滚动元的完整循环路径,让滑块可相对于上述的轨条沿轨条的长轴方向移动;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循环装置呈J形,一端设置于上述滑块的回流通孔中另一端则连接上述负荷滚动沟,其间设有一回流通道供滚动元转向回流,而该回流通道中设有两列相对 的凹槽;其中上述循环装置是以上述凹槽为接合面切分为外回流半管及内回流半管两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靖霈蔡炯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