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1479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特别是商用汽车,具有一个汽车底盘(3)以及一个具有实心轴(1)的后桥总成(2),其中在汽车底盘(3)和实心轴(1)之间布置了一个潘哈德杆(8)或者一个导杆用于承受侧向力。所述汽车的特征在于一个潘哈德杆(8),其直接通过轴向接头(11)可转动运动地铰接在汽车底盘(3)上,或者一个导杆,其直接通过轴向接头(11)可转动运动地铰接在实心轴(1)上。(*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特别是商用汽车,具有一个汽车底盘以及一个具有实心轴的后桥总成。在汽车底盘和实心轴之间布置了一个所谓的潘哈德杆。另外或者作为替代方案的后桥总成中可以使用布置在轴和汽车底盘之间的纵拉杆。在汽车、特别是商用汽车的情况下,与汽车底盘一起总是使用具有实心轴的后桥总成。为了承受作用在后桥上的侧向力,在汽车底盘和实心轴之间一般使用潘哈德杆,其中该侧向力例如在弯道行驶的时候产生。相反,为了承受在行驶过程轴产生的纵向力,在汽车底盘和实心轴之间使用纵拉杆。为了补偿由弹簧变形引起的实心轴和汽车底盘之间的相对运动,潘哈德杆以及纵拉杆分别可转动地一端与实心轴连接,而另一端与汽车底盘连接。在DE 196 24 242 A1中公开了这种类型的具有潘哈德杆的汽车,潘哈德杆在其每一端具有径向接头,潘哈德杆借助于径向接头一端与实心轴、另一端与汽车底盘铰接。特别是潘哈德杆借助于径向接头与汽车底盘的连接在底盘侧需要一个独立的轴承支架,其缺点是增加了汽车的重量。这种轴承支架另外还需要附加的装配费用,该费用由螺纹拧紧过程和/或焊接过程引起,与其它的附件以及制造步骤相关。特别是这里出现的法兰连接件或者可能是锥形连接件的加工是非常昂贵的,由此不利的是增加了成本花费。另外所使用的径向接头在轴承和潘哈德杆轴线之间只允许有很小的转动角,由此需要非常精确的制造公差,从而又增加了成本。对于潘哈德杆所描述的缺点也涉及同样在DE 196 24 242 A1中所述的纵拉杆。该纵拉杆同样借助于两个径向接头一端与实心轴、而另一端与汽车底盘可转动运动地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出一种潘哈德杆或者纵拉杆的连接件,其中潘哈德杆或者纵拉杆布置在汽车底盘和与后桥总成对应配置的实心轴之间,其可以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并且构造简单。该任务从按照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的前序部分所述的汽车出发,结合其特征部分特征来解决。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改进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具有布置在汽车底盘以及实心轴之间的潘哈德杆的汽车的特征在于,潘哈德杆用轴向接头直接可旋转运动地铰接在汽车底盘上。通过这种布置有利的是避免了用于将潘哈德杆与汽车底盘连接的轴承支架、法兰等。与此直接相关的是节省了连接件的重量以及构件,并由此使装配步骤和制造步骤少得多,从而总体上使成本低得多。在一种优选的方案中,轴向接头是球窝关节,其中球窝关节具有一个带球形活节的球面轴颈。球形活节可滑动运动和可转动运动地容纳在一个容纳在轴承壳体中的轴瓦中。轴承壳体另外还设有螺栓,其容纳在设置在汽车底盘上的孔中。由此轴承壳体例如可以用螺母通过螺栓与汽车底盘拧紧。为此优选在轴承壳体上设置扳手用轴肩。这种可旋转运动的连接件由于轴向接头较大的回转区域相对于传统连接件实现了较大的公差补偿。另外这种连接形式使得必要的连接件和装配布置减小到最小数量,由此还降低了制造成本。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潘哈德杆由一个具有两个接头件的管子构成,其中一个接头件构造成径向接头,而另一个接头件构造成轴向接头,其中接头件借助于与该接头件对应配置的主轴颈或者球面轴颈插入管子中。在此附加的公差补偿由此实现,即将至少一个接头件可移动地夹持在管子中,由此可以实现潘哈德杆的纵向调节。接头件以特别简单的方式通过一个夹紧连接件夹持在管子和两个接头件中一个的主轴颈或者球面轴颈的插入管子中的端部之间。夹紧连接件优选由一个卡箍以及管子的一个与卡箍共同作用的切槽的端部构成,其中卡箍将管子的切槽的端部与两个接头件中的一个的主轴颈或者球面轴颈插入管子中的端部压在一起。如果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汽车为了承受纵向力而设有一个布置在实心轴和汽车底盘之间的导杆、例如纵拉杆,那么该汽车的特征在于,导杆用轴向接头直接与实心轴可转动运动地铰接。在这种布置中对导杆与实心轴的连接可以简单实现,并且为此只要设置较少的零件,从而能够节省装配和制造步骤并由此显著降低成本。如同潘哈德杆,导杆的轴向接头同样是具有带球面轴颈的球形活节的球窝关节,其中球形活节可滑动运动以及可转动运动地容纳在一个容纳在轴承壳体中的轴瓦中。设置在轴承壳体上的螺栓在此容纳在实心轴上的孔中,并由此同样可以用螺母拧紧在实心轴上。通过轴向接头可以在使用导杆时实现更大的公差补偿。导杆的结构优选与潘哈德杆的结构对应,其中这里通过纵向调节可以提供附加的公差补偿。对于纵向调节例如可以设置一个夹紧连接件,使得在构造成管子的导杆中插入至少一个接头件,并且借助于卡箍夹紧,其中管端优选设有切槽。其它改进本专利技术的措施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或者下面根据附图用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的描述来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以俯视图示出了具有按本专利技术的潘哈德杆的后桥总成的示意性结构;图2以按图1中的箭头A的后视图示出了具有按本专利技术的潘哈德杆的后桥总成的示意性结构;图3以三维视图示出了按本专利技术的潘哈德杆的细节图;图4示出了按本专利技术的具有与汽车底盘连接的连接件的潘哈德杆的两维视图。在图1和2中以两种不同的视图示出了一个具有实心轴1的后桥总成2连同汽车底盘3的原理结构。汽车底盘3在此主要包括左右纵梁4、5,其分别通过支架6容纳将实心轴1与汽车底盘连接的弹簧7。在汽车底盘3和实心轴2之间布置了一个潘哈德杆8,其在轴侧连接在与实心轴1对应配置的支架9上。在潘哈德杆8的背离实心轴1的端部该潘哈德杆直接与汽车底盘3铰接。如从图3和图4看出,潘哈德杆9在其两个端部分别具有一个接头件10,其中轴侧的接头件10是轴向接头11,底盘侧的接头件10是径向接头12。径向接头12和轴向接头11借助于管子13连接,其中接头件10以其主轴颈13分别插入管子14两端的孔中。轴向接头11基本上由一个构造成球面轴颈15的具有球形活节的主轴颈构成,其中球形活节可滑动运动和可转动运动地容纳在一个容纳在轴承壳体17中的轴瓦(未示出)中。球面轴颈15和轴承壳体17之间的开启口用密封波纹管18密封,以防止外部侵入以及润滑剂溢出。轴承壳体17设有一个螺栓19,其在汽车底盘侧容纳在纵梁4的孔20中。借助于螺母21该轴承壳体17相对于汽车底盘3拧紧。为此作为辅助在轴承壳体17上设置一个扳手用轴肩22。球面轴颈15插入管子14的孔中,并借助于夹紧连接件23相对于管子14固定。夹紧连接件23以简单的方式方法构造成卡箍24,其将管子14的优选切槽的端部相对于球面轴颈15压在一起。为了使球面轴颈15更好地夹紧在管子14中可以将球面轴颈15的插入管子14的区域例如进行异形结构化或者设置螺纹。另外可以将管端的内表面同样进行异形结构化或者设置螺纹,其中该内表面与球面轴颈15共同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球面轴颈15相对于管子14定位在不同的位置上,也就是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调节潘哈德杆8的不同长度。相反径向接头12与管子14例如通过收缩接合或者类似的方式固定连接。为了获得更大的潘哈德杆调节范围,该连接件当然也可以设计成类似于轴向接头12那样可以调节。总的来说,这种潘哈德杆8在汽车底盘3上的连接件是一种非常简单的结构,构件的数量也减少了。只需要设置螺纹连接。由此在汽车底盘3上的固定要求较少的结构以及制造技术上的花费。只要在汽车底盘上设置一个容纳孔20。这种措施由此降低了潘哈德杆8的制造和装配成本。基本上使用标准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汽车,特别是商用汽车,具有一个汽车底盘(3)以及一个具有实心轴(1)的后桥总成(2),其中在汽车底盘(3)和实心轴(1)之间布置了一个潘哈德杆(8)用于承受侧向力,其特征在于:该潘哈德杆(8)直接通过轴向接头(11)可转动运动地铰接在汽车底盘(3)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布尔R里希特W施穆德
申请(专利权)人:ZF腓特烈港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