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的结肠靶向给药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013983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3 2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益生菌的结肠靶向给药方法。具体地,一方面涉及一种呈小丸形式的益生菌组合物,其由素丸以及涂渍包裹于该素丸表面的包衣层构成;所述素丸包含:益生菌、磷脂、甘油酯、聚丙烯酸树脂等。所述益生菌例如是鼠李糖乳酸菌、长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动物双歧杆菌乳酸亚种、乳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长双歧杆菌、嗜乳酸杆菌等,还涉及这些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使用此类组合物以实现益生菌的结肠靶向给药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组合物能够有效地将益生菌靶向给药到达结肠部位。

Colon-specific administration of probiotic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益生菌的结肠靶向给药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益生菌的结肠靶向给药方法,还涉及用于结肠靶向给药的益生菌组合物。
技术介绍
当前存在用于补充人和动物两者的营养的各种各样的组合物。可以提供这些补充物以改变、降低或提高个体的肠道内的微生物群,从而对消化产生期望的作用。理想地,补充可以基于改变人体的胃肠(GI)道内的特定细菌为个体(包括人)培养改进的微生物群。这种类型的补充可以通过使用益生菌进行,所述益生菌理解为存活的微生物,当以有效量给予时,其向宿主赋予健康或营养益处。益生菌可以向宿主提供各种各样的益处,例如保持健康的胃肠菌群,增强免疫力,防止腹泻、特应性皮炎和其他疾病等。胃肠道下部尤其是结肠部分的菌群在维持人体正常消化道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菌群失调所引发的问题也是普遍的、严重的,例如可能由于菌群失调引发便秘、腹泻等。近年还有诸多文献报道菌群失调与某些精神疾病例如自闭症等有关。据信通过施用益生菌能够使胃肠道恢复正常的菌群。然而,由于通常情况下益生菌在暴露于较低pH环境时,会造成益生菌死亡或失活,特别是暴露于胃酸环境下时情况更为严重。对于需要到达结肠部位的益生菌,在近中性例如pH6.5~7.0的小肠部位亦应尽可能地避免暴露于肠液。因此靶向结肠部位施用治疗剂尤其是益生菌这类对环境非常敏感的物质是非常大的挑战。CN108066296A(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11013848.3)公开了一种呈片剂形式的生物学活性组分结肠靶向组合物,包括:羟丙甲纤维素、生物学活性组分和辅料,其中,所述羟丙甲纤维素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0~99%,所述生物学活性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60%,辅料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80%;其中,所述羟丙甲纤维素的粘度>1000mPa.s。生物学活性组分为微生物,尤其是益生菌,例如:双歧杆菌、乳杆菌或革兰氏阳性球菌中的一种或多种;双歧杆菌是乳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和青春双歧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乳杆菌是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卷曲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德氏乳杆菌亚种、发酵乳杆菌、格氏乳杆菌、瑞士乳杆菌、约氏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唾液乳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革兰氏阳性球菌是粪链球菌和乳球菌中的一种或多种。该片剂形式的组合物中益生菌的量为0.01亿-1200亿cfu/g。片剂的单片质量≤500mg,直径≤10mm。CN107998152A(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11339231.5)亦公开了一种呈片剂形式的结肠释放的益生菌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片由含益生菌物料和结肠释放材料组成,所述结肠释放材料作为包衣材料对含益生菌物料进行包衣,含益生菌物料包含益生菌药粉和药学上可以接受的辅料,结肠释放材料包括果胶钙、聚丙烯酸树脂、壳聚糖、直链淀粉、瓜耳豆胶、硫酸软骨素或海藻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结肠释放材料用量占片芯重量的5-10%。益生菌药粉为长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嗜酸乳杆菌、德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的一种或几种。众所周知,涉及下消化道菌群失调的人群通常为老人或者小儿,他们在服用上述片剂时是相当困难的,另外由于这些片剂是由特殊的延迟释放配方制备的,不能将它们掰碎或捣碎再服用,否则会造成药物的提前释放。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定向于结肠部位释放的益生菌小丸制剂,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期待的。并且由于此类小丸制剂本身能够耐受胃、十二指肠、小肠部位的消化液而直达结肠,因此这种益生菌小丸能够非常方便地与其它食物尤其是流食混合后服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定向于结肠部位释放的益生菌小丸制剂,期待此类小丸制剂能够耐受胃、十二指肠、小肠部位的消化液而直达结肠,并且能够非常方便地与其它食物尤其是流食混合后服用。已经出人意料的发现,通过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的益生菌小丸型组合物可以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因此而得以完成。为此,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呈小丸形式的益生菌组合物,其由素丸以及涂渍包裹于该素丸表面的包衣层构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益生菌组合物,其中所述素丸包含:益生菌、磷脂、甘油酯、聚丙烯酸树脂、丙二醇、聚乙烯醇、乳糖、微晶纤维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益生菌组合物,其中所述益生菌是存活的益生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益生菌组合物,其中聚丙烯酸树脂是甲基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以30:70~40:60比例的共聚物,例如是以35:65比例的共聚物,其通常称为聚丙烯酸树脂III。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益生菌组合物,其中聚乙烯醇的平均分子量为50000~10000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益生菌组合物,其中素丸中包含如下比例的物质:益生菌10~100亿cfu、磷脂5~20mg、甘油酯5~20mg、聚丙烯酸树脂120~150mg、丙二醇40~60mg、聚乙烯醇60~90mg、乳糖300~400mg、微晶纤维素200~300mg。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益生菌组合物,所述益生菌可以是以其商业化来源的形式或者可以是经培养扩增过的形式,不论何种形式,其在组合物添加时的量以cfu单位计。通常地,用于制备专利技术所述组合物的益生菌是粉末状态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益生菌组合物,所述益生菌包含存活的微生物细胞。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益生菌组合物,所述存活的微生物细胞包括鼠李糖乳酸菌(Lactobacillusrhamnosus)。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益生菌组合物,所述存活的微生物细胞包括长双歧杆菌BB536(BifidobacteriumlongumBB536)、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35624(Bifidobacteriumlongumsubsp.infantis35624)、动物双歧杆菌乳酸亚种BB-12(Bifidobacteriumanimalissubsp.lactisBB-12)或其任何组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益生菌组合物,所述存活的微生物细胞例如是乳双歧杆菌(例如BLa80)、鼠李糖乳杆菌(例如R11)、嗜酸乳杆菌(例如LA85)、长双歧杆菌(例如R175)、嗜乳酸杆菌(例如R4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益生菌组合物,所述磷脂包括至少一种磷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至少一种磷脂包含卵磷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益生菌组合物,所述甘油酯包括至少一种甘油酯。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至少一种甘油酯包含甘油单酯、甘油二酯、甘油三酯或其任何组合,例如是甘油三硬脂酸酯、甘油三山俞酸酯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益生菌组合物,其中所述素丸中的乳糖还或以用相应量的甘露醇或山梨醇代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益生菌组合物,其中所述素丸是通过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的:(1)通过搅拌使益生菌、磷脂、甘油酯、丙二醇充分混合均匀,接着加入聚丙烯酸树脂和聚乙烯醇混合均匀,最后加入乳糖、微晶纤维素混合均匀,得混合粉末;(2)在搅拌下向所得混合粉末中以喷雾的方式添加占混合末粉重量17%~20%的水,接着通过揉合使水均匀渗入到粉末中,得到的混合物料手握能成团且挤压即散;接着将该混合物料置于密闭容器内并在2~6℃温度处静置24~30小时;(3)在挤出滚圆制粒机上将上一步骤所得混合物料进行制粒,所得颗粒在室温通风处干燥使水分降至3%以下,即得素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益生菌组合物,所述10~100亿cfu益生菌若为干品其通常为10~200mg的重量,尤其是10~100mg的重量,若为湿品在投料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呈小丸形式的益生菌组合物,其由素丸以及涂渍包裹于该素丸表面的包衣层构成;所述素丸包含:益生菌、磷脂、甘油酯、聚丙烯酸树脂、丙二醇、聚乙烯醇、乳糖、微晶纤维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呈小丸形式的益生菌组合物,其由素丸以及涂渍包裹于该素丸表面的包衣层构成;所述素丸包含:益生菌、磷脂、甘油酯、聚丙烯酸树脂、丙二醇、聚乙烯醇、乳糖、微晶纤维素。2.根据权利要求1的益生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聚丙烯酸树脂是甲基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以30:70~40:60比例的共聚物,例如是以35:65比例的共聚物;聚乙烯醇的平均分子量为50000~100000;素丸中包含如下比例的物质:益生菌10~100亿cfu、磷脂5~20mg、甘油酯5~20mg、聚丙烯酸树脂120~150mg、丙二醇40~60mg、聚乙烯醇60~90mg、乳糖300~400mg、微晶纤维素200~300mg;所述磷脂包括至少一种磷脂;和/或所述甘油酯包括至少一种甘油酯。3.根据权利要求1的益生菌组合物,所述益生菌是存活的益生菌,其是选自下列的活的微生物:鼠李糖乳酸菌(Lactobacillusrhamnosus)、长双歧杆菌BB536(BifidobacteriumlongumBB536)、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35624(Bifidobacteriumlongumsubsp.infantis35624)、动物双歧杆菌乳酸亚种BB-12(Bifidobacteriumanimalissubsp.lactisBB-12)、乳双歧杆菌(例如BLa80)、鼠李糖乳杆菌(例如R11)、嗜酸乳杆菌(例如LA85)、长双歧杆菌(例如R175)、嗜乳酸杆菌(例如R418)。4.根据权利要求1的益生菌组合物,其中所述素丸中的乳糖还或以用相应量的甘露醇或山梨醇代替。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世峰汪鹤龄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罗诺强施医药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