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13450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3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滤茶装置,属于茶具用品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杯体和杯盖,所述杯盖盖在杯体上,其结构特点在于:还包括压盖、弹簧、压杆、滤板、挡圈、阻水板、密封圈和弹性件,所述压盖安装在杯盖上,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杯盖抵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压盖抵接,所述压杆的一端与压盖连接,所述压杆的另一端与阻水板连接,所述阻水板安装在密封圈上,所述滤板安装在挡圈上,所述滤板与压杆穿接,所述弹性件套装在压杆的下部,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滤板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杯体连接。该滤茶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按动压盖进而将阻水板与杯体分离,使得茶水从杯体的底部流出。

Tea fil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滤茶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滤茶装置,属于茶具用品领域。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飘逸杯也称茶道杯,是一种专用于泡茶的杯具,因其在泡茶的时候可直接泡茶引用,并且茶叶很少露出,因此受到用户的广泛喜爱;但现有的飘逸杯在使用过程中按动压盖后难以复位,将会导致茶水流出,影响到品茶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滤茶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滤茶装置,包括杯体和杯盖,所述杯盖盖在杯体上,其结构特点在于:还包括压盖、弹簧、压杆、滤板、挡圈、阻水板、密封圈和弹性件,所述压盖安装在杯盖上,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杯盖抵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压盖抵接,所述压杆的一端与压盖连接,所述压杆的另一端与阻水板连接,所述阻水板安装在密封圈上,所述滤板安装在挡圈上,所述滤板与压杆穿接,所述弹性件套装在压杆的下部,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滤板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杯体连接。该滤茶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按动压盖进而将阻水板与杯体分离,使得茶水从杯体的底部流出。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的材质为硅胶,所述密封圈与杯体的底部接触;所述杯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孔,所述阻水板位于出水孔的下方。通过挡板将杯体的底部挡住,避免茶水流出。进一步地,所述挡圈的材质为硅胶,所述挡圈与杯体的内壁接触。避免茶叶从杯体的内壁与滤板的连接处落下。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硅胶软管或硅胶弹簧。通过弹性件实现对滤板的复位。进一步地,所述挡圈的下部设置有圆环状结构,所述滤板安装在圆环状结构上。安装稳定且牢固。进一步地,所述杯盖上安装有装饰板。进一步地,所述阻水板通过螺帽与压杆连接,所述密封圈的高度大于或等于螺帽的高度。使得该滤茶装置可以稳定的放置。进一步地,所述压盖通过塑料件与压杆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杯体通过密封件安装在飘逸杯上。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该滤茶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按动压盖进而将阻水板与杯体分离,使得茶水从杯体的底部流出,通过弹簧实现对压盖的复位,同时可通过弹性件向上推动滤板,进而通过阻水板将杯体的底部挡住,避免茶水流出,该滤茶装置具有拆装方便、易于清洗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滤茶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滤茶装置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滤茶装置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滤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杯体1、杯盖2、压盖3、弹簧4、压杆5、滤板6、挡圈7、阻水板8、密封圈9、弹性件10、装饰板11、螺丝12、螺帽13、塑料件14、飘逸杯1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4所示,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若用引用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本实施例中的滤茶装置,包括杯体1、杯盖2、压盖3、弹簧4、压杆5、滤板6、挡圈7、阻水板8、密封圈9和弹性件10,杯盖2盖在杯体1上,压盖3安装在杯盖2上,压盖3通过塑料件14与压杆5连接,弹簧4的一端与杯盖2抵接,弹簧4的另一端与压盖3抵接。本实施例中的压杆5的一端与压盖3连接,压盖3与压杆5通过螺丝12连接,压杆5的另一端与阻水板8连接,阻水板8通过螺帽13与压杆5连接,密封圈9的高度大于或等于螺帽13的高度。本实施例中的阻水板8安装在密封圈9上,滤板6安装在挡圈7上,滤板6与压杆5穿接,弹性件10套装在压杆5的下部,弹性件10的一端与滤板6连接,弹性件10的另一端与杯体1连接;弹性件10为硅胶软管或硅胶弹簧。本实施例中的密封圈9的材质为硅胶,密封圈9与杯体1的底部接触;杯体1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孔,阻水板8位于出水孔的下方。本实施例中的挡圈7的材质为硅胶,挡圈7与杯体1的内壁接触;挡圈7的下部设置有圆环状结构,滤板6安装在圆环状结构上。本实施例中的杯盖2上安有在装饰板11,杯体1通过密封件安装在飘逸杯15上。工作原理:当力施加在压盖3上时,会使压杆5向下压,导致滤板6向下,带动阻水板8一起向下。由于阻水板8向下,这时杯体1的底面的出水孔与阻水板8分离,茶水就可以从杯体1的内部向下漏;由于弹性件10有弹性,当向下压是会导致变形,一旦施加的力消失,弹性件10就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就会产生向上的回复力,同时在弹簧4的作用下,将压盖3向上顶,进而将通过压杆5拉动阻水板8向上移动将杯体1的底面的出水孔堵住。该滤茶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按动压盖3进而将阻水板8与杯体1分离,使得茶水从杯体1的底部流出,通过弹簧4实现对压盖3的复位,同时可通过弹性件10向上推动滤板6,进而通过阻水板8将杯体1的底部挡住,避免茶水流出,该滤茶装置具有拆装方便、易于清洗的优点。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技术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滤茶装置,包括杯体(1)和杯盖(2),所述杯盖(2)盖在杯体(1)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盖(3)、弹簧(4)、压杆(5)、滤板(6)、挡圈(7)、阻水板(8)、密封圈(9)和弹性件(10),所述压盖(3)安装在杯盖(2)上,所述弹簧(4)的一端与杯盖(2)抵接,所述弹簧(4)的另一端与压盖(3)抵接,所述压杆(5)的一端与压盖(3)连接,所述压杆(5)的另一端与阻水板(8)连接,所述阻水板(8)安装在密封圈(9)上,所述滤板(6)安装在挡圈(7)上,所述滤板(6)与压杆(5)穿接,所述弹性件(10)套装在压杆(5)的下部,所述弹性件(10)的一端与滤板(6)连接,所述弹性件(10)的另一端与杯体(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茶装置,包括杯体(1)和杯盖(2),所述杯盖(2)盖在杯体(1)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盖(3)、弹簧(4)、压杆(5)、滤板(6)、挡圈(7)、阻水板(8)、密封圈(9)和弹性件(10),所述压盖(3)安装在杯盖(2)上,所述弹簧(4)的一端与杯盖(2)抵接,所述弹簧(4)的另一端与压盖(3)抵接,所述压杆(5)的一端与压盖(3)连接,所述压杆(5)的另一端与阻水板(8)连接,所述阻水板(8)安装在密封圈(9)上,所述滤板(6)安装在挡圈(7)上,所述滤板(6)与压杆(5)穿接,所述弹性件(10)套装在压杆(5)的下部,所述弹性件(10)的一端与滤板(6)连接,所述弹性件(10)的另一端与杯体(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9)的材质为硅胶,所述密封圈(9)与杯体(1)的底部接触;所述杯体(1)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飚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飞鱼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