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甲鱼排钩,包括用于固定在地上的固定杆、设置在固定杆一端的线盒,线盒包括上壳体、可转动的设置在上壳体上的下壳体,下壳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沿周向环绕设置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缠绕钓鱼的垂钓线,如此设置,上壳体与下壳体相对转动时,垂钓线按规律的缠绕在第一凹槽内,避免了耗费劳动力缠垂钓线,同时,垂钓线不容易打结,垂钓线的另一端设置有鱼钩,上壳体上设置有用于限制下壳体转动的锁止机构,当锁止机构处于解开状态时,下壳体能够沿上壳体的轴线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均可转动,当锁止机构处于锁止状态时,下壳体只能单方向转动,转动的方向为缠紧垂钓线的方向,避免垂钓线出现混乱,人们重新整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甲鱼排钩
本技术涉及甲鱼钩
,尤其是涉及一种甲鱼排钩。
技术介绍
鱼钩时用来钓鱼的装置,现有的鱼钩中的垂钓线经常混乱的缠绕在支杆上,人们在垂钓时经常腾出好长时间对垂钓线进行整理,浪费人们的时间,同时鱼钩在携带的过程中,垂钓线经常会脱离支杆,混乱成一团,甚者成为死结。同时人们在垂钓结束后,在缠垂钓线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垂钓线脱离支杆的问题。研究如何使垂钓线稳固的设置在支杆上、在携带的过程中避免垂钓线脱落支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主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的一种甲鱼排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垂钓线混乱的缠绕在支杆上、同时解决了垂钓线缠绕在支杆出现脱落的状况。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甲鱼排钩,包括用于固定在地上的固定杆、设置在所述固定杆一端的线盒,所述线盒包括上壳体、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上的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沿周向环绕设置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缠绕用于钓鱼的垂钓线,所述垂钓线的另一端设置有鱼钩,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下壳体转动的锁止机构。优选地,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相接触的一面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锁止机构包括若干个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的侧壁上的第一锁止部、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第二锁止部。优选地,所述第一锁止部和所述第二凹槽组合形成棘轮,所述第二锁止部为棘爪。优选地,所述第二锁止部上设置有控制所述第二锁止部靠近和远离所述第一锁止部的第一凸起,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贯穿所述上壳体且供所述第一凸起滑动的“L”型的第三凹槽优选地,所述锁止机构还包括一端固定在所述上壳体上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锁止部上。优选地,所述鱼钩包括依次连接的绑线部、呈“J”型的主体部、钩尖部,所述钩尖部的尖端弯向所述主体部。优选地,所述钩尖部上还设置有倒钩部。优选地,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相接触的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的端面上设置有贯穿所述下壳体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优选地,所述第二凸起、所述第三凸起设置在所述上壳体、所述第二凹槽的中间位置。优选地,所述下壳体远离所述上壳体的面上设置有把手。本申请文件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甲鱼排钩,包括用于固定在地上的固定杆、设置在固定杆一端的线盒,线盒包括上壳体、可转动的设置在上壳体上的下壳体,下壳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沿周向环绕设置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缠绕用于钓鱼的垂钓线,如此设置,上壳体与下壳体相对转动时,垂钓线按规律的缠绕在第一凹槽内,避免了耗费劳动力缠垂钓线,同时,垂钓线不容易打结,垂钓线的另一端设置有鱼钩,上壳体上设置有用于限制下壳体转动的锁止机构,当锁止机构处于解开状态时,下壳体能够沿上壳体的轴线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均可转动,假如顺时针方向为垂钓线缠紧在第一凹槽内的方向,则逆时针转动则垂钓线脱离第一凹槽的方向,当锁止机构处于锁止状态时,下壳体只能单方向转动,转动的方向为缠紧垂钓线的方向,即下壳体只能沿上壳体顺时针方向转动。这样人们在携带过程中,锁止机构处于锁止状态,避免垂钓线出现混乱,人们重新整理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一种甲鱼排钩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一种甲鱼排钩的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一种甲鱼排钩的鱼钩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杆,2-上壳体,3-下壳体,4-垂钓线,5-第一凹槽,6-第二凹槽,7-倒钩部,8-鱼钩,9-钩尖部,10-第二锁止部,11-第二凸起,12-第三凸起,14-第二通孔,15-把手,16-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甲鱼排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垂钓线混乱的缠绕在支杆上,同时解决了垂钓线缠绕在支杆出现脱落的状况。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
技术实现思路
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参照图1-图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甲鱼排钩,包括用于固定在地上的固定杆1、设置在固定杆1一端的线盒,线盒包括上壳体2、可转动的设置在上壳体2上的下壳体3,下壳体3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沿周向环绕设置第一凹槽5,第一凹槽5内缠绕用于钓鱼的垂钓线4,如此设置,上壳体2与下壳体3相对转动时,垂钓线4按规律的缠绕在第一凹槽5内,避免了耗费劳动力缠垂钓线4,同时,垂钓线4不容易打结,垂钓线4的另一端设置有鱼钩8,上壳体2上设置有用于限制下壳体3转动的锁止机构,当锁止机构处于解开状态时,下壳体3能够沿上壳体2的轴线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均可转动,假如顺时针方向为垂钓线4缠紧在第一凹槽5内的方向,则逆时针转动则为垂钓线4脱离第一凹槽5的方向,当锁止机构处于锁止状态时,下壳体3只能单方向转动,转动的方向为缠紧垂钓线4的方向,即下壳体3只能沿上壳体2顺时针方向转动。这样人们在携带过程中,锁止机构处于锁止状态,避免了垂钓线4出现混乱的情况,避免了人们重新整理的问题。其中,固定杆1的另一端设置为圆锥形,方便人们固定在地上。本实施例中,下壳体3与上壳体2相接触的一面设置有第二凹槽6,锁止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凹槽6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锁止部、可转动地设置在上壳体的第二锁止部10。当第一锁止部与第二锁止部10相接触时,下壳体3只能单向转动,并且转动的方向是锁紧垂钓线4的方向,当第一锁止部与第二锁止部10远离时,下壳体3可以双向转动,既可以缠绕垂钓线4,又可以放垂钓线4,如此设置,垂钓线4整齐的缠绕在下壳体上,避免了垂钓线4出现打结的状况。本实施例的优先方案,第一锁止部和所述第二凹槽6组合形成棘轮,第二锁止部10为棘爪,棘爪与棘轮相配合更好的保证垂钓线4稳固的设置在线盒中。本实施例中,第二锁止部10上设置有第一凸起,上壳体2设置有“L”型的第三凹槽,第三凹槽贯穿上壳体(2),第一凸起可沿“L”型凹槽滑动,带动第二锁止部10与第一锁止部相接触和远离,即当第一凸起设置在“L”型的第一端时,第一锁止部与第二锁止部10相接触,限制下壳体3自由转动,当第一凸起设置在“L”型凹槽的第二端时,第二锁止部10与第一锁止部远离,下壳体3相对上壳体2能够双向转动,保证人们能够轻松的缠绕垂钓线4和放垂钓线4。本实施例中,锁止机构还包括一端固定在上壳体2上的弹性件,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锁止部10上,当第一凸起设置在“L”型凹槽的第二端时,第二锁止部10远离第一锁止部,此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甲鱼排钩,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在地上的固定杆(1)、设置在所述固定杆(1)一端的线盒,所述线盒包括上壳体(2)、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上壳体(2)上的下壳体(3),所述下壳体(3)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沿周向环绕设置第一凹槽(5),所述第一凹槽(5)内缠绕用于钓鱼的垂钓线(4),所述垂钓线(4)的另一端设置有鱼钩(8),所述上壳体(2)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下壳体(3)转动的锁止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甲鱼排钩,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在地上的固定杆(1)、设置在所述固定杆(1)一端的线盒,所述线盒包括上壳体(2)、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上壳体(2)上的下壳体(3),所述下壳体(3)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沿周向环绕设置第一凹槽(5),所述第一凹槽(5)内缠绕用于钓鱼的垂钓线(4),所述垂钓线(4)的另一端设置有鱼钩(8),所述上壳体(2)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下壳体(3)转动的锁止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鱼排钩,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3)与所述上壳体(2)相接触的一面设置有第二凹槽(6),所述锁止机构包括若干个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6)的侧壁的第一锁止部、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第二锁止部(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甲鱼排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止部和所述第二凹槽(6)组合形成棘轮,所述第二锁止部(10)为棘爪。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甲鱼排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止部(10)上设置有控制所述第二锁止部(10)靠近和远离所述第一锁止部的第一凸起,所述上壳体(2)上设置有贯穿所述上壳体(2)且供所述第一凸起滑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国兴,
申请(专利权)人:闫国兴,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