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充电手提箱装置,包括手提箱,该手提箱包括:敞口的箱体,可开启地连接于箱体敞口处的箱盖,与箱体相连的提手;箱体的内底壁布置一充电定位板,充电定位板的上表面制有若干条直线延伸、且相互平行的水平定位凹槽,充电定位板的下方布置有若干条并联条,并联条上连接有伸入至水平定位凹槽内的弹性导电体,充电定位板在水平定位凹槽长度方向上的左、右两侧分布设置有竖向布置的负极集电板和正极集电板,箱体的侧壁设置有正极充电接口和负极充电接口。本申请这种手提箱结构巧妙、携带方便,可随时直接为多模块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模组进行充电,无需借助电池厂专用充电设备,单人便可操作,非常方便。
Charging suitcas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手提箱装置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手提箱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模组并不作为终端产品售卖给使用者,而是将其封装于外壳内形成带有外壳件的电池包(比如电动自行车的电池包)再进行售卖。一旦组装完成形成电池包,用户将无法对其内的锂离子电池模组重新拆装。电池包上配置有充电接口,使用者需要借助与充电包上充电接口插接的充电器对电池进行充电。而且在充电时无法监测模组中各颗电池单体的充电状态。因目前市场上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模组并不作为终端产品售卖给使用者,故而也就不存在专门给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模组进行充电的装置。这样,即便人们研发出了可以单独使用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模组,或者某些专业人员需要单独使用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模组进行专业作业或实验时,无法方便地对亏电的模组进行充电,这大大限制了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模组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充电手提箱装置,其结构巧妙、携带方便,可随时直接为多模块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模组进行充电,无需借助电池厂专用充电设备,单人便可操作,非常方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充电手提箱装置,包括手提箱,该手提箱包括:敞口的箱体,可开启地连接于所述箱体敞口处的箱盖,以及与所述箱体相连的提手;所述箱体的内底壁布置一充电定位板,所述充电定位板的上表面制有若干条直线延伸、且相互平行的水平定位凹槽,所述充电定位板的下方布置有若干条相互平行、且与所述水平定位凹槽相垂直的并联条,所述并联条上连接有若干向上伸出、且穿过所述充电定位板而伸入至所述水平定位凹槽内的弹性导电体,所述充电定位板在所述水平定位凹槽长度方向上的左、右两侧分布设置有竖向布置的负极集电板和正极集电板,所述箱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正极集电板和负极集电板相连的正极充电接口和负极充电接口。本申请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以下优选方案:所述负极集电板和正极集电板相互面对的内侧面均设置若干条竖向延伸的竖向定位凹槽。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其内部带有保护电路的保护板,所述并联条通过引线与所述保护板相连接。所述保护板竖直布置,并且所述保护板的两端与所述负极集电板和所述正极集电板固定连接、而形成一U字型结构。所述水平定位凹槽由连续交替布置的若干圆弧形凹槽段和若干矩形凹槽段构成。所述弹性导电体由竖向布置的导电柱和导电弹簧构成,所述导电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并联条连接,所述导电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导电柱连接。所述正极充电接口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右侧壁,所述负极充电接口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左侧壁。所述箱体的侧壁上还设置分别与所述正极集电板和所述负极集电板相连的正极放电接口和负极放电接口。所述正极放电接口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右侧壁,所述负极放电接口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左侧壁。所述箱体的侧壁上还设置分别与所述正极集电板和所述负极集电板相连的正极级联接口和负极级联接口。所述箱体的内底壁处、于各个所述并联条的下方设置有一块加热板,同时在所述箱盖的内侧也设置有一块加热板。本申请的优点是:1、本申请这种手提箱结构巧妙、携带方便,可随时直接为多模块的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模组进行充电,无需借助电池厂专用充电设备,单人便可操作,非常方便。2、该手提箱还配置有放电接口,将电池模组装入手提箱内后,可通过放电接口为用电设备供电,无需将电池模组装配置电池箱中、并配置各种电气元件而形成结构复杂的电池包向用电设备供电,而且其供电操作单人便可进行,非常方便。3、手提箱中配置有类似晶格排布的弹性导电体,而且对应的各组弹性导电体通过并联条相连,使得电池模组在充放电过程中,同一层的电池单体并联连接,提高了整个电池模组中各电池电压的均衡性,延长了每颗电池的充放电寿命。4、手提箱内配置的加热板,可保证该手提箱电池系统在充放电过程中兼具保温加热功能。5、该手提箱配置的级联接口可将多个这种结构的手提箱电池系统进行串并联,从而组合成更大容量、更高电压的电池系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三个电池模块构成的电池模组安装正负极输出端子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单个电池模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画出并联网);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单个电池模块安装正负极输出端子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分解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正极输出端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负极输出端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模组处于存放状态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模组处于充电状态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模组处于存放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模组处于充电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将12个电压为14.4V、容量为67.2Ah的手提箱电池系统并联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电池夹具,101-电池插装孔,2-电池单体,3-正极输出端子,301-正极盖板,302-正极插头,303-正极快接插口,304-正极汇流片,304a-凸台,4-负极输出端子,401-负极盖板,402-负极套筒,403-负极导电弹片,403a-底片,403b-弹爪,404-负极快接插口,405-负极汇流片,5-串联弹片,501-串联底片,502-串联弹爪,6-手提箱,601-箱体,602-箱盖,603-提手,7-充电定位板,701-水平定位凹槽,8-并联条,9-正极集电板,10-负极集电板,11-保护板,12-绝缘内箱,1201-电池模块插装孔,1202-长条豁口,13-充电接口,14-弹性导电体,15-放电接口,16-级联接口,17-加热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申请而不限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图1为一种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该电池模组为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模组,其包括三个串联插接的电池模块,每个电池模块均包括一长条状的电池夹具1以及三只圆柱形的锂离子电池单体2。其中电池夹具1为绝缘的塑料材质,其内开设有三个一字排开的电池插装孔101。三只圆柱形的锂离子电池单体2的正极端分别插于这三个电池插装孔101中、而且通过嵌于电池插装孔中的导电体并联连接。各个电池模块沿着电池单体2的轴线方向依次可拆卸串联插接——上一电池模块中各电池单体2的负极端插装在下一电池模块电池夹具的电池插装孔中、并借助前述导电体与该下一电池模块电池单体的正极端导电连接。此结构在现有圆柱形电池模组中已有应用。参照图2所示,与一些传统电池模块中导电体结构相同的是,上述的导电体也由串联弹片5和并联网(图中未示出)两部分构成。同一个电池模块具有三个串联弹片5和一个并联网(或称并联条),前述三个串联弹片5分别嵌设于各个电池夹具1的三个电池插装孔101中、而且与插在电池插装孔中的三只电池单体2的正极端焊接固定,而并联网也嵌入三个电池插装孔101中、并与前述三个串联弹片焊接固定。上述串联弹片5包括:圆形的串联底片501,自串联底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手提箱装置,包括手提箱(6),该手提箱(6)包括:敞口的箱体(601),可开启地连接于所述箱体敞口处的箱盖(602),以及与所述箱体相连的提手(603);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601)的内底壁布置一充电定位板(7),所述充电定位板(7)的上表面制有若干条直线延伸、且相互平行的水平定位凹槽(701),所述充电定位板(7)的下方布置有若干条相互平行、且与所述水平定位凹槽相垂直的并联条(8),所述并联条(8)上连接有若干向上伸出、且穿过所述充电定位板(7)而伸入至所述水平定位凹槽(701)内的弹性导电体(14),所述充电定位板(7)在所述水平定位凹槽(701)长度方向上的左、右两侧分布设置有竖向布置的负极集电板(10)和正极集电板(9),所述箱体(601)的侧壁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正极集电板(9)和负极集电板(10)相连的正极充电接口和负极充电接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手提箱装置,包括手提箱(6),该手提箱(6)包括:敞口的箱体(601),可开启地连接于所述箱体敞口处的箱盖(602),以及与所述箱体相连的提手(603);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601)的内底壁布置一充电定位板(7),所述充电定位板(7)的上表面制有若干条直线延伸、且相互平行的水平定位凹槽(701),所述充电定位板(7)的下方布置有若干条相互平行、且与所述水平定位凹槽相垂直的并联条(8),所述并联条(8)上连接有若干向上伸出、且穿过所述充电定位板(7)而伸入至所述水平定位凹槽(701)内的弹性导电体(14),所述充电定位板(7)在所述水平定位凹槽(701)长度方向上的左、右两侧分布设置有竖向布置的负极集电板(10)和正极集电板(9),所述箱体(601)的侧壁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正极集电板(9)和负极集电板(10)相连的正极充电接口和负极充电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手提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集电板(10)和正极集电板(9)相互面对的内侧面均设置若干条竖向延伸的竖向定位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手提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601)内设置有其内部带有保护电路的保护板(11),所述并联条(8)通过引线与所述保护板(11)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手提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板(11)竖直布置,并且所述保护板(11)的两端与所述负极集电板(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玉林,王爱淑,毛虎,胡安健,李佳旭,娄豫皖,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安靠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