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1084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包覆于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及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接地板,所述绝缘本体向后延伸有两块相对的固定壁,所述接地板包括安装于两块固定壁之间的抵持部,所述接地板还包括自所述抵接部向后延伸出固定壁外的后板及自所述后板两端分别向外延伸的第三翼部。延伸出的第三翼部与金属壳体焊接在一起实现接地作用,提升抗电磁干扰能力。

Electrical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抗电磁干扰能力增强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告第CN104425995B号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组合,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及接地片,绝缘本体沿纵长方向延伸且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形成的对接腔,绝缘本体于形成对接腔的相对两侧壁分别设置有与对接腔相连通的第一端子容置槽及第二端子容置槽,导电端子包括分别对应收容于第一、第二端子容置槽内的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第二端子包括凸伸入对接腔的接触部,所述接地片位于第一、第二端子之间且凸设有位于对接腔内的抵接部。接地片位于对接腔的抵接部与对接连接器的对接部导电,实现接地回路,但是抵接面积小且时间久了抵接部会磨损,容易导致接触不良,其接地效果欠佳。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抗电磁干扰能力增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包覆于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以及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接地板,所述绝缘本体向后延伸有两块相对的固定壁,所述接地板包括安装于两块固定壁之间的抵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板还包括自所述抵接部向后延伸出固定壁外的后板及自所述后板两端分别向外延伸的第三翼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接地板延伸出的第三翼部与金属壳体焊接在一起实现接地作用,提升抗电磁干扰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图4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部分结构进一步分解的立体图。图5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部分结构进一步分解的立体图。图6如图5所示电连接器部分结构进一步分解的立体图。图7是如图1所示电连接器沿虚线A-A方向的剖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电连接器100绝缘本体1对接腔10前端面101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端壁13固定壁14端子槽15长槽141导电端子2接触部21连接部22焊接部23金属壳体3第一壳体31弹片310第一外壁311框体部312第一翼部313分叉状焊接部314、324第二壳体32第二外壁321延伸部322第二翼部323容置腔33磁性件4顶面401前端面402线缆组件5线头51绝缘条52接地板6抵接部61刀片部610V字部611第一接地部612固定臂613后板62第二接地部621第三翼部63第一接地条71第二接地条72第一接地脚711第二接地脚712第三接地脚710、720锡块81绝缘块82金属条83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7介绍本技术电连接器100的具体实施方式。请结合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本体1、固定于绝缘本体1的若干导电端子2、包覆于绝缘本体1的金属外壳3、固定于金属外壳3的磁性件4及连接导电端子的线缆组件5(图面显示部分线缆,其余省略未画)。结合图3所示,绝缘本体1定义有前端面101,绝缘本体1包括贯穿前端面101的对接腔10、相对的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及连接第一、第二侧壁11、12的两个端壁13。前端面101为倾斜面,表现为第一侧壁11较第二侧壁12向前凸伸出一端距离。若干导电端子2呈两排分别安装于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内。每排导电端子2均包括接地端子、电源端子及信号端子。结合图5及图6所示,绝缘本体1还包括设于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内的两排端子槽15、及自绝缘本体向后延伸出的两块相对的固定壁14,固定壁14设有容纳导电端子的若干长槽141。导电端子2包括收容于端子槽15的接触部21、容置于长槽141内的焊接部23及连接焊接部23和接触部21的连接部22。上述接触部21凸伸入对接腔10内,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端子电性接触。焊接部23一面暴露出固定壁14,用以与线缆组件5焊接。结合图3及图7所示,金属外壳3包括第一壳体31及第二壳体32,第一壳体31包括贴覆于第一侧壁11的第一外壁311,第一外壁311在临近前端面处弯折出向后延伸的若干弹片310,若干弹片310倾斜向外延伸,用以与外部壳体电性抵接,实现接地效果。第一壳体31还包括位于第一外壁311两端的框体部312及自第一外壁311的两端分别向外弯折延伸的第一翼部313,第一翼部313位于框体部312的后方。第一外壁311设有贯穿外壁面的通孔,通孔自其边缘处向下弯折形成分叉状抵持臂314。第一壳体31上方覆盖有绝缘块。第二壳体32包括贴覆于第二侧壁12的第二外壁321、位于第二外壁321两端的延伸部322及自第二外壁321的两端分别向外弯折延伸的第二翼部323,第二翼部323位于延伸部322的后方。第一翼部313和第二翼部323堆叠固定在一起。第二外壁321设有贯穿外壁面的通孔,通孔自其边缘处向上弯折形成分叉状抵持臂324。图3所示8个锡块分别焊接于分叉状抵持臂314、324处,分叉状抵持臂314、324抵接于内置金属条83。框体部312二次折弯而延接于延伸部322,从而形成容置腔33。结合图1所示,一对磁性件4收容于容置腔33,通过点焊与框体部312固定在一起。磁性件4的前表面为倾斜面,与绝缘本体1的前端面101位于同一平面。且磁性件4向上凸伸出第一外壁311,藉此磁性件4自前向后安装入容置腔33时,可以将起限位作用,磁性件4的后表面为平滑的竖直面,暴露于空气中。若干弹片310排列在一对磁性件4之间且向上凸伸出一对磁性件4的顶面401。结合图6所示,电连接器100包括安装于绝缘本体1内的接地板6,接地板6包括位于两块固定壁之间14内的抵接部61、自抵接部61向后延伸出固定壁14外的后板62、以及自后板62两端分别向外延伸的第三翼部63。参图1和图2,第一翼部313、第三翼部63、第二翼部323依次从上往下堆叠焊接在一起。第一翼部313及第二翼部323表面均包括若干焊点。抵接部61包括径直向前延伸的片状部610及呈V字状倾斜向前延伸出的V字部611,片状部610的前侧面及V字部611的拐点暴露于对接腔10,用以与对接电连接器电性抵接,形成接地回路,上述V字部的拐点向前凸伸出片状部的前侧面。结合图5和图6所示,抵接部61两端向外弯曲延伸有第一接地部612,第一接地部612继续向前延伸形成固定臂613,固定臂613凸伸入对接腔10内。后板62包括自其两端向外延伸的第二接地部621,第二接地部621位于第一接地部612相邻后方。参图5,电连接器设有第一接地条71及第二接地条72,第一接地条71包括与第一接地部612抵接的第一接地脚711,第二接地条72包括与第二接地部621抵接的第二接地脚721。每一接地条7均设有若干第三接地脚710、720,第三接地脚710、720与导电端子2中用于接地功能的端子连接。如此,各接地端子、接地条7及接地板6均连接于一起,且最终通过第三翼部63与金属壳体3焊接于一起,实现更好的接地效果,提升抗电磁干扰能力。结合图4及图5,线缆组件5与导电端子2相连,线缆组件5包括线缆及将各线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以及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接地板,所述绝缘本体向后延伸有两块相对的固定壁,所述接地板包括安装于所述两块固定壁之间的抵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板还包括自所述抵接部向后延伸出固定壁外的后板及自所述后板两端分别向外延伸的第三翼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以及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接地板,所述绝缘本体向后延伸有两块相对的固定壁,所述接地板包括安装于所述两块固定壁之间的抵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板还包括自所述抵接部向后延伸出固定壁外的后板及自所述后板两端分别向外延伸的第三翼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包括自其后方两端向外延伸的第一翼部和第二翼部,上述三个翼部彼此堆叠,且所述第三翼部位于所述第一翼部和第二翼部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部、第三翼部及第二翼部由上及下依次通过点焊固定在一起。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前端面、相对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一壳体包括贴覆于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外壁,所述第一外壁在临近前端面处弯折出向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祥徐寅超朱建矿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