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构造及具有该构造的冲压成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0887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轴承构造是由轴承孔可转动地枢轴支撑冲压成形装置上配设的转动模的支承轴的轴承的构造,在穿过该轴承孔的中心的水平线的至少上部侧的内径比支承轴的直径形成得稍大,该轴承孔的上部侧的内径与支承轴之间设有间隙,可以将转动模与设置该转动模的下模的规定位置对零设置,而且,可以容易地进行将转动模设置在下模的规定位置的作业,并可减少转动模转动不良、支承轴破损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冲压加工形成用于自动车的前挡泥板等部件的装置,详细地说,涉及对冲压加工的负角成形机构等中使用的转动模(スイングダイ)的支承轴进行枢轴支撑轴承的构造,和设有该轴承构造的冲压成形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作为这样的技术,例如同一申请人提出的覆盖部件形成的转动体的轴承(参照日本特开2005-249019号公报),该覆盖部件纵切轴承孔形成半圆槽,在与其正交的方向上形成与向穿设了连接固定螺栓孔的本体的安装底座部件的半圆槽相对的半圆槽,设有与安装底座部件的覆盖构造。在这样的现有技术中,一般地,作为转动模转动时的支承物,在转动模的左右设置支承轴,形成由轴承上形成的轴承孔可转动地支承该支承轴的构造。支承轴和形成于轴承的轴承孔的公差,会对由冲压加工制造的产品的精度造成影响,所以,一般采用由约为1/100mm单位的尺寸精度加工成的部件。这样,用于冲压加工的转动模中,支承轴和轴承孔中的公差由1/100mm左右的高尺寸精度形成,而且,转动模,为了防止在冲压位置中进行冲压加工时的偏移、向该支承轴施加过剩的压力(负载)等,而使其与设有转动模的下模的规定位置对零(ゼロ当たり)。然而,该现有技术中,在形成支承轴和轴承孔时要求高的尺寸精度,并且,要求下模与设于该下模上的转动模对零,在维持这双方的精度的情况下将转动模配设在下模上,尤其是在轴承(轴承孔的形成位置)的加工精度方面存在困难。总之,在把设于转动模的左右的支承轴设置到设于下模上的轴承的轴承孔中时,只要在支承轴的安装位置或轴承的轴承孔形成位置中的任一方哪怕稍稍产生一点偏移,就会发生下述的不良情况。所谓的不良情况为,例如,在假定设于转动模的左右的支承轴的精度一定的情况下A.在形成轴承孔的位置向高于设有支承轴的位置(上方)偏移的情况下,转动模与设有该转动模的下模上的规定位置之间会产生间隙,因此,冲压加工时的压力会施加到支承轴,所述压力形成对支承轴的过剩负载,成为使支承轴产生不良情况(例如破损等)的原因之一。B.在形成轴承孔的位置向低于设有支承轴的位置(下方)偏移的情况下,转动模与设有该转动模的下模上的规定位置对零而设置(セツト)着的时候,设有支承轴的位置高于(上方)形成有轴承孔的位置,因此,不仅难以在下模的规定位置设置转动模,而且即便是可以进行设置,轴承孔的上部侧也会强力推压支承轴,产生转动模不能动作(转动模转动不良)等的不良情况。也就是说,支承轴和轴承孔上的公差要在1/100mm左右的高尺寸精度下形成,在此精度下将加工面对齐,所以,要维持支承轴和轴承孔的制造精度显然是困难的,在这样的高精度下形成的支承轴和轴承孔的组合作业(将转动模设置在下模的规定位置的作业)则更加困难,这些组合作业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且在组合之后,存在产生转动模转动不良、支承轴破损等的不良情况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以下目的而提出,在转动模支承轴的轴承构造及具有该构造的冲压成形装置中,使转动模可以与设置该转动模的下模的规定位置对零而设置,并且,可以在下模的规定位置容易地进行设置转动模的作业,同时,减少转动模的转动不良、支承轴破损等不良情况的发生。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技术方案涉及的轴承构造是,由轴承孔可转动地枢轴支撑冲压成形装置上配设的转动模的支承轴的轴承的构造,其中,在穿过该轴承孔的中心的水平线的至少上部侧的内径比支承轴的直径形成得稍大,该轴承孔的上部侧的内径与支承轴之间设有间隙。本专利技术第二技术方案涉及的冲压成形装置是,设有至少设有转动模的下模,和与该下模对应的上模;由设于该下模的轴承的轴承孔可转动地枢轴支撑设于该转动模的支承轴的冲压成形装置;其中,该轴承孔的内径中至少水平线的上部侧比支承轴的直径形成得稍大,该轴承孔的上部侧的内径与支承轴之间设有间隙。在该冲压成形装置中,优选为,从该支承轴垂直或水平方向上的该转动模的端部,位于相对于从该支承轴垂直或水平方向稍靠解除方向侧的位置。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轴承构造,是由轴承孔可转动地枢轴支撑冲压成形装置上配设的转动模的支承轴的轴承的构造,其中,该轴承孔的内径中至少水平线的上部侧比支承轴的直径形成得稍大,该轴承孔的上部侧的内径与支承轴之间设有间隙,而且,本专利技术的冲压成形装置设有至少设有转动模的下模,和与该下模对应的上模;由设于该下模的轴承的轴承孔可转动地枢轴支撑设于该转动模的支承轴的冲压成形装置;其中,在穿过该轴承孔的中心的水平线的至少上部侧的内径比支承轴的直径形成得稍大,该轴承孔的上部侧的内径与支承轴之间设有间隙,由此,转动模可以与设有该转动模的下模的规定位置对零设置,可以容易地在下模的规定位置设置转动模,同时,具有可以降低转动模转动不良、支承轴破损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的优异效果。另外,冲压成形装置中,从所述支承轴垂直或水平方向上的所述转动模的端部,位于相对于从所述支承轴垂直或水平方向稍靠解除方向侧的位置,由此,具有可以进一步降低转动模转动不良、支承轴破损等不良情况的发生的优异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概要表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冲压成形装置的内部构造的截面图,表示作为被加工物的板材在冲压加工处理之前的状态。图2是概要表示在板材刚刚进行了冲压加工处理之后的同上的冲压成形装置的内部构造的截面图。图3是概要表示在板材进行了冲压加工处理之后的同上的冲压成形装置的内部构造的截面图。图4是概要表示同上的冲压成形装置的下模上设置的轴承的轴测图。图5是概要表示同上的轴承的截面图。图6A是放大地概要表示同上的轴承的作为主要部分的轴承孔的周边的正面图。图6B是假设地表示在同上的轴承孔中插着支承轴的状态的正面图。图7是放大地概要表示同上的冲压成形装置的下模上设置的转动模的截面图。图8是表示同上的转动模的支承轴与底面端部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利用图1~图8说明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轴承构造,和具有该构造的冲压成形装置。图1~图3中,用截面图概要表示冲压成形装置1的内部构造。图1表示利用转动模3对作为被加工物的板材2进行冲压加工处理之前的状态,图2表示刚刚利用转动模3对板材2进行冲压加工处理之后的状态,图3表示转动模3从冲压加工处理之后的板材2离开了的状态。作为所述转动模3,在此是呈L字形的,但是也可以是圆柱形等其它任何形状。在冲压成形装置1内,至少设有下模4,和与该下模4对应的上模5。在该下模4上以支承轴6为中心可转动地配设着转动模3。图4用轴测图概要表示对所述转动模3上设置的支承轴6可转动地枢轴支撑的轴承7,图5表示其纵截面。该轴承7设置在下模4的规定位置。在轴承7形成了可转动地枢轴支撑该支承轴6的轴承孔8。该轴承孔8中也可以配设轴承8a使得支承轴6可以更加容易转动。另外,为了容易地插入支承轴6进行组合作业,轴承7最好是分割设置成轴承本体7a和轴承覆盖部件7b,该轴承本体7a,在插入该支承轴6时处于该支承轴6的下部侧对该支承轴6实际上进行枢轴支撑;该轴承覆盖部件7b,位于该支承轴6的上部侧对该支承轴6的上部侧加以覆盖,由此防止其脱落,并且对该支承轴6进行辅助的枢轴支撑。一般情况下,为了维持冲压加工时的精度,轴承孔8(或轴承8a)的内径与支承轴6的直径最好是在1/100mm以内的高尺寸精度下形成。但是,在采用上述那样分割成轴承本体7a和轴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构造,是由轴承孔可转动地枢轴支撑冲压成形装置上配设的转动模的支承轴的轴承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在穿过该轴承孔的中心的水平线的至少上部侧的内径比支承轴的直径形成得稍大,该轴承孔的上部侧的内径与支承轴之间设有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6-4-17 2006-1132371.一种轴承构造,是由轴承孔可转动地枢轴支撑冲压成形装置上配设的转动模的支承轴的轴承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在穿过该轴承孔的中心的水平线的至少上部侧的内径比支承轴的直径形成得稍大,该轴承孔的上部侧的内径与支承轴之间设有间隙。2.一种冲压成形装置,设有至少设有转动模的下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下忠俊
申请(专利权)人:优尔商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