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载物片实验液的排出装置,其结构包括排液区,所述排液区包括排液前壁、排液侧壁和排液口,所述排液侧壁设置在排液区两侧,所述排液前壁连接两侧排液侧壁,所述排液口由排液侧壁和排液前壁限定;所述排液侧壁上凸起设有外侧接触部,所述外侧接触部同时与载物片一侧相接触;所述排液前壁的上表面上设有平面和下液部,所述平面与排液侧壁的上表面连通,所述下液部由平面向排液口的排液方向延伸;当排液区与载物片配合时,载物片与排液侧壁的上表面、平面间存在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载物片与接触部接触或远离时,精确引导实验液排出的装置;并且该装置的实验液排出速度更快;在加热过程中加热也更为均匀。
A device for discharging experimental liquid of carrier table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载物片实验液的排出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体排出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载物片实验液的排出装置。
技术介绍
生物实验中,样本经过前期处理,再被经过一系列染色及其余处理,使实验者可以清晰观测到样本的情况。通常的处理包括预处理及染色等一系列步骤,常规情况下采用人工操作,将样本组织置于载物片上,经过脱蜡、修复、染色及脱水等步骤,上述步骤需要人工实时加液,排废液是直接水冲洗加甩玻片。此过程耗时较长,且需要人工监测,因此出现了能应用于自动化手段进行组织处理,自动化过程中需要进行实验液的排出,进而产生专门用于该种自动化生物实验的排出装置。一种现有的用于载物片实验液的排出装置,通过在排液口两侧壁上设置凸起,该凸起的一个作用为定位载物片,另一个作用是通过该凸起起到吸引和引流效果,使实验液沿着侧壁流入排液口,但是该排出装置存在以下问题:当实验液与凸起接触时,该凸起无法很好地控制将实验液流向排液口的侧面或是远离排液口的侧面,因此部分实验液容易从排出装置外侧流出,会污染其他结构,长此以往,会对仪器造成损害。中国专利公开文本CN108051270A公开了一种用于载物片反应液的排出装置,通过设置排液中壁,并在排液中壁上凸起设有中间接触部,中间接触部的凸起高度大于外侧接触部,是中间接触部先接触液体起到引流效果,并且在液体流过后会有痕迹,这样对下一次的液体就产生很强的吸引,那样就能进一步在中间集中液体并减少液体与外侧接触部接触的可能性,避免液体污染其他结构。但上述排出装置还存在以下问题:1、当载物片与中间接触部接触时,即使中间接触部与载物片紧贴设置,亦不可避免实验液回流至载物片的背面,对于回流的实验液该排出装置无法进行有效的引流使其进入排液口;2、实验过程中,载物片需要进行移动并离开接触部,此时该排出装置无法进行有效的引流使其进入排液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在载物片与接触部接触或远离时,精确引导实验液排出的装置;并且该装置的实验液排出速度更快;在加热过程中加热也更为均匀。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载物片实验液的排出装置,其结构包括排液区,所述排液区包括排液前壁、排液侧壁和排液口,所述排液侧壁设置在排液区两侧,所述排液前壁连接两侧排液侧壁,所述排液口由排液侧壁和排液前壁限定;所述排液侧壁上凸起设有外侧接触部,所述外侧接触部同时与载物片一侧相接触;所述排液前壁的上表面上设有平面和下液部,所述平面与排液侧壁的上表面连通,所述下液部由平面向排液口的排液方向延伸;当排液区与载物片配合时,载物片与排液侧壁的上表面、平面间存在间隙。液体排走需要构建一个液体的通路,生物实验过程中涉及液体的置换及被置换液体的排放,本技术方案指在精确的帮助液体进行置换,在置换的同时将需要被置换的液体精确而又充分地排放。在置换的过程中,液体在盖片与载物片间流动,首先会与排液侧壁上凸起的接触部接触引流进入排液口,但由于液体流动的不规则性,部分液体会回流至载物片的背面,由于间隙的存在,排液侧壁的上表面、平面均被浸润,而由于下液部的存在,下液部聚集的液体会先于排液侧壁的上表面和平面液体排出,进而对载物片的背面、排液侧壁的上表面、平面液体起到引流和吸引的效果,下液部由于向排液口的排液方向延伸设置,从而保证所有回流到载物片背面的液体能精准地流入排液口。类似地,在生物实验过程中存在载物片远离接触部的情况,实验液排出时由于毛细现象的存在,会优先浸润间隙中排液侧壁的上表面、平面,接着通过下液部精准排出。作为优选,所述间隙的范围为0.005-0.2mm。作为优选,所述下液部为以下任一结构或者结构的组合:倾斜面、阶梯面、弧形面、倒角。进一步地,还包括排液中壁,所述排液中壁设置在排液侧壁之间并与排液前壁连接,至少一排液中壁上凸起设有中间接触部,所述中间接触部的凸起高度大于外侧接触部,所述外侧接触部中间接触部同时与载物片一侧接触;所述下液部至少连接排液侧壁或排液中壁;当排液区与载物片配合时,载物片与排液中壁的上表面间也存在间隙。由于液体流动特性,需要排出的实验液会在载物片中部末端聚集,因此大部分实验液会顺着中间接触部沿排液中壁流下,而由于排液中壁距下液部上聚集的液体更近,该部分实验液也容易通过排液中壁排出,从而与中间接触部排出的液体合流,起到吸引和加快排出的作用。作为优选,所述下液部与排液中壁、排液侧壁通过平滑过渡连接。平滑过渡连接连接进一步有助于排出液体的汇集并产生引流效果,从而更快地通过下液部并将液体排出。进一步地,所述平面与排液中壁的上表面连通,所述排液中壁的纵向长度小于排液侧壁的纵向长度且大于下液部的纵向长度,所述排液中壁下表面形成液体汇集区。排液中壁的设置使从排液中壁两侧流下的实验液能够在中壁下表面汇集,形成大液滴通过重力从排出装置之间排出,大大加快了实验液的排出速度,从而避免液体在装置的上表面聚集而导致向排液口之外的部分排出的情况。作为优选,所述排液中壁上下等宽或沿上表面向下表面宽度逐渐减小,所述排液中壁下表面的宽度范围为1-1.2mm。排液中壁的形状以及下表面的宽度选取有利于两侧液体的汇集。作为优选,还包括排液后壁,所述排液口由排液侧壁、排液前壁和排液后壁限定。进一步地,还包括加热区,所述加热区连接在排液区的前端,所述加热区的上表面比排液前壁、排液侧壁、排液中壁的上表面高0.005-0.2mm。加热区的设置使载物片直接放置在排出装置上即可产生上述间隙。作为优选,所述加热区包括金属壳体和加热部,所述加热部固定在金属壳体上。利用金属壳体的良好导热性能代替现有的全陶瓷加热部,使加热过程中加热更为均匀。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本技术方案保证所有回流到载物片背面的液体能精准地流入排液口。类似地,在生物实验过程中存在载物片远离接触部的情况,实验液排出时由于毛细现象的存在,会优先浸润间隙中排液侧壁的上表面、平面,接着通过下液部精准排出;排液中壁的设置进一步保证实验液进入排液口,并促使下液部和排液中壁两侧的实验液能够更快地流下,实验液在中壁下表面汇集,形成大液滴通过重力从排出装置之间排出,大大加快了实验液的排出速度,从而避免液体在装置的上表面聚集而导致向排液口之外的部分排出的情况;利用金属壳体的良好导热性能代替现有的全陶瓷加热部,使加热过程中加热更为均匀。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的A-A面的剖视图。图3为实施例1的B-B面的剖视图。图4为实施例1与载物片配合示意图。图5为图4排液区的放大图。图6为图4排液区的排液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1排液区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1的后视图。图9为实施例2的A-A面的剖视图。图10为实施例3的A-A面的剖视图。图11为实施例4的A-A面的剖视图。图12为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排液区1排液前壁11平面111下液部112排液侧壁12外侧接触部121排液中壁13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载物片实验液的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液区,所述排液区包括排液前壁、排液侧壁和排液口,所述排液侧壁设置在排液区两侧,所述排液前壁连接两侧排液侧壁,所述排液口由排液侧壁和排液前壁限定;所述排液侧壁上凸起设有外侧接触部,所述外侧接触部同时与载物片一侧相接触;所述排液前壁的上表面上设有平面和下液部,所述平面与排液侧壁的上表面连通,所述下液部由平面向排液口的排液方向延伸;当排液区与载物片配合时,载物片与排液侧壁的上表面、平面间存在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载物片实验液的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液区,所述排液区包括排液前壁、排液侧壁和排液口,所述排液侧壁设置在排液区两侧,所述排液前壁连接两侧排液侧壁,所述排液口由排液侧壁和排液前壁限定;所述排液侧壁上凸起设有外侧接触部,所述外侧接触部同时与载物片一侧相接触;所述排液前壁的上表面上设有平面和下液部,所述平面与排液侧壁的上表面连通,所述下液部由平面向排液口的排液方向延伸;当排液区与载物片配合时,载物片与排液侧壁的上表面、平面间存在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载物片实验液的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的范围为0.005-0.2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载物片实验液的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液部为以下任一结构或者结构的组合:倾斜面、阶梯面、弧形面、倒角。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用于载物片实验液的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液中壁,所述排液中壁设置在排液侧壁之间并与排液前壁连接,至少一排液中壁上凸起设有中间接触部,所述中间接触部的凸起高度大于外侧接触部,所述外侧接触部中间接触部同时与载物片一侧接触;所述下液部至少连接排液侧壁或排液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鑫,王成成,李思勇,余向东,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依美洛克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