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0279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6: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位于显示面板入光侧的背光模组,柔性电路板以及驱动芯片;其中,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与显示面板连接,驱动芯片设置于第二部;背光模组包括金属框体和光学膜片,金属框体位于光学膜片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第二部弯折至金属框体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金属框体远离显示面板一侧的表面包括第一区域,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驱动芯片在金属框体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区域内;金属框体远离显示面板一侧的表面在第一区域设置有红外辐射涂层,红外辐射涂层的热传导率大于等于3000W/(m·K),且红外辐射涂层的热辐射率大于等于0.9。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改善背光模组散热,提升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包括该显示模组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窄边框的显示屏备受消费者青睐,为了实现窄下边框设计,现有的全面屏显示屏在驱动芯片(IntegratedCircuit,IC)端子侧采用COF(ChiponFPC)技术,也就是将驱动芯片绑定(Bonding)在柔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FPC)上,相比于采用COG(ChiponGlass,即将驱动芯片直接绑定在玻璃基板上)技术,采用COF技术无需在显示面板上设置驱动芯片绑定区域,因而能够减小显示面板的下边框宽度,相应地,显示模组的下边框也能够减小。然而,采用COF技术需要将柔性电路板翻折至背光模组背离显示面板的一侧,驱动芯片的散热性能受到极大的影响,易引起显示不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包括该显示模组的显示装置。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入光侧的背光模组,柔性电路板以及驱动芯片;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所述驱动芯片设置于所述第二部;所述背光模组包括金属框体和光学膜片,所述金属框体位于所述光学膜片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二部弯折至所述金属框体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金属框体远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表面包括第一区域,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驱动芯片在所述金属框体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金属框体远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表面在所述第一区域设置有红外辐射涂层,所述红外辐射涂层的热传导率大于等于3000W/(m·K),且所述红外辐射涂层的热辐射率大于等于0.9。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显示模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采用COF技术,将柔性电路板的第二部弯折至背光模组的金属框体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而驱动芯片设置于该第二部,并且在金属框体远离显示面板一侧的表面对应驱动芯片所在位置的区域涂覆了一层红外辐射涂层,该红外辐射涂层的热传导率大于等于3000W/(m·K),且该红外辐射涂层的热辐射率大于等于0.9,这种红外辐射涂层能将驱动芯片位置处的热量迅速在金属框体表面上传导,并且这种红外辐射涂层具有超强热辐射性能,还能够将热能转化为远红外光能,向外辐射,从而有效改善背光模组的散热能力,实现降温,提升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一种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未涂布红外辐射涂层的金属框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图3的基础上对金属框体除第一区域外的其他区域用包覆材料包覆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图4的基础上涂布红外辐射涂层后的金属框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图5的基础上去除包覆材料后的金属框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金属框体不涂布红外辐射涂层的散热原理示意图;图8是金属框体涂布红外辐射涂层后的散热原理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模组的俯视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涂布红外辐射涂层后的金属框体的的俯视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俯视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应当理解,尽管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装置,但这些装置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装置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装置也可以被称为第二装置,类似地,第二装置也可以被称为第一装置。正如
技术介绍
部分所说,采用COF技术需要将柔性电路板翻折至背光模组背离显示面板的一侧,驱动芯片的散热性能受到极大的影响,易引起显示不良问题。比如,在显示模组工作状态下,驱动芯片的温度会达到42.5℃;并且随着背光模组中灯条上的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颗粒数增加,灯条温度会达到50.5℃,这些热量也会传递到驱动芯片所在位置,使得驱动芯片温度过高,从而显示模组显示时会存在残影不亮问题,显示画面无法正常有效切换。又比如,在显示模组的可靠性测试环境下,驱动芯片温度、灯条温度以及测试温度共同作用,甚至会超过背光模组中光学膜材的耐热温度85℃,这将会引起光学膜材褶皱,显示模组将无法正常显示。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位于显示面板入光侧的背光模组,柔性电路板以及驱动芯片。其中,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与显示面板连接,驱动芯片设置于第二部;背光模组包括金属框体和光学膜片,金属框体位于光学膜片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第二部弯折至金属框体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金属框体远离显示面板一侧的表面包括第一区域,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驱动芯片在金属框体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区域内。金属框体远离显示面板一侧的表面在第一区域设置有红外辐射涂层,红外辐射涂层的热传导率大于等于3000W/(m·K),且红外辐射材料的热辐射率大于等于0.9。请先参考图1和图2,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一种剖视示意图。为便于理解,图1和图2只示出了显示模组的部分结构。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100,位于显示面板100入光侧的背光模组200,柔性电路板300以及驱动芯片400;其中,柔性电路板300包括第一部300a和第二部300b,第一部300a与显示面板100连接,驱动芯片400设置于第二部300b,图1中,驱动芯片400即位于虚线框M框出的区域内;背光模组200包括金属框体210和光学膜片220,金属框体210位于光学膜片220远离显示面板100的一侧;第二部300b弯折至金属框体210远离显示面板100的一侧;金属框体210远离显示面板100一侧的表面包括第一区域2101,第一区域2101即位于图2中虚线框E框出的区域内;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0的方向z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入光侧的背光模组,柔性电路板以及驱动芯片;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所述驱动芯片设置于所述第二部;所述背光模组包括金属框体和光学膜片,所述金属框体位于所述光学膜片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二部弯折至所述金属框体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金属框体远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表面包括第一区域,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驱动芯片在所述金属框体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金属框体远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表面在所述第一区域内设置有红外辐射涂层,所述红外辐射涂层的热传导率大于等于3000W/(m·K),且所述红外辐射涂层的热辐射率大于等于0.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入光侧的背光模组,柔性电路板以及驱动芯片;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与所述显示面板连接,所述驱动芯片设置于所述第二部;所述背光模组包括金属框体和光学膜片,所述金属框体位于所述光学膜片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二部弯折至所述金属框体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金属框体远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表面包括第一区域,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驱动芯片在所述金属框体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金属框体远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表面在所述第一区域内设置有红外辐射涂层,所述红外辐射涂层的热传导率大于等于3000W/(m·K),且所述红外辐射涂层的热辐射率大于等于0.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辐射涂层包括碳纳米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辐射涂层还包括尖晶石。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红外辐射涂层的厚度大于等于10nm且小于等于15n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发光二极管灯条,所述发光二极管灯条位于所述金属框体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发光二极管灯条在所述金属框体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芯片位于所述第二部靠近所述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如星柯耀作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