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设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0136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设施,其包括第一化粪池、第二化粪池、多个衰变池、调节池、第一检测井和第二检测井,第一化粪池和第二化粪池设于衰变池的顶端,第一化粪池通过第一进水管与远离第一检测井和第二检测井的衰变池连接,相邻的衰变池之间通过导水管连接,靠近第一检测井和第二检测井的衰变池通过第一出水管与调节池连接,调节池通过第二出水管与第二检测井连接,靠近第一检测井和第二检测井的衰变池通过第三出水管与第一检测井连接;第一检测井和第二检测井均设有将污水排出室外的出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化粪池和衰变池的建设方式为独立建设,从而带来占用较大的建筑面积和开挖平面范围大的缺点的问题。

A Sewage Treatment Fac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设施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施。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健康生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在医疗机构的建设中,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的设置位置受总体规划、用地面积、交通运输、水电条件、气候风向、运行和维护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医院污水处理设施主要包括预处理、一级处理、二级处理、深度处理和消毒处理等单元,其中预处理系统分为特殊性质污水预处理和常规预处理,处理放射性污水的衰变池属于特殊预处理系统。化粪池的设计溶剂按使用人数设计,包括污水容积和污泥溶剂,衰变池的容积按使用的同位素种类和强度设计,一般按最长半衰期同位素的10个半衰期计算。衰变池的附属构筑设施多,容积大、占地面积大。在一些有放射性污水排出的医疗机构,接受放射性同位素治疗的患者的粪便排泄物需先经专用化粪池处理后再排入衰变池进行处理。目前,现有的化粪池和衰变池的建设方式为分别在不同的地点进行独立建设,两者的主体结构分开,具有占用较大的建筑面积和开挖平面范围大的缺点,从而不适用于建筑用地单价昂贵和用地紧张的场所。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设施,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化粪池和衰变池的建设方式为独立建设,从而带来占用较大的建筑面积和开挖平面范围大的缺点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污水处理设施,其包括用于收集放射性污水的第一化粪池、用于收集非放射性污水或放射性污水的第二化粪池、多个衰变池、调节池、阀门井、第一检测井和第二检测井,所述第一化粪池和所述第二化粪池设于所述衰变池的顶端,所述第一化粪池通过第一进水管与远离所述第一检测井和所述第二检测井的所述衰变池连接,相邻的所述衰变池之间通过导水管连接,靠近所述第一检测井和所述第二检测井的所述衰变池通过第一出水管与所述调节池连接,所述调节池通过第二出水管与所述第二检测井连接,靠近所述第一检测井和所述第二检测井的所述衰变池通过第三出水管与所述第一检测井连接;所述第一检测井和所述第二检测井均设有将污水排出室外的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管设有第一流量控制装置,所述第三出水管设有第二流量控制装置。可选的,本技术的污水处理设施包括通过所述导水管依次连通的第一衰变池、第二衰变池和第三衰变池,所述第一衰变池通过所述第一进水管与所述第一化粪池连接,所述第三衰变池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出水管和所述第三出水管与所述调节池和所述第一检测井连接。可选的,所述衰变池和所述调节池的顶端连接有检修井。可选的,本技术的污水处理设施还包括管道阀门井,所述管道阀门井设于所述第三衰变池和所述第一检测井与所述第二检测井之间,所述第一流量控制装置和所述第二流量控制装置设于所述管道阀门井内。可选的,所述第一流量控制装置和所述第二流量控制装置均为电磁阀。可选的,所述调节池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靠近于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出水口处。可选的,所述第二出水管连接有第一潜污泵,所述第三出水管连接有第二潜污泵。可选的,相邻的所述导水管之间对角设置。可选的,当所述第二化粪池用于收集放射性污水时,所述第二化粪池与所述第一衰变池之间通过第二进水管连接;当所述第二化粪池用于收集非放射性污水时,所述第二化粪池固定于所述第一衰变池、所述第二衰变池和所述第三衰变池的上方。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污水处理设施,通过设置第一化粪池、第二化粪池和多个衰变池,第一化粪池和第二化粪池位于衰变池的上方,第一化粪池池通过第一进水管与相应的衰变池连接,一方面可以减少污水处理设施的占地面积,另一方面又不影响化粪池和衰变池的日常运行维护,适用于在建筑用地单价昂贵和用地紧张的场所进行建设;放射性污水先进入第一化粪池进行处理,经过第一化粪池处理后的放射性废水排入与其对应的衰变池,接着放射性废水依次经过各个衰变池后,从第三出水管进入至第二检测井中,第二检测井对放射性污水进行检测,若放射性污水达到排放标准,则放射性污水通过出水口排至室外;当第二检测井检测放射性污水达不到排放标准,则通过关闭第二流量控制装置,打开第一流量控制装置,放射性废水通过第一出水管进入调节池进行暂存,待流动于靠近第一检测井和第二检测井的衰变池的放射性污水达到排放标准后,关闭第一流量控制装置,打开第二流量控制,将放射性污水从第一检测井排出至室外,同时,待流动于调节池的放射性污水达到排放标准后,将流动于调节池的放射性污水从第一检测井中排出;因此,本技术的污水处理设施具有占地面积少和处理放射性污水效率高的特点,从而具有一定的推广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污水处理设施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污水处理设施的A-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污水处理设施的B-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污水处理设施的C-C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衰变池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化粪池;2、第二化粪池;3、第一衰变池;4、第二衰变池;5、第三衰变池;6、第一进水管;7、导水管;8、第一出水管;9、第二出水管;10、第三出水管;11、第一流量控制装置;12、第二流量控制装置;13、检修井;14、管道阀门井;15、调节池;16、导流槽;17、出水口;18、第一检测井;19、第二检测井。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设施,其包括用于收集放射性污水的第一化粪池1、用于收集非放射性污水或放射性污水的第二化粪池2、多个衰变池、调节池15、第一检测井18和第二检测井19,第一化粪池1和第二化粪池2设于衰变池的顶端,第一化粪池1通过第一进水管6与远离第一检测井18和第二检测井19的衰变池连接,相邻的衰变池之间通过导水管7连接,靠近第一检测井18和第二检测井19的衰变池通过第一出水管8与调节池15连接,调节池15通过第二出水管9与第二检测井19连接,靠近第一检测井18和第二检测井19的衰变池通过第三出水管10与第一检测井18连接;第一检测井18和第二检测井19均设有将污水排出室外的出水口17,第一出水管8设有第一流量控制装置11,第三出水管10设有第二流量控制装置12。基于上述设置,本技术的污水处理设施,通过设置第一化粪池1、第二化粪池2和多个衰变池,第一化粪池1和第二化粪池2位于衰变池的上方,第一化粪池1池通过第一进水管6与相应的衰变池连接,一方面可以减少污水处理设施的占地面积,另一方面又不影响化粪池和衰变池的日常运行维护,适用于在建筑用地单价昂贵和用地紧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收集放射性污水的第一化粪池、用于收集非放射性污水或放射性污水的第二化粪池、多个衰变池、调节池、第一检测井和第二检测井,所述第一化粪池和所述第二化粪池设于所述衰变池的顶端,所述第一化粪池通过第一进水管与远离所述第一检测井和所述第二检测井的所述衰变池连接,相邻的所述衰变池之间通过导水管连接,靠近所述第一检测井和所述第二检测井的所述衰变池通过第一出水管与所述调节池连接,所述调节池通过第二出水管与所述第二检测井连接,靠近所述第一检测井和所述第二检测井的所述衰变池通过第三出水管与所述第一检测井连接;所述第一检测井和所述第二检测井均设有将污水排出室外的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管设有第一流量控制装置,所述第三出水管设有第二流量控制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收集放射性污水的第一化粪池、用于收集非放射性污水或放射性污水的第二化粪池、多个衰变池、调节池、第一检测井和第二检测井,所述第一化粪池和所述第二化粪池设于所述衰变池的顶端,所述第一化粪池通过第一进水管与远离所述第一检测井和所述第二检测井的所述衰变池连接,相邻的所述衰变池之间通过导水管连接,靠近所述第一检测井和所述第二检测井的所述衰变池通过第一出水管与所述调节池连接,所述调节池通过第二出水管与所述第二检测井连接,靠近所述第一检测井和所述第二检测井的所述衰变池通过第三出水管与所述第一检测井连接;所述第一检测井和所述第二检测井均设有将污水排出室外的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管设有第一流量控制装置,所述第三出水管设有第二流量控制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所述导水管依次连通的第一衰变池、第二衰变池和第三衰变池,所述第一衰变池通过所述第一进水管与所述第一化粪池连接,所述第三衰变池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出水管和所述第三出水管与所述调节池和所述第一检测井连接。3.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昌明曹秋霞刘东燕卢亮汤建玲张君彦王思臻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