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水回用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001351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废水回用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絮凝反应池、过滤系统、臭氧催化氧化系统、MBR反应池、活性炭吸附系统、树脂吸附系统、反渗透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臭氧催化氧化工艺高效率脱碳和脱色的同时,不增加废水中盐含量,MBR反应池集活性污泥生化反应与膜过滤于一体,不产生浓水,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COD,活性炭吸附和树脂吸附进一步保证反渗透膜的进水水质,保护反渗透膜不受污染,实现化工废水的高效回用。

A Wastewater Reuse and Treatmen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水回用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废水回用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煤化工废水是钢铁工业焦化厂和城市煤气厂在生产焦炭、煤气、焦油以及焦化产品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成分复杂且色度重,含有许多有机、无机污染物,氰化物、硫氰酸盐、酚类化合物、多环芳烃(PAHs)、含氮杂环化合物、含氧或含硫杂环化合物以及长链的脂肪族化合物等。煤化工处理普遍采用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的处理流程。其中,预处理主要去除废水中的油类、氨氮和酚类等物质,生化处理主要去除废水中的COD、氨氮和总氮。深度处理是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等,使出水达到排放的标准。而煤化工是典型的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发展煤化工产业与保护生态环境矛盾突出;因此,研究开发煤化工废水回用技术,不仅可促进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减少环境污染,也能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目前,膜法技术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废水回收领域,而一直存在膜清洗频率高、产水率等问题,如何运用合理的工艺技术既达到出水回用的目的,又能进一步提高清水回收率,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水回用处理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废水处理时膜清洗频率高、产水率低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废水回用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絮凝反应池、过滤系统、臭氧催化氧化系统、MBR反应池、活性炭吸附系统、树脂吸附系统、反渗透系统;所述絮凝反应池用于对废水进行絮凝沉淀;所述过滤系统用于对所述絮凝反应池的出水进行过滤处理;所述臭氧催化氧化系统用于对所述过滤系统的出水进行臭氧催化氧化处理;所述MBR反应池用于对所述臭氧催化氧化系统的出水进行曝气膜生物反应处理;所述活性炭吸附系统用于对所述MBR反应池的出水进行吸附处理;所述树脂吸附系统用于对所述活性炭吸附系统的出水进行树脂吸附处理;所述反渗透系统用于对所述树脂吸附系统的出水进行反渗透处理。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絮凝反应池的进水端连接至生化处理系统。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系统包括多介质过滤器。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臭氧催化氧化系统包括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器,反应器内装填分子筛催化剂。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MBR反应池中装填中空纤维MBR膜。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树脂吸附系统的树脂为非极性大孔树脂。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树脂的比表面积为700~1000m2/g,平均孔径为8~15nm。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渗透系统包括碟管式反渗透膜、纤维式反渗透膜、卷式反渗透膜、板框式反渗透膜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反渗透系统的清洁水出口连通至需水的生产设备。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树脂再生系统,用于对树脂进行再生。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芬顿氧化系统,用于对所述树脂再生系统产生的洗脱液进行芬顿氧化,氧化后的出水进入生化处理系统。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正渗透系统,用于对所述反渗透系统产生的浓液进行正渗透处理,所述正渗透系统的清洁水出口连通至需水的生产设备。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蒸发结晶系统,用于对所述正渗透系统产生的浓液进行蒸发结晶处理。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发结晶系统包括MVR多效蒸发器。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发结晶系统的蒸馏水出口连通至需水的生产设备。采用上述系统进行废水回用处理的方法,包括依次对废水进行絮凝反应、过滤、臭氧催化反应、MBR反应、活性炭吸附、树脂吸附、反渗透。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废水的COD≤500mg/L,优选为200~500mg/L。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废水为生化处理后的煤化工废水。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絮凝反应时,采用的絮凝剂包括第一絮凝剂、第二絮凝剂,所述第一絮凝剂选自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絮凝剂选自PAM(聚丙烯酰胺)、阳离子淀粉中的至少一种。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絮凝反应时,所述第一絮凝剂的投加量为300~500mg/L,即每升废水中加入300~500mg第一絮凝剂,优选为300mg/L。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絮凝反应时,所述第二絮凝剂的投加量为10~20mg/L,优选为15mg/L,即每升废水中加入15mg第二絮凝剂。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絮凝反应时,反应时间为5~30min,优选为10min。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絮凝反应后,沉淀30~60min,优选为30min。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过滤时,采用砂滤、多介质过滤、纤维球过滤或活性炭过滤。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过滤时,滤速为2~15m/h。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过滤后的出水浊度为5~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臭氧催化氧化时,在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器内装填分子筛催化剂。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臭氧催化氧化时,臭氧投加量为30~350mg/L,优选为100~250mg/L,更优选为100~200mg/L。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臭氧催化氧化时,反应时间为0.5~2h。反应时间即为水力停留时间。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MBR反应时,在MBR反应池中进行,池中装填中空纤维MBR膜。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MBR反应时,MBR反应池中池中气水比为(5~15):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MBR反应时,MBR膜孔径为0.02~0.05μm。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MBR反应时,膜平均通量为12~20L/m2*h。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MBR出水COD为50~70mg/L,色度30~50倍。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活性炭吸附时,滤速为5~10m/h。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树脂吸附时,树脂为非极性大孔树脂。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树脂的比表面积为700~1000m2/g,平均孔径为8~15nm。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树脂吸附时,滤速2~10BV/h。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树脂吸附时,树脂的运行周期为100~150h,即运行100~150h后进行树脂再生。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对树脂再生所得的洗脱液进行芬顿氧化,氧化后出水回到废水生化系统进行处理。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芬顿氧化反应时,反应液pH值控制为3~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芬顿氧化反应时,投加双氧水,双氧水与进水COD质量之比为(0.5~8):1,优选为4:1。此处的双氧水质量浓度为27.5%,为工业用双氧水。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芬顿氧化反应时,投加硫酸亚铁,双氧水与硫酸亚铁物质的量之比为(1~5):1。此处的双氧水不包括水溶剂。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反渗透时,所述渗透膜选自碟管式反渗透膜、纤维式反渗透膜、卷式反渗透膜、板框式反渗透膜中的至少一种。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反渗透时,操作压力为0.5~5Mpa,优选为4Mpa。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反渗透膜的清洁水回收率为70~75%(v/v),清洁水回用于生产。即穿过反渗透膜的出水体积占反渗透进水体积的百分比为7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水回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絮凝反应池、过滤系统、臭氧催化氧化系统、MBR反应池、活性炭吸附系统、树脂吸附系统、反渗透系统;所述絮凝反应池用于对废水进行絮凝沉淀;所述过滤系统用于对所述絮凝反应池的出水进行过滤处理;所述臭氧催化氧化系统用于对所述过滤系统的出水进行臭氧催化氧化处理;所述MBR反应池用于对所述臭氧催化氧化系统的出水进行曝气膜生物反应处理;所述活性炭吸附系统用于对所述MBR反应池的出水进行吸附处理;所述树脂吸附系统用于对所述活性炭吸附系统的出水进行树脂吸附处理;所述反渗透系统用于对所述树脂吸附系统的出水进行反渗透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水回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絮凝反应池、过滤系统、臭氧催化氧化系统、MBR反应池、活性炭吸附系统、树脂吸附系统、反渗透系统;所述絮凝反应池用于对废水进行絮凝沉淀;所述过滤系统用于对所述絮凝反应池的出水进行过滤处理;所述臭氧催化氧化系统用于对所述过滤系统的出水进行臭氧催化氧化处理;所述MBR反应池用于对所述臭氧催化氧化系统的出水进行曝气膜生物反应处理;所述活性炭吸附系统用于对所述MBR反应池的出水进行吸附处理;所述树脂吸附系统用于对所述活性炭吸附系统的出水进行树脂吸附处理;所述反渗透系统用于对所述树脂吸附系统的出水进行反渗透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回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反应池的进水端连接至生化处理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回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系统包括多介质过滤器;和/或,所述臭氧催化氧化系统包括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器,反应器内装填分子筛催化剂;和/或,所述MBR反应池中装填中空纤维MBR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回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吸附系统的树脂为非极性大孔树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水回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二华余云飞杨世辉杨建峡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