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NTN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0087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其同时解决了减小装置的重量和尺寸与增加其刚度相矛盾的问题,并提高了其强度和耐用性。[解决问题的手段]在该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中,在毂轮(4)的车轮安装凸缘(6)中沿周向以规则间隔设有多个轮毂螺栓(6a)。外侧滚动元件组(3)的节圆直径设定为大于内侧滚动元件组的节圆直径,滚动元件(3)的外径设定为相同,从而外侧滚动元件组(3)的数量设定为大于内侧滚动元件组的数量。在车轮安装凸缘(6)的内侧面上形成有厚壁肋(17)。各肋(17)包括从车轮安装凸缘(6)的基部(6c)径向延伸的直部(17a)、以及圆顶部(17b)。圆顶部(17b)设定为具有以轮毂螺栓(6a)的轴心(O)为中心的预定曲率半径(r),并且其外周与车轮安装凸缘(6)的外周基本对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可自由旋转地支撑车轮的轴承装置,更具体地 涉及一种旨在减轻其重量并增大其刚度的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适于通过滚动轴承可自由旋转地支撑用 于安装车轮的毂轮,并且对于驱动轮采用内圈旋转方式,对于从动轮采 用内圈旋转和外圈旋转两种方式。在这样的轴承装置中广泛使用双列角 接触滚珠轴承,因为其具有期望的轴承刚度、对错位的高耐久性以及燃 料消耗所需的小转矩。相对照的是,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广泛用于越野车、 卡车和载重车辆。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大致上分为第一代结构,其中双列角接触滚 珠轴承式车轮轴承装配在悬架的转向节形成部与毂轮之间;第二代结构,其中车体安装凸缘或车轮安装凸缘直接形成在外部件的外周表面上;第三代结构,其中内滚道表面之一直接形成在毂轮的外周表面上;以及第 四代结构,其中多个内滚道表面直接形成在毂轮和等速万向节的外周表 面上。图3中示出了现有技术的车轮轴承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该用于车轮 的轴承装置50由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形成,该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包括外 部件51,在其外周表面上一体形成有待安装在车辆的转向节(未示出) 上的车体安装凸缘51b,并在其内周表面上一体形成有双列外滚道表面 51a、 51a;内部件,该内部件在其外周表面上一体形成有与双列外滚道 表面51a、 51a相对的双列内滚道表面52a、 54a;可自由滚动地容纳在外 滚道表面51a、 51a与内滚道表面52a、 54a之间的双列圆锥滚子56、 56; 以及用于可自由滚动地保持双列圆锥滚子56、 56的保持架57、 57。内部件55包括毂轮52,该毂轮52具有在其一端上一体形成的车轮 安装凸缘53、形成在其外周表面上的一个内滚道表面52a以及从内滚道 表面52a轴向延伸的柱形部52b,内部件55还包括压配合在柱形部52b 上的内圈54,在该内圈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有另一内滚道表面54a。由此, 内部件55形成用于驱动驱动轮的第三代结构的车轮轴承装置。另外,轮毂螺栓60适于沿车轮安装凸缘53的外周等距地安装在车 轮安装凸缘53上。此外,在形成于外部件51与内部件55之间的环形开 口中安装密封件58、 59,以防止容纳在轴承装置内的油脂泄漏,并防止 雨水或灰尘从外部进入轴承装置。在这样的车轮轴承装置中,如图4所示,在车轮安装凸缘53的内侧 表面上在轮毂螺栓60的位置处形成有径向延伸肋61,用于增加车轮轴承 装置的刚度,并且在车轮安装凸缘53的最外周上在轮毂螺栓60之间形 成有均为大致圆弧形的凹口 62,用于减轻车轮轴承装置的重量。另一方 面,外部件51的车体安装凸缘51b形成有供螺栓紧固到转向节(未示出) 上的孔63,还在其最外周上在螺栓孔63之间形成有均具有平滑弯曲结构 的凹口64。为了从车体安装凸缘51b除去多余的材料,各凹口64形成为 径向向内超过螺栓孔63的节圆直径(参见日本专利特开公报No. 2000-65049)。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现有技术的车轮轴承装置50中,期望增加轴承装置的刚度以使其 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用性,从而即使该轴承装置被施加大力矩负载,也 可以保持稳定驱动。但是,由于悬架周围的空间受限因而轴承装置的尺 寸也受限,因此非常难以增加轴承装置的刚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 试图减轻轴承装置的重量,则同时实现增加轴承装置的刚度并减轻其重 量的难度大大增加。对于要求强度和耐用性的毂轮52来说如此,对于需 要装配在车辆转向节的内径中的外部件51来说也是如此。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其可解决减轻轴承装置的重量与增大轴承装置的刚度相矛盾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该用于 车轮的轴承装置包括外部件,在该外部件的内周表面上形成有双列外 滚道表面;内部件,该内部件包括毂轮,该毂轮具有在其一端一体形成 的车轮安装凸缘、适于在该车轮安装凸缘上沿其外周等距地安装的多个 轮毂螺栓、在该毂轮的外周表面上并与所述双列外滚道表面中的一个外 滚道表面相对地形成的一个内滚道表面以及从所述内滚道表面轴向延伸 的柱形部,所述内部件还包括压配合在所述柱形部上的内圈,在该内圈 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双列外滚道表面中的另一外滚道表面相对的 另一内滚道表面;以及双列滚珠组,所述双列滚珠组可自由滚动地容纳 在所述外部件的所述外滚道表面与所述内部件的所述内滚道表面之间, 该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外侧滚珠组的节圆直径大于内侧滚珠组的节圆 直径,并且在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内侧表面上形成有多个肋,各肋形成 为其轮廓包括从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基部径向延伸的直部、以及具有以 所述轮毂螺栓的轴心为中心的预定曲率半径的圆顶部,所述预定曲率半 径大致对应于所述轴心与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最外周之间的距离(权利 要求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1,在第一至第四代车轮轴承装置中,由于 外侧滚珠组的节圆直径大于内侧滚珠组的节圆直径,并且在所述车轮安 装凸缘的内侧表面上形成有多个肋,各肋形成为其轮廓包括从所述车轮 安装凸缘的基部径向延伸的直部、以及具有以所述轮毂螺栓的轴心为中 心的预定曲率半径的圆顶部,所述预定曲率半径大致对应于所述轴心与 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最外周之间的距离,因此可以提供一种用于车轮的 轴承装置,其可解决减轻轴承装置的重量与增大轴承装置的刚度相矛盾 的问题。优选的是,所述圆顶部的曲率半径r设定为大于所述轮毂螺栓的 轴心与所述直部之间的距离a,且小于所述轮毂螺栓的轴心与一点之 间的距离b,该点为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最外周与从所述直部径向向外延伸的线的交点,从而具有关系a《r〈b (权利要求2)。根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该轴承装置包括: 外部件,在该外部件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有适于安装到汽车转向节上的车体安装凸缘,并且还在该外部件的内周表面上形成有双列外滚道表面;内部件,该内部件在其外周表面上形成有分别与其它滚道表面相对的双列内滚道表面;以及双列滚珠组,所述双列滚珠组可自由滚动地容纳在 所述外部件的所述外滚道表面与所述内部件的所述内滚道表面之间;所 述车体安装凸缘形成有供螺栓紧固到转向节上的四个孔,还在其最外周 上在所述螺栓孔之间形成有均具有平滑弯曲结构的凹口 ,该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外侧滚珠组的节圆直径大于内侧滚珠组的节圆直径,并且所述螺栓孔沿加载方向的间距Y大于所述螺栓孔沿与所述加载方向垂直 的方向的间距X(即,X《Y)(权利要求3)。如权利要求3中所限定的,在如下的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中,艮口, 其中设置有外部件,在该外部件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有适于安装到汽车转 向节上的车体安装凸缘,并且所述车体安装凸缘形成有供螺栓紧固到转 向节上的四个孔,由于外侧滚珠组的节圆直径大于内侧滚珠组的节圆直 径,并且由于所述螺栓孔沿加载方向的间距Y大于所述螺栓孔沿与所 述加载方向垂直的方向的间距X(即,X《Y),因此可以提供一种用 于车轮的轴承装置,其可解决减轻轴承装置的重量与增大轴承装置的刚 度相矛盾的问题。优选的是,在所述滚珠组中,各滚珠的外径相同,并且外侧滚珠组 的滚珠数量设定为大于内侧滚珠组的滚珠数量(权利要求4)。这样可以 同时满足增加刚度和延长轴承寿命。优选的是,各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该轴承装置包括:外部件(2),在该外部件的内周表面上形成有双列外滚道表面(2a,2b);内部件(1),该内部件包括毂轮(4),该毂轮具有在其一端一体形成的车轮安装凸缘(6)、适于在该车轮安装凸缘(6)上沿其外周等距地安装的多个轮毂螺栓(6a)、在该毂轮的外周表面上并与所述双列外滚道表面(2a,2b)中的一个外滚道表面(2a)相对地形成的一个内滚道表面(4a)以及从所述内滚道表面(4a)轴向延伸的柱形部(4b),所述内部件还包括压配合在所述柱形部(4b)上的内圈(5),在该内圈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双列外滚道表面(2a,2b)中的另一外滚道表面(2b)相对的另一内滚道表面(5a);以及双列滚珠组(3),所述双列滚珠组可自由滚动地容纳在所述外部件(2)的所述外滚道表面(2a,2b)与所述内部件(1)的所述内滚道表面(4a,5a)之间,该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外侧滚珠组的节圆直径(PCDo)大于内侧滚珠组的节圆直径(PCDi),并且在所述车轮安装凸缘(6)的内侧表面上形成有多个肋(17),各肋(17)形成为其轮廓包括从所述车轮安装凸缘(6)的基部径向向外延伸的直部(17a)、以及具有以所述轮毂螺栓(6a)的轴心(O)为中心的预定曲率半径r的圆顶部(17b),所述预定曲率半径大致对应于所述轴心(O)与所述车轮安装凸缘(6)的最外周之间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5-11-7 322321/2005;JP 2005-11-10 326329/20051. 一种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该轴承装置包括外部件(2),在该外部件的内周表面上形成有双列外滚道表面(2a,2b);内部件(1),该内部件包括毂轮(4),该毂轮具有在其一端一体形成的车轮安装凸缘(6)、适于在该车轮安装凸缘(6)上沿其外周等距地安装的多个轮毂螺栓(6a)、在该毂轮的外周表面上并与所述双列外滚道表面(2a,2b)中的一个外滚道表面(2a)相对地形成的一个内滚道表面(4a)以及从所述内滚道表面(4a)轴向延伸的柱形部(4b),所述内部件还包括压配合在所述柱形部(4b)上的内圈(5),在该内圈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双列外滚道表面(2a,2b)中的另一外滚道表面(2b)相对的另一内滚道表面(5a);以及双列滚珠组(3),所述双列滚珠组可自由滚动地容纳在所述外部件(2)的所述外滚道表面(2a,2b)与所述内部件(1)的所述内滚道表面(4a,5a)之间,该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外侧滚珠组的节圆直径(PCDo)大于内侧滚珠组的节圆直径(PCDi),并且在所述车轮安装凸缘(6)的内侧表面上形成有多个肋(17),各肋(17)形成为其轮廓包括从所述车轮安装凸缘(6)的基部径向向外延伸的直部(17a)、以及具有以所述轮毂螺栓(6a)的轴心(O)为中心的预定曲率半径r的圆顶部(17b),所述预定曲率半径大致对应于所述轴心(O)与所述车轮安装凸缘(6)的最外周之间的距离。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其中,所述圆顶部 (17b)的曲率半径r设定为大于所述轮毂螺栓(6a)的轴心(O)与所述直部(17a)之间的距离a,且小于所述轮毂螺栓(6a)的轴心(0)与 一点之间的距离b,该点为所述车轮安装凸缘(6)的最外周与从所述直 部(17a)径向向外延伸的线的交点,从而具有关系a《Kb。3、 一种用于车轮的轴承装置,该轴承装置包括外部件(2),在该外部件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有适于安装到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森和雄
申请(专利权)人:NTN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