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储能器的节能型油缸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9637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储能器的节能型油缸总成,包括有底座箱体以及安装在底座箱体的顶部的支撑梁,支撑梁上焊接有承重梁,承重梁上安装有油缸装置,油缸装置包括有缸体以及设置在缸体内部的第一活塞和加压轴,加压轴的上端嵌入在第一活塞内,加压轴的底部安装有加压座,油缸装置的右侧设置有储能装置,储能装置包括有储能壳体以及设置在储能壳体的内部的第二活塞和若干根导向轴,每根导向轴上均套设有储能弹簧,导向轴的下端嵌入在第二活塞内,油缸装置的左侧焊接有油缸冷却装置。可以减少一个供应油路,节省部分能量,使用成本更低;缸体上的热量就可以快速传递到冷却座上,从而可以有效避免缸体温度过高,提高缸体的使用寿命。

An Energy-saving Cylinder Assembly with Energy Stor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储能器的节能型油缸总成
本技术涉及液压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带储能器的节能型油缸总成。
技术介绍
液压缸是液压传动系统中的执行元件,它是把液压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能量转换装置。液压马达实现的是连续回转运动,而液压缸实现的则是往复运动。液压缸的结构型式有活塞缸、柱塞缸、摆动缸三大类,活塞缸和柱塞缸实现往复直线运动,输出速度和推力,摆动缸实现往复摆动,输出角速度(转速)和转矩。液压缸除了单个地使用外,还可以两个或多个地组合起来或和其它机构组合起来使用。以完成特殊的功用。液压缸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在机床的液压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现有的液压缸在具体使用的时候,大多存在如下两个问题:(1)缸体上分别连接有两路油管,一路油管是用来控制油缸工作,使油缸推出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推压力较大,而另一路油管是使油缸回到原始工作状态,而在现有技术中,这两路油的推压力均是相同的,而实际上使油缸回到原始工作状态需要的推压力较小,因此在使用时会造成一定能量的耗费,使用成本更高;(2)液压缸在工作时,第一活塞与缸体的内壁会反复摩擦,如果液压缸工作的频率过快,会使得缸体上的温度过高,不仅影响缸体的使用寿命,还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散热性好、节能环保和带储能器的节能型油缸总成。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储能器的节能型油缸总成,包括有底座箱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底座箱体的顶部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上焊接有承重梁,所述承重梁上安装有油缸装置,所述油缸装置包括有缸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缸体内部的第一活塞和加压轴,所述加压轴的上端嵌入在所述第一活塞内,所述加压轴的底部安装有加压座,所述油缸装置的右侧设置有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包括有储能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储能壳体的内部的第二活塞和若干根导向轴,每根所述导向轴上均套设有储能弹簧,所述导向轴的下端嵌入在所述第二活塞内,所述油缸装置的左侧焊接有油缸冷却装置,所述油缸冷却装置包括有冷却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冷却座的内部的冷却水腔室,所述冷却座的左侧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通过支撑座固定在所述冷却座上,所述水泵上分别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冷却水腔室连通,所述冷却座的上端连接有回流管。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带储能器的节能型油缸总成,其中所述缸体的上下两端的内壁上均设置有限位柱。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带储能器的节能型油缸总成,其中所述缸体的底部设置有密封轴承,所述加压轴从所述密封轴承中穿出。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带储能器的节能型油缸总成,其中所述缸体的左右两侧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储能壳体的左侧外壁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缸体与所述储能壳体之间通过第二通孔、第三通孔进行连通。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带储能器的节能型油缸总成,其中所述底座箱体的顶部安装有垫板,所述垫板的顶部安装有夹具盘,所述夹具盘上安装有待加工的工件。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储能装置,工作时第一活塞在外部液压油的作用下向下滑动,在这个过程中,第一活塞就可以将下方的液压油压入到储能壳体内,储能壳体内的液压油就会挤压储能弹簧,将部分能量储存在储能装置内,当外部液压油的压力卸掉之后,储能装置内的弹簧就会恢复自然长度,从而简接将第一活塞推到顶部,这样就可以减少一个供应油路,节省部分能量,使用成本更低;(2)通过在油缸装置的左侧设置油缸冷却装置,使用的时候控制水泵工作,水泵可以将冷却液抽到冷却水腔室循环流动,由于缸体与冷却座是焊接在一起,这样缸体上的热量就可以快速传递到冷却座上,从而可以有效避免缸体温度过高,提高缸体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加压油缸总成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油缸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油缸装置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储能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箱体;2、支撑梁;3、垫板;4、夹具盘;5、工件;6、油缸装置;61、缸体;62、限位柱;63、第一活塞;64、加压轴;65、密封轴承;66、加压座;67、第一通孔;68、第二通孔;7、承重梁;8、储能装置;81、储能壳体;82、第二活塞;83、导向轴;84、储能弹簧;85、第三通孔;9、油缸冷却装置;91、冷却座;92、冷却水腔室;93、回流管;94、进水管;95、出水管;96、水泵;97、支撑座;10、控制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一种带储能器的节能型油缸总成,包括有底座箱体1以及安装在底座箱体1的顶部的支撑梁2,支撑梁2上焊接有承重梁7,承重梁7上安装有油缸装置6,油缸装置6包括有缸体61以及设置在缸体61内部的第一活塞63和加压轴64,缸体61的上下两端的内壁上均设置有限位柱62,加压轴64的上端嵌入在第一活塞63内,加压轴64的底部安装有加压座66,底座箱体1的顶部安装有垫板3,垫板3的顶部安装有夹具盘4,夹具盘4上安装有待加工的工件5,缸体61的底部设置有密封轴承65,加压轴64从密封轴承65中穿出,通过设置密封轴承65,可以防止液压油从加压轴64处漏出。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油缸装置6的右侧设置有储能装置8,储能装置8包括有储能壳体81以及设置在储能壳体81的内部的第二活塞82和若干根导向轴83,每根导向轴83上均套设有储能弹簧84,导向轴83的下端嵌入在第二活塞82内,缸体61的左右两侧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67和第二通孔68,第一通孔67处安装有控制阀10,储能壳体81的左侧外壁上设置有第三通孔85,缸体61与储能壳体81之间通过第二通孔68、第三通孔85进行连通。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油缸装置6的左侧焊接有油缸冷却装置9,油缸冷却装置9包括有冷却座91以及设置在冷却座91的内部的冷却水腔室92,冷却座91的左侧设置有水泵96,水泵96通过支撑座97固定在冷却座91上,支撑座97焊接在冷却座91上,水泵96上分别连接有进水管94和出水管95,出水管95与冷却水腔室92连通,冷却座91的上端连接有回流管93。通过设置储能装置8,工作时第一活塞63在外部液压油的作用下向下滑动,在这个过程中,第一活塞63就可以将下方的液压油压入到储能壳体81内,储能壳体81内的液压油就会挤压储能弹簧84,将部分能量储存在储能装置8内,当外部液压油的压力卸掉之后,储能装置8内的弹簧就会恢复自然长度,从而简接将第一活塞63推到顶部,这样就可以减少一个供应油路,节省部分能量,使用成本更低;通过在油缸装置6的左侧设置油缸冷却装置9,使用的时候控制水泵96工作,水泵96可以将冷却液抽到冷却水腔室92循环流动,由于缸体61与冷却座91是焊接在一起,这样缸体61上的热量就可以快速传递到冷却座91上,从而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储能器的节能型油缸总成,包括有底座箱体(1)以及安装在所述底座箱体(1)的顶部的支撑梁(2),所述支撑梁(2)上焊接有承重梁(7),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梁(7)上安装有油缸装置(6),所述油缸装置(6)包括有缸体(61)以及设置在所述缸体(61)内部的第一活塞(63)和加压轴(64),所述加压轴(64)的上端嵌入在所述第一活塞(63)内,所述加压轴(64)的底部安装有加压座(66),所述油缸装置(6)的右侧设置有储能装置(8),所述储能装置(8)包括有储能壳体(81)以及设置在所述储能壳体(81)的内部的第二活塞(82)和若干根导向轴(83),每根所述导向轴(83)上均套设有储能弹簧(84),所述导向轴(83)的下端嵌入在所述第二活塞(82)内,所述油缸装置(6)的左侧焊接有油缸冷却装置(9),所述油缸冷却装置(9)包括有冷却座(91)以及设置在所述冷却座(91)的内部的冷却水腔室(92),所述冷却座(91)的左侧设置有水泵(96),所述水泵(96)通过支撑座(97)固定在所述冷却座(91)上,所述水泵(96)上分别连接有进水管(94)和出水管(95),所述出水管(95)与冷却水腔室(92)连通,所述冷却座(91)的上端连接有回流管(9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储能器的节能型油缸总成,包括有底座箱体(1)以及安装在所述底座箱体(1)的顶部的支撑梁(2),所述支撑梁(2)上焊接有承重梁(7),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梁(7)上安装有油缸装置(6),所述油缸装置(6)包括有缸体(61)以及设置在所述缸体(61)内部的第一活塞(63)和加压轴(64),所述加压轴(64)的上端嵌入在所述第一活塞(63)内,所述加压轴(64)的底部安装有加压座(66),所述油缸装置(6)的右侧设置有储能装置(8),所述储能装置(8)包括有储能壳体(81)以及设置在所述储能壳体(81)的内部的第二活塞(82)和若干根导向轴(83),每根所述导向轴(83)上均套设有储能弹簧(84),所述导向轴(83)的下端嵌入在所述第二活塞(82)内,所述油缸装置(6)的左侧焊接有油缸冷却装置(9),所述油缸冷却装置(9)包括有冷却座(91)以及设置在所述冷却座(91)的内部的冷却水腔室(92),所述冷却座(91)的左侧设置有水泵(96),所述水泵(96)通过支撑座(97)固定在所述冷却座(9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丽霞龚少勇陶俊辉李华安赵玉龙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满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