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管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9621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塑料管成型模具,包括管体和外壳,管体上间隔设置有五组隔离座,其中两组隔离座分别设于管体的两端,五组隔离座上均开有凹槽,凹槽内设有密封圈,密封圈与外壳内壁密封接触,将外壳与管体之间分隔成四组隔离区,四组隔离区沿轴向依次为第一隔离区、第二隔离区、第三隔离区和第四隔离区;外壳对应的四组隔离区开有四组连接孔,每组连接孔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孔道,管体对应第二隔离区和第三隔离区均开有组吸附孔,吸附孔包括若干个分散设置的孔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结构简单,在对塑料管进行冷却成型的同时通过真空吸附使塑料管与模具内壁相贴合,能够加速塑料管的冷却成型,且能够保证塑料管的尺寸精度。

Mold for Plastic Pipe Form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塑料管成型模具
本技术涉及塑料管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塑料管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塑料管可注塑、挤出、模压、吹塑、热成型、印刷、粘接、涂覆和机加工。吹塑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塑料管生产方法。传统的塑料管一般都是采用吹塑来进行生产,也称中空吹塑,一种发展迅速的塑料加工方法。吹塑工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用于生产低密度聚乙烯小瓶。50年代后期,随着高密度聚乙烯的诞生和吹塑成型机的发展,吹塑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中空容器的体积可达数千升,有的生产已采用了计算机控制。适用于吹塑的塑料有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酯等,所得之中空容器广泛用作工业包装容器。根据型坯制作方法,吹塑可分为挤出吹塑和注射吹塑,新发展起来的有多层吹塑和拉伸吹塑。热塑性树脂经挤出或注射成型得到的管状塑料型坯,趁热(或加热到软化状态),置于对开模中,闭模后立即在型坯内通入压缩空气,使塑料型坯吹胀而紧贴在模具内壁上,经冷却脱模,即得到各种中空制品。吹塑薄膜的制造工艺在原理上和中空制品吹塑十分相似,但它不使用模具,从塑料加工技术分类的角度,吹塑薄膜的成型工艺通常列入挤出中。传统的塑料管在吹塑成型完成后,一般都是在模具内直接进行冷却定型,传统的冷却方法较为简单,塑料管冷却成型的速度较慢,在冷却的时候可能会对塑料管的尺寸造成一定的偏差,而对于一些医用塑料管的尺寸需要有精密的要求,传统的冷却成型方法较难满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塑料管成型模具,不仅结构简单,在对塑料管进行冷却成型的同时通过真空吸附使塑料管与模具内壁相贴合,能够加速塑料管的冷却成型,且能够保证塑料管的尺寸精度。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塑料管成型模具,包括管体和外壳,所述管体上间隔设置有五组隔离座,其中两组所述隔离座分别设于管体的两端,五组所述隔离座上均开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外壳内壁密封接触,将外壳与管体之间分隔成四组隔离区,四组所述隔离区沿轴向依次为第一隔离区、第二隔离区、第三隔离区和第四隔离区;所述外壳对应的四组隔离区开有四组连接孔,每组连接孔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孔道,所述管体对应第二隔离区和第三隔离区均开有组吸附孔,所述吸附孔包括若干个分散设置的孔道。进一步地,所述管体由铜合金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为弹性橡胶圈。进一步地,所述吸附孔成不规则分布。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离区和第四隔离区对应的连接孔与外部冷却液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隔离区和第三隔离区对应的连接孔与外部真空机相连接。本技术的收益效果是:本技术不仅结构简单,先通过连接孔向第一隔离区内注入冷却液,冷却液从对应的孔道流出,形成冷却液的循环,对塑料管进行初步冷却,再通过中间两组连接孔对第二隔离区和第三隔离区进行真空吸附,使塑料管紧贴管体的内壁,加速塑料管的冷却成型速度,保证冷却成型后的塑料管的尺寸精度,最后通过第四组连接孔向第四隔离区内注入冷却液进行冷却,使塑料管进一步完成冷却成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外壳安装后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管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管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4所示,本技术为塑料管成型模具,包括管体4和外壳1,所述管体4上间隔设置有五组隔离座3,其中两组所述隔离座3分别设于管体4的两端,五组所述隔离座3上均开有凹槽7,所述凹槽7内设有密封圈6,所述密封圈6与外壳1内壁密封接触,将外壳1与管体4之间分隔成四组隔离区,四组所述隔离区沿轴向依次为第一隔离区8、第二隔离区9、第三隔离区10和第四隔离区11;所述外壳1对应的四组隔离区开有四组连接孔2,每组连接孔2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孔道,所述管体对应第二隔离区9和第三隔离区10均开有组吸附孔5,所述吸附孔5包括若干个分散设置的孔道。其中,所述管体4由铜合金材料制成,便于生产不同尺寸的塑料管,散热效果好,加快塑料管的冷却成型。其中,所述密封圈6为弹性橡胶圈,密封效果好。其中,所述吸附孔5成不规则分布。其中,所述第一隔离区8和第四隔离区11对应的连接孔2与外部冷却液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二隔离区9和第三隔离区10对应的连接孔2与外部真空机相连接。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使用时,吹塑机将吹塑初步成型的塑料管送入管体4的内孔内进行冷却成型,外部冷却液与两端的连接孔2相连通,向外壳1和管体4之间加入冷却液,冷却液分别通过第一隔离区8和第四隔离区11进行循环,冷却液被第二和第四组隔离座3隔离开来,处于第一隔离区8和第四隔离区11内,真空机对第二隔离区9和第三隔离区10进行真空吸附,由于通孔5的存在,成型后的塑料管会紧贴管体4内壁,保证塑料管的尺寸精度,同时加快塑料管的冷却成型速度。综上,本技术不仅结构简单,在对塑料管进行冷却成型的同时通过真空吸附使塑料管与模具内壁相贴合,能够加速塑料管的冷却成型,且能够保证塑料管的尺寸精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过着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塑料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4)和外壳(1),所述管体(4)上间隔设置有五组隔离座(3),其中两组所述隔离座(3)分别设于管体(4)的两端,五组所述隔离座(3)上均开有凹槽(7),所述凹槽(7)内设有密封圈(6),所述密封圈(6)与外壳(1)内壁密封接触,将外壳(1)与管体(4)之间分隔成四组隔离区,四组所述隔离区沿轴向依次为第一隔离区(8)、第二隔离区(9)、第三隔离区(10)和第四隔离区(11);所述外壳(1)对应的四组隔离区开有四组连接孔(2),每组连接孔(2)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孔道,所述管体对应第二隔离区(9)和第三隔离区(10)均开有吸附孔(5),所述吸附孔(5)包括若干个分散设置的孔道。

【技术特征摘要】
1.塑料管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4)和外壳(1),所述管体(4)上间隔设置有五组隔离座(3),其中两组所述隔离座(3)分别设于管体(4)的两端,五组所述隔离座(3)上均开有凹槽(7),所述凹槽(7)内设有密封圈(6),所述密封圈(6)与外壳(1)内壁密封接触,将外壳(1)与管体(4)之间分隔成四组隔离区,四组所述隔离区沿轴向依次为第一隔离区(8)、第二隔离区(9)、第三隔离区(10)和第四隔离区(11);所述外壳(1)对应的四组隔离区开有四组连接孔(2),每组连接孔(2)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孔道,所述管体对应第二隔离区(9)和第三隔离区(10)均开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祖新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鑫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