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件和利用该连接件的板件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9603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连接件,其跨过相邻的第一和第二元件配装并将它们连接到一起,其特征在于,该连接件包括:    附着到第一和第二元件上的固定元件;以及覆盖固定元件的罩件,罩件由磁力连接到固定元件上。(*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件和利用该连接件的板件连接结构,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能够利用相当简单的构造连接各元件的连接件以及利用该连接件的板件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隔音箱是通过将多个板件连接到一起而形成的。如图12所示,连接板146例如用在连接板件中。每个连接板146跨过板件147和147之间的交界面而配装,并通过螺钉148和148固定到板件上。这种类型的连接板146可以轻易地附着到板件147和147的表面上或从其上拆下。然而,当利用连接板146连接板件147和147时,存在如下的缺陷,即在附着连接板146时螺钉148的头暴露在板件的表面上。油漆围绕螺钉148和连接板146的表面施加,从而在板件147和147之间连接部分内很难看到螺钉,但是在连接部分结合到反复组装和拆卸的隔音箱中的情况下,这成为不适当的对策。即,当螺钉148反复附着到连接板146上和从连接板146上拆下时,螺钉148的头内的槽与配装到其中的螺丝刀的尖端刮擦,另外,螺钉148的头与板件147中与它们接触的部分刮擦,结果,随着时间推移,连接板146和螺钉148的涂漆表面被剥落。如图13中借助于示例所示,上述缺陷可以通过提供一个罩件150来予以消除,该罩件150覆盖连接板146的顶侧,罩件150连接到连接板146上,并隐藏螺钉148。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在连接板146和罩件150上设置凸-凹配合部分151,这使得它们的形状更复杂,并增大其总体厚度;该结果为连接板146和罩件150的制造成本升高的缺陷。此外,在隔音箱反复拆装的情况下,当连接板146和罩件150反复附着和拆下时,配合部分151易于损坏,导致连接板146和罩件150必须频繁更换的缺陷。在图中未示出的另一个缺陷在于在形成隔音箱的侧壁时,当多个板件布置到底板上并连接到一起时,底板表面的不平整使得难于确定用于将它们边缘在相同平面内连接的正确位置,而它们的边沿将作为安装顶板的基准,从而在连接时不容易定位各板件。
技术实现思路
在考虑到上述缺陷之后提出了本技术,且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连接件和利用该连接件的板件连接结构,该连接件可以用相当简单的构造将各元件连接到一起,并且该连接件不受反复和连续拆装的影响。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件和利用该连接件的板件连接结构,在将板件连接到一起时该连接件可以更容易地定位板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件,该连接件跨过相邻的第一和第二元件配装并将它们连接到一起,该连接件包括附着到第一和第二元件上的固定元件;以及覆盖固定元件的罩件,该罩件由磁力连接到固定元件上。根据这种构造,可以由罩件隐藏固定元件表面上的漆膜中的剥落、污点等,增强了在各元件之间连接部分处的隐藏效果,而与固定元件的表面状态无关。此外,由于罩件和固定元件由磁力连接,不需要特定的连接结构等,各元件可以与具有相对简单构造的罩件和固定元件连接,此外,它们受反复和连续拆装所造成的损坏的影响很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板件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将相邻的第一和第二元件利用跨过它们配装的连接件连接,该连接件包括附着到第一和第二元件上的固定元件;以及覆盖固定元件的罩件,该罩件由磁力连接到固定元件上。这种类型的构造改善了板件之间连接处的外观,并能够使板件以相对简单的结构连接。在上述板件连接结构中,优选连接件和罩件容纳在凹陷部分中,而凹陷部分设置在连接件跨过其配装的板件部分内。这防止了连接件从板件表面凸出,或减小了其凸出量,能够使连接件以减少的凸出量连接在板件上,由此防止或减少产生由连接件从板件表面凸出造成的台阶,并改善了各板件之间连接处的外观。因此,可以毫无损坏地设置添加到板件表面上的内部部件。此外,优选连接件在每个板件上的多个位置处附着,在至少一个位置处附着的连接件成形为几乎严密地配装在相应的凹陷部分内。根据这种构造,由于预定的连接件成形为几乎严密地配合到相应的凹陷部分内,因此当相邻板件偏离它们正确位置时,连接件就不能够容纳在凹陷部分中。因此,当板件与容纳在凹陷部分内的连接件相连接时,它们可靠地正确定位,使得在连接时的定位更容易。此外,在剩余的连接件成形为当它配装到其相应凹陷部分内时形成一个间隙的情况下,利用这个间隙,连接件可以平顺地配装到剩余的凹陷部分内或从该凹陷部分中拆下。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一实施例的其中采用本技术的隔音箱的示意性垂直平面图;图2是第一板件的示意性正视图;图3是沿着图2中的线A-A截取的放大横截面图;图4是结构的一部分断开的图3的放大视图;图5是芯部的示意性正视图;图6是省略了抵压元件的芯部的示意性正视图;图7是省略了抵压元件的芯部的示意性后视图;图8是第二板件的示意性前视图;图9是从图1的方向A取得的局部示意性透视图;图10是结构中的一部分断开的图9的一部分的示意性透视图;图11是结构中的一部分断开的图9的另一部分的示意性透视图;图12是传统板件连接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图13是传统板件连接结构的垂直横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图1是隔音箱顶部的示意性平面图,该隔音箱利用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板件连接结构。在图1中,隔音箱10包括多个壁板12,各壁板连接成在平面图中大致为正方形的形状,从而形成侧壁部分;顶板13,该顶板从上部密封由壁板12所封闭的隔音箱内空间,以形成顶部;以及连接壁板12和顶板13的连接件14。除非特别指出,在以下壁板12的解释中,“内表面”代表在隔音箱10内侧上的表面,而“外表面”代表在隔音箱10外侧上的表面。“上下”和“左右”代表当壁板12已经安装到前面时从内侧所见的这些方向。壁板12包括第一和第二板件16和17,第一板件16在左右方向上比第二板件17宽,并包括第三板件18,第三板件与第一板件16具有大致相同的左右宽度,并也具有门元件D。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板件16和17沿着隔音箱10四个外周边中的三个(在图1中顶侧、底侧和右侧的边缘)线性连接,而第二和第三板件17和18沿着剩余的外周边缘(在图1的左侧)连接。此外,第一板件16或第三板件18在线性部分相交的每个角部处以大致直角连接到第二板件17上。如图2和3所示,第一板件16具有嵌合结构,包括内面板21和外面板22,它们由天然木材构成,并在平面图中大致为矩形,第一板件16还包括芯部24,该芯部设置在内面板21和外面板22之间并固定它们;以及吸音元件25,其设置在由内面板21、外面板22和芯部24封闭的空间内。如图4所示,夹住部分(clipping section)局部较薄,并设置在内面板21和外面板22的外边缘部分处,在图4的外边缘部分处形成朝向芯部24一侧下降的台阶28。顺便提及,虽然没有特别限制,但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每个第一板件16,两个内面板21和两个外面板22设置在相同的平面内,图4左侧上的内面板21左右宽度比右侧上的内面板21短,而图4右侧上的内面板21具有与外面板22大致相同的左右宽度。如图3到5所示,芯部24包括外框架32,其在平面图中大致为矩形并形成板件的外周;加强元件33,其设置在外框架32的内侧上并加强外框架;以及内侧抵压元件35和外侧抵压元件36,它们设置在外框架32和加强元件33内侧和外侧上。如图6所示,外框架32是通过由预定片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件,其跨过相邻的第一和第二元件配装并将它们连接到一起,其特征在于,该连接件包括附着到第一和第二元件上的固定元件;以及覆盖固定元件的罩件,罩件由磁力连接到固定元件上。2.一种板件连接结构,其将相邻的第一和第二元件利用跨过它们的连接件连接,其特征在于,该连接件包括附着到第一和第二元件上的固定元件;以及覆盖固定元件的罩件,该罩件由磁力连接到固定元件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件和罩件容纳在凹陷部分中,而凹陷部分设置在连接件跨过其配装的板件部分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件在每个板件上的多个位置处附着,在至少一个位置处附着的连接件成形为几乎严密地配装在相应的凹陷部分内。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件在每个板件多个位置处附着,在至少一个位置处附着的连接件成形为几乎严密地配合到相应的凹陷部分内,并且剩余的连接件成形为当其配合到它相应的凹陷部分中时形成一间隙。6.一种连接件,它跨过相邻的第一和第二元件配装并将它们连接到一起,其特征在于,该连接件包括至少两个螺钉;具有至少两个用于插入所述螺钉的孔的板;以及在所述螺钉插入所述板的孔中时覆盖所述螺钉头和所述板的罩件;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罩件以及所述板和所述螺钉头中至少一个由磁性物质构成,而其他的由磁性物质或金属构成。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其中穿过所述螺钉的孔的第一表面,以及大致垂直于第一表面并具有至少一个其中穿过所述螺钉的孔的第二表面;所述罩件包括覆盖所述板的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罩件和覆盖所述板的所述第二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泽健一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