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抑菌面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99369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抑菌面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禾素纤维与天然纤维按照比例混合,然后混纺成第一纱线;S2.将禾素纤维与纤维素纤维按照比例混合,然后混纺成第二纱线;S3.将禾素纤维与合成纤维按照比例混合,然后混纺成第三纱线。本方案借助禾素纤维中含带正电荷的质子化氨基能吸附细菌并与其细胞壁上的阴离子成分结合,阻碍细胞壁的生物合成,以抑制微生物的增长,从而达到抗菌抑菌的目的,使得制备的抗菌抑菌面料具有良好的抗菌抑菌性,同时抗菌抑菌面料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Preparation of an Antibacterial and Antibacterial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抑菌面料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针织面料
,尤其涉及一种抗菌抑菌面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针织面料因其柔软性舒适性俱佳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内衣、内裤及T恤等贴肤穿着的服装之中,这类服装因人体汗液的排放特别容易滋生细菌,因而抗菌抑菌的要求是人们对纺织品功能性孜孜以求的期盼与渴望。多年来利用抗菌整理剂对针织面料进行织后整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抗菌整理剂的织物整理固然赋予针织面料一定的抗菌抑菌效果,但因其必须在水溶液环境下进行并需重新对面料进行烘干,势必增加污染排放和能源的再消耗,同时通常柔软整理剂中的银等重金属离子存在危害人体健康和因重金属不可降解性而污染环境的风险,因此需要对现有的针织面料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抗菌抑菌面料的制备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菌抑菌面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禾素纤维与天然纤维按照比例混合,然后混纺成第一纱线;S2.将禾素纤维与纤维素纤维按照比例混合,然后混纺成第二纱线;S3.将禾素纤维与合成纤维按照比例混合,然后混纺成第三纱线;S4.将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分别织成抗菌抑菌面料,或者将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与涤纶或锦纶长丝共同交织制成抗菌抑菌面料。所述禾素纤维与天然纤维混合时,禾素纤维的占比为20%-60%,所述禾素纤维与纤维素纤维混合时,禾素纤维的占比为20%-60%,所述禾素纤维与合成纤维混合时,禾素纤维的占比为20%-60%,所述天然纤维包括棉纤维、羊毛纤维、蚕丝纤维、亚麻纤维、苎麻纤维,所述纤维素纤维包括粘胶纤维、竹纤维、莫代尔、莱赛尔,所述合成纤维包括涤纶、腈纶。一种抗菌抑菌面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禾素长丝与天然纤维按照比例混合,然后采用包芯纺纱技术或包覆技术混纺成第一纱线;S2.将禾素长丝与纤维素纤维按照比例混合,然后采用包芯纺纱技术或包覆技术混纺成第二纱线;S3.将禾素长丝与合成纤维按照比例混合,然后采用包芯纺纱技术或包覆技术混纺成第三纱线;S4.将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分别织成抗菌抑菌面料,或者将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与涤纶或锦纶长丝共同交织制成抗菌抑菌面料。所述禾素长丝与天然纤维混合时,禾素长丝的占比为20%-60%,所述禾素长丝与纤维素纤维混合时,禾素长丝的占比为20%-60%,所述禾素长丝与合成纤维混合时,禾素长丝的占比为20%-60%,所述天然纤维包括棉纤维、羊毛纤维、蚕丝纤维、亚麻纤维、苎麻纤维,所述纤维素纤维包括粘胶纤维、竹纤维、莫代尔、莱赛尔,所述合成纤维包括涤纶、腈纶。一种抗菌抑菌面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为:将禾素长丝与粘胶长丝或涤纶长丝或锦纶长丝按比例混合直接交织而成抗菌抑菌面料。所述禾素长丝与粘胶长丝或涤纶长丝或锦纶长丝混合时,禾素长丝的占比为20%-60%。一种抗菌抑菌面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为:将禾素长丝与天然纤维纱线或纤维素纤维纱线或合成纤维纱线按比例混合交织成抗菌抑菌面料。所述禾素长丝与天然纤维混合时,禾素长丝的占比为20%-60%,所述禾素长丝与纤维素纤维混合时,禾素长丝的占比为20%-60%,所述禾素长丝与合成纤维混合时,禾素长丝的占比为20%-60%,所述天然纤维纱线包括棉纤维纱线、羊毛纤维纱线、蚕丝纤维纱线、亚麻纤维纱线、苎麻纤维纱线,所述纤维素纤维纱线包括粘胶纤维纱线、竹纤维纱线、莫代尔纱线、莱赛尔纱线,所述合成纤维纱线包括涤纶纱线、腈纶纱线。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借助禾素纤维中含带正电荷的质子化氨基能吸附细菌并与其细胞壁上的阴离子成分结合,阻碍细胞壁的生物合成,以抑制微生物的增长,从而达到抗菌抑菌的目的,使得制备的抗菌抑菌面料具有良好的抗菌抑菌性,同时抗菌抑菌面料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操作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操作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一参照图1,一种抗菌抑菌面料的制备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禾素纤维与天然纤维按照比例混合,然后混纺成第一纱线;S2.将禾素纤维与纤维素纤维按照比例混合,然后混纺成第二纱线;S3.将禾素纤维与合成纤维按照比例混合,然后混纺成第三纱线;S4.将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分别织成抗菌抑菌面料,或者将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与涤纶或锦纶长丝共同交织制成抗菌抑菌面料。禾素纤维与天然纤维混合时,禾素纤维的占比为20%-60%,禾素纤维与纤维素纤维混合时,禾素纤维的占比为20%-60%,禾素纤维与合成纤维混合时,禾素纤维的占比为20%-60%,天然纤维包括棉纤维、羊毛纤维、蚕丝纤维、亚麻纤维、苎麻纤维,纤维素纤维包括粘胶纤维、竹纤维、莫代尔、莱赛尔,合成纤维包括涤纶、腈纶。实施例二参照图2,一种抗菌抑菌面料的制备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禾素长丝与天然纤维按照比例混合,然后采用包芯纺纱技术或包覆技术混纺成第一纱线;S2.将禾素长丝与纤维素纤维按照比例混合,然后采用包芯纺纱技术或包覆技术混纺成第二纱线;S3.将禾素长丝与合成纤维按照比例混合,然后采用包芯纺纱技术或包覆技术混纺成第三纱线;S4.将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分别织成抗菌抑菌面料,或者将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与涤纶或锦纶长丝共同交织制成抗菌抑菌面料。禾素长丝与天然纤维混合时,禾素长丝的占比为20%-60%,禾素长丝与纤维素纤维混合时,禾素长丝的占比为20%-60%,禾素长丝与合成纤维混合时,禾素长丝的占比为20%-60%,天然纤维包括棉纤维、羊毛纤维、蚕丝纤维、亚麻纤维、苎麻纤维,纤维素纤维包括粘胶纤维、竹纤维、莫代尔、莱赛尔,合成纤维包括涤纶、腈纶。实施例三一种抗菌抑菌面料的制备方法,方法为:将禾素长丝与粘胶长丝或涤纶长丝或锦纶长丝按比例混合直接交织而成抗菌抑菌面料。禾素长丝与粘胶长丝或涤纶长丝或锦纶长丝混合时,禾素长丝的占比为20%-60%。实施例四一种抗菌抑菌面料的制备方法,方法为:将禾素长丝与天然纤维纱线或纤维素纤维纱线或合成纤维纱线按比例混合交织成抗菌抑菌面料。禾素长丝与天然纤维混合时,禾素长丝的占比为20%-60%,禾素长丝与纤维素纤维混合时,禾素长丝的占比为20%-60%,禾素长丝与合成纤维混合时,禾素长丝的占比为20%-60%,天然纤维纱线包括棉纤维纱线、羊毛纤维纱线、蚕丝纤维纱线、亚麻纤维纱线、苎麻纤维纱线,纤维素纤维纱线包括粘胶纤维纱线、竹纤维纱线、莫代尔纱线、莱赛尔纱线,合成纤维纱线包括涤纶纱线、腈纶纱线。本专利技术经过多次针织面料的试织和试验测试对比与研究发现,当针织面料中禾素纤维的含量达到20%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抑菌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禾素纤维与天然纤维按照比例混合,然后混纺成第一纱线;S2.将禾素纤维与纤维素纤维按照比例混合,然后混纺成第二纱线;S3.将禾素纤维与合成纤维按照比例混合,然后混纺成第三纱线;S4.将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分别织成抗菌抑菌面料,或者将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与涤纶或锦纶长丝共同交织制成抗菌抑菌面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抑菌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禾素纤维与天然纤维按照比例混合,然后混纺成第一纱线;S2.将禾素纤维与纤维素纤维按照比例混合,然后混纺成第二纱线;S3.将禾素纤维与合成纤维按照比例混合,然后混纺成第三纱线;S4.将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分别织成抗菌抑菌面料,或者将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与涤纶或锦纶长丝共同交织制成抗菌抑菌面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抑菌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禾素纤维与天然纤维混合时,禾素纤维的占比为20%-60%,所述禾素纤维与纤维素纤维混合时,禾素纤维的占比为20%-60%,所述禾素纤维与合成纤维混合时,禾素纤维的占比为20%-60%,所述天然纤维包括棉纤维、羊毛纤维、蚕丝纤维、亚麻纤维、苎麻纤维,所述纤维素纤维包括粘胶纤维、竹纤维、莫代尔、莱赛尔,所述合成纤维包括涤纶、腈纶。3.一种抗菌抑菌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禾素长丝与天然纤维按照比例混合,然后采用包芯纺纱技术或包覆技术混纺成第一纱线;S2.将禾素长丝与纤维素纤维按照比例混合,然后采用包芯纺纱技术或包覆技术混纺成第二纱线;S3.将禾素长丝与合成纤维按照比例混合,然后采用包芯纺纱技术或包覆技术混纺成第三纱线;S4.将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分别织成抗菌抑菌面料,或者将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与涤纶或锦纶长丝共同交织制成抗菌抑菌面料。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敏陈健伍枝平杜耘灵汪昭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怡康抗菌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