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数发酵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9274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数发酵槽,包括桶状的发酵罐体,发酵罐体的上部设置有多个沿发酵罐体的侧壁均匀布设的文氏管,发酵罐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文氏管的出气口处设有挡板,发酵罐体的中部设有搅拌机构,发酵罐体内在文氏管的下方设有接料板,接料板的上方设有清理喷枪,清理喷枪的出气口指向接料板上挡板的落料位置且将结渣吹向发酵罐体的中部、清理喷枪的进气口与外部高压气源连接。清理喷枪将接料板上的结渣物进一步吹散或者吹落至发酵罐体的中部区域,中部设置的搅拌机构对结渣进行搅拌混合,使结渣分散并与发酵罐体内的营养物料混合物、菌种混合,有效的防止了结渣在发酵罐体底部积聚。

A Logarithmic Fermentation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数发酵槽
本专利技术属于对数发酵
,具体涉及一种对数发酵槽。
技术介绍
现有的对数发酵槽中,首先将营养物料和水投入到发酵槽中,加热装置对发酵槽进行加热,同时搅拌机构工作,对发酵槽内的营养物料和水进行搅拌,待营养物料充分糖化后,将菌种投放到发酵槽中与营养物料混合,继续搅拌至均匀混合。在搅拌过程中,文氏管1中通入高压洁净空气至发酵槽中,此时文氏管1的内产生负压将发酵槽内的菌种与营养物料混合物从出料管2经管路3吸入到文氏管1中,并在高压洁净空气的作用下排入到发酵槽中,同时发酵槽内在文氏管1的出气口处设置有挡板4,高压洁净空气与营养物料混合物喷射在挡板4上,部分营养物料混合物在高压洁净空气的作用下分散成细小颗粒,使营养物料混合物与菌种充分混合,促进菌种的对数分裂。但上述过程中,营养物料混合物随着高压洁净空气喷射在挡板4上,由于喷射速度极快,营养物料混合物会粘结在挡板4上形成块状的结渣,之后结渣会在高压洁净空气的冲刷作用下掉落至发酵槽槽底积聚,而旁侧的搅拌机构无法对积聚的结渣进行搅拌清理,造成发酵槽底部的结渣越来越多,影响发酵槽的正常使用,需人工打开发酵槽的顶盖,用清理工具清理,费事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数发酵槽,有效的防止了营养物料混合物结渣在发酵罐体底部积聚,减少清理工作。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对数发酵槽,包括桶状的发酵罐体,发酵罐体的上部设置有多个沿发酵罐体的侧壁均匀布设的文氏管,发酵罐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出料管与文氏管的进水口通过管路连接,文氏管的进气口与外部的高压气源连接,文氏管的出气口处设有挡板,发酵罐体的中部设有搅拌机构,发酵罐体内在文氏管的下方设有接料板,接料板的上方设有清理喷枪,清理喷枪的出气口指向接料板上挡板的落料位置且将结渣吹向发酵罐体的中部、清理喷枪的进气口与外部高压气源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高压气体带动营养物料混合物从文氏管内喷射至挡板,将挡板上结渣物吹落,结渣物下落至接料板上,清理喷枪将接料板上的结渣物进一步吹散或者吹落至发酵罐体的中部区域,中部设置的搅拌机构对结渣进行搅拌混合,使结渣分散并与发酵罐体内的营养物料混合物、菌种混合,有效的防止了结渣在发酵罐体底部积聚,使发酵罐体处于良好的洁净状态,有利于本装置的持续使用,便于工作人员的清理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一种对数发酵槽,包括桶状的发酵罐体10,发酵罐体10的上部设置有多个沿发酵罐体10的侧壁均匀布设的文氏管1,发酵罐体10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2,出料管2与文氏管1的进水口11通过管路3连接,文氏管1的进气口12与外部的高压气源连接,文氏管1的出气口13处设有挡板20,发酵罐体10的中部设有搅拌机构40,发酵罐体10内在文氏管1的下方设有接料板30,接料板30的上方设有清理喷枪31,清理喷枪31的出气口指向接料板30上挡板20的落料位置且将结渣吹向发酵罐体10的中部、清理喷枪31的进气口与外部高压气源连接。当本设备正常使用时,高压气体带动营养物料混合物从文氏管1内喷射至挡板20,将挡板20上结渣物吹落,结渣物下落至接料板30上,清理喷枪31将接料板30上的结渣物进一步吹散或者吹落至发酵罐体10的中部区域,中部设置的搅拌机构40对结渣进行搅拌混合,使结渣分散并与发酵罐体10内的营养物料混合物、菌种混合,有效的防止了结渣在发酵罐体10底部积聚,使发酵罐体10处于良好的洁净状态,有利于本装置的持续使用,便于工作人员的清理工作。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安装和清理喷枪31对接料板30上的结渣进行吹扫,清理喷枪31位于发酵罐体10的侧壁上,清理喷枪31的出气口斜向指向接料板30的板面,清理喷枪31喷出的高压高速气体将接料板30上的结渣吹落至搅拌机构40的搅拌区域,使结渣得到充分搅拌混合。搅拌机构40包括多组轴线与发酵罐体10轴线一致的搅拌轴41,搅拌轴41上分别连接搅拌叶42,且每个搅拌轴41上设置多组搅拌叶42,动力源驱动搅拌轴41转动。多组搅拌轴41的设置,使发酵罐体10内的物料可以得到充分的搅拌混合。搅拌轴41包括第一搅拌轴411、第二搅拌轴412、第三搅拌轴413且三组的轴心呈等边三角形排列,第二搅拌轴412、第三搅拌轴413的搅拌叶42与第一搅拌轴411的搅拌叶42错位布置,即第一搅拌轴411上的不同组搅拌叶42之间是间隔布置的,第二搅拌轴412、第三搅拌轴413的搅拌叶42插置于第一搅拌轴411上两相邻搅拌叶42组之间的空隙中,且第一搅拌轴411至第二搅拌轴412、第三搅拌轴413的距离均大于搅拌叶42的长度。另外,第一搅拌轴411与动力源连接,第一搅拌轴411通过皮带驱动第二搅拌轴412、第三搅拌轴413转动,即动力源带动第一搅拌轴411转动,第一搅拌轴411与第二搅拌轴412、第三搅拌轴413之间的传动皮带驱动第二搅拌轴412、第三搅拌轴413转动,此处的动力源为驱动电机。发酵罐体10的底部设有加热装置50,加热装置50与发酵罐体10的底部之间设置装有导热液的导热槽60,导热槽60从发酵罐体10的底部沿外壁延伸至发酵罐体10的中上部。加热装置50对导热槽60内的导热液进行加热,导热液将热量传递到发酵罐体10中,进而使发酵罐体10中的营养物料混合物和菌种处于适合的温度中。发酵罐体10还包括设置在发酵罐体10内部的内温度检测装置和设置在导热槽30内的外温度检测装置。内温度检测装置对发酵罐体10内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外温度检测装置对导热槽30内温度进行实时检测,便于工作人员时刻把握发酵罐体10内和导热槽30内的温度。为了保证发酵罐体10与加热装置50之间的稳定连接,发酵罐体10与加热装置50之间通过支撑架61支撑连接,支撑架61设置在导热槽60内且为镂空结构,镂空的连接便于导热液在导热槽30内流通。导热槽60的上部设有与外界水源连接的进水孔、导热槽60的下部设有出水孔,同时在导热槽60的外部还设有观察管或者观察口,当导热槽60内的导热液量不足时,及时从进水孔添加导热液。发酵罐体10的侧壁底部还设有排料管101,排料管101与出料管2错位布置且排料管101处设有阀门,待工作完成后,将废料从排料管101中排出,投料口中投入清洗液对发酵罐体10进行清洗,清洗后排出废液。由于发酵罐体10内发生发酵反应,菌种在内进行对数分裂,产生气体,同时会通入高压洁净空气,所以发酵罐体10的顶部还设有透气阀102、压力表103,压力表103时刻检测发酵罐体10内的压力,当发酵罐体10内的压力超过阀值时,通过透气阀102释放其内的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数发酵槽,包括桶状的发酵罐体(10),发酵罐体(10)的上部设置有多个沿发酵罐体(10)的侧壁均匀布设的文氏管(1),发酵罐体(10)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2),所述出料管(2)与文氏管(1)的进水口(11)通过管路(3)连接,文氏管(1)的进气口(12)与外部的高压气源连接,文氏管(1)的出气口(13)处设有挡板(20),所述发酵罐体(10)的中部设有搅拌机构(40),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罐体(10)内在文氏管(1)的下方设有接料板(30),接料板(30)的上方设有清理喷枪(31),清理喷枪(31)的出气口指向接料板(30)上挡板(20)的结渣落料位置且将结渣吹向发酵罐体(10)的中部、清理喷枪(31)的进气口与外部高压气源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数发酵槽,包括桶状的发酵罐体(10),发酵罐体(10)的上部设置有多个沿发酵罐体(10)的侧壁均匀布设的文氏管(1),发酵罐体(10)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2),所述出料管(2)与文氏管(1)的进水口(11)通过管路(3)连接,文氏管(1)的进气口(12)与外部的高压气源连接,文氏管(1)的出气口(13)处设有挡板(20),所述发酵罐体(10)的中部设有搅拌机构(40),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罐体(10)内在文氏管(1)的下方设有接料板(30),接料板(30)的上方设有清理喷枪(31),清理喷枪(31)的出气口指向接料板(30)上挡板(20)的结渣落料位置且将结渣吹向发酵罐体(10)的中部、清理喷枪(31)的进气口与外部高压气源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数发酵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喷枪(31)位于发酵罐体(10)的侧壁上,清理喷枪(31)的出气口斜向指向接料板(30)的板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对数发酵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40)包括多组轴线与发酵罐体(10)轴线一致的搅拌轴(41),搅拌轴(41)上分别连接搅拌叶(42),动力源驱动搅拌轴(41)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对数发酵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41)包括第一搅拌轴(411)、第二搅拌轴(412)、第三搅拌轴(413)且三组的轴心呈等边三角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昱安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千亿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