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一体化A/O氧化沟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9059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卧式一体化A/O氧化沟罐,包括卧式筒状罐体、罐体两端的密封封头、开设于罐体上的进、出水口,罐体内腔沿罐体长度方向设置有隔板组件将罐体沿长度方向分隔成三个腔室,其中两个腔室首端联通,另一个腔室首端形成密封腔室,密封腔室构成厌氧段流道,密封腔室首端设置进水口,三个腔室的尾端相互联通,使除密封腔室外的两个腔室首尾联通构成环流氧化沟道,环流氧化沟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推流和/或充氧装置,环流氧化沟道内填充有流动填料。

Horizontal integrated A/O oxidation ditch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卧式一体化A/O氧化沟罐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农村生活污水、城市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的提标改造领域,也可应用于河道的应急处理、泵站的应急处理升级改造。
技术介绍
首先,农村生活污水主要处理难度在于全天的流量不稳定,在早中晚不到约4小时,排放了20小时水量,污水排放量占用水量的比例达到50%-80%,对设备的抗冲击能力要求较高,并且需要调节池和泵站,土建设成本和设备成本高。其次,农村雨污不分流,一般需设初沉池,占地面积大,并且农村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脱氮除磷,如采用MBR工艺,虽然可以很好的脱氮除磷,但一般膜通量相对较低,容易发生膜污染,膜污染后不容易清洗和更换,维护成本大,况且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多,各村镇较分散,为减少占地面积,大多数污水处理装置都埋在地下,造成设备维修困难。上述农村污水的技术难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设备成本低,运输方便,可有效解决农村污水短时流量大的问题,并且采用氧化沟技术实现表面曝气,为后期维修提高便利,抗冲击性强,无需加设调节池泵站以及初沉池,结构简单,便于产业化应用,并通过隔板的设置形成厌氧段,构成A/O氧化沟工艺。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卧式一体化A/O氧化沟罐,包括卧式筒状罐体、罐体两端的密封封头、开设于罐体上的进、出水口,其特征在于罐体内腔沿罐体长度方向设置有隔板组件将罐体沿长度方向分隔成三个腔室,其中两个腔室首端联通,另一个腔室首端形成密封腔室,密封腔室构成厌氧段流道,密封腔室首端设置进水口,三个腔室的尾端相互联通,使除密封腔室外的两个腔室首尾联通构成环流氧化沟道,环流氧化沟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推流和/或充氧装置,环流氧化沟道内填充有流动填料。作为优选,隔板组件为罐体内围绕罐体长度方向中轴线与水平面形成不同夹角的三块板体,三块板体内侧共用一长边,三块板体最外侧的长边与罐体内壁连接,三块板体的任意相邻两块的首端与罐体首端的密封封头连接,使其中一个腔室首段形成密封腔室,密封腔室构成厌氧段流道,三块板体的尾端与罐体尾端间隔设置,构成环流口,三个腔室的尾端相互联通,使除密封腔室外的两个腔室首尾联通构成环流氧化沟道。作为优选,三块板体的截面构成三叉形、T字形或Y字形。作为优选,隔板组件为沿罐体长度设置的两块板体,一块为水平板体,另一块为与水平板体表面相交形成小于180度夹角的倾斜板,两块板体的外侧端部均与罐体内壁连接,将罐体分隔成三个腔体。作为优选,两块板体的截面为T字形。作为优选,推流和/或充氧装置为转碟表面曝气机、倒伞型表面曝气机、转刷表面曝气机的一种或组合。作为优选,流动填料为球形填料、中空海绵球形填料、方块填料一种或组合。作为优选,流动填料分为上中下三层,第一层浮于液面,密度小于0.97(t/m3),第二层悬浮在污水中间,边翻滚边流动,密度0.97-1.1(t/m3),第三层沉底,密度大于1.1(t/m3),随着污泥滚动。作为优选,罐体材质为中空缠绕PP。作为优选,转碟表面曝气机包括架设于罐体旋转主轴、套接于旋转主轴上的转碟以及减速机和可正反转的驱动电机,旋转主轴两端伸出罐体侧壁,对应的罐体侧壁外侧设置有轴承座,旋转主轴驱动端穿出轴承座与减速机连接,减速机连接驱动电机。再优选,转碟设置有若干片,每片的直径随罐体截面的圆弧最高点向最低点渐次缩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罐体采用中空缠绕PP,有效的保证了使用寿命和强度,其中空结构还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第一关键核心在于在罐体内实现了氧化沟环流,有效的解决了农村污水短时间内流量大,冲击强度大的问题,无需加设调节池和泵站,并且农村污水雨污不分流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氧化沟罐体一次性解决,无需再加设初沉池,大大减少了土建和设备成本,在氧化沟环流通道的基础上增设了厌氧段,通过隔板设置方式的调整,无需另外增加占地面积,结构简单,便于实施。第二关键核心在于,在本专利技术中填充了流动填料,就具有了MBBR流化床效果,本专利技术利用流动填料可实现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活性污泥与接触氧化(填料表面膜)共存,其中活性污泥法在运行过程中可连续运行或SBR间歇式运行,通过吸泥泵排泥。第三关键点在于,本专利技术首先在罐体内设置氧化沟使其形成环流,增加内部填料的沿氧化沟长度方向的流动性,又利用流动填料密度的控制,使其在沟体上下方向形成环流,再结合转碟表面曝气器的不断冲击,三者的结合使填料上的菌种在短时间内驯化成抗冲击、不易剥落、膜附着力强的超强菌种,其抗冲击能力是普通悬浮填料的1~4倍。特别在农村污水里面,由于进水量的不稳定性,短时流量特别大,导致活性污泥容易流失,需要驯化抗冲击的流动填料。第四关键点在于,氧化沟沟道内靠近表面曝气机的水流速度大,活性污泥的絮状物被容易打碎,但远离表面曝气机的水域水流速度小,活性污泥的絮状物容易凝聚,不容易被打碎,消化反应好,形成良好的物理生化反应,提高脱氮除磷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实施例2的主视图。图5为图4的左视图。图6为图4的俯视图。图7为实施例3的主视图。图8为图7的左视图。图9为图7的俯视图。图10为实施例4的主视图。图11为图10的左视图。图12为图10的俯视图。图13为实施例5的主视图。图14为图13的左视图。图15为图13的俯视图。图16为实施例6的主视图。图17为图16的左视图。图18为图16的俯视图。图19为转碟表面曝气机的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1:如图1、2、3所示,卧式一体化A/O氧化沟罐,包括卧式筒状罐体1、罐体1两端的密封封头2、开设于罐体1上的进、出水管(3、4),出水管4连接可调堰板5,罐体1为中空缠绕PP材质,罐体1内腔沿罐体长度方向设置有三块分隔板6,三块分隔板6构成倒Y字形,将罐体1分为左右下三个腔室(1.1、1.2、1.3),竖直设置的分隔板6外端与罐体1上端内壁连接,两个对称倾斜的分隔板6a外端与对应的罐体1内壁密封连接,其中两个对称倾斜的分隔板6a的首端与罐体1首端的封头2内壁密封连接,使下腔室1.3首端密封形成厌氧段,进水管3设置于下腔室1.3首端,连通厌氧段,左右腔室(1.1、1.2)首端联通,进水管3设置于下腔室1.3首端,三块分隔板6尾端与罐体1尾端的封头2间隔设置,使左右下三个腔室(1.1、1.2、1.3)的尾端相互联通,从而使左右腔室(1.1、1.2)构成氧化沟环流通道,环流氧化沟道的左右腔室(1.1、1.2)内均设置有转碟表面曝气机8,环流氧化沟道内填充有流动填料9。流动填料9分为上中下三层,第一层浮于液面,密度小于0.97(t/m3),有效形成厌氧反应,第二层悬浮在污水中间,边翻滚边流动,密度0.97-1.1(t/m3),第三层沉底,密度大于1.1(t/m3),随着污泥滚动。通过密度控制填料在污水中的高度,为了方便挂膜,填料可以增加回料比例和碳的成分,填料表面设置带毛刺状的点,更容易挂膜。从而更好的利用MBBR工艺,有效脱总氮。转碟表面曝气机8包括架设于罐体1的旋转主轴8.1、套接于旋转主轴8.1上的转碟8.2以及减速机8.3和可正反转的变频驱动电机8.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卧式一体化A/O氧化沟罐,包括卧式筒状罐体、罐体两端的密封封头、开设于罐体上的进、出水口,其特征在于罐体内腔沿罐体长度方向设置有隔板组件将罐体沿长度方向分隔成三个腔室,其中两个腔室首端联通,另一个腔室首端形成密封腔室,密封腔室构成厌氧段流道,密封腔室首端设置进水口,三个腔室的尾端相互联通,使除密封腔室外的两个腔室首尾联通构成环流氧化沟道,环流氧化沟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推流和/或充氧装置,环流氧化沟道内填充有流动填料。

【技术特征摘要】
1.卧式一体化A/O氧化沟罐,包括卧式筒状罐体、罐体两端的密封封头、开设于罐体上的进、出水口,其特征在于罐体内腔沿罐体长度方向设置有隔板组件将罐体沿长度方向分隔成三个腔室,其中两个腔室首端联通,另一个腔室首端形成密封腔室,密封腔室构成厌氧段流道,密封腔室首端设置进水口,三个腔室的尾端相互联通,使除密封腔室外的两个腔室首尾联通构成环流氧化沟道,环流氧化沟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推流和/或充氧装置,环流氧化沟道内填充有流动填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一体化A/O氧化沟罐,其特征在于隔板组件为罐体内围绕罐体长度方向中轴线与水平面形成不同夹角的三块板体,三块板体内侧共用一长边,三块板体最外侧的长边与罐体内壁连接,三块板体的任意相邻两块的首端与罐体首端的密封封头密封连接,使其中一个腔室首端形成密封腔室,密封腔室构成厌氧段流道,三块板体的尾端与罐体尾端间隔设置,构成环流口,三个腔室的尾端相互联通,使除密封腔室外的两个腔室首尾联通构成环流氧化沟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一体化A/O氧化沟罐,其特征在于三块板体为三叉形、Y字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一体化A/O氧化沟罐,其特征在于隔板组件为沿罐体长度设置的两块板体,一块为水平板体,另一块为与水平板体表面相交形成小于180度夹角的倾斜板,两块板体的外侧端部均与罐体内壁连接,将罐体分隔成三个腔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凌志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凌志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凌志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凌志环保临泉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