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心式转向总成及三轮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8944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偏心式转向总成及三轮摩托车,包括转向驱动系统和转向系统,转向驱动系统的第一转动轴线与转向系统的第二转动轴线不同心,第二转动轴线与车架立管同轴且位于第一转动轴线后侧,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转向驱动系统和转向系统分离的结构,将转向驱动系统的旋转中心和转向系统的旋转中心设置成不同心结构,且第一转动轴线靠前,第二转动轴线相对靠后位于车架立管,在整车长度相同的情况下,可以使整车布置更加紧凑,有利于提升载客载货空间,并且降低车辆整体重量,利于节能降耗并降低制造成本;对于载客载货空间相同的三轮摩托车来说,本方案可较大的缩短前后轮轴距,增加强度和稳定性。

Eccentric Steering Assembly and Tricy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偏心式转向总成及三轮摩托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转向机构,特别涉及一种偏心式转向总成及三轮摩托车。
技术介绍
摩托车是一种使用便利能耗较低的车辆,具有较好的的市场需求;特别是三轮摩托车,具有载货载人的功能,在农村以及郊区具有较多的需求。基于三轮车的特殊构造以及功能,需要具有尽量大的乘坐或者使用空间,但其结构并不允许具有期望长度载货或者载人空间,如果轴距过长会使摩托车整体强度以及行驶稳定性受到不利影响,从而导致安全隐患。现有技术中对摩托车来说,普遍的结构是转向驱动件直接驱动转向轴然后作用于车轮,转向中心线向下向前延伸,该结构导致车轮整体靠前,增加整车长度(前后轮轴距较长),而摩托车(三轮摩托车)的长度具有标准要求,且驱动转向以及前车轮詹俊较长的长度,则对三轮摩托车的载人载货空间具有较大的不利影响,而且现有的结构中,在具有足够乘坐以及载货空间时,车轮轴距较长,对于车身车架来说制作也较长(纵向长度),影响车辆的整体强度、稳定性以及行驶安全性;中国专利201310151897.3公开了一种转向结构,转向结构由手把管转向柱和前叉转向柱且分为一前一后两个转动轴线,手把管转向柱位置与现有技术相同,位于车架立管;前叉转向柱位于车架立管后侧的车架某个部位;这种结构可以保证相同乘载空间的条件下车身整体长度减小,但由于前叉转向柱的设置,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乘载空间或者造成干扰,影响驾乘舒适性;该结构前叉转向柱和手把管转向柱均安装在车架上,虽然由于车前轮的后移能够减小车身长度,但对于车辆乘载空间并没有改变;如果增加车身乘载空间则需将车架立管前移即增加车架长度,从而增加了车辆的重量,并且由于车架较长,车辆稳定性较差。因此,需要对现有摩托车结构进行改进,能够在有限轴距长度范围内,尽量减小整车长度,符合标准需要,在同样车身长度的条件下相对于现有的摩托车能够增加使用空间,同时能够保证车身的强度以及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偏心式转向总成及三轮摩托车,能够在有限轴距长度范围内,尽量减小整车长度,符合标准需要,在同样车身长度的条件下相对于现有的摩托车能够增加使用空间,同时能够保证车身的强度以及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偏心式转向总成,包括转向驱动系统和转向系统,所述转向驱动系统具有第一转动轴线,转向驱动系统被操控转动时绕所述第一转动轴线转动;所述转向系统具有第二转动轴线,所述第二转动轴线为车轮的转向轴线;所述第一转动轴线和第二转动轴线不同轴,且第二转动轴线相对于第一转动轴线向后侧偏离;转向驱动系统在操控转向时用于输入操控动力,比如手动把手或者方向盘,并绕一中心线(第一转动轴线)转动,形成转向的初始动力;转向系统在转向时将转向动力输至转向车轮,完成车辆转向;所述转向系统包括穿过车架立管并可绕第二转动轴线与车架立管转动配合的转向柱和与转向柱传动配合可被转向柱限制绕第二转动轴线摆动从而带动车轮转向的转向柱座,所述转向柱座连接于车轮并带动车轮转向;所述车架立管固定于车架的前端;还包括联动装置,所述联动装置用于将转向的操控动力由转向驱动系统传动至所述转向系统;本方案中,将转向驱动系统的旋转中心和转向系统的旋转中心设置成不同心结构,且第一转动轴线(转向动力输入)靠前,第二转动轴线(转向中心)相对靠后且设置于车架立管,相对于同等车轮轴距的条件下,转向驱动系统前移,扩大了载客载货空间;对于载客载货空间相同的三轮摩托车来说,本方案可较大的缩短前后轮轴距,增加强度和稳定性;同时,这种转向驱动系统和转向系统分开的结构,还可避免将车轮的震动直接传递至转向驱动系统,增加驾驶的舒适性。转向柱与转向柱座之间一般采用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的结构,转向柱穿过车架立管并且上下均可设置推力轴承,转向柱上端穿出车架立管并设有锁紧螺纹,锁紧螺母与锁紧螺纹配合并达到锁止的目的,上端设置推力轴承由锁紧螺母以及中间件向上限位,下端推力轴承可采用相同的向下限位结构,当然转向柱或者车架立管上应设置相应的限位台阶,在此不再赘述;转向柱座与转向柱传动配合,转向柱被限制在车架立管内仅能绕第二中心线转动,则由此限制转向柱座也仅能绕第二中心线转动,当转向柱座被驱动转动时,带动减震组件并带动车轮完成转向,结构简单紧凑,易于实现;联动装置可将动力通过转向柱传递至转向柱座,也可直接驱动转向柱座,而本结构的转向柱仅用于限制转向柱座绕第二转动轴线摆动从而带动车轮转向,不承受其他方面的力(比如扭矩),因而可延长其使用寿命。进一步,所述第二转动轴线相对于第一转动轴线向正后侧偏离,且第二转动轴线和第一转动轴线平行,方便布置传动装置,且利于结构的紧凑性,更适合于三轮摩托车结构。进一步,所述第二转动轴线和第一转动轴线平行且均相交于车辆的纵向中心线,结构整体性强;车辆的纵向中心线指的是车架纵向中心线,转向结构均位于中心,进一步适合摩托车,具有标准的安装和制造工艺。进一步,所述转向驱动系统包括驱动件、固定于车身前支撑的转向驱动轴座和转动配合穿过转向驱动轴座的转向驱动轴,所述转向驱动轴可被驱动件驱动绕第一转动轴线转动形成转向动力并通过联动装置传动至转向柱座;驱动件一般指的是方向盘、转向把等,也可指自动转向的驱动装置,在此不再赘述;转向驱动轴座固定设置于车辆的车身前支撑(带有车棚的三轮摩托车的车身具有车身前支撑,车身前支撑为横向支撑车身的横梁结构)用于约束转向驱动轴的轴向和横向自由度,使其仅具有转动的自由度,具体结构为通过滚动轴承以及推力轴承的设置,比如上下通过推力轴承接合螺母锁紧限制纵向自由度,当然,转向驱动轴须设有必要的限位台阶等,在此不再赘述。进一步,所述联动装置包括主动摆杆和连杆,所述主动摆杆、连杆和转向柱座构成连杆机构,其中主动摆杆一端固定于转向驱动轴并随驱动轴的转动而绕第一转动轴线摆动,所述连杆一端铰接于主动摆杆,另一端铰接于转向柱座,所述主动摆杆带动连杆从而驱动转向柱座绕第二转动轴线摆动从而带动车轮转向;采用连杆机构,结构简单,装配、操作方便,节约成本且反应灵敏,一般采用平面连杆机构,受力条件较好且可预见,占用空间小,当然,也可采用空间连杆机构,也能实现专利技术目的;该结构中,主动摆杆驱动连杆带动从动摆杆(连杆与转向柱座的铰接点与第二转动轴线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形成力臂,因此,具有从动摆杆的结构)绕第二转动轴线摆动从而带动车轮转向,从而驱动减振组件以及车轮发生转向;需要强调的是,主动摆杆和连杆可以为两套对称的设置并分别用于驱动转向柱座的两侧(形成对称的平面连杆机构),形成平衡的驱动。进一步,所述转向柱座的两端分列于转向柱横向两侧,所述转向柱座202通过减振组件连接于车轮并带动车轮转向,所述减振组件包括两个减震器、与两个减震器对应的减震器座和两个前叉管,所述两个前叉管分列于车轮横向两侧且上端对应固定于转向柱座的两端,下端通过铰接副连接于对应的减震器座,通过铰接副铰接,形成支撑的同时并不与减震器发生减震干扰,还能够保证减震器的稳定减震不发生偏转力矩;所述两个减震器上端铰接于对应的前叉管设置的铰接座,下端铰接于对应的减震器座;该减震结构配合以上述转向系统,利于形成稳定的转向,不发生转向运行干扰;通过减振组件实现转向驱动,可减少震动对转向系统的影响,保持转向稳定性,适合于转向驱动系统与车架分离的结构。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偏心式转向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驱动系统和转向系统,所述转向驱动系统具有第一转动轴线,转向驱动系统被操控转动时绕所述第一转动轴线转动;所述转向系统具有第二转动轴线,所述第二转动轴线为车轮的转向轴线;所述第一转动轴线和第二转动轴线不同轴,且第二转动轴线相对于第一转动轴线向后侧偏离;所述转向系统包括穿过车架立管并可绕第二转动轴线与车架立管转动配合的转向柱和与转向柱传动配合可被转向柱限制绕第二转动轴线摆动从而带动车轮转向的转向柱座,所述转向柱座连接于车轮并带动车轮转向;所述车架立管固定于车架的前端;还包括联动装置,所述联动装置用于将转向的操控动力由转向驱动系统传动至所述转向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11 CN 201910502151X1.一种偏心式转向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驱动系统和转向系统,所述转向驱动系统具有第一转动轴线,转向驱动系统被操控转动时绕所述第一转动轴线转动;所述转向系统具有第二转动轴线,所述第二转动轴线为车轮的转向轴线;所述第一转动轴线和第二转动轴线不同轴,且第二转动轴线相对于第一转动轴线向后侧偏离;所述转向系统包括穿过车架立管并可绕第二转动轴线与车架立管转动配合的转向柱和与转向柱传动配合可被转向柱限制绕第二转动轴线摆动从而带动车轮转向的转向柱座,所述转向柱座连接于车轮并带动车轮转向;所述车架立管固定于车架的前端;还包括联动装置,所述联动装置用于将转向的操控动力由转向驱动系统传动至所述转向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心式转向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轴线相对于第一转动轴线向正后侧偏离,且第二转动轴线和第一转动轴线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心式转向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轴线和第一转动轴线平行且均相交于车辆的纵向中心线。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心式转向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驱动系统包括驱动件、固定于车身前支撑的转向驱动轴座和转动配合穿过转向驱动轴座的转向驱动轴,所述转向驱动轴可被驱动件驱动绕第一转动轴线转动形成转向动力并通过联动装置传动至转向柱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偏心式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东孙敏黎春琴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