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辐射速率可调节的雷火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87792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辐射速率可调节的雷火帖,包括:底座,其内形成灸腔,且其上端面、下端面及侧壁分别设有限流孔、灸孔及导气孔;双面贴,其呈环形且上表面贴附于底座下端面;灸组件,其包括固定筒、艾柱及支撑挡板,支撑挡板上设有与艾柱上的艾灸槽相对应的连通孔;调节组件,其包括可转动设置于底座上端面的调节盘及驱动调节盘转动的调节杆;调节盘上设置有能够转动至与限流孔重叠的调节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调节组件,其可通过调节杆驱动调节盘相对底座上端面转动,进而控制调节孔与限流孔之间重叠的面积,其可调节艾柱燃烧向灸腔内辐射热量的速率,保证灸腔内温度不至过高,其有利于提高艾灸的舒适度及艾柱的利用率。

A Thunder Stick with Adjustable Radiation 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辐射速率可调节的雷火帖
本技术涉及艾灸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辐射速率可调节的雷火帖。
技术介绍
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的一种灸法,其一般通过将艾叶制成的艾柱、艾绒或艾条点燃,通过其产生的热量熏烤人体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效果。由于燃烧艾柱、艾绒或艾条时对其热量的利用率较低,且需要人工手持,易造成烫伤,艾灸器应运而生。由于现有的艾灸器向人体辐射热量的速率一般是固定的,其无法进行控制,当艾灸一端时间后,由于艾灸器持续进行热量辐射,易导致艾灸位置温度较高,使人产生烫感,其不利于人体正常、舒适艾灸;而且不同人群对于艾灸热量辐射的感应也不同,即相同热量的辐射有人感觉温度较低、有人则感觉很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辐射速率可调节的雷火帖,解决现有技术中艾灸过程中艾灸器辐射的热量无法调节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辐射速率可调节的雷火帖,包括:底座,其内形成一灸腔,且其上端面、下端面及侧壁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灸腔连通的限流孔、灸孔及导气孔;双面贴,其呈环形且上表面贴附于所述底座下端面;灸组件,其包括套设于所述底座上端并与所述限流孔连通的固定筒、部分内嵌于所述固定筒的艾柱及内置于所述固定筒并支撑于所述艾柱下端面的支撑挡板,所述支撑挡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艾柱上的艾灸槽相对应的连通孔;调节组件,其包括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端面的调节盘及驱动所述调节盘转动的调节杆;所述调节盘上设置有能够转动至与限流孔重叠的调节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设置调节组件,其可通过调节杆驱动调节盘相对底座上端面转动,进而控制调节孔与限流孔之间重叠的面积,其可调节艾柱燃烧向灸腔内辐射热量的速率,保证灸腔内温度不至过高,其有利于提高艾灸的舒适度及艾柱的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辐射速率可调节的雷火帖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图1的A-A向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图1的B-B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辐射速率可调节的雷火帖,包括底座1、双面贴2、灸组件3和调节组件4。如图1、图2所示,底座1包括包括一限流部11、由限流部11外缘向下延伸形成的横截面逐渐增大的支撑部13及外缘与所述支撑部13下端契合连接的固定部12,限流部11、支撑部13和固定部12合围形成一灸腔10,且限流部11上设置限流孔111,支撑部13上设置有导气孔131,而固定部12上设置灸孔121;双面贴2呈环形,且其上表面贴附于所述固定部12下表面,且双面贴2可与灸孔121同轴设置,其便于贴附于人体待艾灸位置,且易于艾灸面积的最大化;灸组件3包括套设于所述底座1上端并与所述限流孔111连通的固定筒31、部分内嵌于所述固定筒31的艾柱32及内置于所述固定筒31并支撑于所述艾柱32下端面的支撑挡板33,固定筒31下端过盈配合的外套于所述限流部11上,且固定筒31与限流部11为可拆卸连接,从而使得灸组件3与底座1为可拆卸连接,当灸组件3上的艾柱32燃烧完后,可将固定筒31由限流部11上拆卸下来,并更换未使用的灸组件3,其可实现底座1的多次利用,其有利于降低艾灸成本;所述支撑挡板33外缘内嵌于固定筒31内壁,其可支撑艾柱32,艾柱32下端内置于固定筒31、上端则突出于固定筒31以便于点燃,为了保证艾柱32具有较高的热量辐射效率,艾柱32下端同轴设置有一艾灸槽321,而支撑挡板33上设置有与艾灸槽321相对应的连通孔331,其便于艾灸时艾柱32燃烧产生的热量及烟气向下辐射以进入灸腔10内,进而对人体穴位产生作用,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高辐射效率,本实施例的艾灸槽321和连通孔331均可设置为多个,其一一对应即可;调节组件4包括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端面的调节盘41及驱动所述调节盘41转动的调节杆42,所述调节盘41上设置有能够转动至与限流孔111重叠的调节孔411,调节孔411与限流孔111可设置为大小、形状一致,当刚点燃艾柱32时,灸腔10内温度较低,可通过调节杆42驱动调节盘41转动至调节孔411和限流孔111完全重叠,其使得灸腔10与固定筒31之间连通通道最大化,当灸腔10内温度逐渐升高至产生灼热感时,可控制调节盘41转动使调节孔411和限流孔111重叠面积逐渐缩小,由于固定筒31与灸腔10之间必须通过调节孔411和限流孔111进行导通,当调节孔411和限流孔111重叠面积减小时,则固定筒31与灸腔10之间连通通道减小,热量及烟气由固定筒31向灸腔10内辐射的速度减慢,其可降低灸腔10内的温度,保证艾灸的舒适性。具体调节时,本实施例所述调节组件4包括一同轴可转动内嵌于所述限流部11中部的调节轴43,所述调节轴43上端与所述调节盘41固定连接、中部设置第一调节齿纹431,所述调节杆42水平设置且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调节齿纹431相啮合的第二调节齿纹421,即本实施例通过蜗杆传动方式驱动调节盘41转动;其中,为了便于调节,可在调节轴43中部同轴设置一环形槽432,第一调节齿纹431可设置于环形槽432底部,而调节杆42水平设置,且一端设置有调节帽422、设置有第二调节齿纹421的一端延伸限流部11内并与第一调节齿纹431啮合,其可通过控制调节帽422旋转控制调节杆42转动,进而通过调节轴43传动以控制调节盘41转动。为了保证灸腔10内热量及烟气的均衡性,本实施例导气孔131设置为多个,且沿支撑部13周向均匀布置,其利于固定筒31内的热量及烟气向灸腔10内各个位置均匀导入。由于限流孔111并不能位于限流部11中部,故热量及烟气向灸腔10内辐射时易发生不均衡,使得灸腔10内不同位置热量辐射不一,其不利于提高艾灸效果,故本实施例所述限流孔111和调节孔411均为多个且一一对应设置,其可通过多个限流孔111和调节孔411向灸腔10内辐射热量和烟气,以便于辐射的均衡性。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可设置多个限流孔组,每个限流孔组均由沿所述限流部11径向布置的多个限流孔111组成,而多个限流孔组则沿所述限流部11周向均匀布置,其可使得全部限流孔111由限流部11中部呈发散状向其外缘布置,其有利于增加限流孔111布置的均匀性;对应的,可设置多个调节孔组,每个调节孔组均由沿所述调节盘41径向布置的多个调节孔411组成,而多个所述调节孔组则沿所述调节盘41周向均匀布置;为了避免相对应的限流孔111和调节孔411之间在任意状态下均发生部分重叠,而导致调节具有局限性,故本实施例每个所述调节孔组均能够转动至相邻两个限流孔组之间,即当调节孔组转动至相邻两个限流孔组之间时,任意两个限流孔111和调节孔411均不发生重叠。而为了提高限流孔111和调节孔411布置的最大化,本实施例所述限流孔111和所述调节孔411均呈弧形,且每个限流孔组的多个限流孔111的长度沿所述限流部11径向由内之外逐渐增大,每个调节孔组的多个调节孔411则与限流孔组的多个限流孔111一一对应设置,其可保证每个限流孔111与其对应的调节孔411重叠的面积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辐射速率可调节的雷火帖,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其内形成一灸腔,且其上端面、下端面及侧壁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灸腔连通的限流孔、灸孔及导气孔;双面贴,其呈环形且上表面贴附于所述底座下端面;灸组件,其包括套设于所述底座上端并与所述限流孔连通的固定筒、部分内嵌于所述固定筒的艾柱及内置于所述固定筒并支撑于所述艾柱下端面的支撑挡板,所述支撑挡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艾柱上的艾灸槽相对应的连通孔;调节组件,其包括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端面的调节盘及驱动所述调节盘转动的调节杆;所述调节盘上设置有能够转动至与限流孔重叠的调节孔;所述底座包括一限流部、由限流部外缘向下延伸形成的横截面逐渐增大的支撑部及外缘与所述支撑部下端契合连接的固定部;所述限流孔设于所述限流部中部,所述导气孔设于所述支撑部,所述灸孔设于所述固定部中部;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一同轴可转动内嵌于所述限流部中部的调节轴,所述调节轴上端与所述调节盘固定连接、中部设置第一调节齿纹,所述调节杆水平设置,且一端设置有调节帽、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调节齿纹并延伸至限流部内与第一调节齿纹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辐射速率可调节的雷火帖,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其内形成一灸腔,且其上端面、下端面及侧壁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灸腔连通的限流孔、灸孔及导气孔;双面贴,其呈环形且上表面贴附于所述底座下端面;灸组件,其包括套设于所述底座上端并与所述限流孔连通的固定筒、部分内嵌于所述固定筒的艾柱及内置于所述固定筒并支撑于所述艾柱下端面的支撑挡板,所述支撑挡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艾柱上的艾灸槽相对应的连通孔;调节组件,其包括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端面的调节盘及驱动所述调节盘转动的调节杆;所述调节盘上设置有能够转动至与限流孔重叠的调节孔;所述底座包括一限流部、由限流部外缘向下延伸形成的横截面逐渐增大的支撑部及外缘与所述支撑部下端契合连接的固定部;所述限流孔设于所述限流部中部,所述导气孔设于所述支撑部,所述灸孔设于所述固定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本大张健侯燕军
申请(专利权)人:李时珍蕲艾集团蕲春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