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胸外科可调节弹力固定胸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8724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心胸外科可调节弹力固定胸带,包括胸带本体,所述胸带本体包括第一前胸带、若干组弹力带、第一后胸带、三组支撑软板、左胸引管出口、右胸引管出口、若干组透气弹力网、两组肩带、两组挂钩、四组挂钩环、两组拉链、第二前胸带、第二后胸带,三组所述支撑软板等距垂直分布于弹力带上,通过拉链将第二前胸带、第二后胸带连接于第一前胸带、第一后胸带的下部,可增加胸带本体的使用面积,固定面积更大,不需要使用时,可将拉链拉开,使第二前胸带、第二后胸带与第一前胸带、第一后胸带分离,第二前胸带、第二后胸带之间也设有弹力带,弹力带上也设有支撑软板,固定效果稳定。

An adjustable elastic chest band for cardiothoracic surg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胸外科可调节弹力固定胸带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心胸外科可调节弹力固定胸带。
技术介绍
胸心外科术后病人,多需用胸带固定包扎切口,以起到止血、镇痛、保护伤口、当患者活动以及咳嗽时减少伤口张力等作用。临床上常用的胸带多由普通织布以及两侧的多根扎紧带构成,使用时需要两名工作人员同时拉紧扎紧带两端,依次将一侧扎紧带末端置于对侧起始端,两者相互重叠交锁以达到固定目的,较费时费力。申请号为CN201520009496.9的一种胸外科患者术后康复训练装置,用该康复训练装置,极大方便了胸外科患者术后主动进行康复训练,安装简单,使用方便,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随时可以增减弹簧的数量,有效保障康复效果。但是上述专利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其支撑高度固定不可调节,使用有局限性,为此,我们推出一种心胸外科可调节弹力固定胸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胸外科可调节弹力固定胸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胸外科可调节弹力固定胸带,包括胸带本体,所述胸带本体包括第一前胸带、若干组弹力带、第一后胸带、三组支撑软板、左胸引管出口、右胸引管出口、若干组透气弹力网、两组肩带、两组挂钩、四组挂钩环、两组拉链、第二前胸带、第二后胸带,若干组所述弹力带连接于第一前胸带和第一后胸带之间,相邻所述弹力带之间通过透气弹力网连接,所述支撑软板为三条设置,三组所述支撑软板等距垂直分布于弹力带上,所述左胸引管出口、右胸引管出口分别位于弹力带上部的左侧和右侧,所述肩带上部设有调节扣,所述挂钩位于肩带的外部,所述挂钩环位于第一前胸带的反面上侧,所述第二前胸带、第二后胸带分别通过拉链连接于第一前胸带、第一后胸带的下侧,所述第二前胸带、第二后胸带之间也设有弹力带,所述弹力带上也设有支撑软板。优选的,所述第一前胸带、第二前胸带的一面均设有魔术贴母块,所述第一后胸带、第二后胸带的一面均设有魔术贴公块。优选的,所述第一前胸带、第二前胸带由长度为30cm的透气棉合成,所述第一前胸带的上部两侧边缘呈弧形设置,所述第一后胸带、第二后胸带由长度为10cm的透气棉合成。优选的,所述弹力带的长度为70cm。优选的,所述左胸引管出口、右胸引管出口的长度为10cm。优选的,所述肩带的长度为45cm,宽度为5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若干组所述弹力带连接于第一前胸带和第一后胸带之间,相邻所述弹力带之间通过透气弹力网连接,这样胸带本体的长度可以拉伸,可使用于不同体型的人群,支撑软板为三条设置,三组所述支撑软板等距垂直分布于弹力带上,这样可加强支撑力度,使得防止弹力带不会翻卷,左胸引管出口、右胸引管出口分别位于弹力带上部的左侧和右侧,便于引流管出入,肩带上部设有调节扣,挂钩位于肩带的外部,挂钩环位于第一前胸带的反面上侧,这样将挂钩环设计在患者的胸前侧,便于操作肩带与挂钩环的固定和拆卸,第二前胸带、第二后胸带分别通过拉链连接于第一前胸带、第一后胸带的下侧,这样通过拉链将第二前胸带、第二后胸带连接于第一前胸带、第一后胸带的下部,可增加胸带本体的使用面积,固定面积更大,不需要使用时,可将拉链拉开,使第二前胸带、第二后胸带与第一前胸带、第一后胸带分离,第二前胸带、第二后胸带之间也设有弹力带,弹力带上也设有支撑软板,固定效果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反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前胸带、2弹力带、3第一后胸带、4支撑软板、5左胸引管出口、6透气弹力网、7肩带、8挂钩、9挂钩环、10拉链、11第二前胸带、12第二后胸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心胸外科可调节弹力固定胸带,包括胸带本体,所述胸带本体包括第一前胸带1、若干组弹力带2、第一后胸带3、三组支撑软板4、左胸引管出口5、右胸引管出口14、若干组透气弹力网6、两组肩带7、两组挂钩8、四组挂钩环9、两组拉链10、第二前胸带11、第二后胸带12,若干组所述弹力带2连接于第一前胸带1和第一后胸带3之间,相邻所述弹力带2之间通过透气弹力网6连接,所述支撑软板4为三条设置,三组所述支撑软板4等距垂直分布于弹力带2上,所述左胸引管出口5、右胸引管出口14分别位于弹力带2上部的左侧和右侧,所述肩带7上部设有调节扣,所述挂钩8位于肩带7的外部,所述挂钩环9位于第一前胸带1的反面上侧,所述第二前胸带11、第二后胸带12分别通过拉链10连接于第一前胸带1、第一后胸带3的下侧,所述第二前胸带11、第二后胸带12之间也设有弹力带2,所述弹力带2上也设有支撑软板4。具体的,所述第一前胸带1、第二前胸带11的一面均设有魔术贴母块,所述第一后胸带3、第二后胸带12的一面均设有魔术贴公块。具体的,所述第一前胸带1、第二前胸带11由长度为30cm的透气棉合成,所述第一前胸带1的上部两侧边缘呈弧形设置,弧形设置位于使用者腋下部位,所述第一后胸带3、第二后胸带12由长度为10cm的透气棉合成,透气性更好且使用舒适。具体的,所述弹力带2的长度为70cm。具体的,所述左胸引管出口5、右胸引管出口14的长度为10cm。具体的,所述肩带7的长度为45cm,宽度为5cm,两组所述肩带7之间的距离为16cm,一组所述肩带7与第一前胸带1之间的距离为18cm。具体的,使用时,通过若干组所述弹力带2连接于第一前胸带1和第一后胸带3之间,相邻所述弹力带2之间通过透气弹力网6连接,这样胸带本体的长度可以拉伸,可使用于不同体型的人群,支撑软板4为三条设置,三组所述支撑软板4等距垂直分布于弹力带2上,这样可加强支撑力度,使得防止弹力带2不会翻卷,左胸引管出口5、右胸引管出口14分别位于弹力带2上部的左侧和右侧,便于引流管出入,肩带7上部设有调节扣,挂钩8位于肩带7的外部,挂钩环9位于第一前胸带1的反面上侧,这样将挂钩环9设计在患者的胸前侧,便于操作肩带7与挂钩环9的固定和拆卸,第二前胸带11、第二后胸带12分别通过拉链10连接于第一前胸带1、第一后胸带3的下侧,这样通过拉链10将第二前胸带11、第二后胸带12连接于第一前胸带1、第一后胸带3的下部,可增加胸带本体的使用面积,固定面积更大,不需要使用时,可将拉链10拉开,使第二前胸带11、第二后胸带12与第一前胸带1、第一后胸带3分离,第二前胸带11、第二后胸带12之间也设有弹力带2,弹力带2上也设有支撑软板4,固定效果稳定。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胸外科可调节弹力固定胸带,包括胸带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胸带本体包括第一前胸带(1)、若干组弹力带(2)、第一后胸带(3)、三组支撑软板(4)、左胸引管出口(5)、右胸引管出口(14)、若干组透气弹力网(6)、两组肩带(7)、两组挂钩(8)、四组挂钩环(9)、两组拉链(10)、第二前胸带(11)、第二后胸带(12),若干组所述弹力带(2)连接于第一前胸带(1)和第一后胸带(3)之间,相邻所述弹力带(2)之间通过透气弹力网(6)连接,所述支撑软板(4)为三条设置,三组所述支撑软板(4)等距垂直分布于弹力带(2)上,所述左胸引管出口(5)、右胸引管出口(14)分别位于弹力带(2)上部的左侧和右侧,所述肩带(7)上部设有调节扣,所述挂钩(8)位于肩带(7)的外部,所述挂钩环(9)位于第一前胸带(1)的反面上侧,所述第二前胸带(11)、第二后胸带(12)分别通过拉链(10)连接于第一前胸带(1)、第一后胸带(3)的下侧,所述第二前胸带(11)、第二后胸带(12)之间也设有弹力带(2),所述弹力带(2)上也设有支撑软板(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胸外科可调节弹力固定胸带,包括胸带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胸带本体包括第一前胸带(1)、若干组弹力带(2)、第一后胸带(3)、三组支撑软板(4)、左胸引管出口(5)、右胸引管出口(14)、若干组透气弹力网(6)、两组肩带(7)、两组挂钩(8)、四组挂钩环(9)、两组拉链(10)、第二前胸带(11)、第二后胸带(12),若干组所述弹力带(2)连接于第一前胸带(1)和第一后胸带(3)之间,相邻所述弹力带(2)之间通过透气弹力网(6)连接,所述支撑软板(4)为三条设置,三组所述支撑软板(4)等距垂直分布于弹力带(2)上,所述左胸引管出口(5)、右胸引管出口(14)分别位于弹力带(2)上部的左侧和右侧,所述肩带(7)上部设有调节扣,所述挂钩(8)位于肩带(7)的外部,所述挂钩环(9)位于第一前胸带(1)的反面上侧,所述第二前胸带(11)、第二后胸带(12)分别通过拉链(10)连接于第一前胸带(1)、第一后胸带(3)的下侧,所述第二前胸带(11)、第二后胸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修娥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立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