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精准定位的3D穿刺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8672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精准定位的3D穿刺针。包括穿刺鞘针,以及与该穿刺鞘针配套使用的内芯,还包括进针引导器,所述进针引导器包括固定基座和底部平面,在固定基座内设有进针腔,在底部平面的底面中部设有进针孔,所述进针引导器外表面紧邻进针孔的位置设有旋钮,在进针腔内设有导向管,转动旋钮可调节导向管与底部平面之间的角度;所述旋钮上设有角度指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可精准定位肺穿刺进针方向与人体表面的角度,实现进针方向精准定位可调,无需医生根据经验进行活检,大大减少进针操作的误差,避免穿刺针未刺入肿块的情况,避免多次进针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提高肺穿刺活检术的手术效率,避免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A 3D Puncture Needle with Accurate Positio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精准定位的3D穿刺针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是一种可精准定位的3D穿刺针。
技术介绍
经皮肺穿刺是目前明确肺部疾病的常用诊断方法,具有非常高的临床价值。经皮肺穿刺的实施通常在CT或B超引导下进行,确定进针角度和进针深度后先用带有内芯的穿刺鞘针(稍粗,一般为16G或17G)穿刺进入病灶表面,随后拨出鞘针的内芯,并将组织穿刺活检针(稍细,一般为18G或19G)沿鞘针的内腔进入病灶,在切割部达到合适深度后进行切割,获得若干靶组织用于病理学检查。目前医生在使用CT引导下肺穿刺针吸活检术时,先由电脑根据胸CT扫描照片的结果计算出进针角度之后,然后医生凭借经验进行进针活检,但是这种操作方式误差比较大,容易造成穿刺针未刺入肿块,需要把活检针拔出来之后重新人工选取合适的角度进针,这样的操作方式不仅影响医生的活检取样效率,也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中国专利CN201520696141.1公开了一种CT引导下肺穿刺针吸活检术用穿刺针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中部设置有进针孔;设置在所述定位块外围的固定带;设置在所述定位块上且位于所述进针孔一侧的用以显示进针角度的量角装置,使用该装置的进针的角度即可通过量角装置显示出来,可使进针角度与电脑预算好的进针角度一致,提高活检取样效率,减少病人痛苦。中国专利CN201520241048.1公开了一次性医用经皮肺穿刺角度测量固定装置,包括弧状的量角板、固定板,固定板与量角板固定连接且量角板的弧心位于固定板中部,固定板在该弧心处设置有中心槽,中心槽孔径与穿刺针直径相适配,量角板上按角度设置有多个角度针槽,角度针槽正对着中心槽,固定板置于患者胸部,使中心槽位于穿刺位置处,穿刺针能同时穿过角度针槽和中心槽实现角度定位,以预设的角度穿入穿刺位置,该穿刺角度测量固定装置在左右方向上保持水平,保证穿刺角度不会出现左右倾斜。然而现有技术中,关于本技术的可精准定位的3D穿刺针,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精准定位的3D穿刺针,包括穿刺鞘针(1),以及与该穿刺鞘针配套使用的内芯(2),还包括进针引导器(3),所述进针引导器(3)包括固定基座(4)和底部平面(5),所述固定基座(4)上表面为弧形(6),在固定基座(4)内设有进针腔(7),所述底部平面(5)的下表面为水平面,在底部平面(5)的底面中部设有进针孔(8),进针腔(7)与进针孔(8)连通,所述进针引导器(3)外表面紧邻进针孔(8)的位置设有旋钮(9),在进针腔(7)内设有导向管(10),所述导向管(10)的一端对应于弧形(6),另一端对应于进针孔(8),旋钮(9)通过螺杆与导向管(10)的侧面固定连接,转动旋钮(9)可调节导向管(10)与底部平面(5)之间的角度;穿刺鞘针(1)的针管(11)可从进针引导器(3)的弧形(6)端插入导向管(10)内,并从进针孔(8)穿出;所述旋钮(9)上设有一角度指针(11),在固定基座(4)对应旋钮(9)的位置设有角度刻度线(12)。在上述可精准定位的3D穿刺针中,作为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角度指针(11)的一端与旋钮(9)的中心连接,另一端指向角度刻度线(12)。在上述可精准定位的3D穿刺针中,作为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向管(10)为一直管。在上述可精准定位的3D穿刺针中,作为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针引导器(3)外表面设有紧固螺栓,通过旋转紧固螺栓对导向管(10)施加压力,使导向管(10)与固定基座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本技术优点在于:本技术通过设置进针引导器,该进针引导器可任意调节穿刺针的针管从进针引导器穿过的角度,并可固定穿刺的进针方向;进一步通过角度指针指向刻度线上对应的角度,可直接读出穿刺针进针方向在竖直平面与进针点人体表面之间的角度。本技术的装置可精准定位肺穿刺进针方向与人体表面的角度,实现进针方向精准定位可调,无需医生根据经验进行穿刺,大大减少进针操作的误差,避免穿刺针未刺入肿块的情况,避免多次进针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提高肺穿刺活检术的手术效率,避免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本技术的装置可帮助医生精准定位至最佳的穿刺路径,进一步地提高介入治疗中的穿刺定位效率,减少X线辐射量。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可精准定位的3D穿刺针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进针引导器侧面示意图。附图3是进针引导器俯视图。附图4是进针引导器仰视图。附图5是进针引导器内部结构示意图(垂直)。附图6是穿刺针使用状态示意图(左倾30度角)。附图7是进针引导器内部结构示意图(左倾30度角)。附图8是穿刺针使用状态示意图(右倾30度角)。附图9是进针引导器内部结构示意图(右倾30度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1.穿刺鞘针2.内芯3.进针引导器4.固定基座5.底部平面6.弧形7.进针腔8.进针孔9.旋钮10.导向管11.角度指针12.角度刻度线13.针管实施例1可精准定位的3D穿刺针请参见图1-图9。附图1是本技术可精准定位的3D穿刺针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进针引导器侧面示意图,附图3是进针引导器俯视图,附图4是进针引导器仰视图,附图5是进针引导器内部结构示意图(进针方向与底部平面垂直),附图6是穿刺针使用状态示意图(左倾30度角),附图7是进针引导器内部结构示意图(左倾30度角),附图8是穿刺针使用状态示意图(右倾30度角),附图9是进针引导器内部结构示意图(右倾30度角)。一种可精准定位的3D穿刺针,包括穿刺鞘针1,以及与该穿刺鞘针配套使用的内芯2,还包括一进针引导器3,所述进针引导器3用于固定穿刺鞘针1的进针方向,并可任意调节穿刺针的针管从进针引导器穿过的角度。所述进针引导器3包括固定基座4和底部平面5,所述固定基座4的上表面为一弧形6,在固定基座4内设有进针腔室7;所述底部平面5的下表面为水平面,在底部平面5的底面中央设有一进针孔8,该进针孔8贯穿底部平面5,并且进针腔7与进针孔8连通。所述进针引导器3外表面紧邻进针孔8的位置设有一调节旋钮9,所述进针腔7内设有导向管10,该导向管10为一空心直管,导向管的一端指向弧形6边缘,另一端指向进针孔8的中心,所述固定基座4的侧壁与调节旋钮9对应的位置设有一通孔,在通孔内设有一螺杆,调节旋钮9通过该螺杆与导向管10的侧壁固定连接,固定基座4的侧壁、调节旋钮9和导向管10过盈配合,通过转动旋钮9可调节导向管10与底部平面5之间的角度。所述穿刺鞘针1的针管13可从进针引导器3的弧形端插入导向管10内,并从进针孔8穿出;所述旋钮9上设有一角度指针11,在固定基座4对应旋钮9的位置设有角度刻度线12,所述角度指针11的一端与旋钮9的中心固定连接,另一端指向角度刻度线12,通过角度指针11指向的刻度线上对应的角度,可直接读出导向管10轴线方向(即穿刺针进针方向)与底部平面垂直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精准定位的3D穿刺针,包括穿刺鞘针(1),以及与该穿刺鞘针配套使用的内芯(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针引导器(3),所述进针引导器(3)包括固定基座(4)和底部平面(5),所述固定基座(4)上表面为弧形(6),在固定基座(4)内设有进针腔(7),所述底部平面(5)的下表面为水平面,在底部平面(5)的底面中部设有进针孔(8),进针腔(7)与进针孔(8)连通,所述进针引导器(3)外表面紧邻进针孔(8)的位置设有旋钮(9),在进针腔(7)内设有导向管(10),所述导向管(10)的一端对应于弧形(6),另一端对应于进针孔(8),旋钮(9)通过螺杆与导向管(10)的侧面固定连接,转动旋钮(9)可调节导向管(10)与底部平面(5)之间的角度;穿刺鞘针(1)的针管(13)可从进针引导器(3)的弧形(6)端插入导向管(10)内,并从进针孔(8)穿出;所述旋钮(9)上设有一角度指针(11),在固定基座(4)对应旋钮(9)的位置设有角度刻度线(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精准定位的3D穿刺针,包括穿刺鞘针(1),以及与该穿刺鞘针配套使用的内芯(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针引导器(3),所述进针引导器(3)包括固定基座(4)和底部平面(5),所述固定基座(4)上表面为弧形(6),在固定基座(4)内设有进针腔(7),所述底部平面(5)的下表面为水平面,在底部平面(5)的底面中部设有进针孔(8),进针腔(7)与进针孔(8)连通,所述进针引导器(3)外表面紧邻进针孔(8)的位置设有旋钮(9),在进针腔(7)内设有导向管(10),所述导向管(10)的一端对应于弧形(6),另一端对应于进针孔(8),旋钮(9)通过螺杆与导向管(10)的侧面固定连接,转动旋钮(9)可调节导向管(10)与底部平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雅億周彩存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肺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