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芯片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8638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2:2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微流控芯片组件。该微流控芯片组件包括:包括固定组件和多个芯片;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多个芯片固定;所述芯片包括样本处理液添加口、流道、第一收集槽、样本添加槽、第一微流道、第二微流道、第三微流道、反应仓和样本处理仓;所述样本处理液添加口用于添加样本处理液;所述样本添加槽用于添加样本;所述样本处理液添加口通过所述流道和所述第一微流道连通于所述样本处理仓;所述样本添加槽通过所述第二微流道连通于所述样本处理仓;所述样本处理液和所述样本在第一离心力的作用下能够通过第一微流道和所述第二微流道分别进入所述样本处理仓并进行混合,混合后的混合液体能够经过所述第三微流道进入所述反应仓进行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流控芯片组件
本申请涉及样品检测
,特别是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在样品检测
及其各种细分领域,例如生物医学分析、疾病诊断、土壤检测、水体检测、等领域,检验分析的手段逐步发展,业内在集成、便携、微型化等领域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微流控芯片技术是在微米尺度的流道中对少量的液体进行精确操控的技术,是现今为止的重要处理平台。应用于例如生物医学分析、疾病诊断等前述领域,其同时满足了集成、便携、微型化等要求。微流控芯片技术是以芯片为操作平台,同时以分析化学为基础,以微机电加工技术为依托,以微管道网络为结构特征,以生命科学为目前主要应用对象,是当前微全分析系统领域发展的重点。它的目标是把整个化验室的功能,包括采样、稀释、加试剂、反应、分离、检测等集成在微芯片上,且可以多次使用。传统的微流控芯片由基板和盖板两部分组成,基板上制作有微流道,盖板将制作有微流道的基板封装起来,从而使得微流道形成相对密封的状态。当微流道芯片应用于光学检测时,将待检测样本与试剂在加长内测区域内使其反映,通过光学方法对检测反应过后生成的物质进行检测。离心力驱动是利用芯片在微电机的带动之下做圆周运动时产生的离心力作为液流的驱动力,通过改变芯片旋转速度和设置不同的通道构型来调节和控制流体的动态特性,与其他微流体驱动方式相比,该方法具有加工方便、成本低、集成度高、高通量等优势。可以利用已有的转动平台(例如光盘机)进行驱动。图12所示为现有的转动平台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转动平台包括盘体100和转轴200,转轴200可以在电机的驱动之下进行转动,盘体100可以在转轴200的带动之下旋转,使得设置在盘体100上的微流控芯片组件转动,利用离心力实现液体驱动和检测。离心力驱动的微流控芯片检测方法具有液体流动可控、消耗试样和试剂极少、分析速度成十倍上百倍地提高等特点,它可以在几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内进行上百个样品的同时分析,并且可以在线实现样品的预处理及分析全过程。但是目前微流控芯片的设计仍然有需要进步之处,例如出现结构设置不合理、功能不完善等问题,都是需要业内人士致力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微流控芯片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一实施例公开一种微流控芯片组件,包括包括固定组件和多个芯片(30);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多个芯片(30)固定;所述芯片包括样本处理液添加口(31)、流道(32)、第一收集槽(33)、样本添加槽(34)、第一微流道(35)、第二微流道(35a)、第三微流道(36)、反应仓(38)和样本处理仓(39);所述样本处理液添加口(31)用于添加样本处理液;所述样本添加槽(34)用于添加样本;所述样本处理液添加口(31)通过所述流道(32)和所述第一微流道(35)连通于所述样本处理仓(39);所述样本添加槽(34)通过所述第二微流道(35a)连通于所述样本处理仓(39);所述样本处理液和所述样本在第一离心力的作用下能够通过第一微流道(35)和所述第二微流道(35a)分别进入所述样本处理仓(39)并进行混合,混合后的混合液体能够经过所述第三微流道(36)进入所述反应仓(38)进行反应。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芯片还包括第一收集槽(33),所述第一收集槽(33)连通于所述流道(32),用于收集多余的样本处理液。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芯片还包括第二收集槽(37),用于收集液体,所述第二收集槽(37)包括深槽(37a)和浅槽(37b)。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芯片还包括第四微流道(38a),所述第四微流道(38a)用于连通所述第三微流道(36)和所述反应仓(3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芯片还包括第三收集槽(39a),连接于所述第三微流道(36),用于收集废液。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微流道(36)为U型槽,所述U形的底端相较于所述样本处理仓(39)更靠近所述芯片的转动中心。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栓(10)、上盖(20)和底座(40);所述上盖(20)和所述底座(40)用于从所述多个芯片(30)的两侧对所述芯片(30)进行固定;所述固定栓(10)用于连接所述上盖(20)、所述底座(40)和所述芯片(3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底座固定件(50),所述底座固定件(50)用于与所述固定栓(10)连接并固定。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芯片(30)具有凸缘(30d),所述底座(40)具有底座本体(41),所述凸缘(30d)和所述底座本体(41)能够容置在所述上盖(20)的镂空部分中.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盖具有第一肋条(22)和第一压块(23);所述底座(40)具有第二肋条(42)和第二压块(43);所述多个芯片(30)组合后形成圆形,所述芯片与芯片的临接处形成第一空间(30a)和第二空间(30b),所述第一空间(30a)的位置与所述第一肋条(22)和第二肋条(42)对应;第二空间(30b)的位置与第一压块(23)和第二压块(43)对应,使得所述第一肋条(22)和所述第二肋条(42)能够至少部分地容置在所述第一空间(30a)内,所述第一压块(23)和所述第二压块(43)能够至少部分地容置在所述第二空间(30b)内。由上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微流控芯片组件,通过改进的微流控芯片上的结构设计,使得微流控芯片中的试样能够在离心力的驱动之下反应从而实现检测。本申请的微流控芯片组件设计合理、安装简单、能够实现快速拆装,配合转动平台等离心力驱动的方式,能够获得快速而准确地检测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微流控芯片组件的整体装配拆分图;图2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微流控芯片组件的整体装配合并图;图3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微流控芯片组件的螺栓和底座固定件的装配立体图;图4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微流控芯片组件的螺栓和底座固定件的装配立体透视图;图5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微流控芯片组件的上盖立体图;图6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微流控芯片组件的底座立体图;图7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微流控芯片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8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微流控芯片组件的扇形立体图;图9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微流控芯片组件的混合槽1平面图;图10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微流控芯片组件的混合槽的剖面图;图11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微流控芯片组件的混合槽的剖面图。图12所示为现有技术的配合微流控芯片组件转动的转动平台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通过离心力驱动的微流控芯片组件。在一实施例中,该微流控芯片组件配合转动平台对样本进行检测。结合图12所示,微流控芯片组件可以设置在图12所示的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流控芯片组件,包括固定组件和多个芯片(30);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多个芯片(30)固定;所述芯片包括样本处理液添加口(31)、流道(32)、第一收集槽(33)、样本添加槽(34)、第一微流道(35)、第二微流道(35a)、第三微流道(36)、反应仓(38)和样本处理仓(39);所述样本处理液添加口(31)用于添加样本处理液;所述样本添加槽(34)用于添加样本;所述样本处理液添加口(31)通过所述流道(32)和所述第一微流道(35)连通于所述样本处理仓(39);所述样本添加槽(34)通过所述第二微流道(35a)连通于所述样本处理仓(39);所述样本处理液和所述样本在第一离心力的作用下能够通过第一微流道(35)和所述第二微流道(35a)分别进入所述样本处理仓(39)并进行混合,混合后的混合液体能够经过所述第三微流道(36)进入所述反应仓(38)进行反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控芯片组件,包括固定组件和多个芯片(30);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多个芯片(30)固定;所述芯片包括样本处理液添加口(31)、流道(32)、第一收集槽(33)、样本添加槽(34)、第一微流道(35)、第二微流道(35a)、第三微流道(36)、反应仓(38)和样本处理仓(39);所述样本处理液添加口(31)用于添加样本处理液;所述样本添加槽(34)用于添加样本;所述样本处理液添加口(31)通过所述流道(32)和所述第一微流道(35)连通于所述样本处理仓(39);所述样本添加槽(34)通过所述第二微流道(35a)连通于所述样本处理仓(39);所述样本处理液和所述样本在第一离心力的作用下能够通过第一微流道(35)和所述第二微流道(35a)分别进入所述样本处理仓(39)并进行混合,混合后的混合液体能够经过所述第三微流道(36)进入所述反应仓(38)进行反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还包括第一收集槽(33),所述第一收集槽(33)连通于所述流道(32),用于收集多余的样本处理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还包括第二收集槽(37),用于收集液体,所述第二收集槽(37)包括深槽(37a)和浅槽(37b)。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还包括第四微流道(38a),所述第四微流道(38a)用于连通所述第三微流道(36)和所述反应仓(38)。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还包括第三收集槽(39a),连接于所述第三微流道(36),用于收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禹
申请(专利权)人:科赫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