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尖裸鲤的人工繁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98317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尖裸鲤的人工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亲鱼选择;B、人工催产;C、人工授精;D、孵化。该方法可显著提高尖裸鲤的孵化率和出苗率,对于保护这一特有鱼类和合理开发其种群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尖裸鲤的人工繁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鱼类的繁殖
,特别是一种尖裸鲤的人工繁殖方法。
技术介绍
尖裸鲤,隶属鲤科、裂腹鱼亚科,尖裸鲤属,是西藏重要的土著经济鱼类之一。尖裸鲤属于裂腹鱼类三个等级类群中的高度特化等级,仅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中游海拔3600米以上各大干支流区域。由于海拔高、年平均水温低,形成特殊的生态环境,尖裸鲤适应于以降水和高山雪水为源,水流较清澈的环境,主要以其它鱼类及水生昆虫等为食。近年来,受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尖裸鲤栖息与生存环境日趋恶化,雅鲁藏布江梯级水电站的修建更使其生存空间受到极大的压缩,致使其种质资源量急剧减少,已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和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尖裸鲤鱼属于高原冷水性鱼类,具有生长缓慢、性成熟晚、繁殖力低、资源补充周期长、对生存环境高度适应和依赖等特点,使得尖裸鲤对生态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生态环境的改变对其种群的繁衍与生存影响较大。因此,在保护其栖息地的同时,人工繁殖是增加其自然种群数量、研究其繁殖生物学和生活史等物种多样性保护工作中普遍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技术方法,这也是目前我国大多数珍稀水生动物自然种群增殖与保护的有效途径之一。尖裸鲤是我国特有物种,现有工作主要包括个体生物学、肌肉营养、摄食器官和食性、微生物群落结构、鱼类资源调查和保护及染色体多样性、同工酶的比较分析、基因鉴定等方面,较少见尖裸鲤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公开号CN106577389A和CN102077787A的专利技术专利,各公开了一种裂腹鱼的人工繁殖方法,公开的方法包括亲鱼选择与培育、人工催产、人工授精和孵化四个步骤。但人工授精方法具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鱼,催产剂也不同,孵化条件具有特异性,因此以上方法不适用于尖裸鲤的人工繁殖。公告号CN106879510B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拉萨裸裂尻鱼的人工催产方法,包括:A、亲鱼选择;B、人工催产;C、人工授精;D、人工孵化。由于针对不同的鱼,催产激素和剂量存在差异,该专利的催产激素不适用于尖裸鲤。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尖裸鲤栖息与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尖裸鲤的人工繁殖方法,该方法可显著提高尖裸鲤的孵化率和出苗率,对于保护这一特有鱼类和合理开发其种群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尖裸鲤的人工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亲鱼选择:四月份,捕捞发育时期进入Ⅳ期的野生尖裸鲤作为人工繁殖亲本,对亲本进行消毒后,分开雌、雄鱼暂养备用;B、人工催产:使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和鲤鱼脑垂体PG合剂作为催产剂,LRH-A2的用量为10ug/kg,PG合剂的用量为8mg/kg;采用二次注射法,对尖裸鲤雌鱼进行催产;C、人工授精:采用无水干法授精,雌鱼经过48~72小时的效应时间,对雌鱼进行人工挤卵,将尖裸鲤卵粒挤入干燥的白瓷碗中,倒入3~4滴雄鱼的精液后,充分搅拌30秒,加入清水,轻微搅拌后静置1分钟;效应时间48~72小时,是从雌鱼注射第二针开始起算的,效应时间过短,卵粒未游离,挤不出来,效应时间过长,卵粒过熟,挤出来大部分为死卵。静置1分钟是为了让卵子充分受精,因为干法受精,是从卵子接触到水的那一刻才开始受精,时间过短,卵子受精率低,时间过长,受精卵会出现缺氧死亡。D、孵化:静置后的受精卵,反复用清水洗涤2~3次,除去受精卵中的粘液,然后将脱粘后的受精卵平铺于孵化框内,进行孵化;在孵化过程中,采用微流水量进行管理,保持受精卵在孵化框内处于静止状态;经检查和分择出没有受精的卵和死亡胚胎;在水温10~12℃的条件下,孵化10~13天后,即破膜成为幼鱼。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亲鱼产后护理:采完精和挤完卵后的亲鱼,先用1%的葡萄糖溶液侵泡1小时,让其恢复体力,然后每条鱼注射庆大霉素,注射完毕后的亲鱼转移至流水培育池中,以小型冷水性鱼类作为饵料鱼诱其摄食。产后护理,是为了提高亲鱼产后成活率,可作为后备亲鱼,减少来年对野生亲鱼的依赖。优选地,所述注射庆大霉素的剂量为0.2mg/kg体重。产后的亲鱼,经过挤压会产生外伤,粘液脱落等,注射庆大霉素可增强鱼体抗病力,防治水霉感染。本专利技术所述的A步骤,用浓度2~3%的NaCl溶液将亲鱼浸泡30分钟消毒。不同的鱼对NaCl溶液的耐受能力不同,通过2~3%的NaCl溶液浸泡消毒,可以调节鱼类渗透压,补充因挤卵损伤而流失的一部分盐分,亦可缓解鱼类的应激反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二次注射法为:雌鱼注射2次,第一次注射占总剂量的20%,24小时后,第二次注射占总剂量的80%;雄鱼注射1次,注射时间与雌鱼第二次注射时间同步,剂量与雌鱼第二次注射剂量相同。本专利技术所述的C步骤,对雌鱼挤卵前,先收集雄鱼精液进行镜检,镜检合格的精液在4℃下避光保存备用。镜检是为了确定精子质量,以提高受精率,精子质量好,受精率就高。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该人工繁殖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实践应用性好,可以实现野生尖裸鲤的规模化和标准化人工繁殖,促进西藏尖裸鲤的养殖业发展,有效保护和利用西藏尖裸鲤野生资源。2、对产后的亲鱼作产后护理,有效提高亲鱼产后成活率,可作为后备亲鱼,减少来年对野生亲鱼的依赖;产后的亲鱼,经过挤压会产生外伤,粘液脱落等,注射庆大霉素可增强鱼体抗病力,防治水霉感染。3、通过2~3%的NaCl溶液浸泡对捕捞的亲鱼消毒,可以调节野生尖裸鲤的渗透压,补充因挤卵损伤而流失的一部分盐分,亦可缓解鱼类的应激反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加清楚、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相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为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法,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一种尖裸鲤的人工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亲鱼选择:四月份,捕捞发育时期进入Ⅳ期的野生尖裸鲤作为人工繁殖亲本,对亲本进行消毒后,分开雌、雄鱼暂养备用;B、人工催产:使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和鲤鱼脑垂体PG合剂作为催产剂,LRH-A2的用量为10ug/kg,PG合剂的用量为8mg/kg;采用二次注射法,对尖裸鲤雌鱼进行催产;C、人工授精:采用无水干法授精,雌鱼经过48~72小时的效应时间,对雌鱼进行人工挤卵,将尖裸鲤卵粒挤入干燥的白瓷碗中,倒入3~4滴雄鱼的精液后,充分搅拌30秒,加入清水,轻微搅拌后静置1分钟;D、孵化:静置后的受精卵,反复用清水洗涤2~3次,除去受精卵中的粘液,然后将脱粘后的受精卵平铺于孵化框内,进行孵化;孵化框内筛绢网孔大小1.0mm,在孵化过程中,采用微流水量进行管理,保持受精卵在孵化框内处于静止状态;经检查和分择出没有受精的卵和死亡胚胎;在水温10~12℃的条件下,孵化10~13天后,即破膜成为幼鱼。Ⅳ期的野生尖裸鲤:腹部膨大、柔软,有明显的卵巢轮廓,肛门略突出、发红,轻压后腹部,泄殖孔有卵粒流出。实施例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亲鱼产后护理:采完精和挤完卵后的亲鱼,先用1%的葡萄糖溶液侵泡1小时,然后每条鱼注射庆大霉素,注射完毕后的亲鱼转移至流水培育池中,以小型冷水性鱼类作为饵料鱼诱其摄食。实施例3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亲鱼产后护理:采完精和挤完卵后的亲鱼,先用1%的葡萄糖溶液侵泡1小时,然后每条鱼注射庆大霉素,注射完毕后的亲鱼转移至流水培育池中,以小型冷水性鱼类作为饵料鱼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尖裸鲤的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亲鱼选择:四月份,捕捞发育时期进入Ⅳ期的野生尖裸鲤作为人工繁殖亲本,对亲本进行消毒后,分开雌、雄鱼暂养备用;B、人工催产:使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和鲤鱼脑垂体PG合剂作为催产剂,LRH‑A2的用量为10ug/kg,PG合剂的用量为8mg/kg;采用二次注射法,对尖裸鲤雌鱼进行催产;C、人工授精:采用无水干法授精,雌鱼经过48~72小时的效应时间,对雌鱼进行人工挤卵,将尖裸鲤卵粒挤入干燥的白瓷碗中,倒入3~4滴雄鱼的精液后,充分搅拌30秒,加入清水,轻微搅拌后静置1分钟;D、孵化:静置后的受精卵,反复用清水洗涤2~3次,除去受精卵中的粘液,然后将脱粘后的受精卵平铺于孵化框内,进行孵化;孵化框内筛绢网孔大小1.0mm,在孵化过程中,采用微流水量进行管理,保持受精卵在孵化框内处于静止状态;经检查和分择出没有受精的卵和死亡胚胎;在水温10~12℃的条件下,孵化10~13天后,即破膜成为幼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尖裸鲤的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亲鱼选择:四月份,捕捞发育时期进入Ⅳ期的野生尖裸鲤作为人工繁殖亲本,对亲本进行消毒后,分开雌、雄鱼暂养备用;B、人工催产:使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和鲤鱼脑垂体PG合剂作为催产剂,LRH-A2的用量为10ug/kg,PG合剂的用量为8mg/kg;采用二次注射法,对尖裸鲤雌鱼进行催产;C、人工授精:采用无水干法授精,雌鱼经过48~72小时的效应时间,对雌鱼进行人工挤卵,将尖裸鲤卵粒挤入干燥的白瓷碗中,倒入3~4滴雄鱼的精液后,充分搅拌30秒,加入清水,轻微搅拌后静置1分钟;D、孵化:静置后的受精卵,反复用清水洗涤2~3次,除去受精卵中的粘液,然后将脱粘后的受精卵平铺于孵化框内,进行孵化;孵化框内筛绢网孔大小1.0mm,在孵化过程中,采用微流水量进行管理,保持受精卵在孵化框内处于静止状态;经检查和分择出没有受精的卵和死亡胚胎;在水温10~12℃的条件下,孵化10~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林王且鲁王万良曾本和潘瑛子周建设
申请(专利权)人: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西藏,5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