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森森专利>正文

折叠式电热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82466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叠式电热片,包括电热片本体,该电热片本体包括电接部和发热部,电接部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发热部两端,发热部包括至少两个依次电连接的发热单元,且每个发热单元的截面积小于电接部,各发热单元向相邻发热单元折叠形成纵向多层级结构,相邻发热单元位于纵向层级之间相互力学支撑且相互绝缘设置。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发热总量、增加抗压强度并延长使用寿命的折叠式电热片。

Folding electric he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式电热片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折叠式电热片。
技术介绍
电热片是一种安装于点烟器内,在通电时能够发热点火的薄片电热元件,其通常由连接部及截面积小于连接部的发热部组成,由于发热部的宽度小于连接部,根据欧姆定律和焦耳定律可知,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发热部因截面较小而电阻较大,电热片会在发热部所在位置集中发热。由于电热部的截面积较小导致其抗压强度有限,在点火过程中香烟头部时常会挤压电热部,导致电热部形变损坏,导致电热片使用寿命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发热总量、增加抗压强度并延长使用寿命的折叠式电热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电热片本体,该电热片本体包括电接部和发热部,所述的电接部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发热部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部包括至少两个依次电连接的发热单元,且每个发热单元的截面积小于电接部,各所述的发热单元向相邻发热单元折叠形成纵向多层级结构,相邻所述的发热单元位于纵向层级之间相互力学支撑且相互绝缘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热单元向相邻发热单元折叠形成纵向多层级结构,各发热单元同时产生热量,大大增加发热总量,多层次结构的发热部无形间增加了发热部的厚度,从而增加发热部承受压力的能力,大大延长使用寿命,此外,由于材质特性,发热部位于折叠位置具有呈V形弹开的弹性,相邻发热单元在该弹性的作用下具有缓冲的功能,抵消香烟挤压所产生的作用力,并在挤压后能够及时恢复原状,而且,在相邻的所述的发热单元位于层次之间设置有绝缘层,避免短路等危险情况的发生,此处的“纵向多层次结构”由纵向依次排布的加热单元叠加而成。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发热单元设置有表面绝缘处理后形成的绝缘层,该绝缘层构成相邻发热单元位于纵向层级之间的相互绝缘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现有的表面绝缘处理技术,使各发热单元在层次间具有与相邻发热单元绝缘的功能,简化电热片结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相邻所述的发热单元位于纵向层级之间夹设有耐高温绝缘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耐高温绝缘件的绝缘及耐高温的特性,减少发热单元的表面加工,降低加工难度,耐高温绝缘件一般选用耐高温塑料。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相邻所述的发热单元的折叠位置处设置有截面积大于发热单元的加强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加强部专用于折弯,增加折叠位置的强度,避免发热单元折叠后发生断裂,保证实用性,同时增强加热部的缓冲功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加强部由两个对称设置且开口相反的弧形段组成,各所述的弧形段的顶部相连接并将该连接位置作为加强部的折叠位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两个弧形段组成的加强部,在折弯后形成相重合的弧形段,提高相邻发热单元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发热部抗压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电接部及弧形段分布于发热单元外周周向的不同位置,构成内径小于待引燃物点火部位直径的保护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段与电接部组合构成发热部的保护构件,在点火时,香烟端部会与弧形段及电接部相抵,从而减少发热部所受到的压力,从而延长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的发热单元呈S形状或螺旋状或折线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将发热单元加工成各种特殊形状,从而延长发热单元的长度,从而增加发热总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具有双加热单元的电热片本体的展开示意图;图2为具有双加热单元的电热片本体的折叠示意图;图3为具有双加热单元的电热片本体的侧视示意图一;图4为具有双加热单元的电热片本体的侧视示意图二;图5为具有双加热单元的电热片本体的发热示意图;图6为具有三加热单元的电热片本体的展开示意图;图7为具有四加热单元的电热片本体的展开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式电热片,包括电热片本体,该电热片本体包括电接部1和发热部2,电接部1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发热部2两端,发热部2包括至少两个依次电连接的发热单元21,图1及图2中的发热单元的数量为两个,且每个发热单元21的截面积小于电接部1,各发热单元21向相邻发热单元21折叠形成纵向多层级结构,相邻发热单元21位于纵向层级之间相互力学支撑且相互绝缘设置,发热单元21向相邻发热单元21折叠形成纵向多层级结构,各发热单元21同时产生热量,大大增加发热总量,多层次结构的发热部2无形间增加了发热部2的厚度,从而增加发热部2承受压力的能力,大大延长使用寿命,此外,由于材质特性,发热部2位于折叠位置具有呈V形弹开的弹性,相邻发热单元21在该弹性的作用下具有缓冲的功能,抵消香烟挤压所产生的作用力,并在挤压后能够及时恢复原状,而且,在相邻的发热单元21位于层次之间设置有绝缘层,避免短路等危险情况的发生,此处的“纵向多层次结构”由纵向依次排布的加热单元叠加而成,其中图1中的虚线即为电热单元21的折叠位置,如图5所示,交叉线填充的区域为加热区域,而抛物线填充的区域为非加热区域。如图3所示,发热单元21设置有表面绝缘处理后形成的绝缘层22,绝缘层22构成相邻发热单元21位于纵向层级之间的相互绝缘设置,利用现有的表面绝缘处理技术,使各发热单元21在层次间具有与相邻发热单元21绝缘的功能,简化电热片结构,该表面绝缘处理技术可参考专利号为2005100234838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所记载的内容。如图4所示,采用另一种绝缘方式,相邻发热单元21位于纵向层级之间夹设有耐高温绝缘件23,利用耐高温绝缘件23的绝缘及耐高温的特性,减少发热单元21的表面加工,降低加工难度,耐高温绝缘件23一般选用耐高温塑料。如图1所示,相邻发热单元21的折叠位置处设置有截面积大于发热单元21的加强部3,增设加强部3专用于折弯,增加折叠位置的强度,避免发热单元21折叠后发生断裂,保证实用性,同时增强加热部的缓冲功能。加强部3由两个对称设置且开口相反的弧形段31组成,各弧形段31的顶部相连接并将该连接位置作为加强部3的折叠位置,由两个弧形段31组成的加强部3,在折弯后形成相重合的弧形段31,提高相邻发热单元21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发热部2抗压强度,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由于各弧形段31贴合面积较大,也应在纵向层级之间作绝缘处理。如图2所示,电接部及弧形段31分布于发热单元21外周周向的不同位置,构成内径小于待引燃物点火部位直径的保护环,弧形段31与电接部组合构成发热部2的保护构件,在点火时,香烟端部会与弧形段31及电接部相抵,从而减少发热部2所受到的压力,从而延长使用寿命。各发热单元21呈S形状或螺旋状或折线状,可将发热单元21加工成各种特殊形状,从而延长发热单元21的长度,从而增加发热总量,在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S形状的发热单元21。如图6所示,公开了加热片本体具有三个加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虚线即为电热单元21的折叠位置,如图7所示,公开了加热片本体具有四个加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虚线即为电热单元21的折叠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式电热片,包括电热片本体,该电热片本体包括电接部和发热部,所述的电接部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发热部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部包括至少两个依次电连接的发热单元,且每个发热单元的截面积小于电接部,各所述的发热单元向相邻发热单元折叠形成纵向多层级结构,相邻所述的发热单元位于纵向层级之间相互力学支撑且相互绝缘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电热片,包括电热片本体,该电热片本体包括电接部和发热部,所述的电接部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发热部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部包括至少两个依次电连接的发热单元,且每个发热单元的截面积小于电接部,各所述的发热单元向相邻发热单元折叠形成纵向多层级结构,相邻所述的发热单元位于纵向层级之间相互力学支撑且相互绝缘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电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单元设置有表面绝缘处理后形成的绝缘层,该绝缘层构成相邻发热单元位于纵向层级之间的相互绝缘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电热片,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的发热单元位于纵向层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森森
申请(专利权)人:王森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