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起物脱落结构以及包括突起物脱落结构的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7712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2:44
提供一种突起物脱落结构等,当朝向操作钮的背面方向的负载比预先确定的负载小时,印刷基板的挠曲非常小,从而在用户按下操作钮时不会造成不适,当朝向操作钮的背面方向的负载为预先确定的负载时,将操作钮从壳体表面突出的高度降低为预先确定的高度以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突起物脱落结构包括:壳体;能够进行按下操作的操作钮,一端向壳体的外部突出,另一端配置于壳体的内部;印刷基板,支承于壳体的内部,具有断裂部,当从操作钮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施加第一按压负载以上时,断裂部在与操作钮的另一端相对的部位断裂;以及基板支承构件,固定于壳体,从断裂部的、与操作钮的另一端相对的面的背面侧支承印刷基板,当从与操作钮的另一端相对的面侧向背面侧对断裂部施加第二按压负载以上时,基板支承构件与壳体的固定解除。

Protuberance shedding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including protuberance shedd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突起物脱落结构以及包括突起物脱落结构的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例如涉及一种利用通过来自外部的冲击而施加的负载使突起物脱落的结构。
技术介绍
在以车辆、列车、飞机等为代表的运送乘务人员、乘客的移动体中,为了确保乘务人员、乘客的安全,对于组装至移动体的各种仪表以及音响装置等电子设备而言,需要以下述方式设置:当发生碰撞时,操作钮等突起物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例如,对于车辆的情况而言,在欧洲规范(ECE-R21)中规定如下:在操作钮等突起物施加有378N的静负载的情况下,将自壳体表面起算的最大突出高度抑制在9.5mm以下。对此,提出了下述结构:在印刷基板的与操作钮相对的部位附近设置狭缝,利用作用于操作钮的负载,在印刷基板的与操作钮相对的部位施加预先确定的负载,从而使印刷基板在狭缝部分处断裂,进而使得印刷基板落入背面侧,其结果是,使操作钮的突出高度比预先确定的高度低。此外,为了进一步降低操作钮的突出高度,提出了在支承印刷基板的壳体的、与操作钮相对的部位设置开口部的结构(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5-5515号公报(第2页,图2)。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上述现有的突起物脱落结构中,由于在印刷基板设置狭缝,因此,印刷基板的刚度降低。此外,为了使印刷基板充分地落入,需要在壳体设置开口部,因而无法从背面侧支承印刷基板。因此,存在下述问题:通过向背面方向按下操作钮,印刷基板将挠曲至给用户造成不适的程度。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形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突起物脱落结构,当朝向背面方向施加至操作钮的负载比预先确定的负载小时,印刷基板的挠曲非常小,从而在用户按下操作钮时不会造成不适,并且当朝向背面方向施加至操作钮的负载为预先确定的负载时,将操作钮的从壳体表面突出的高度降低为预先确定的高度以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突起物脱落结构包括:壳体;操作钮,操作钮的一端向壳体的外部突出,操作钮的另一端配置于壳体的内部,操作钮能够进行按下操作;印刷基板,印刷基板支承于壳体的内部,并且印刷基板具有断裂部,当从操作钮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施加第一按压负载以上时,断裂部在与操作钮的另一端相对的部位处断裂;以及基板支承构件,基板支承构件固定于壳体,并且从断裂部的、与操作钮的另一端相对的面的背面侧支承印刷基板,当从与操作钮的另一端相对的面侧向背面侧对断裂部施加第二按压负载以上时,基板支承构件与壳体的固定解除。专利技术效果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突起物脱落结构具有下述效果:当朝向背面方向施加至操作钮的负载比预先确定的负载小时,印刷基板的挠曲非常小,从而在用户按下操作钮时不会造成不适,并且当朝向背面方向施加至操作钮的负载为预先确定的负载时,能够将操作钮的从壳体表面突出的高度降低为预先确定的高度以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一的突起物脱落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一的突起物脱落结构的、图1的A-A线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一的突起物脱落结构的印刷基板的结构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一的突起物脱落结构的、图1的A-A线剖视图(断裂部断裂后的状态)。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一的突起物脱落结构的、图1的B-B线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一的突起物脱落结构的、图1的B-B线剖视图(基板支承构件脱落后的状态)。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一的突起物脱落结构的、图1的A-A线截面的一部分的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二的突起物脱落结构的、相当于图1的A-A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一使用图1、图2、图3、图4、图5、图6以及图7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一的突起物脱落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一的突起物脱落结构的立体图。操作钮1对车载音响装置这样的电子设备进行操作,该操作钮1的一端从壳体2突出,另一端配置于壳体2内部。另外,操作钮1的操作对象不限于电子设备。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一的突起物脱落结构的、图1的A-A线剖视图。操作钮1固接于安装在印刷基板3上的可变电阻器4,若操作钮1被按下预先确定的移动量以上,则印刷基板3判定为执行了按下操作。同样地,若操作钮1被旋转预先确定的旋转量以上,则印刷基板3判定为执行了旋转操作。另外,为了用户对操作钮1进行旋转操作,需要将操作钮1从壳体2突出的高度即操作钮突出高度5设为手能够抓住的程度,相应地,还需要使操作钮1脱落的长度。印刷基板3由通过将壳体2切起而形成的支承部2a支承。在壳体2的与操作钮1相对的部位设置有开口即壳体开口部2b。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一的突起物脱落结构的、图1的B-B线剖视图。通过形成于基板支承构件6的爪状的基板支承构件爪部6b与形成于壳体2的卡合孔卡合,基板支承构件6固定于壳体2。另外,基板支承构件6只要以通过施加预先确定的按压负载而解除与壳体2的固定的方式固定即可,也可如图7所示那样形成。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一的突起物脱落结构的、图1的A-A线截面的一部分的图。基板支承构件6通过将形成为销状的基板支承构件销部6c熔敷于壳体2而固定。另外,固定部位不限于上述部位,例如,虽然未图示,但基板支承构件销部6c也可固定于壳体2的上表面而非该壳体2的底面。返回至图2,基板支承构件6具有凸部即基板支承构件凸部6a,该基板支承构件凸部6a通过贯穿壳体开口部2b并且与断裂部3b抵接而支承印刷基板3。另外,基板支承构件凸部6a的突起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一的突起物脱落结构的印刷基板的结构图。当从操作钮1侧观察印刷基板3时,在印刷基板3上安装有可变电阻器4,在可变电阻器4的周边设置有开口即印刷基板开口部3a。若印刷基板3的、由印刷基板开口部3a围成的部位即断裂部3b被施加预先确定的按压负载(以后,称为第一按压负载)以上,则该断裂部3b断裂。另外,图1的A-A线截面不位于印刷基板开口部3a上。对在操作钮1施加预先确定的按压负载以上、操作钮突出高度5成为预先确定的高度(以后,称为规定高度)以下的动作进行说明。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一的突起物脱落结构的、图1的A-A线剖视图(断裂部断裂后的状态)。在图2中,若施加至操作钮1的按压负载F逐渐增加,则印刷基板3开始挠曲。通过印刷基板3挠曲,在基板支承构件凸部6a施加按压负载F。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一的突起物脱落结构的、图1的B-B线剖视图(基板支承构件脱落后的状态)。如上所述,若在基板支承构件6(基板支承构件凸部6a)施加有按压负载且按压负载F为预先确定的按压负载(以后,称为第二按压负载)以上,则基板支承构件爪部6b与壳体2的卡合解除。返回至图4,由此,基板支承构件6对印刷基板3的支承被解除,基板支承构件6从壳体2脱落。若印刷基板3稍微挠曲,则印刷基板3上的按压负载将施加至基板支承构件6,因此,只要基板支承构件6与壳体2的固定不解除,则用户在对操作钮1进行操作时不会感到不适。接着,若操作钮1上的按压负载F进一步增加至第一按压负载以上,则印刷基板3断裂,如图4所示,由于断裂部3b脱落,操作钮突出高度5变得非常小,形成为规定高度以下。在上述说明中,第一按压负载设为比第二按压负载大,但第一按压负载与第二按压负载也可相等。在该情况下,基板支承构件6对基板3的支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突起物脱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操作钮,所述操作钮的一端向所述壳体的外部突出,所述操作钮的另一端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操作钮能够进行按下操作;印刷基板,所述印刷基板支承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且所述印刷基板具有断裂部,当从所述操作钮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施加第一按压负载以上的负载时,所述断裂部在与所述操作钮的另一端相对的部位处断裂;以及基板支承构件,所述基板支承构件固定于所述壳体,并且从所述断裂部的、与所述操作钮的另一端相对的面的背面侧支承所述印刷基板,当从与所述操作钮的另一端相对的面侧向所述背面侧对所述断裂部施加第二按压负载以上的负载时,所述基板支承构件与所述壳体的固定解除。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突起物脱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操作钮,所述操作钮的一端向所述壳体的外部突出,所述操作钮的另一端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操作钮能够进行按下操作;印刷基板,所述印刷基板支承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且所述印刷基板具有断裂部,当从所述操作钮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施加第一按压负载以上的负载时,所述断裂部在与所述操作钮的另一端相对的部位处断裂;以及基板支承构件,所述基板支承构件固定于所述壳体,并且从所述断裂部的、与所述操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合祐辅猪原真澄黑木隆雄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