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后植筋式构造柱钢筋连接装置及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7711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后植筋式构造柱钢筋连接装置及结构,属于施工设备领域。该装置包括定位套筒、通丝螺杆、钢筋套筒、钢筋;所述的定位套筒底端开孔且内车螺纹;定位套筒的底端周向环绕固定有环形垫片,且环形垫片上设有用于将环形垫片与混凝土结构底面模板进行固定的连接件;所述的钢筋套筒的两端均内车螺纹;所述的通丝螺杆一端与定位套筒通过螺纹配合固定,另一端与钢筋套筒的一端通过螺纹配合固定;所述的钢筋一端外车螺纹,并旋入钢筋套筒的另一端形成螺纹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传统构造柱钢筋施工时后植钢筋的繁琐程序,实现了钢筋免钻孔、机械连接施工,保证施工质量,节省人工成本,提高施工工效。

A Reinforcement Connecting Device and Structure for Non-post-planted Reinforcement Structural Colum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后植筋式构造柱钢筋连接装置及结构
本技术属于施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后植筋式构造柱钢筋连接装置及结构。
技术介绍
民用建筑、公用建筑等传统建筑中都使用大量混凝土构造柱,设置有构造柱的二次结构的建筑具体更强的整体性和抗震性。传统构造柱钢筋施工方法是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后,在上层梁底面钻孔进行后植钢筋并与下部钢筋进行绑扎连接。但该施工方法存在存在以下缺点:1、上层梁底面定位钻孔时,易碰触到梁底钢筋,施工较为困难;2、操作人员需登高钻孔作业,影响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且耗费工时;3、后植钢筋对清孔要求高,施工质量不易保证;4、后植钢筋与下部的主筋采用绑扎连接,传力不直接。综合上述,有必要对构造柱钢筋施工进行研究,提出一种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操作方便节约工时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构造柱钢筋施工存在的缺陷,并提供一种非后植筋式构造柱钢筋连接装置及结构。本技术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非后植筋式构造柱钢筋连接装置,其包括定位套筒、通丝螺杆、钢筋套筒、钢筋;所述的定位套筒底端开孔且内车螺纹;定位套筒的底端周向环绕固定有环形垫片,且环形垫片上设有用于将环形垫片与混凝土结构底面模板进行固定的连接件;所述的钢筋套筒的两端均内车螺纹;所述的通丝螺杆一端与定位套筒通过螺纹配合固定,另一端与钢筋套筒的一端通过螺纹配合固定;所述的钢筋一端外车螺纹,并旋入钢筋套筒的另一端形成螺纹配合。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件为定位钢钉,所述环形垫片上环向分布有若干钢钉孔,定位钢钉穿过钢钉孔打入混凝土结构底面模板中。作为优选,所述的定位套筒和/或环形垫片的外表面粗糙。作为优选,所述的钢筋的整体长度=2/3层高+钢筋锚固长度+1/2钢筋套筒长度,外车螺纹段的长度大于钢筋套筒长度。作为优选,所述的通丝螺杆长度=1/3层高+1/2钢筋套筒长度+定位套筒内车螺纹段长度。作为优选,所述的定位套筒的顶端封闭。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件有多个,沿环形垫片环向均布。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上述任一方案所述钢筋连接装置的非后植筋式构造柱结构,其包括上层混凝土结构、构造柱、下层混凝土结构,上层混凝土结构和下层混凝土结构之间通过构造柱联结成整体;所述的定位套筒浇筑固定于上层混凝土结构中;所述的通丝螺杆、钢筋套筒和钢筋被浇筑固定于构造柱内,且钢筋底部伸入下层混凝土结构中;通丝螺杆和钢筋通过钢筋套筒联结,通丝螺杆顶部拧入定位套筒中。作为优选,所述的环形垫片底面与上层混凝土结构底面平齐。作为优选,每条构造柱中具有一个或多个所述的钢筋连接装置。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避免了传统构造柱钢筋施工时后植钢筋的繁琐程序,实现了钢筋免钻孔、机械连接施工,保证施工质量,节省人工成本,提高施工工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非后植筋式构造柱钢筋连接装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非后植筋式构造柱钢筋施工构造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定位套筒1、定位钢钉2、通丝螺杆3、钢筋套筒4、钢筋5、上层混凝土结构11、下层混凝土结构12、构造柱13、钢筋连接装置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本技术中各个实施方式的技术特征在没有相互冲突的前提下,均可进行相应组合。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的非后植筋式构造柱钢筋连接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定位套筒1、通丝螺杆3、钢筋套筒4、钢筋5等部件。定位套筒1由钢棒底端开孔且内车螺纹而成,其顶端封闭,防止混凝土浇筑时落入套筒。定位套筒1的底端周向环绕焊接固定有环形垫片,环形垫片的底面与定位套筒1的底部平齐。环形垫片上开设有多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钢钉孔,在施工时可以向环形垫片的钢钉孔中打入定位钢钉2,使其固定于上层混凝土结构底面模板表面。当然,这种固定也可以采用其他任何能够将环形垫片与模板进行固定连接的连接件,不做限制。定位套筒1和环形垫片的外表面作粗糙处理,以保证定位套筒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当上层混凝土结构底面模板被拆除后,环形垫片位于上层混凝土结构的底部,通丝螺杆3可通过此处的开孔拧入定位套筒1中。钢筋套筒4是常规的中空圆柱形套筒,其内部车有轴向贯通套筒的内螺纹。通丝螺杆3一端可拧入定位套筒1下部的内螺纹段,两者通过螺纹配合固定。通丝螺杆3的另一端可拧入钢筋套筒4的上部,两者通过螺纹配合固定。而钢筋5一端外车螺纹,其余部分保持正常的钢筋外形,外车螺纹段旋入钢筋套筒4的下部,两者形成螺纹配合。由此,定位套筒1、通丝螺杆3、钢筋套筒4、钢筋5就相互连接,形成受力体系。为了保证该连接装置的可靠性,钢筋5、通丝螺杆3的长度需要进行调整。在本实施例中,钢筋5的整体长度=2/3层高+钢筋锚固长度+1/2钢筋套筒4长度,外车螺纹段的长度需要保证大于钢筋套筒4长度。通丝螺杆3长度=1/3层高+1/2钢筋套筒4长度+定位套筒1内车螺纹段长度。该连接装置用于在上下层混凝土结构以及构造柱施工时,将钢筋以非后植的形式预制于构造柱中。如图2所示,为采用此种钢筋连接装置14施工后形成的非后植筋式构造柱结构,在该结构中包括上层混凝土结构11、构造柱13、下层混凝土结构12,上层混凝土结构11和下层混凝土结构12之间通过构造柱13联结成整体。而钢筋连接装置14中的定位套筒1浇筑固定于上层混凝土结构11中,通丝螺杆3、钢筋套筒4和钢筋5被浇筑固定于构造柱13内,且钢筋5底部伸入下层混凝土结构12中.通丝螺杆3和钢筋5通过钢筋套筒4联结,通丝螺杆3顶部被拧入定位套筒1中。下面详述其具体施工步骤如下:(1)本层混凝土结构浇筑施工时,根据构造柱钢筋定位,先将钢筋5的下部无螺纹段固定于本层混凝土结构相应位置;(2)在上层混凝土结构模板搭设时,使用定位钢钉2将定位套筒1定位于上层混凝土结构底面模板上表面的对应位置;(3)待混凝土浇筑、养护,拆除模板,此时钢筋5被浇筑于本层混凝土结构中,定位套筒1被浇筑于上层混凝土结构中;(4)将通丝螺杆3的顶部拧入定位套筒1中;(5)将钢筋套筒4拧入钢筋5的螺纹段,直至钢筋5螺纹凸出钢筋套筒4的端部;(6)将钢筋套筒4对准通丝螺杆3向上施拧,直到钢筋5露出1/2的螺纹段,完成施拧动作。此时通丝螺杆3被拧入钢筋套筒4中,使得通丝螺杆3与钢筋5联结。(7)然后继续进行构造柱的混凝土浇筑工序,将通丝螺杆3、钢筋套筒4和钢筋5浇筑固定于构造柱13内,形成受力体系。每条构造柱中具有一个或多个上述钢筋连接装置,具体数量视建筑结构设计参数而定。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种较佳的方案,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有关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凡采取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后植筋式构造柱钢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套筒(1)、通丝螺杆(3)、钢筋套筒(4)、钢筋(5);所述的定位套筒(1)底端开孔且内车螺纹;定位套筒(1)的底端周向环绕固定有环形垫片,且环形垫片上设有用于将环形垫片与混凝土结构底面模板进行固定的连接件;所述的钢筋套筒(4)的两端均内车螺纹;所述的通丝螺杆(3)一端与定位套筒(1)通过螺纹配合固定,另一端与钢筋套筒(4)的一端通过螺纹配合固定;所述的钢筋(5)一端外车螺纹,并旋入钢筋套筒(4)的另一端形成螺纹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后植筋式构造柱钢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套筒(1)、通丝螺杆(3)、钢筋套筒(4)、钢筋(5);所述的定位套筒(1)底端开孔且内车螺纹;定位套筒(1)的底端周向环绕固定有环形垫片,且环形垫片上设有用于将环形垫片与混凝土结构底面模板进行固定的连接件;所述的钢筋套筒(4)的两端均内车螺纹;所述的通丝螺杆(3)一端与定位套筒(1)通过螺纹配合固定,另一端与钢筋套筒(4)的一端通过螺纹配合固定;所述的钢筋(5)一端外车螺纹,并旋入钢筋套筒(4)的另一端形成螺纹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后植筋式构造柱钢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为定位钢钉(2),所述环形垫片上环向分布有若干钢钉孔,定位钢钉(2)穿过钢钉孔打入混凝土结构底面模板中。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后植筋式构造柱钢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套筒(1)和/或环形垫片的外表面粗糙。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后植筋式构造柱钢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筋(5)的整体长度=2/3层高+钢筋锚固长度+1/2钢筋套筒(4)长度,外车螺纹段的长度大于钢筋套筒(4)长度。5.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国超章金祥付建新徐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天恒筑钢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