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纺布定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7584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新型纤维及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无纺布定型机,包括转轴A、弹性带A、轴承A、轴承B、弹性带B、定型管A、转轴B、弹性带C、轴承C、轴承D、弹性带D、定型管B、转轴C、弹性带E、轴承E、轴承F、弹性带F、转轴D、弹性带G、轴承G、轴承H、弹性带H、弹性带I、弹性带J、弹性带K和弹性带L。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1、在对无纺布定型收卷时,由于结构设置合理,对成型后无纺布多个位置进行压紧收卷,避免使刚热压成型的无纺布单一的压紧收卷位置过紧,不易造成无纺布损伤,便于保障无纺布生产质量。2、能最大程度模仿贴合无纺布的形态进行收卷,达到最佳压紧收卷的使用效果。3、达到对无纺布卸力压紧的使用效果。

Non-woven Shap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纺布定型机
:本技术涉及新型纤维及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无纺布定型机。
技术介绍
:无纺布在热压成型后,需要通过定型机进行定型收卷,在定型收卷过程中,现有技术中,由于无纺布定型机的结构设置不合理,在使用的时候:存在下述问题:1、在对无纺布定型收卷时,由于结构设置不合理,只能对成型后无纺布单一位置进行压紧收卷,使刚热压成型的无纺布单一的压紧收卷位置过紧,易造成无纺布损伤,不便于保障无纺布生产质量。2、在定型压紧收卷过程中,不能最大程度模仿贴合无纺布的形态进行收卷,以便达到最佳压紧收卷的使用效果。3、达不到对无纺布卸力压紧的使用效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特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无纺布定型机。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纺布定型机,包括转轴A、弹性带A、轴承A、轴承B、弹性带B、定型管A、转轴B、弹性带C、轴承C、轴承D、弹性带D、定型管B、转轴C、弹性带E、轴承E、轴承F、弹性带F、转轴D、弹性带G、轴承G、轴承H、弹性带H、弹性带I、弹性带J、弹性带K和弹性带L,转轴A的外侧由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依次设置弹性带A、轴承A、轴承B和弹性带B,定型管A通过轴承A和轴承B套设在转轴A上,弹性带A和弹性带B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轴承A,弹性带A和弹性带B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安装板,转轴B的外侧由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依次设置弹性带C、轴承C、轴承D和弹性带D,定型管B通过轴承C和轴承D套设在转轴B上,弹性带C和弹性带D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轴承B,弹性带C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轴承A的一端侧部,弹性带D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轴承A的另一端侧部,转轴C的外侧由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依次设置弹性带E、轴承E、轴承F和弹性带F,定型管C通过轴承E和轴承F套设在转轴E上,弹性带E和弹性带F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轴承E,弹性带E和弹性带F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安装板,转轴D的外侧由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依次设置弹性带G、轴承G、轴承H和弹性带H,定型管D通过轴承G和轴承H套设在转轴F上,弹性带G和弹性带H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轴承F,弹性带G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轴承E的一端侧部,弹性带H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轴承E的另一端侧部,弹性带I的一端固定连接转轴A的一端侧部,弹性带I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转轴C的一端侧部,弹性带J的一端固定连接转轴A的另一端侧部,弹性带J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转轴C的另一端侧部,弹性带K的一端固定连接转轴B的一端侧部,弹性带K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转轴D的一端侧部,弹性带L的一端固定连接转轴B的另一端侧部,弹性带L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转轴D的另一端侧部。优选地,所述定型管A和定型管B之间形成无纺布通过通道A。优选地,所述无纺布通过通道A的高度小于无纺布的厚度。优选地,所述定型管C和定型管D之间形成无纺布通过通道B。优选地,所述无纺布通过通道B的高度小于无纺布的厚度。优选地,所述弹性带为宽幅松紧带。优选地,所述弹性带A、弹性带B、弹性带C、弹性带D、弹性带E、弹性带F、弹性带G、弹性带H、弹性带I、弹性带J、弹性带K和弹性带L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以上。优选地,所述固定连接为通过绑接连接和/或卡接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对无纺布定型收卷时,由于结构设置合理,能对成型后无纺布多个位置进行压紧收卷,避免使刚热压成型的无纺布单一的压紧收卷位置过紧,不易造成无纺布损伤,便于保障无纺布生产质量。2、在定型压紧收卷过程中,能最大程度模仿贴合无纺布的形态进行收卷,达到最佳压紧收卷的使用效果。3、达到对无纺布卸力压紧的使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图4是图2的B部放大图。图5是图1的B-B剖视图。图6是图5的C部放大图。图7是图5的D部放大图。图8是图1的C-C剖视图。图9是图1的D-D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参照各图,一种无纺布定型机,包括转轴A1、弹性带A2、轴承A3、轴承B4、弹性带B5、定型管A6、转轴B7、弹性带C8、轴承C9、轴承D10、弹性带D11、定型管B12、转轴C13、弹性带E14、轴承E15、轴承F16、弹性带F17、转轴D18、弹性带G19、轴承G20、轴承H21、弹性带H22、弹性带I23、弹性带J24、弹性带K25和弹性带L26,转轴A1的外侧由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依次设置弹性带A2、轴承A3、轴承B4和弹性带B5,定型管A6通过轴承A3和轴承B4套设在转轴A1上,弹性带A2和弹性带B5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轴承A3,弹性带A2和弹性带B5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安装板32,转轴B7的外侧由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依次设置弹性带C8、轴承C9、轴承D10和弹性带D11,定型管B12通过轴承C9和轴承D10套设在转轴B7上,弹性带C8和弹性带D11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轴承B4,弹性带C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轴承A3的一端侧部,弹性带D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轴承A3的另一端侧部,转轴C13的外侧由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依次设置弹性带E14、轴承E15、轴承F16和弹性带F17,定型管C29通过轴承E15和轴承F16套设在转轴E上,弹性带E14和弹性带F17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轴承E15,弹性带E14和弹性带F17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安装板,转轴D18的外侧由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依次设置弹性带G19、轴承G20、轴承H21和弹性带H22,定型管D30通过轴承G20和轴承H21套设在转轴F上,弹性带G19和弹性带H22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轴承F16,弹性带G1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轴承E15的一端侧部,弹性带H2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轴承E15的另一端侧部,弹性带I23的一端固定连接转轴A1的一端侧部,弹性带I2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转轴C13的一端侧部,弹性带J24的一端固定连接转轴A1的另一端侧部,弹性带J2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转轴C13的另一端侧部,弹性带K25的一端固定连接转轴B7的一端侧部,弹性带K2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转轴D18的一端侧部,弹性带L26的一端固定连接转轴B7的另一端侧部,弹性带L2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转轴D18的另一端侧部。优选地,定型管A6和定型管B12之间形成无纺布通过通道A27。优选地,无纺布通过通道A27的高度小于无纺布的厚度。优选地,定型管C29和定型管D30之间形成无纺布通过通道B28。优选地,无纺布通过通道B28的高度小于无纺布的厚度。优选地,弹性带A2、弹性带B5、弹性带C8、弹性带D11、弹性带E14、弹性带F17、弹性带G19、弹性带H22、弹性带I23、弹性带J24、弹性带K25和弹性带L26分别为宽幅松紧带。优选地,弹性带A2、弹性带B5、弹性带C8、弹性带D11、弹性带E14、弹性带F17、弹性带G19、弹性带H22、弹性带I23、弹性带J24、弹性带K25和弹性带L26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以上。优选地,固定连接为通过绑接连接和/或卡接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使用的时候: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纺布定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A、弹性带A、轴承A、轴承B、弹性带B、定型管A、转轴B、弹性带C、轴承C、轴承D、弹性带D、定型管B、转轴C、弹性带E、轴承E、轴承F、弹性带F、转轴D、弹性带G、轴承G、轴承H、弹性带H、弹性带I、弹性带J、弹性带K和弹性带L,转轴A的外侧由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依次设置弹性带A、轴承A、轴承B和弹性带B,定型管A通过轴承A和轴承B套设在转轴A上,弹性带A和弹性带B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轴承A,弹性带A和弹性带B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安装板,转轴B的外侧由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依次设置弹性带C、轴承C、轴承D和弹性带D,定型管B通过轴承C和轴承D套设在转轴B上,弹性带C和弹性带D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轴承B,弹性带C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轴承A的一端侧部,弹性带D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轴承A的另一端侧部,转轴C的外侧由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依次设置弹性带E、轴承E、轴承F和弹性带F,定型管C通过轴承E和轴承F套设在转轴E上,弹性带E和弹性带F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轴承E,弹性带E和弹性带F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安装板,转轴D的外侧由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依次设置弹性带G、轴承G、轴承H和弹性带H,定型管D通过轴承G和轴承H套设在转轴F上,弹性带G和弹性带H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轴承F,弹性带G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轴承E的一端侧部,弹性带H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轴承E的另一端侧部,弹性带I的一端固定连接转轴A的一端侧部,弹性带I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转轴C的一端侧部,弹性带J的一端固定连接转轴A的另一端侧部,弹性带J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转轴C的另一端侧部,弹性带K的一端固定连接转轴B的一端侧部,弹性带K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转轴D的一端侧部,弹性带L的一端固定连接转轴B的另一端侧部,弹性带L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转轴D的另一端侧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纺布定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A、弹性带A、轴承A、轴承B、弹性带B、定型管A、转轴B、弹性带C、轴承C、轴承D、弹性带D、定型管B、转轴C、弹性带E、轴承E、轴承F、弹性带F、转轴D、弹性带G、轴承G、轴承H、弹性带H、弹性带I、弹性带J、弹性带K和弹性带L,转轴A的外侧由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依次设置弹性带A、轴承A、轴承B和弹性带B,定型管A通过轴承A和轴承B套设在转轴A上,弹性带A和弹性带B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轴承A,弹性带A和弹性带B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安装板,转轴B的外侧由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依次设置弹性带C、轴承C、轴承D和弹性带D,定型管B通过轴承C和轴承D套设在转轴B上,弹性带C和弹性带D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轴承B,弹性带C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轴承A的一端侧部,弹性带D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轴承A的另一端侧部,转轴C的外侧由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依次设置弹性带E、轴承E、轴承F和弹性带F,定型管C通过轴承E和轴承F套设在转轴E上,弹性带E和弹性带F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轴承E,弹性带E和弹性带F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安装板,转轴D的外侧由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依次设置弹性带G、轴承G、轴承H和弹性带H,定型管D通过轴承G和轴承H套设在转轴F上,弹性带G和弹性带H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轴承F,弹性带G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轴承E的一端侧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世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骏呈无纺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