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提供了一种混合冷却电机、动力总成、动力设备,一种混合冷却电机包括:机壳,其内设置有混冷管路,所述混冷管路包括:冷却水路,与外界水冷设备连通;冷却油路,至少部分嵌套在所述冷却水路内部,具有与油泵连通的进油口以及出油口,所述冷却油路中的冷却油经所述出油口进入并冷却电机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冷却油路的部分嵌套入冷却水路中,冷却水路中的水可在外界制冷设备的作用下实现热交换,保持冷却电机所需的温度,冷却水路中的外周壁与机壳接触,实现对机壳的冷却,内周壁与冷却油路接触,实现对油路中介质油的冷却,从而完成了冷却油路的热交换过程,不需要再机壳外设置单独的热交换模块,简化了电机结构,方便电机安装。
Hybrid Cooling Motor, Power Assembly, Power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合冷却电机、动力总成、动力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冷却
,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冷却电机、动力总成、动力设备。
技术介绍
电机由于自身特点,在运行时会产生热量,使得温度提升,影响到寿命及性能。为了保证电机长时间稳定运行,需要将电机的温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现有技术中电机的冷却包括风冷、水冷及油冷等方式,其中风冷主要用于低功率的电机,大功率的电机一般为水冷或者油冷。目前大部分驱动电机都采用水冷结构,但水冷方案不能有效对电机内部进行冷却,内部产生的热量只能通过空气传导到机壳,但是空气导热的效果较差,致使电机工作时,机壳温度不高,但是实际电机内部温度仍然很高。采用油冷方式可直接对电机内部进行冷却,但油的比热容较低,仅采用油冷方式对铁心的冷却效果较差。现有技术中有在电机中同时采用油冷和水冷混合冷却的方式,其结构一般包括设置在电机内部的油冷循环系统和设置在电机壳体处的水冷模块,以及热交换模块,上述热交换模块包括热交换油道和热交换水道,热交换油道中的冷却油吸收的热量传递到热交换水道中的冷却水中,上述冷却水再进入外部的水冷装置中,完成热量的交换,但上述的热交换模块一般直接安装在电机的壳体的外部并凸出电机壳体设置,增大了电机的体积,于安装时,对应的热交换模块处需要预留出单独的安装空间,使电机安装的工况要求高,安装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电机冷却结构复杂导致电机安装不便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混合冷却电机、动力总成、动力设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冷却电机,包括:机壳,其内设置有混冷管路,所述混冷管路包括:冷却水路,与外界水冷设备连通;冷却油路,至少部分嵌套在所述冷却水路内部,具有与油泵连通的进油口以及出油口,所述冷却油路中的冷却油经所述出油口进入并冷却电机内部。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水路的流向截面形状被构造为两个“凹”字型,所述两个“凹”字型以凹口相对的方式设置,所述冷却油路的至少部分被夹设在所述两个凹口中间处。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水路具有开设在所述机壳外周壁上的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连通于所述水冷设备。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进油口沿所述冷却电机轴线方向彼此错位设置或间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进油口成型在所述机壳的壳体外周面上,所述出油口成型在所述机壳的壳体内周面上。进一步地,所述进油口设置在所述机壳的轴向方向中间位置处,至少二个出油口分别设置在靠近所述机壳的轴端盖处。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水路和所述冷却油路被构造为沿所述机壳的中轴线成型的螺旋槽。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水路和所述冷却油路被构造为沿所述机壳周向首尾相连的“S”型弯槽。本专利技术中的混合冷却电机还包括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机壳和所述电机内部,用以检测所述混合冷却电机的温度参数,以调节冷却水和/或冷却油的流量。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动力总成,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混合冷却电机;以及与所述混合冷却电机电连的电机控制器。本专利技术中的动力总成还包括:减速器,连接在所述混合冷却电机的电机轴上;以及设置在所述减速器内部的油泵。进一步地,所述油泵通过所述进油口向所述冷却油路中提供冷却油。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动力设备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动力总成。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设备为新能源汽车。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中的混合冷却电机包括:机壳,其内设置有混冷管路,所述混冷管路包括:冷却水路,与外界水冷设备连通;冷却油路,至少部分嵌套在所述冷却水路内部,具有与油泵连通的进油口以及出油口,所述冷却油路中的冷却油经所述出油口进入并冷却电机内部。上述的冷却水路实现对壳体的冷却,冷却油路实现对电机内部,如转子总成、定子总成的冷却,基于此,本专利技术将冷却油路的部分嵌套入冷却水路中,冷却水路中的水可在外界制冷设备的作用下实现热交换,保持冷却电机所需的温度,冷却水路中的外周壁与机壳接触,实现对机壳的冷却,内周壁与冷却油路接触,实现对油路中介质油的冷却,从而完成了冷却油路的热交换过程,不需要再机壳外设置单独的热交换模块,简化了电机结构,方便电机安装。2.本专利技术中的混合冷却电机中所述冷却水路的流向截面形状被构造为两个“凹”字型,所述两个“凹”字型以凹口相对的方式设置,所述冷却油路的至少部分被夹设在所述两个凹口中间处。“凹”字型与机壳以及冷却油路的接触面多,接触面积大,有力于增强冷却效果。3.本专利技术中的混合冷却电机中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进油口沿所述冷却电机轴线方向彼此错位设置或间隔设置。上述的进水口和进油口需要外接管路,接管时需要配合相应的接头,以确定管路良好的密封性,但管路接头具有一定的外径,为了避免接头安装时的方便性以及防止设计干涉,上述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需要错位设置或间隔设置,以方便预留出足够的操作空间。4.本专利技术中的混合冷却电机中所述进油口设置在所述机壳的轴向方向中间位置处,至少二个出油口分别设置在靠近所述机壳的轴端盖处。一方面冷却油路中的冷却油在低温环境下的流动性差,流动性差的冷却油不利于对电机内部的冷却,假设将进油口设置在机壳轴端处,为了保证对冷却水路的整体利用率,出油口通常设置在机壳的另一端,冷却油经过整个冷却水路的冷却会存在冷却温度较低的现象,为了保证冷却油的流动性,需要降低冷却水的温度,但会影响到冷却水路对机壳的冷却效果,将进油口设置在机壳的轴向方向中间位置处缩短了冷却油路在冷却水路中的行程,可保证冷却油良好稳定性的同时,也加速了冷却水路对冷却油路的冷却效果。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缩短了冷却油路在冷却水路中的行程,也可以防止冷却油路对冷却水路中热交换量过大,导致冷却水路在对冷却油路的冷却过程中后续水路中的冷却水温度变高,无法实现对机壳的冷却效果。5.本专利技术中的混合冷却电机中还包括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机壳和所述电机内部,用以检测所述混合冷却电机的温度参数,以调节冷却水和/或冷却油的流量。经上述的论述,冷去油存在冷却性差的问题,以及冷却水路需要对机壳和冷却油路同时冷却,这都需要对两者的温度进行良好的控制,以实现对电机良好的冷却效果,温度传感器设置,将检测到的温度信息反馈到外部控制单元,控制以调节冷却水和/或冷却油的流量,以实现对温度的调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1中的混合冷去电机的剖示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1中的混合冷去电机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混冷管路;11-冷却水路;12-冷却油路;111-进水口;112-出水口;121-进油口;122-出油口;2-机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冷却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2),其内设置有混冷管路(1),所述混冷管路(1)包括:冷却水路(11),与外界水冷设备连通;冷却油路(12),至少部分嵌套在所述冷却水路(11)内部,具有与油泵连通的进油口(121)以及出油口(122),所述冷却油路(12)中的冷却油经所述出油口(122)进入并冷却电机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冷却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2),其内设置有混冷管路(1),所述混冷管路(1)包括:冷却水路(11),与外界水冷设备连通;冷却油路(12),至少部分嵌套在所述冷却水路(11)内部,具有与油泵连通的进油口(121)以及出油口(122),所述冷却油路(12)中的冷却油经所述出油口(122)进入并冷却电机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冷却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路(11)的流向截面形状被构造为两个“凹”字型,所述两个“凹”字型以凹口相对的方式设置,所述冷却油路(12)的至少部分被夹设在所述两个凹口中间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冷却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路(11)具有开设在所述机壳(2)外周壁上的进水口(111)以及出水口(112),所述出水口(112)连通于所述水冷设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冷却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111)与所述进油口(121)沿所述冷却电机轴线方向彼此错位设置或间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冷却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121)成型在所述机壳(2)的壳体外周面上,所述出油口(122)成型在所述机壳(2)的壳体内周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冷却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121)设置在所述机壳(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彬,丁佐蓬,吕林阳,薛家宁,高峰,肖成健,刘健宁,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