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供应设备和3D打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970405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1:16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物料供应设备和3D打印系统。物料供应设备包括:料箱,用于盛放物料并具有物料出口;物料供应机构,包括具有输入口和输出口的输送机,所述输入口与所述物料出口连接;和物料打散机构,包括可动地设置于所述料箱内用于打散所述物料的物料打散元件。本公开提供的物料供应设备利于将更宽粒度范围的粉末状物料连续输送至用料设备。本公开的3D打印系统包括3D打印设备和本公开的物料供应设备。

Material Supply Equipment and 3D Print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物料供应设备和3D打印系统
本公开涉及物料输送
和3D打印
,特别涉及一种物料供应设备和3D打印系统。
技术介绍
3D打印设备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采用成型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三维实体的快速成型设备。选区激光烧结(SelectiveLaserSintering,SLS)技术是增材制造技术的一种,其工作原理是采用高功率激光束,将逐层铺设的粉末按零件截面路径加热烧结形成零件。SLS技术因具有粉末选材广泛、制造工艺简单、无需支撑结构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其中SLS技术烧结覆膜砂、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粉末直接制造复杂结构砂型、蜡型,成为SLS技术在铸造领域最具发展潜力的应用方向之一。采用SLS技术和3D打印技术的选区激光烧结3D打印设备可实现不同材料的快速打印,如覆膜砂粉末、聚苯乙烯粉末、尼龙粉末和陶瓷粉末。在专利技术人已知的现有技术中,为选区激光烧结3D打印设备供应物料的物料供应设备能实现树脂覆膜砂粉末的持续上料,但无法实现聚苯乙烯粉末、尼龙粉末等粒度更小、流动性差的粉末的持续上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料供应设备和3D打印系统。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物料供应设备,包括:料箱,用于盛放物料并具有物料出口;物料供应机构,包括具有输入口和输出口的输送机,所述输入口与所述物料出口连接;和物料打散机构,包括可动地设置于所述料箱内用于打散所述物料的物料打散元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物料打散元件包括打散元件主体和设置于所述打散元件主体上的强化打散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打散元件主体包括片状体或棒状体。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强化打散结构包括齿、凸起、耙钉和/或钩。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物料打散机构包括旋转轴,所述物料打散元件设置于所述旋转轴上以围绕所述旋转轴的轴线转动,所述强化打散结构设置于所述打散元件主体的远离所述旋转轴的一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强化打散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打散元件主体的远离所述旋转轴的一端的多个并排设置的齿,所述齿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打散元件主体朝向所述物料打散元件的转动的方向倾斜。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物料打散元件位于所述物料出口附近以向所述物料出口拨送所述物料。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料箱包括倾斜壁,所述物料打散元件和所述物料出口邻近所述倾斜壁的最低位置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物料打散元件的底端距离所述倾斜壁的距离小于10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物料供应机构还包括驱动所述输送机运转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物料打散机构还包括驱动所述物料打散元件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其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联动地启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联动地停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物料供应设备还包括: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料箱内的物料信息;控制器,与所述传感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物料信息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动作。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机为螺旋输送机。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3D打印系统,包括3D打印设备和为所述3D打印设备供应物料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的物料供应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3D打印设备为选区激光烧结3D打印设备。基于本公开提供的物料供应设备,因设置有物料打散机构,可以借助物料打散机构施加的外力打散粉末状物料,使堆积在一起的粉末颗粒打散或者防止粉末状物料堆积,粉末流动性相对提高,利于将更宽粒度范围的粉末状物料连续输送至料箱的物料出口,然后利用输送机将粉末状物料输送至如3D打印设备等用料设备。基于本公开提供的3D打印系统,包括本公开提供的物料供应设备,具备该物料供应设备的优点。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物料输送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物料输送设备的物料打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物料输送设备的物料打散机构中物料打散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物料输送设备的物料打散机构中电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物料输送设备的物料打散机构中旋转轴支撑架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如图1至图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物料供应设备,包括料箱1、物料供应机构和物料打散机构2。料箱1用于盛放物料并具有物料出口11。物料供应机构包括具有输入口和输出口的输送机,输入口与物料出口11连接。输送机输送输入口接收的物料至输出口下游的用料设备。物料打散机构2包括设置于料箱1内用于打散物料的物料打散元件。一些颗粒粒度小,密度小,流动性较差的粉末状物料,如聚苯乙烯粉末、精铸蜡粉、尼龙粉末等,放置一段时间后粉末颗粒之间容易胶粘在一起,粉末状物料堆积后难以单纯利用重力因素使粉末状物料自动流向料箱1的物料出口11。本公开的物料供应设备设置有物料打散机构2,可以借助物料打散机构2施加的外力打散粉末颗粒,使堆积在一起的粉末颗粒打散或者防止粉末状物料堆积,粉末流动性相对提高,从而利于将更宽粒度范围的粉末状物料连续输送至料箱1的物料出口11,然后利用输送机将粉末状物料输送至如3D打印设备等用料设备。输送机例如可以为螺旋输送机3,螺旋输送机3可以实现粉末状物料的密闭输送。当然,本公开不对输送机的形大作限制,输送机可以为任何其它形式的能输送固体散料,如粉末状物料的输送机。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物料供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料箱(1),用于盛放物料并具有物料出口(11);物料供应机构,包括具有输入口和输出口的输送机,所述输入口与所述物料出口(11)连接;和物料打散机构(2),包括可动地设置于所述料箱(1)内用于打散所述物料的物料打散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料供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料箱(1),用于盛放物料并具有物料出口(11);物料供应机构,包括具有输入口和输出口的输送机,所述输入口与所述物料出口(11)连接;和物料打散机构(2),包括可动地设置于所述料箱(1)内用于打散所述物料的物料打散元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供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打散元件包括打散元件主体和设置于所述打散元件主体上的强化打散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供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散元件主体包括片状体或棒状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供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打散结构包括齿、凸起、耙钉和/或钩。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供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打散机构(2)包括旋转轴(27),所述物料打散元件设置于所述旋转轴(27)上以围绕所述旋转轴(27)的轴线转动,所述强化打散结构设置于所述打散元件主体的远离所述旋转轴(27)的一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料供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打散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打散元件主体的远离所述旋转轴(27)的一端的多个并排设置的齿(282),所述齿(282)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打散元件主体朝向所述物料打散元件的转动的方向倾斜。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物料供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打散元件位于所述物料出口(11)附近以向所述物料出口(11)拨送所述物料。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薄夫祥何冰刘亚洁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