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胶模具的排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70291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塑胶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塑胶模具的排气结构,包括通气管、上模以及下模,所述上模下端中部水平开设有上弧形槽,所述下模的上端中部水平开设有下弧形槽,所述下弧形槽与上弧形槽与成型室相连通,所述通气管靠近成型室的一端为开口设置,所述通气管靠近通气管一端复合粘接有渗透膜,所述通气管外侧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气管内部靠近通孔的一端设置有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通气管内侧的圆板,所述圆板上开设有两个贯穿圆板的圆孔,所述通气管内部一端水平焊接有两个圆杆,所述圆板一侧与通气管内部一侧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稳定,根据模具内部的压强将气体排出,且排气的效果好。

An Exhaust Structure of Plastic Mou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胶模具的排气结构
本技术涉及塑胶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塑胶模具的排气结构。
技术介绍
塑胶模具,是塑料加工工业中和塑料成型机配套,赋予塑料制品以完整构型和精确尺寸的工具,由于塑料品种和加工方法繁多,塑料成型机和塑料制品的结构又繁简不一,所以,塑料模具的种类和结构也是多种多样的。现有市场上的塑胶模具结构稳定性差,在对塑料将的过程中,无法及时的将模具内的气体排除,从而导致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的同时,模具内部的热量无法及时排除,导致内部冷却时间过长,从而影响加工效果,因此不利于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塑胶模具的排气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塑胶模具的排气结构,包括通气管、上模以及下模,且上模与下模通过铰接座相连接,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设置有成型室,所述上模上端中部安装有入料口,且入料口与成型室相连通,所述上模下端中部水平开设有上弧形槽,所述下模的上端中部水平开设有下弧形槽,且下弧形槽与上弧形槽为相同设置,所述下弧形槽与上弧形槽与成型室相连通,且通气管插设在下弧形槽与上弧形槽之间,所述通气管靠近成型室的一端为开口设置,所述通气管靠近通气管一端复合粘接有渗透膜,所述通气管外侧开设有多个通孔,且通孔位于上弧形槽的外侧,所述通气管内部靠近通孔的一端设置有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通气管内侧的圆板,且圆板与通气管内侧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圆板上开设有两个贯穿圆板的圆孔,所述通气管内部一端水平焊接有两个圆杆,所述圆杆分别贯穿圆孔并延伸至圆板的另一侧,且圆孔与圆杆间隙配合,所述圆板一侧与通气管内部一侧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位于圆杆的外侧。优选的,所述圆板的外侧套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外侧与通气管的内表面相接触,且密封圈与圆板将通气管内部分割成两个密封独立的空间。优选的,所述圆杆的末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且限位块的直径大于圆杆的直径。优选的,所述通气管的外侧中部固定安装有把手,且把手位于下弧形槽的外侧。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塑胶模具的排气结构,有益效果在于:该塑胶模具的排气结构能够根据模具内部的压强,对热量进行及时散热,缩短模具冷却时间的同时,也能够使得在对塑胶加工注塑的过程中,原料能够充满整个成型室,从而能够使得模具对产品加工的质量更佳,因此有利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塑胶模具的排气结构的结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塑胶模具的排气结构的结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塑胶模具的排气结构的A部的结构放大图。图中:上模1、下弧形槽2、滑动机构3、圆杆31、圆孔32、圆板33、复位弹簧34、下模4、渗透膜5、通气管6、通孔7、上弧形槽8、入料口9、密封圈10、限位块11、把手12、成型室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塑胶模具的排气结构,包括通气管6、上模1以及下模4,且上模1与下模4通过铰接座相连接,上模1与下模4之间设置有成型室13,上模1上端中部安装有入料口9,且入料口9与成型室13相连通,塑胶原料在高压的状态下,由入料口9注射入成型室13内,从而能够对塑胶进行加工。上模1下端中部水平开设有上弧形槽8,下模4的上端中部水平开设有下弧形槽2,且下弧形槽2与上弧形槽8为相同设置,下弧形槽2与上弧形槽8与成型室13相连通,且通气管6插设在下弧形槽2与上弧形槽8之间,通气管6靠近成型室13的一端为开口设置,通气管6插设在下弧形槽2与上弧形槽8之间,能够提高通气管6的稳定性,对塑胶加工中产生的气体以及模具内部原先存在的气体,全部由通气管6排除外界,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产品加工的效果。通气管6靠近通气管6一端复合粘接有渗透膜5,通气管6外侧开设有多个通孔7,且通孔7位于上弧形槽8的外侧,通气管6内部靠近通孔7的一端设置有滑动机构3,滑动机构3包括滑动设置在通气管6内侧的圆板33,且圆板33与通气管6内侧的尺寸相匹配,圆板33上开设有两个贯穿圆板33的圆孔32,通气管6内部一端水平焊接有两个圆杆31,圆杆31分别贯穿圆孔32并延伸至圆板33的另一侧,且圆孔32与圆杆31间隙配合,圆板33一侧与通气管6内部一侧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34,且复位弹簧34位于圆杆31的外侧,渗透膜5能够有效将气体排进通气管6,而原料留在成型室13内部,气体进入通气管6后,会导致通气管6内部的压强增大,能够使得圆板33在通气管6移动,当圆板33移动到通孔7的一侧时,使得通孔7通过通气管6与成型室13相连通,能够有效的将气体排出外界,当气体排完后,圆板31在复位弹簧34的作用下,恢复原位,降低操作的难度,该过程中对气体的排放的效果好,且结构稳定。圆板33的外侧套设有密封圈10,密封圈10的外侧与通气管6的内表面相接触,且密封圈10与圆板33将通气管6内部分割成两个密封独立的空间,密封圈10的设计,能够提高装置整体的气密性,使得圆板31移动的更加顺畅。圆杆31的末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11,且限位块11的直径大于圆杆31的直径,限位块11能够有效的防止圆板31从圆杆31中滑出。通气管6的外侧中部固定安装有把手12,且把手12位于下弧形槽2的外侧,把手12的设计,能够便于对通气管6移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胶模具的排气结构,包括通气管(6)、上模(1)以及下模(4),且上模(1)与下模(4)通过铰接座相连接,所述上模(1)与下模(4)之间设置有成型室(13),所述上模(1)上端中部安装有入料口(9),且入料口(9)与成型室(13)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下端中部水平开设有上弧形槽(8),所述下模(4)的上端中部水平开设有下弧形槽(2),且下弧形槽(2)与上弧形槽(8)为相同设置,所述下弧形槽(2)与上弧形槽(8)与成型室(13)相连通,且通气管(6)插设在下弧形槽(2)与上弧形槽(8)之间,所述通气管(6)靠近成型室(13)的一端为开口设置,所述通气管(6)靠近通气管(6)一端复合粘接有渗透膜(5),所述通气管(6)外侧开设有多个通孔(7),且通孔(7)位于上弧形槽(8)的外侧,所述通气管(6)内部靠近通孔(7)的一端设置有滑动机构(3),所述滑动机构(3)包括滑动设置在通气管(6)内侧的圆板(33),且圆板(33)与通气管(6)内侧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圆板(33)上开设有两个贯穿圆板(33)的圆孔(32),所述通气管(6)内部一端水平焊接有两个圆杆(31),所述圆杆(31)分别贯穿圆孔(32)并延伸至圆板(33)的另一侧,且圆孔(32)与圆杆(31)间隙配合,所述圆板(33)一侧与通气管(6)内部一侧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34),且复位弹簧(34)位于圆杆(31)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胶模具的排气结构,包括通气管(6)、上模(1)以及下模(4),且上模(1)与下模(4)通过铰接座相连接,所述上模(1)与下模(4)之间设置有成型室(13),所述上模(1)上端中部安装有入料口(9),且入料口(9)与成型室(13)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下端中部水平开设有上弧形槽(8),所述下模(4)的上端中部水平开设有下弧形槽(2),且下弧形槽(2)与上弧形槽(8)为相同设置,所述下弧形槽(2)与上弧形槽(8)与成型室(13)相连通,且通气管(6)插设在下弧形槽(2)与上弧形槽(8)之间,所述通气管(6)靠近成型室(13)的一端为开口设置,所述通气管(6)靠近通气管(6)一端复合粘接有渗透膜(5),所述通气管(6)外侧开设有多个通孔(7),且通孔(7)位于上弧形槽(8)的外侧,所述通气管(6)内部靠近通孔(7)的一端设置有滑动机构(3),所述滑动机构(3)包括滑动设置在通气管(6)内侧的圆板(33),且圆板(33)与通气管(6)内侧的尺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胜王建曹礼连林华兵李涛
申请(专利权)人:黄石市鼎晟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