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舒静专利>正文

用于薄壁套加工的内涨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6237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7 2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薄壁套加工的内涨夹具,其包括压盘、伸缩杆、下推板、上压板、芯棒及顶针,下推板螺接在伸缩杆上;顶针的一端抵下推板,另一端与芯棒抵接;伸缩杆能在压盘及芯棒上位移;上压板位于伸缩杆的端部,并与芯棒使用配合;芯棒由内芯及若干个内涨片所构成,内芯的外表面为圆台形结构,其上具有卡槽,相邻内涨片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内涨片的厚度为一端厚一端均匀变薄,在其内端具有卡条,卡条与卡槽卡接,内涨片在卡接叠合后两端外径相等;内芯上具有滑槽,滑槽与卡槽连通,顶针伸入卡槽内并在滑槽内滑动;上压板与内涨片使用配合。优点是:本发明专利技术能让薄壁套的外径在加工后与内径的同心度较高,壁厚更加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薄壁套加工的内涨夹具
本专利技术属于薄壁套加工夹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薄壁套加工的内涨夹具。
技术介绍
目前,薄壁套的内径大多采用内涨式的夹具来进行加工,通过芯棒的外部张开来薄壁套的内径;现有的内涨夹具其撑开部件大多为一体式结构,即其上开设有外张的叶片,在通过内芯棒挤压后,外张的叶片会向外扩张,通过叶片的扩张开让薄壁套的内径达到使用的需求;但是,这种结构的夹具由于叶片是连体结构,叶片在扩张时其前端与后端具有一定的斜度,因此薄壁套在扩张后其内径的上端与下端之间具有一定误差,在使用中造成同心度较差;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薄壁套加工的内涨夹具,它具有能让薄壁套的外径在加工后与内径的同心度较高,同时壁厚更加均匀的特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薄壁套加工的内涨夹具,其包括压盘、伸缩杆、下推板、上压板、芯棒及顶针,所述下推板螺接在伸缩杆上并与其联动;所述顶针的一端抵接在下推板的表面,其另一端贯穿压盘与芯棒抵接;所述伸缩杆贯穿压盘及芯棒上的通孔并可在其内部来回移动;所述上压板位于伸缩杆的端部,并与芯棒使用配合;所述芯棒由内芯及若干个内涨片所构成,所述内芯的外表面为圆台形结构,在内芯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内涨片为弧形结构,相邻内涨片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所述内涨片的厚度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薄,且其内周面设置有卡条,所述卡条横向活动卡接在卡槽内,并在纵向与卡槽定位;所述内涨片上厚度较厚的内端面与外径较小的内芯外表面使用配合,内涨片上厚度较薄的端面与外径较大的内芯21外表面使用配合,其配合后外径相等;所述内芯上具有滑槽,所述滑槽与卡槽连通,所述顶针伸入卡槽内并在滑槽内滑动设置;所述上压板与内涨片使用配合。所述内涨片为三个,其上的卡条两端分别与内涨片的端面齐平。所述上压板的外径大于内芯的外径并小于内涨片所形成的最小外径。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上的内芯为圆台形结构,而内涨片能够在其上进行移动,同时由于内涨片的内端面厚度一端厚一端薄,因此在移动扩张时其两端的外径大小变化会保持一致,使得薄壁套内部所扩张的内径保持一致,让使用时同心度较佳。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芯棒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芯棒另一侧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内芯平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见图1至图6所示:一种用于薄壁套加工的内涨夹具,其包括压盘10、伸缩杆11、下推板12、上压板13、芯棒20及顶针14,压盘10为圆饼形结构,其中部具有通孔,在表面还具有若干个让顶针14穿过的贯通孔;压盘10上具有安装孔,其能够将压盘固定在机床的安装部上。下推板12螺接在伸缩杆11上并与其联动,压盘10内具有容置腔,下推板12能在容置腔内来回位移。顶针14的一端抵接在下推板12的表面,其另一端贯穿压盘10与芯棒20上的内涨片22抵接,即通过下推板12的推动,顶针14能够推动芯棒20上的内涨片22进行移动。伸缩杆11贯穿压盘10及芯棒20上的通孔并可在其内部来回移动,伸缩杆11的尾端能够与气缸伸缩装置连接,通过气缸的带动能让其进行往复移动。上压板13位于伸缩杆11的端部,其能在伸缩杆11的轴向上自由活动,并与芯棒20上的内涨片22使用配合,上压板13的外径大于内芯21的外径并小于内涨片22所形成的最小外径,这样在回移时能够带动内涨片22回移。芯棒20由内芯21及若干个内涨片22所构成,在一般情况下内涨片22为三个,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以是四个或六个;内芯21的外表面为圆台形结构,在其外径较小端上具有台阶,该台阶与压盘10上的凹槽进行定位;在内芯21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卡槽23,在内涨片22的内周面具有卡条24,卡条24两端分别与内涨片22的端面齐平,且其在横向上滑动卡接在卡槽23,并在纵向上与卡槽23定位。内涨片22的外端面为弧形结构且外端面等径,相邻内涨片22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内涨片22的内端面厚度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薄,内涨片22上厚度较厚的内端面与外径较小的内芯21外表面使用配合,内涨片22上厚度较薄的端面与外径较大的内芯21外表面使用配合,在配合后内涨片22的内端面与内芯21的外端面具有一定的间隙,其配合后外径相等。在内芯21上具有滑槽25,滑槽25与卡槽23连通,顶针14伸入卡槽23内并在滑槽25内滑动设置。使用时,先将通过气缸将伸缩杆11向前推动,让下推板12推动顶针14,通过顶针14的推动,内涨片22的前端脱出内芯21一端距离,同时由于内芯21为圆台形结构且外径较小端朝前,因此在脱出内芯21后,三个内涨片22的最前端在对应距离会紧贴在一起;将待内张的薄壁套套设在内涨片22上,然后让气缸拉动伸缩杆11,此时,上压板13会推动内涨片22回移,内涨片22往内芯21大径端回移,其所形成的外径会越来越大,通过其外径的扩张,其上的薄壁套内径在内涨片22的向外挤压下也会随之扩大,在内涨片22的前端与内芯21的前端齐平后即能达到所需要的薄壁套内径;这种结构相比现有的扩张方式,其能够有效保证薄壁套的内径同心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薄壁套加工的内涨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盘(10)、伸缩杆(11)、下推板(12)、上压板(13)、芯棒(20)及顶针(14),所述下推板(12)螺接在伸缩杆(11)上并与其联动;所述顶针(14)的一端抵接在下推板(12)的表面,其另一端贯穿压盘(10)与芯棒(20)抵接;所述伸缩杆(11)贯穿压盘(10)及芯棒(20)上的通孔并可在其内部来回移动;所述上压板(13)位于伸缩杆(11)的端部,并与芯棒(20)使用配合;所述芯棒(20)由内芯(21)及若干个内涨片(22)所构成,所述内芯(21)的外表面为圆台形结构,在内芯(21)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卡槽(23),所述内涨片(22)为弧形结构,相邻内涨片(22)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所述内涨片(22)的厚度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薄,且其内周面设置有卡条(24),所述卡条(24)横向活动卡接在卡槽(23)内,并在纵向与卡槽(23)定位;所述内涨片(22)上厚度较厚的内端面与外径较小的内芯(21)外表面使用配合,内涨片(22)上厚度较薄的端面与外径较大的内芯(21)外表面使用配合,其配合后外径相等;所述内芯(21)上具有滑槽(25),所述滑槽(25)与卡槽(23)连通,所述顶针(14)伸入卡槽(23)内并在滑槽(25)内滑动设置;所述上压板(13)与内涨片(22)使用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薄壁套加工的内涨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盘(10)、伸缩杆(11)、下推板(12)、上压板(13)、芯棒(20)及顶针(14),所述下推板(12)螺接在伸缩杆(11)上并与其联动;所述顶针(14)的一端抵接在下推板(12)的表面,其另一端贯穿压盘(10)与芯棒(20)抵接;所述伸缩杆(11)贯穿压盘(10)及芯棒(20)上的通孔并可在其内部来回移动;所述上压板(13)位于伸缩杆(11)的端部,并与芯棒(20)使用配合;所述芯棒(20)由内芯(21)及若干个内涨片(22)所构成,所述内芯(21)的外表面为圆台形结构,在内芯(21)的外表面上开设有卡槽(23),所述内涨片(22)为弧形结构,相邻内涨片(22)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所述内涨片(22)的厚度由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薄,且其内周面设置有卡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舒静
申请(专利权)人:谢舒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