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催化裂化烟气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96156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7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催化裂化烟气的方法,包括催化裂解系统,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高温烟气进入到预冷却塔中经过降温处理,然后烟气通入脱硫塔,通过脱硫剂循环装置将硫转移剂喷淋入脱硫塔内;S2.从脱硫塔出来的烟气经除尘除雾器后进入脱硝塔底部,通过脱硝剂循环装置将脱硝剂喷淋入脱硝塔内,使得烟气与脱硝循环液逆向接触,进行深度脱硫、脱硝;S3.脱硝后的烟气经机械除雾器后排空。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改善了脱硫塔出口烟气的蓝烟、拖尾、下坠问题,保证周边生产和生活环境不受影响;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不会增加装置系统的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催化裂化烟气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炼制和环保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催化裂化烟气的方法。
技术介绍
为降本增效,含硫或高硫、重质原油已经成为多数炼厂的选择。原油硫含量增加,会导致催化原料中硫含量和烟气中SO2含量增加。为了满足日益严苛的环保要求,催化裂化装置通常采用增设烟气脱硫装置、控制催化原料中硫含量、添加降硫助剂等手段控制烟气中SO2排放。增设烟气脱硫装置为实现烟气达标排放最有效的手段,但目前仍有部分地处偏远地区的炼厂无法配置。通过控制原油中硫含量,进而控制催化原料硫含量,虽然也可以达到达标排放,但影响全厂经济效益。环保法规对催化裂化再生烟气SOx排放的限制越来越严格,要求FCC装置自2017年7月1日起执行再生烟气SO2排放限值≤100mg·m-3。控制催化裂化再生烟气SO2排放的主要技术有原料加氢预处理、烟气后处理和使用硫转移剂。使用硫转移剂无需装置改造和增加设备投资、操作灵活简便且不产生二次污染,还可减缓再生器及其下游设备的腐蚀,是一种经济有效地解决方案。但助剂的加注量不能过高,否则可能因稀释作用而影响主催化剂的裂化活性。现有的催化裂化系统在其脱硫塔出口烟气存在严重的蓝烟、拖尾、下坠现象,气象条件不利时烟羽沉降于厂区及周边,对生产和生活环境造成影响。硫转移剂在完全再生装置上的使用效果较好,对烟气中SOx的脱除率较高,已有很多成功的工业应用;但在不完全再生装置上,相对贫氧的烟气组成对硫转移剂的应用效果会造成很大影响,常规硫转移剂的SOx脱除率通常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催化裂化烟气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有效改善了脱硫塔出口烟气的蓝烟、拖尾、下坠问题,保证周边生产和生活环境不受影响;同时本专利技术方法不会增加装置系统的运行成本。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催化裂化烟气的方法,包括催化裂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高温烟气进入到预冷却塔中经过降温处理,然后烟气通入脱硫塔,通过脱硫剂循环装置将硫转移剂喷淋入脱硫塔内,使得烟气与硫转移剂接触,进行冷却、除尘、脱硫,通过碱液加液装置加入新鲜碱液,使得塔内流体的pH值控制在5-9,并通过预冷却塔补充冷却水维持脱硫塔内水平衡,同时外排脱硫废液;S2.从脱硫塔出来的烟气经除尘除雾器后进入脱硝塔底部,通过脱硝剂循环装置将脱硝剂喷淋入脱硝塔内,使得烟气与脱硝循环液逆向接触,进行深度脱硫、脱硝;S3.根据净化烟气中NOx浓度补充新鲜脱硝液,同时脱硝废液不断外排,脱硝后的烟气经机械除雾器后排空。进一步的,所述催化裂解系统包括预冷却塔、脱硫塔、脱硫剂循环装置、碱液加液装置、除尘除雾器、脱硝塔、脱硝循化装置、机械除雾装置,所述预冷却塔与脱硫塔内部连接;所述脱硫剂循环装置、碱液加液装置分别与脱硫塔内部连接,所述除尘除雾器与所述脱硫塔的出口连接;所述除尘除雾器与所述脱硝塔的入口连接;所述脱硝循化装置与脱硝塔内部连接,所述机械除雾器与所述脱硝塔的出口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预冷却塔的下端连接有进水管,进水管连接自来水;所述预冷塔上方的出水管与脱硫塔连接;所述预冷却塔内设有冷却水通道,所述冷却水通道设于预冷却塔的外壁;所述高温烟气从预冷却塔内部的下方进入,上方流出进入脱硫塔内部。进一步的,所述脱硫塔下方设有脱硫废液收集装置,收集处理外排的脱硫废液。进一步的,所述脱硝塔下方设有脱硝废液收集装置,收集处理外排的脱硝废液。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脱硫剂循环装置分别与脱硫塔的上下端连接,实现硫转移剂的循环使用;所述脱硝剂循环装置分别与脱硝塔的上下端连接,实现脱硝剂的循环使用。本专利技术中,设置的预冷却塔可将烟气进行预冷却,使得经过预冷却的烟气进入脱硫塔后可进行二次冷却,达到很好的冷却效果,显著提升了硫转移剂的效果;同时,预冷却塔中的冷却水可以为脱硫塔补充水分,维持塔内水平衡。进一步的,所述硫转移剂的化学式为Fex-Cey-REz/MgAl,其中,x、y、z分别代表为Fe、Ce、RE的质量分数。进一步的,所述x的数值范围为2.6%-4.8%。进一步的,所述y的数值范围为7.2%-10.8%。进一步的,所述z的数值范围为0.8%-1.2%。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硫转移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制备硫转移剂载体晶体;B.利用硫转移剂载体晶体制备硫转移剂。进一步的,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以下方法:按照不同Mg:Al摩尔比称取一定量Mg(NO3)2·6H2O和干基拟薄水铝石,配制一定浓度的Mg(NO3)2·6H2O溶液,加入占干基拟薄水铝石4wt%的聚丙烯酰胺作为扩孔剂,并用硝酸调节溶液pH至4-6;在快速搅拌下将镁液加入到拟薄水铝石,继续搅拌研磨15-25min,经140-180℃空气环境干燥2.5-3.5h,750-950℃空气环境焙烧1.5-3.5h;焙烧后样品研磨筛分50-100目颗粒的晶体作为硫转移剂载体。进一步的,所述Mg:Al的摩尔比为1:1-1:5。进一步的,所述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量为150-250万。进一步的,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以下方法:按化学计量比称取适量Fe(NO3)3和Ce(NO3)3·6H2O、混合氯化稀土(RECl3)溶于一定量的去离子水,并加入适量络合剂,络合剂浓度为0.025g/mL-0.045g/mL,揽拌至晶体溶解得浸渍液;然后将浸渍液在动态混合下均匀喷淋浸渍到适量晶石表面,常温静置3h,经140-180℃空气环境干燥2.5-3.5h,750-950℃空气环境焙烧1.5-3.5h,得到硫转移剂Fex-Cey-REz/MgAl。本专利技术硫转移剂的作用原理为:初始形态硫转移剂首先被加入催化裂化装置再生器中,在再生器中有过剩O2存在的条件下,促进再生烟气中SO2生成SO3,还与SO3结合形成硫酸盐,随着催化裂化装置主催化剂循环进入提升管反应器。在提升管反应器中在H2及还原性烃类存在的条件下,硫酸盐发生两类还原反应,一类被还原反应成硫转移剂初始形态和H2S,另一类还原反应生成中间硫化物,继续随主催化剂循环进入沉降器汽提段,在此过程中在高温条件下与油气中的水蒸气继续发生反应,生成硫转移剂初始形态,同时产生H2S。最终以硫转移剂初始形态随主催化剂循环进入再生器,完成整个硫转移剂与SOx反应-吸附-还原,脱除硫化物,最后再生恢复活性的整个过程。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有效降低再生烟气中SO2的浓度,脱硫率法到94%上,同时具有脱硝和助燃的功能。同时,本专利技术硫转移剂藏量为5%情况下,硫转移剂的加入对产品分布和产品质量无明显不利影响,只是将再生烟气中的SO2转化为H2S并进入裂化气。经综合经济效益核算,通过本专利技术方法改善催化裂化装置有色烟羽问题不会增加装置运行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催化裂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高效催化裂化烟气的方法,包括催化裂解系统100,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高温烟气通过烟气管道9进入到预冷却塔中经过降温处理,然后烟气通入脱硫塔,通过脱硫剂循环装置将硫转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催化裂化烟气的方法,包括催化裂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高温烟气进入到预冷却塔中经过降温处理,然后烟气通入脱硫塔,通过脱硫剂循环装置将硫转移剂喷淋入脱硫塔内,使得烟气与硫转移剂接触,进行冷却、除尘、脱硫,通过碱液加液装置加入新鲜碱液,使得塔内流体的pH值控制在5‑9,并通过预冷却塔补充冷却水维持脱硫塔内水平衡,同时外排脱硫废液;S2.从脱硫塔出来的烟气经除尘除雾器后进入脱硝塔底部,通过脱硝剂循环装置将脱硝剂喷淋入脱硝塔内,使得烟气与脱硝循环液逆向接触,进行深度脱硫、脱硝;S3.根据净化烟气中NOx浓度补充新鲜脱硝液,同时脱硝废液不断外排,脱硝后的烟气经机械除雾器后排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催化裂化烟气的方法,包括催化裂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高温烟气进入到预冷却塔中经过降温处理,然后烟气通入脱硫塔,通过脱硫剂循环装置将硫转移剂喷淋入脱硫塔内,使得烟气与硫转移剂接触,进行冷却、除尘、脱硫,通过碱液加液装置加入新鲜碱液,使得塔内流体的pH值控制在5-9,并通过预冷却塔补充冷却水维持脱硫塔内水平衡,同时外排脱硫废液;S2.从脱硫塔出来的烟气经除尘除雾器后进入脱硝塔底部,通过脱硝剂循环装置将脱硝剂喷淋入脱硝塔内,使得烟气与脱硝循环液逆向接触,进行深度脱硫、脱硝;S3.根据净化烟气中NOx浓度补充新鲜脱硝液,同时脱硝废液不断外排,脱硝后的烟气经机械除雾器后排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催化裂化烟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裂解系统包括预冷却塔、脱硫塔、脱硫剂循环装置、碱液加液装置、除尘除雾器、脱硝塔、脱硝循化装置、机械除雾装置,所述预冷却塔与脱硫塔内部连接;所述脱硫剂循环装置、碱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凌轩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