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高过载与有载调压融合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5637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变压器高过载与有载调压融合电路,包括可调变压器、整流滤波模块、用电负载、电流基准源、信号处理器和电流检测模块,所述可调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市电输入模块,可调变压器的输出端连接整流滤波电路,整流滤波电路还分别连接用电负载和电流基准源,本发明专利技术变压器高过载与有载调压融合电路采用电流检测技术,对流过负载的电流情况进行实时检测,并且与电路本身的电流基准源做比较,当用电负载出现过载或空载等异常情况时,电流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电流信号出现过高或过低,进而信号处理器对这些变化做出响应,通过电子开关调节可调变压器的匝数比,进而改变加在用电负载上的电压和电流,避免用电负载因过载或空载出现故障和损失。

A Fusion Circuit of Transformer High Overload and On-load Voltage Regu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压器高过载与有载调压融合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压器电路,具体是一种变压器高过载与有载调压融合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设备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各种家用电器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类电子装置都要求有一个精度较高、性能稳定的电源。目前的交流市电供电时大部分都需要使用变压器,而变压器的匝数会影响变压比,现有的变压器匝数多为固定结构,因此其输出给用电负载的电压也是固定的,这就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果负载发生变压,例如过载或者空载,可能会使流过负载的电流发生较大的变压,出现电流过低驱动不足或者是电流过大烧毁用电设备的情况,上述两者情况都会对用电负载造成极大的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变压器高过载与有载调压融合电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压器高过载与有载调压融合电路,包括可调变压器、整流滤波模块、用电负载、电流基准源、信号处理器和电流检测模块,所述可调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市电输入模块,可调变压器的输出端连接整流滤波电路,整流滤波电路还分别连接用电负载和电流基准源,电流基准源还连接信号处理器,用电负载还连接电流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还连接信号处理器,所述信号处理器还连接可调变压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包括电流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1、二极管D1、三极管V1和芯片IC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信号输入端IN,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和芯片IC1的引脚3,芯片IC1的引脚1连接电阻R3,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1的一个固定端,电位器RP1的另一个固定端连接电阻R7、电位器RP1的滑动端和芯片IC1的引脚5,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5、电阻R6和芯片IC2的引脚3,芯片IC2的引脚1连接电阻R8和电阻R9,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3的滑动端,电位器RP3的一个固定端连接电阻R4和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电位器RP3的另一个固定端并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电源V-,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2的一个固定端,电位器RP2的滑动端连接电位器RP2的另一个固定端、电阻R11、二极管D2的阳极和三极管VT1的发射极,芯片IC2的引脚5连接电阻R10,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0,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和三极管VT1的基极,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二极管D3的阴极和输出端OUT。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信号处理器为比较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所述芯片IC1和芯片IC2的型号均为OP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整流滤波模块为桥型整流器和电容滤波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可调变压器为多绕组变压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变压器高过载与有载调压融合电路采用电流检测技术,对流过负载的电流情况进行实时检测,并且与电路本身的电流基准源做比较,当用电负载出现过载或空载等异常情况时,电流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电流信号出现过高或过低,进而信号处理器对这些变化做出响应,通过电子开关调节可调变压器的匝数比,进而改变加在用电负载上的电压和电流,避免用电负载因过载或空载出现故障和损失。附图说明图1为变压器高过载与有载调压融合电路的方框图。图2为电流采集模块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变压器高过载与有载调压融合电路,包括可调变压器、整流滤波模块、用电负载、电流基准源、信号处理器和电流检测模块,所述可调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市电输入模块,可调变压器的输出端连接整流滤波电路,整流滤波电路还分别连接用电负载和电流基准源,电流基准源还连接信号处理器,用电负载还连接电流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还连接信号处理器,所述信号处理器还连接可调变压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包括电流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1、二极管D1、三极管V1和芯片IC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信号输入端IN,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和芯片IC1的引脚3,芯片IC1的引脚1连接电阻R3,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1的一个固定端,电位器RP1的另一个固定端连接电阻R7、电位器RP1的滑动端和芯片IC1的引脚5,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5、电阻R6和芯片IC2的引脚3,芯片IC2的引脚1连接电阻R8和电阻R9,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3的滑动端,电位器RP3的一个固定端连接电阻R4和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电位器RP3的另一个固定端并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电源V-,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2的一个固定端,电位器RP2的滑动端连接电位器RP2的另一个固定端、电阻R11、二极管D2的阳极和三极管VT1的发射极,芯片IC2的引脚5连接电阻R10,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0,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和三极管VT1的基极,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二极管D3的阴极和输出端OUT。信号处理器为比较器。芯片IC1和芯片IC2的型号均为OP07。整流滤波模块为桥型整流器和电容滤波器。可调变压器为多绕组变压器。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专利技术变压器高过载与有载调压融合电路采用电流检测技术,对流过负载的电流情况进行实时检测,并且与电路本身的电流基准源做比较,当用电负载出现过载或空载等异常情况时,电流检测模块检测到的电流信号出现过高或过低,进而信号处理器对这些变化做出响应,通过电子开关调节可调变压器的匝数比,进而改变加在用电负载上的电压和电流,避免用电负载因过载或空载出现故障和损失。电流检测模块具体如图2所示,假设电路中的阻抗为100Ω,因电路中传送电流相等,则没有电流损耗,不会产生电压误差,一般把电压变为4mA(0%)和20mA(100%)的电流进行传送,本电路中芯片IC2及其外围元件组成恒流输出电路,用电阻R11将电流转换为电压,芯片IC2的输出分两部分,4mA的漂移和0~-1.6V的输入信号,无输入信号时,芯片IC2上加4mA的偏置电流,当有信号输入时,电压信号进入电路进行电压电流转换后再通过恒流输出电路从OUT端口输出稳定的电流信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压器高过载与有载调压融合电路,包括可调变压器、整流滤波模块、用电负载、电流基准源、信号处理器和电流检测模块,所述可调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市电输入模块,可调变压器的输出端连接整流滤波电路,整流滤波电路还分别连接用电负载和电流基准源,电流基准源还连接信号处理器,用电负载还连接电流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还连接信号处理器,所述信号处理器还连接可调变压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器高过载与有载调压融合电路,包括可调变压器、整流滤波模块、用电负载、电流基准源、信号处理器和电流检测模块,所述可调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市电输入模块,可调变压器的输出端连接整流滤波电路,整流滤波电路还分别连接用电负载和电流基准源,电流基准源还连接信号处理器,用电负载还连接电流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还连接信号处理器,所述信号处理器还连接可调变压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压器高过载与有载调压融合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电流检测模块包括电阻R1、二极管D1、三极管V1和芯片IC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信号输入端IN,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和芯片IC1的引脚3,芯片IC1的引脚1连接电阻R3,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1的一个固定端,电位器RP1的另一个固定端连接电阻R7、电位器RP1的滑动端和芯片IC1的引脚5,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5、电阻R6和芯片IC2的引脚3,芯片IC2的引脚1连接电阻R8和电阻R9,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婷婷王磊柳涛黄健吕卫军季翠娜熊荡廉伟张明耀曲世凯陈陶刘婷婷顾小虎杨庆福张晓同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江苏宏源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