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5331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机,提高了电动机的各结构部件的装配位置的精度。电动机(1)具备:具有转子(8)及定子(9)的电动机本体部(5)、收纳电动机本体部(5)的壳体(3)、在电动机本体部(5)的径向外侧安装于电动机本体部(5)且覆盖向电动机本体部(5)供电的供电部(17)的至少一部分的罩(4),罩(4)具有向构成定子(9)的骨架(10)固定的固定部(22)和向壳体(3)安装的安装部(23)。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机。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一种电动机,该电动机具备:具有转子及定子的电动机本体部、收纳电动机本体部的壳体、覆盖端子引脚等向电动机本体部供电的供电部的罩。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电动机,其具备:具有第一线圈骨架及第二线圈骨架的电动机本体部、收纳该电动机本体部的电动机壳体、覆盖端子引脚等的罩。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0459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像专利文献1公开的那样的具备电动机本体部、壳体以及罩的电动机中,需要提高这些电动机的各结构部件的装配位置的精度。但是,在具备电动机本体部、壳体以及罩的现有的电动机中,有时这些电动机的各结构部件的装配位置的精度并不高。例如,因为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电动机不直接固定定子和罩,所以定子和罩的装配位置的精度不高。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高电动机的各结构部件的装配位置的精度。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具有:电动机本体部,所述电动机本体部具有转子及定子;壳体,所述壳体收纳所述电动机本体部;以及罩,所述罩在所述电动机本体部的径向外侧安装于所述电动机本体部,且覆盖向所述电动机本体部供电的供电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罩具有向构成所述定子的骨架固定的固定部和向所述壳体安装的安装部。根据本方面,罩具有向骨架固定的固定部和向壳体安装的安装部,因此,能够以该罩为基准直接固定壳体和罩,并且能够直接固定骨架(即定子)和壳体。因此,能够提高罩和壳体的装配位置的精度,并且,罩和定子的装配位置的精度变高,能够以高的位置精度装配罩、定子以及壳体。即,能够提高电动机的各结构部件的装配位置的精度。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电动机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具有从所述电动机本体部的径向外侧盖住卷绕在所述骨架上的绕组的绕组罩部。由于本方面的罩具有从电动机本体部的径向外侧盖住卷绕在骨架上的绕组的绕组罩部,因此能够保护卷绕在骨架上的绕组。本技术第三方面的电动机在所述第二方面的基础上,所述安装部及所述绕组罩部兼作将所述罩向所述壳体安装时的导向部的作用。根据本方面,安装部及绕组罩部兼作将罩向壳体安装时的导向部的作用。所以能够将罩简单地安装于壳体上。本技术第四方面的电动机在所述第三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及所述绕组罩部在所述电动机本体部的径向上配置于所述罩的内侧,所述安装部在所述电动机本体部的径向上配置于所述罩的外侧。根据本方面,能够使用固定部及绕组罩部和安装部,以从壳体的内侧和从壳体的外侧夹住壳体的配置将罩安装于壳体上。因此,即使施加外力,也能够抑制壳体从罩脱离或罩的位置相对于壳体错位。本技术第五方面的电动机在所述第一~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骨架上形成有突起部,所述固定部具有可以通过钩住所述突起部而固定于所述骨架上的挂钩部。根据本方面,通过形成于骨架上的突起部和钩住该突起部的挂钩部这一简单的结构,就能够固定定子和罩。本技术第六方面的电动机在所述第五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及所述固定部中的至少一方具有挠性,利用挠性可以将所述挂钩部钩住所述突起部。根据本方面,突起部及固定部中的至少一方具有挠性,利用挠性可以将挂钩部钩住突起部,所以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将定子和罩固定。技术效果本技术的电动机可以提高该电动机的各结构部件的装配位置的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动机(拆下了盖部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电动机本体部、罩及壳体)的概略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电动机本体部及罩)的概略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电动机本体部及罩)的概略立体图。图6是表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电动机本体部及罩)的概略立体图。图7是表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电动机本体部及罩)的概略俯视图。图8是表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电动机本体部及罩)的概略仰视图。图9是表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的定子的概略立体分解图。图10是表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的定子的概略立体分解图。图11是表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的罩的概略立体图。图12是表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的罩的概略立体图。图13是表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的壳体的概略立体图。图14是表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的概略立体剖视图。图15是表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的概略立体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电动机,2…盖部,3…壳体,4…罩,5…电动机本体部,6…减速齿轮系,7…输出轴,8…转子,9…定子,10…第一线圈骨架,10a…突起部,10b…突起部,11…第一线圈导线,12…第二线圈骨架,12b…孔部,12c…突起部,13…第二线圈导线,14…定子铁芯,14a…孔部,15…定子铁芯,15a…突起部,15b…孔部,16…定子铁芯,16a…孔部,16b…突起部,16c…孔部,17…供电部,18…突缘部,19…端子台,20…端子引脚,21…连接器插入部,22、22a、22b…第一突起部,23、23a、23b…第二突起部,24、24a、24b…第三突起部,25、25a、25b…壳体3的壁部27的周向的端部,26…缺口部,27…壁部,28…突起部,29…挂钩部,30…极齿,31…壳体3的底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动机1进行说明。首先,对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的概要进行说明。以下,将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设为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电动机轴线延伸的方向(电动机本体部5的轴线方向)对应于Z轴方向。在此,图1是表示从盖部2侧观察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另外,图2是表示从图1的状态拆下了盖部2的状态的电动机1的概略立体图。另外,图3是表示从图2的状态拆下了减速齿轮系6及输出轴7的状态的电动机1的概略立体图。另外,图4是表示从图3的状态拆下了壳体3的状态的电动机1的概略立体图。而且,图5是表示从图4的状态拆下了转子8的状态的电动机1的概略立体图。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是使用了步进电动机的齿轮传动电动机。而且,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具备金属制的盖部2、金属制的壳体3及详细情况稍后描述的树脂制的罩4。而且,如图2及图3所示,具备具有转子8的电动机本体部5。在此,如图4及图5所示,电动机本体部5除了具有转子8之外,还具有定子9。而且,如图2所示,为如下结构:通过形成于转子8的齿轮和减速齿轮系6啮合,减速齿轮系6和形成于输出轴7的齿轮啮合,将转子8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输出轴7。即,结构为:通过转子8旋转,减速齿轮系6的各齿轮旋转,并且输出轴7旋转。此外,如图1所示,输出轴7以沿着Z轴方向从盖部2突出的方式形成。(定子)如图4及图5所示,定子9具有卷绕有构成A相用的第一线圈的第一线圈导线11的第一线圈骨架10和卷绕有构成B相用的第二线圈的第二线圈导线13的第二线圈骨架12。定子9还具有定子铁芯14、定子铁芯15及定子铁芯16。而且,从盖部2侧起,以沿着Z轴方向重叠的方式配置有定子铁芯14、第一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具有:电动机本体部,所述电动机本体部具有转子及定子;壳体,所述壳体收纳所述电动机本体部;以及罩,所述罩在所述电动机本体部的径向外侧安装于所述电动机本体部,且覆盖向所述电动机本体部供电的供电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罩具有向构成所述定子的骨架固定的固定部和向所述壳体安装的安装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22 JP 2017-2462241.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具有:电动机本体部,所述电动机本体部具有转子及定子;壳体,所述壳体收纳所述电动机本体部;以及罩,所述罩在所述电动机本体部的径向外侧安装于所述电动机本体部,且覆盖向所述电动机本体部供电的供电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罩具有向构成所述定子的骨架固定的固定部和向所述壳体安装的安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具有从所述电动机本体部的径向外侧盖住卷绕在所述骨架上的绕组的绕组罩部。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田和马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