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器元件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器触头元件,包括片状触头和触桥,所述片状触头通过连接结构配合连接于所述触桥;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插片和插槽,所述插片固定于所述片状触头,所述插槽形成于所述触桥上,所述插片插接于所述插槽,并通过固定组件定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方案利用新机械结构,片状触头上的插片插接于触桥上形成的插槽中实现初步的连接,再由固定组件将插片稳定固定于插槽中,继而实现片状触头在触桥上的定位,由此便于进行焊接操作,避免因片状触头固定不够稳定导致焊接时出现接触不良、受热不均的情况,使片状触头的焊接更牢固,解决电器过早失效或出现安全事故的问题。
An Electrical Contact El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器触头元件
本技术涉及电器元件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器触头元件。
技术介绍
触头元件可广泛应用于继电器、接触器、负荷开关、中低压断路器以及家用电器、汽车电器等开关电器和低压电器产品等;随着开关电器向高电压、大电流及小型化、长寿命方向发展,对触头材料的电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技术中,焊接的触头元件通常是将片状触头通过电阻焊或钎焊焊接于触桥件,片状触头与触桥配合进行焊接时,片状触头固定不够稳定,焊接时容易出现接触不良、受热不均的问题,可能影响触头元件的电性能,继而使电器过早失效或出现安全事故,因此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电器触头元件,使片状触头在焊接前可稳定固定于触桥上,从而避免焊接时出现接触不良、受热不均的问题,使片状触头的焊接更牢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器触头元件,包括片状触头和触桥,所述片状触头通过连接结构配合连接于所述触桥;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插片和插槽,所述插片固定于所述片状触头,所述插槽形成于所述触桥上,所述插片插接于所述插槽,并通过固定组件定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片状触头上的插片插接于触桥上形成的插槽中实现初步的连接,再由固定组件将插片稳定固定于插槽中,继而实现片状触头在触桥上的定位,由此便于进行焊接操作,避免因片状触头固定不够稳定导致焊接时出现接触不良、受热不均的情况,使片状触头的焊接更牢固,解决电器过早失效或出现安全事故的问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活动块和定位槽,所述活动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插片,所述定位槽形成于所述插槽的侧壁,所述活动块插接于所述定位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片上活动连接的活动块可插接于插槽侧壁上的定位槽中,由此将插片稳定连接于插槽内,实现片状触头在触桥上的固定安装,便于进行焊接并可使焊接更牢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块由驱动机构驱动滑移。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机构驱动活动块的滑移,使活动块可对应插接于定位槽,实现片状触头与触桥的便捷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抵接块和配合结构,所述抵接块固定于所述插槽内,所述配合结构形成于所述抵接块与所述活动块对应处,所述活动块可抵接于所述抵接块并由所述配合结构驱动滑移。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槽内固定的抵接块与活动块对应,由配合结构实现抵接块对活动块的驱动,从而无需外部操作即可使活动块对应插接于定位槽中,使片状触头与触桥的稳定连接更易于操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配合结构包括倾斜面和配合面,所述倾斜面形成于所述抵接块上且朝向靠近活动块的一侧向下倾斜,所述配合面配合形成于所述活动块的侧壁上,且所述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配合面,所述配合面可抵接于所述倾斜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块上形成的倾斜面朝向靠近活动块的一侧向下倾斜,活动块的配合面与倾斜角度较大的倾斜面配合,当配合面抵接于倾斜面时,活动块可在抵接块的抵接作用下在插片内滑移并实现与定位槽的插接固定,达到将片状触头固定于触桥上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片上形成有贯穿孔,所述活动块容置并滑设于所述贯穿孔,且所述活动块由限位结构限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块在贯穿孔内滑动,使活动块既可与抵接块抵接,又可滑移至插接于定位槽,使结构更合理;限位结构对活动块的滑移限位,使活动块在插片内滑动的同时不会滑出插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块和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形成于所述插片内,所述限位块固定于所述活动块上并滑设于所述限位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块上的限位板滑设于插片内形成的限位槽,保持活动块与插片的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片的侧壁上固定有延伸块,所述延伸块与所述插槽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片上固定的延伸块可与插槽配合,从而减少插槽的空间,避免焊接时需使用较多的焊锡进行填充。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片状触头上的插片插接于触桥上形成的插槽中实现初步的连接,再由固定组件将插片稳定固定于插槽中,继而实现片状触头在触桥上的定位,由此便于进行焊接操作,避免因片状触头固定不够稳定导致焊接时出现接触不良、受热不均的情况,使片状触头的焊接更牢固,解决电器过早失效或出现安全事故的问题;2.插槽内固定的抵接块与活动块对应,抵接块上形成的倾斜面朝向靠近活动块的一侧向下倾斜,活动块的配合面与倾斜角度较大的倾斜面配合,当配合面抵接于倾斜面时,活动块可在抵接块的抵接作用下在插片内滑移并实现与定位槽的插接固定,达到将片状触头固定于触桥上的目的;3.活动块上的限位板滑设于插片内形成的限位槽,保持活动块与插片的连接,使活动块在插片内滑动的同时不会滑出插片。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插片与插槽配合连接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片状触头;2、触桥;3、连接结构;4、插片;41、延伸块;42、贯穿孔;5、插槽;6、固定组件;61、活动块;62、定位槽;7、限位结构;71、限位块;72、限位槽;8、驱动机构;9、抵接块;10、配合结构;101、倾斜面;102、配合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电器触头元件,如图1所示,包括片状触头1和触桥2,触桥2的一端向上弯折成型,片状触头1通过连接结构3配合连接于触桥2向上弯折处的上部,从而在焊接前实现片状触头1在触桥2上的稳定固定,使焊接更牢固。如图1、2所示,连接结构3包括插片4和插槽5,插片4固定于片状触头1的底部的两端边缘处,插槽5形成于触桥2的上部,插片4可插接于对应的插槽5,实现片状触头1在触桥2上的初步安装。如图2所示,片状触头1通过固定组件6进一步定位于触桥2上,固定组件6包括活动块61,活动块61滑动连接于插片4上;插片4上形成有贯穿孔42,活动块61容置于贯穿孔42并可在贯穿孔42中沿水平方向滑动,且活动块61由限位结构7限位。如图2所示,两个插片4相对的侧壁上部固定有延伸块41,延伸块41位于接活动块61的上方且延伸块41可与插槽5配合,由此当插片4与插槽5配合时可减少插槽5的空间,避免焊接时需使用较多的焊锡进行填充。如图2所示,限位结构7包括限位块71和限位槽72,限位槽72形成于插片4内连通于贯穿孔42的上方,限位块71固定于活动块61的上部并滑设于限位槽72,通过限位块71和限位槽72的限位使活动块61可保持在插片4内的滑动,避免活动块61从插片4上滑出。如图2、3所示,活动块61由驱动机构8驱动实现在贯穿孔42中的滑移;驱动机构8包括抵接块9和配合结构10,抵接块9固定于插槽5内且位于两个插槽5相互靠近的一侧,配合结构10形成于抵接块9与活动块61对应处,活动块61可抵接于抵接块9并由配合结构10驱动滑移。如图3所示,配合结构10包括倾斜面101和配合面102,倾斜面101形成于抵接块9的侧壁上且朝向靠近活动块61的一侧向下倾斜,配合面102形成于活动块61靠近倾斜面101的侧壁上并与倾斜面101配合,且倾斜面101的倾斜角度大于配合面102,当配合面102抵接于倾斜面101时可推动活动块61朝向远离抵接杆的一侧滑动。如图2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器触头元件,包括片状触头(1)和触桥(2),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触头(1)通过连接结构(3)配合连接于所述触桥(2);所述连接结构(3)包括插片(4)和插槽(5),所述插片(4)固定于所述片状触头(1),所述插槽(5)形成于所述触桥(2)上,所述插片(4)插接于所述插槽(5),并通过固定组件(6)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器触头元件,包括片状触头(1)和触桥(2),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触头(1)通过连接结构(3)配合连接于所述触桥(2);所述连接结构(3)包括插片(4)和插槽(5),所述插片(4)固定于所述片状触头(1),所述插槽(5)形成于所述触桥(2)上,所述插片(4)插接于所述插槽(5),并通过固定组件(6)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器触头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6)包括活动块(61)和定位槽(62),所述活动块(61)滑动连接于所述插片(4),所述定位槽(62)形成于所述插槽(5)的侧壁,所述活动块(61)插接于所述定位槽(6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器触头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61)由驱动机构(8)驱动滑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器触头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8)包括抵接块(9)和配合结构(10),所述抵接块(9)固定于所述插槽(5)内,所述配合结构(10)形成于所述抵接块(9)与所述活动块(61)对应处,所述活动块(61)可抵接于所述抵接块(9)并由所述配合结构(10)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康康,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铁通电器合金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