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控制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4994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控制装置及系统,电池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核心、脉冲驱动、电源模块及模拟前端。控制核心能够通过控制脉冲驱动的启停控制电源模块的启停。电源模块启动后,能够给控制核心供电,以使控制核心使用从电源模块中获取的电能启动模拟前端。电源模块关闭后,控制核心无法获取电源模块的电能,此时控制模拟前端关闭。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控制装置及系统,使得控制核心能够控制模拟前端在电源模块工作时才运行,防止了模拟前端一直消耗供电电池的电量,避免了供电浪费。

A Battery Control Device and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控制装置及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池管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控制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绿色节能概念的推广,动力电池系统和储能电池系统成为新能源行业发展的生力军,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MANAGEMENTSYSTEM,简称BMS)作为电池系统的核心环节在动力和储能电池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BMS系统的好坏直接决定电池系统的稳定性。目前BMS系统供电存在以下问题:首先,BMS系统的模拟前端直接从BMS系统供电电池取电,会导致BMS系统供电电池损耗过快。其次,BMS系统一旦死机不会自动停止运作,依旧会一直消耗BMS系统供电电池电量,不仅会消耗BMS系统供电电池的使用寿命,并且还可能损坏整个BMS系统。有鉴于此,如何降低BMS系统模拟前端的供电浪费是现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控制装置及系统。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核心、脉冲驱动、电源模块及模拟前端;所述脉冲驱动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源模块的启停;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控制核心连接,用于在启动时为所述控制核心供电;所述控制核心分别与所述脉冲驱动和模拟前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脉冲驱动的启停,并在所述电源模块为所述控制核心供电时控制所述模拟前端启动,在所述电源模块未为所述控制核心供电时控制所述模拟前端停止。可选地,所述控制核心与所述脉冲驱动通过启动电路连接;所述启动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及第二电容;所述控制核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容并联;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电阻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二电容均与地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电容之间、另一端与所述脉冲驱动连接,所述启动电路输出启动信号到所述脉冲驱动的输入端,以控制所述脉冲驱动的启停。可选地,所述脉冲驱动与所述电源模块之间通过驱动电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所述脉冲驱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通过第四电阻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第四电容并联;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四电容未接地的一端连接、集电极与发射极通过所述第五电容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五电容之间,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八电阻之间;所述驱动电路将所述控制核心输入的脉冲信号转化为高电平信号输出到所述电源模块,以使所述电源模块启动。可选地,所述电池控制装置还包括18650锂电池;所述18650锂电池与所述控制核心连接,用于为所述控制核心提供低功耗工作时的电量;所述18650锂电池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在所述电源模块启动时从所述电源模块中补充电量。可选地,所述第一三极管与第二三极管为MMBT2222AAL贴片三极管。可选地,所述控制核心的输出端包括继电器开关;所述控制核心通过所述继电器开关与所述启动电路连接。可选地,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入端包括外部驱动控制器;所述外部驱动控制器连接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八电阻之间,用于接收所述驱动电路发出的高电平信号。可选地,所述外部驱动控制器为光耦开关。可选地,所述控制核心为STM32F107VCT6微控制器。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控制系统,包括储能电池及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控制装置;所述电池控制装置与所述储能电池连接,用于管理所述储能电池的状态。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控制装置及系统,电池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核心、脉冲驱动、电源模块及模拟前端。控制核心能够通过控制脉冲驱动的启停控制电源模块的启停。电源模块启动后,能够给控制核心供电,以使控制核心使用从电源模块中获取的电能启动模拟前端。电源模块关闭后,控制核心无法获取电源模块的电能,此时控制模拟前端关闭。使用本技术提供的电池控制装置及系统,使得控制核心能够控制模拟前端在电源模块工作时才运行,防止了模拟前端一直消耗供电电池的电量,避免了供电浪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控制装置的示例性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启动电路的示例性电路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的示例性电路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微控制器的示意图。图标:1-控制核心;2-脉冲驱动;3-电源模块;4-模拟前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请参照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控制装置的示例性结构框图,包括控制核心1、脉冲驱动2、电源模块3及模拟前端4。所述脉冲驱动2与所述电源模块3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源模块3的启停。所述电源模块3与所述控制核心1连接,用于在启动时为所述控制核心1供电。所述控制核心1分别与所述脉冲驱动2和模拟前端4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脉冲驱动2的启停,并在所述电源模块3为所述控制核心1供电时控制所述模拟前端4启动,在所述电源模块3未为所述控制核心1供电时控制所述模拟前端4停止。在本实施例中,当控制核心1接收到外部控制信号(可以是电平信号,例如,由高电平切换到低电平)指令时,控制核心1控制脉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核心、脉冲驱动、电源模块及模拟前端;所述脉冲驱动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源模块的启停;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控制核心连接,用于在启动时为所述控制核心供电;所述控制核心分别与所述脉冲驱动和模拟前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脉冲驱动的启停,并在所述电源模块为所述控制核心供电时控制所述模拟前端启动,在所述电源模块未为所述控制核心供电时控制所述模拟前端停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核心、脉冲驱动、电源模块及模拟前端;所述脉冲驱动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源模块的启停;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控制核心连接,用于在启动时为所述控制核心供电;所述控制核心分别与所述脉冲驱动和模拟前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脉冲驱动的启停,并在所述电源模块为所述控制核心供电时控制所述模拟前端启动,在所述电源模块未为所述控制核心供电时控制所述模拟前端停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核心与所述脉冲驱动通过启动电路连接;所述启动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及第二电容;所述控制核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容并联;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电阻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二电容均与地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电容之间、另一端与所述脉冲驱动连接,所述启动电路输出启动信号到所述脉冲驱动的输入端,以控制所述脉冲驱动的启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驱动与所述电源模块之间通过驱动电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所述脉冲驱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通过第四电阻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第四电容并联;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四电容未接地的一端连接、集电极与发射极通过所述第五电容连接,所述第一三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鹏飞封森颜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采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