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移动式制冷站,包括集装箱箱体,所述集装箱箱体内通过集装箱隔板分隔成控制区和机组区,所述控制区内设有控制箱,所述机组区内设有氨用制冷机组,所述氨用制冷机组与控制箱相连接;所述氨用制冷机组包括储液器、电机、油冷却器、压缩机,所述电机与压缩机相连接,所述压缩机通过油体管道与油冷却器相连接;油冷却器与压缩机之间通过油分离器相连接,冷凝器与压缩机相连通;所述储液器与冷凝器相连接;所述储液器通过蒸发器连接有回热器;所述回热器的出气端与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根据现场使用需求随意调整位置,便于施工,结构紧凑,成本低廉,管程短,耗损少,制冷剂氨的充注量少。
A Mobile Refrigeration 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制冷站
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制冷站。
技术介绍
目前,氨用制冷系统大部分都是使用传统土建机房设计,传统土建机房需要钢筋混凝土搭建,占地面积较大,现场施工难度较大,完工周期较长。一般的氨用制冷机组受现场机房大小和位置的限制,现场安装繁琐,各项设备还需再制作基础,大大提升了其工作量。传统土建机房受限于现场地理位置的影响,可能造成机房与库内距离较远,以至于管路较长,制冷剂氨的充注量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式制冷站。(二)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制冷站,包括集装箱箱体,所述集装箱箱体内通过集装箱隔板分隔成控制区和机组区,所述控制区内设有控制箱,所述机组区内设有氨用制冷机组,所述氨用制冷机组与控制箱相连接;所述氨用制冷机组包括储液器、电机、油冷却器、压缩机,所述电机与压缩机相连接,所述压缩机通过油体管道与油冷却器相连接;油冷却器与压缩机之间通过油分离器相连接,冷凝器与压缩机相连通;所述储液器与冷凝器相连接;所述储液器通过蒸发器连接有回热器;所述回热器的出气端与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集装箱箱体上安装有检修平台和用于上检修平台进行检修的爬梯。进一步地,所述检修平台和爬梯上均设有护栏。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为开启式压缩机。进一步地,所述电机为变频电机。(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机组模块和控制模块分开布置,中间用集装箱隔板隔开,可以提高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性;2、集装箱箱体顶部安装有检修平台,方便设备检修,同时充分考虑检修时的安全性,爬梯及检修平台均设计有护栏,改善了作业人员的工作环境;3、机组采用开启式压缩机,适应大负荷需求,不用多台压缩机并联,系统简单;4、机组设计有热回收系统,可提供一定温度的热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集装箱箱体;2:控制箱;3:检修平台;4:冷凝器;5:储液器;6:电机;7:热回收器;8:油冷却器;9:压缩机;10:回热器;11:集装箱隔板;12:控制区;13:机组区;14:护栏。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解释本技术,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所提到的方向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走向。一种移动式制冷站,如图1所示,包括集装箱箱体1,所述集装箱箱体1内通过集装箱隔板11分隔成控制区12和机组区13,所述控制区12内设有控制箱2,所述机组区13内设有氨用制冷机组,所述氨用制冷机组包括储液器5、电机6、油冷却器8、压缩机9,所述电机6与压缩机9相连接,所述压缩机9通过油体管道与油冷却器8相连接;油冷却器8与压缩机9之间通过油分离器相连接,冷凝器4与压缩机9相连通;所述储液器5与冷凝器4相连接;所述储液器5通过蒸发器连接有回热器10;所述回热器10的出气端与压缩机9的吸气口相连接,制冷剂气体先经过回热器10过热后,进入到压缩机9的吸气口;所述压缩机9的排气口通过油分离器连接有热回收器7,油分离器分离出来的高温冷冻油先通过热回收器7先进行换热,进行热量的回收和利用,再经过油冷却器8冷却,进入压缩机9进行润滑。制冷剂氨从压缩机9压缩后从排气口出来,进入油分离器,其中油分离器分离出来的制冷剂再进入到冷凝器4,冷凝器4冷凝下来的制冷剂液体进入到储液器5,储液器5提供制冷剂液体给蒸发器,蒸发器出来的制冷剂气体经过回热器10再通过压缩机9的吸气口进入压缩机9进行压缩;其中,储液器5、电机6、热回收器7、油冷却器8、压缩机9、回热器10分别与控制箱2相连接,用于控制储液器5、电机6、热回收器7、油冷却器8、压缩机9、回热器10的运行。本实施例中,压缩机9采用开启式压缩机,适应大负荷需求,不用多台压缩机并联,系统简单;电机6采用变频电机,压缩机9为无级能量调节,可根据末端负荷的变化调整机组的运行状态,部分负荷下依然保持高的运行效率;氨用制冷机组和控制箱2分开布置,中间用集装箱隔板11隔开,可以提高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性。本实施例中,集装箱箱体1上安装有检修平台3和用于上检修平台3进行检修的爬梯,方便设备检修,同时充分考虑检修时的安全性,检修平台3和爬梯上均设计有护栏14,改善了作业人员的工作环境。同时,检修平台3采用模块式设计,便于运输和安装。移动式制冷站模块化设计,结构紧凑,便于运输和安装,工程建设周期短。本实施例中,把氨用制冷机组都置于集装箱内,集装箱作为系统机房,现场可以调整集装箱的位置,使系统达到最佳效果。而传统的土建结构机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搭建,一旦经设计后,固定在某一位置,便无法再移动;设备布置比较紧凑,管程较短,所以其制冷剂氨的充注量相对较少;结构较传统土建机房简单,现场施工简单,周期较短,前期投资小,成本较低;采用集装箱载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整体吊装转移,使其随工程进展进行移动,避免重复建设相应设备,造成重复浪费;结构简单,布置紧凑,管程小,耗损较小,较传统土建结构机房更节能;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专业定制,便于市场推广;可以做成标准模块,根据客户需求进行模块组合,使其适用更广泛的市场需求;机房工厂化组装,提高了系统产品的质量;有效避免了工程现场安装质量的不可控性,又缩短了现场安装的时间。上述实施例只用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原理和功效,而非用来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本行业技术的人士都可以在本技术阐述的方法的基础上加以修改或修饰,因此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式制冷站,其特征在于:包括集装箱箱体(1),所述集装箱箱体(1)内通过集装箱隔板(11)分隔成控制区(12)和机组区(13),所述控制区(12)内设有控制箱(2),所述机组区(13)内设有氨用制冷机组,所述氨用制冷机组与控制箱(2)相连接;所述氨用制冷机组包括储液器(5)、电机(6)、油冷却器(8)、压缩机(9),所述电机(6)与压缩机(9)相连接,所述压缩机(9)通过油体管道与油冷却器(8)相连接;油冷却器(8)与压缩机(9)之间通过油分离器相连接,冷凝器(4)与压缩机(9)相连通;所述储液器(5)与冷凝器(4)相连接;所述储液器(5)通过蒸发器连接有回热器(10);所述回热器(10)的出气端与压缩机(9)的吸气口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制冷站,其特征在于:包括集装箱箱体(1),所述集装箱箱体(1)内通过集装箱隔板(11)分隔成控制区(12)和机组区(13),所述控制区(12)内设有控制箱(2),所述机组区(13)内设有氨用制冷机组,所述氨用制冷机组与控制箱(2)相连接;所述氨用制冷机组包括储液器(5)、电机(6)、油冷却器(8)、压缩机(9),所述电机(6)与压缩机(9)相连接,所述压缩机(9)通过油体管道与油冷却器(8)相连接;油冷却器(8)与压缩机(9)之间通过油分离器相连接,冷凝器(4)与压缩机(9)相连通;所述储液器(5)与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汝捷,谢文斌,黄龙杰,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雪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